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走在拐角:我的臺北紀行(簡體書)
滿額折

走在拐角:我的臺北紀行(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把作者在臺北見聞的市民文化梳理成一個大概的頭緒而已。有比較,就能更好地說明問題,就能腳踏實地去踐行學習。作者借著在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學習一個學期的機會,盡力多看多聽多問,盡力抓拍大街小巷的生活細節,并盡量把每一天的新鮮體會和認識寫成“日志”,記錄下來。體會傳統,步入現代,這是一個全新的令人振奮非常的感受與心得,也是我們最為貼切的借鑒之鏡。日子一多,很多的零散體會便逐漸豐富起來,積攢成一個方面的“大印象”,它就取代了一天一天的日志。這個小書,就是作者根據寫作先后把幾個“大印象”全部列出,并把可以輔助說明“大印象”的一些“日志”挑選出來,匯編一起而成。文中或有溢美之詞,但絕不至于憑空編造,而是力求客觀基礎上的贊美,這不待讀者苛責。

作者簡介

袁瑜琤,北京大學法制史博士,現任教于煙臺大學,專著有《訟師文化解讀》,譯作有《法律與革命》(第二卷)、《論英格蘭的法律與政制》、《道德和政治論文集》、《宗教與美國的憲法實驗》、《權利的變革》。

名人/編輯推薦

《走在拐角(我的臺北紀行)》由袁瑜琤著,這個小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把我在臺北見聞的市民文化梳理成一個大概的頭緒而已。有比較,就能更好地說明問題,就能腳踏實地去踐行學習。我去年曾經到英國的約克市有一個短暫的學習逗留經歷,那時我曾想借助所見所聞做出這樣的一個梳理,但可惜未能如期竟事。這一次更為適當,借著在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學習一個學期的機會,我盡力多看多聽多問,盡力抓拍大街小巷的生活細節,并盡量把每一天的新鮮體會和認識寫成“日志”,記錄下來。體會傳統,步入現代,這是一個全新的令人振奮非常的感受與心得,也是我們最為貼切的借鑒之鏡。

我的臺北紀行·自序
這是籌畫已久的一個小書。寫這個小書的動機很簡單,就是希望為我們目前的諸多社會問題開出一個簡單明了的解決之道。
我們的社會有太多的亂象,有諸多的問題。就此而言,我們都熟悉的一個說法就是:制度問題,律法解決。這個說法簡直已經成為我們模板化的標準答案,它不僅流行在整個法學領域之內,在法律領域之外,我們的普通百姓也都學會了這樣的看法與說辭。這個說法固然不錯,但卻隱含著新的問題。首先,這個說法似乎意味著我們都是局外人,換句話說,“制度”(法治)是外在于人事的東西,我們都在靜待它的從天降臨;其次,這個說法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開脫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既然一個問題是制度造成的,我們自己就算是做出一些違心的事情,也是出于不得已,不必擔負具體的責任,甚至不須擔負良心上的責任;而與此同時,真正站到普通百姓所理解的制度設計者的立腳點上,我們試想,那人未必就不是在慨嘆社會風氣與文化的散漫。故此,一個要命的麻煩就來了:我們所說的那個制度,什么時候才會降臨?
我一直想跟讀者們講清楚的一個道理是:我們的生活,最終固然要落實在可靠的制度保障上,但我們首先要在制度之外的基礎文化上下功夫;而所謂制度,它并不是一個客觀獨立、外在于我們自身、外在于社會意識與生活風氣的存在,它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一個層面,一個環節。這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但又不是,因為雞和蛋的說辭又把我們本身當做了局外人。我們不是局外人。我們是社會的主人,這個社會的見識水準、生活風氣、行為規范、制度規則等等,根本上都由我們自己決定。只要從我做起,真正長出一些精氣神,我們就有希望一點一滴地,但卻是積極地改造我們的生活環境。實際上,我們離比較理想的生活并不遙遠,我們只需邁出一步,就能營造一個比較體面的日子——有德性的個人生活,講究禮讓、關愛與秩序的人際關系和民主“憲政”的國家大計。所以,這個小書的名字就叫《走在拐角》。
這個小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把我在臺北見聞的市民文化梳理成一個大概的頭緒而已。有比較,就能更好地說明問題,就能腳踏實地去踐行學習。我去年曾經到英國的約克市有一個短暫的學習逗留經歷,那時我曾想借助所見所聞做出這樣的一個梳理,但可惜未能如期竟事。這一次更為適當,借著在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學習一個學期的機會,我盡力多看多聽多問,盡力抓拍大街小巷的生活細節,并盡量把每一天的新鮮體會和認識寫成“日志”,記錄下來。體會傳統,步入現代,這是一個全新的令人振奮非常的感受與心得,也是我們最為貼切的借鑒之鏡。日子一多,很多的零散體會便逐漸豐富起來,積攢成一個方面的“大印象”,它就取代了一天一天的日志。這個小書,就是根據寫作先后把幾個“大印象”全部列出,并把可以輔助說明“大印象”的一些“日志”挑選出來,匯編一起而成。文中或有溢美之詞,但絕不至于憑空編造,而是力求客觀基礎上的贊美,這不待讀者苛責;如果說有什么欠缺的話,那就是我擔心自己的觀察不夠典型與全面,不夠到位,耽誤我自己以及讀者們對問題的理解,這確是我忐忑祈望同道批評指正的所在。
這個小書的最后一個內容——《寫在錢穆故居》,真正是我自己在臺北大印象基礎上,站在文化層面上的一點思考。我們需要重新體驗我們的文化,真正拾起我們的自信心和擔當精神,重新鑄就一個明明白白有文化修養的民族。我們首先要擔當起自己的命運,進而也有我們在當代世界文化中義不容辭的使命。引申而言,在“權利”與“自由”已經成為絕對時髦字眼的當代,什么是中國人心底里真正理解的“權利”與“自由”?倘若認真談論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切實照顧、體會到我們的特殊歷史與文化語境。與此緊密相關,我們傳統文化的獨有造詣及其當代意義如何?這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法理學術與現實政治生活的問題,是我們坦蕩走上康莊大道的前提條件與未來前景。故此,這個小書所指望的讀者應是兩岸的中國人。作為一個旁敲側擊的輔助內容,我在這個文章之前加上了兩節舊作,我把它們編排在這里,以期幫助讀者明了我要說的道理。
生為一個中國人真好,我們不要一而再地小看了自己。這個小書的讀者,不論是專業的學生,還是偶有閑暇雅興的普通市民或者公務員,我希望你們盡力拿出一點耐心來,在我也許有些零散滯澀的行文中,讀出一些平和的反思。而如果因為這個小書,在什么地方,在某個待人接物的關節上多了一分的關愛、真誠和擔當,這就將是我此行記事的欣慰。重新體會傳統,認真把握現代,我們原本可以美麗至極。無論如何,我們應當從心底里、真正熱愛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園,至少是為了我們的后代子孫。
這個小書稿,是我以煙臺大學法學院教師的身份,在接受李模基金會資助到臺灣東吳大學法學院進修一個學期的機會里寫成。在此,我要感謝煙臺大學法學院和這里的諸位同仁,并將小書稿獻給東吳大學和李模基金會。

