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哲學與現象學(簡體書)
滿額折

哲學與現象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舍勒思想的確立是受胡塞爾現象學激發而作的《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此書是與胡塞爾《邏輯研究》和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鼎足而立的現象學三大經典之一,實際構成了從《邏輯研究》到《存在與時間》的思想軌跡。針對康德之形式先天論,舍勒試圖論證“情感先天論”,認為情感是個體生活及其倫理行為的基本質料。不同于胡塞爾,舍勒強調,現象學是實事的現象學,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倫理現象。

作者簡介

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價值倫理學、哲學人類學與知識社會學的奠基人,被視為現代德語學界傳奇人物。在哲學、社會理論、倫理學、神學、心理學、教育學、思想史等領域卓有建樹。海德格爾視其為“全部現代哲學最重要的力量”。早年執教耶拿大學、慕尼黑大學,參與現象學運動。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28年,執教法蘭克福大學不久,因中風猝然辭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質》、《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和實質價值倫理學》、《論人類的永恒性》、《價值的顛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編有《舍勒全集》,美國芝加哥大學設有舍勒研究所,德國成立了國際舍勒研究協會。

名人/編輯推薦

★現象學三大經典之一

★對康德倫理學的徹底清算

★重構基督教、挑戰現代自由主義倫理的傳世檄文

目次

編者前言
先驗與形式
現象學與認識論
一、現象學觀點
二、現象學與心理學
三、“現象學論爭”
四、現象學哲學與認識論
五、現象學與科學
自我認識的偶像
引 言
一、假象的本質及其與錯覺的區別
二、假象與內在感知
三、把握和說明假象時的一般性錯覺
四、內在感知的假象的一般根源

書摘/試閱

舍勒思想的確立,首見于受胡塞爾現象學激發而作的《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DerFormalismusinderEthikunddiematerialeWertethik;倪梁康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這部大部頭著作于1913年問世,史稱與胡塞爾的《邏輯研究》和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鼎足而立的現象學經典論著之一,實際構成了現象學哲學從《邏輯研究》到《存在與時間》的演化軌跡。與胡塞爾的《邏輯研究》探究現象學哲學原理不同,舍勒的現象學注重的是憑靠施展現象學方法解決時代面臨的思想問題,試圖通過重構基督教的“身位論”來回應現代自由主義倫理的挑戰——該書附題即“倫理身位論基礎新探”(NeuerVersuchderGrundlegungeinesethischenPersonalismus)。在舍勒的現象學思想中,“身位”(Person,又譯“位格”、“人格”)相當于后來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所分析的“此在”概念,或者說,海德格爾的“此在”現象學是對舍勒的身位現象學思路作出的反應。《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這個書名表明,舍勒力圖徹底清算并了結康德倫理學及其后學新康德主義的思考方向(該書的另一附題即為“特別涉及康德倫理學”)——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導論》瞄準的思想之敵同樣是康德。然而,《形而上學導論》是海德格爾現象學轉向的標志:海德格爾的現象學直觀的目光轉向了思想史的精神現象,把康德哲學誤入歧途的根子溯源到柏拉圖身上。反過來講,就批判康德倫理學的哲學原理本身而言,舍勒的現象學批判已經足夠徹底,海德格爾沒有更多的話要說。
舍勒一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在《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這部大著基礎上的旁衍發皇。然而,舍勒的這部開山之作的理論意義要寬泛得多,它不僅是一部現象學哲學論著,亦是一部社會思想論著,試圖提出共契主義與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一爭高下。初看起來,舍勒提出所謂“實事現象學”(Sachphnomenologie),以“情性”(Gemüt)為基本審視現象,不過是對胡塞爾現象學方法的一次具體運用:即對康德的形式主義倫理學施行斷頭術,重新確立“情性”在倫理學中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地位。其實,舍勒的哲學意圖涉及現代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正當性基礎的現代轉變。如所周知,康德的形式理性哲學及其倫理學撇開感性的價值偏好,試圖為自由主義的人心秩序立法,與形式(程序)正義的法律秩序論相呼應。舍勒敏銳地看到,缺乏實質的價值秩序,人類生活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正義的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形式正義取代實質正義,恰恰是現代性的一大痼疾。
在舍勒看來,確立具有實質價值的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正當性基礎只能來自某種精神的共同體,即感性的價值偏好的理性秩序。從而,舍勒從“情性”現象學提出的實質價值倫理學具有重大的現實針對性,盡管其理論表述十分抽象,或者說十分現象學專業化。用舍勒的說法,情性在實際在性上是沖動性的,以身體為在體狀態上的如是在性(Sosein)。如果從哲學上把情性視為非理性的東西切除掉,無異于切除了人之為人的如是在性本身——康德哲學就是這種對人的在體狀態施行切除術的哲學。在舍勒看來,康德哲學的根本盲點在于,它沒有看到,人的在體情性看似非理性,其實自有其理性秩序——“心有其理”是舍勒十分喜歡且一再引用的帕斯卡爾的名言。在“情性”現象中,舍勒提出,應該區分兩大類(細分為四類)法則各異的情感:即身體情感和精神情感。在精神情感現象中,精神與沖動處于同一個現象位置,在此位置上,純粹個體化的精神與在體狀態上無個體差異的肉體的結構關系極為復雜。尤其重要的是,身體情感和精神情感具有在體上的差異,所謂“血氣心知,有自具之能”(戴震語)——用現象學術語來表達,精神情感是所謂的“意向性情感”,舍勒的“情性”現象學就基于對這種“意向性情感”的現象學直觀。
康德的形式倫理學對倫理意識結構的現代轉變產生過決定性影響,對康德的形式主義倫理學的批判,是檢審倫理意識的現代性問題的必要步驟。因此,舍勒的情感倫理學對康德的形式倫理學的批判,具有重大的思想史意義。情感是個體生活及其倫理行為的基本質料,理解舍勒的“情感先天論”是理解其思想立場的基礎。
通過對康德形式倫理學的現象學批判,舍勒確立了自己的思想立場,其基本論點成為他綜合現象學哲學和歷史社會學審視現代倫理意識及其與社會制度的關系的哲學基礎。近代以來,自然科學觀宣稱自己對人的精神生活法則的認識比哲學認識更為優越性——《現象學與認識論》(1916)一文對這種迄今仍然有影響力的觀點施展了現象學式的批判。自然科學觀在世界觀和認識論上的擴張,是現代性的重大事件,胡塞爾現象學是對這一事件作出的哲學反應。該文雖顯出舍勒與胡塞爾的師承關系,憑靠現象學方法抵制近代以來自然科學的世界觀和認識論擴張,但舍勒對現象學的基本理解已不同于胡塞爾,其現象學是實事的現象學,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倫理的現象學。
《自我認識的偶像》(1913)一文充分顯出舍勒現象學的獨立關注方向:剖析人的內在感知和體驗法則,批判近代哲學基于自然科學知識原則提出的人的自我認識論,打破近代哲學營構的封閉性的人與世界關系論。在當今的社會理論和文化研究中,自我認識問題已成為探討現代性的重要關節點。舍勒的這篇論文堪稱從現象學哲學角度探討現代性與自我認識問題的經典文獻,與時下不少相同主題的論文稍作比較,