目次

我的臺北紀行·自序
臺北大印象
井然有序的商業氣氛
臺北人的宗教生活
傳統倫理觀念在臺灣
和而不同的多元利益與文化
給每一條河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臺北的市民文化教育
東吳日志
2月24日 初逢臺北:最是一年春好處
2月25日 造次必于是:漫想我們的公民教育
3月1日 漫話規則:從臺北的機車說起
3月4日 拜訪龍山寺
3月11日 臺北看孔廟
3月12日 抄錄洪蘭先生短文:《榮譽心失落的一代》
我的臺北紀行·自序
臺北大印象
井然有序的商業氣氛
臺北人的宗教生活
傳統倫理觀念在臺灣
和而不同的多元利益與文化
給每一條河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臺北的市民文化教育
東吳日志
2月24日 初逢臺北:最是一年春好處
2月25日 造次必于是:漫想我們的公民教育
3月1日 漫話規則:從臺北的機車說起
3月4日 拜訪龍山寺
3月11日 臺北看孔廟
3月12日 抄錄洪蘭先生短文:《榮譽心失落的一代》
3月26日 春風化雨:聽胡博硯博士講東吳故事
3月30日 臺北也有亂糟糟
4月1日 雜議:觀過,斯知仁矣
4月5日 看“唯心電視臺”
4月7日說耕讀傳家
4月9日 體會東吳大學的書卷氣
4月19日 稻花香里:走訪臺北市議會
4月25日 倔強·浪漫·理性:在楊奕華院長課堂上的一點感想
5月2日 拳拳服膺:前來課堂執教的大法官
5月12日 理發日記:為了體面的生活
5月19日 隨邱錦添大律師新竹縣還鄉行
5月22日 拜訪林語堂故居和于右任墓
5月26日 在錢穆故居讀經典
6月1日 走訪臺灣大學
6月2日 東大法學院畢業典禮以及洪長岸學長款待
結尾之處的思考
引子:張望我們的來路與歸程
人性的光輝:淺談儒學的人本精神
寫在錢穆故居

書摘/試閱

井然有序的商業氣氛
去年在英國的時候,我曾驚訝于講究整潔衛生的英國人——至少是在我比較熟悉一點的約克市以及后來匆匆跑過的一些地方——商業氣氛不濃厚,或者說不雜亂。那里的公共汽車里,張貼著比較多的資訊,但差不多都是各種的乘車要求,宣導文明禮貌,安全至上,于是也多見一種畫著紅十字的小藥箱擺放在開車司機的座位后方;馬路電桿上的標牌多是路燈維修電話;大街小巷也隨處能見禁止吸煙、禁止酗酒的處罰告示,或者提醒遛狗的市民一定要注意收拾狗的糞便,否則罰款的標語。“禮之所去,刑之所取”,說到做到,令行禁止。那里看來沒有無孔不入的商業廣告。并且,那里也沒有處處設卡、撕票收費的現象。那里的公園、教堂甚至博物館等場所,差不多都是免費的。這一點,給人的印象實在新鮮,實在深刻。我們用了一周的時間,乘坐一輛大巴差不多圍著整個不列顛島跑了一圈,一路沒有一個公路收費站,最后落腳的大英博物館竟然也是免費開放,不需要購票。這種事情真是奇特,在我們那里,上廁所都要買票的。
今次在臺北,也是這種情勢。不論是臺北人引以自豪的捷運(地鐵)車廂,還是一路跟著一路的公共汽車,車廂內幾乎看不到什么商業促銷的廣告,而各種關于文明禮節和急救措施的宣傳則一定不少,可謂具體到細節,如輪椅標志,如禮讓博愛座的提示,如購票方式。而捷運各站,都有免費的飲用水,涼熱隨人自取,干干凈凈的洗手間不僅免費,還配著免費的紙巾。要說,臺北的商業競爭也應當很是激烈才對啊。單是市內公共汽車,這里就存在著至少七八家公司之多:首都客運、大都會客運、臺北客運、三重客運、欣欣客運、中興巴士、光華巴士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和大陸形成十分明顯的反差。比如北京的地鐵,別說是車廂里,就連地鐵鉆進鉆出的地道里都是一閃一閃的廣告了。隔著車窗,那種廣告在黑乎乎的地洞墻壁上閃爍,曾叫我好一陣琢磨,恁憑我曾經是理工科畢業,我一時也沒有搞清楚它怎么會給車廂內飛馳而過的乘客們造成一種固定不動的視覺,看來真是應驗了馬克思的那句話:沒有什么比社會需要,更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在臺北,那天跟著大家去淡水,商量好從老街坐輪渡到碼頭那邊,等大家掏錢買票的時候,我竟然有些不適應了,我忘了坐輪船要買票的道理;這些天里,我的印象是,不論去哪里玩,所有的景點都是免費開放的,不論是博物館、紀念堂,還是寺廟、公園,難道輪船沒有歸入景點的范圍么?
那天周末,我和賈慶軍博士跟著開校班車的吳振生先生去深坑老街買茶,去到一家“天綸茶館”。進門第一奇事,就是那個自稱老板的人竟然如此活潑,一臉的天真稚氣。那是我第一次如此喜歡一個做老板的人。和他說話,天南海北,從茶道到營生,沒有一絲的芥蒂。因此,第二件奇事,就是他的茶葉都標著價碼。該是多少,就是多少。這就叫我想起一個電視片談論過去的徽商時,所說的“真不二價”來。那是一種最為樸實、厚道的經商之道。相比于鬧市而言,深坑是一個很偏僻的所在,但是,老板張農林講,來他這里買茶的主要是老主顧,日子久了,也就不愁生意。老板的太太和姐姐都在旁邊忙著各自的活兒。果然,在我們逐一品味各種茶葉的時候,來了一個老主顧,聊了一會兒,買了幾包茶便離去。
這就叫我想起了我們大陸的經商情形來。在大陸的大小市場上,一個堪稱一絕的景觀就是砍價,而砍價的基本套路,據說就是“攔腰砍”,甚至還更要離譜。漫天要價,就地還錢,買賣雙方就是一個小小的用兵陣勢,虛虛實實地斗智斗勇。這種看似不經意的小現象,實際上是在最為具體的細枝末節處,透露出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透露出極端的自求多福的技能邏輯。自求多福是基本的人性,但這里的自求多福已經走上了極端。在一定程度上講,這既是敗壞人心的細微管道,也是人心敗壞的體現。就此,一個叫人實在憤慨的現象是,像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這樣的壟斷型企業,竟然也以推出五花八門的、叫人眼花繚亂的服務類型與價目的辦法,吊取消費者的胃口,儼然周伯通之左右互搏,又實在是“朝三暮四”的把戲,糊弄猴子們的伎倆。這樣的大企業,理應有其擔當的社會文化責任,可是,它們渾然忘情于江湖中的嘍噦與盜賊之列了。大家在這個游戲中,煩累幾何。
P3-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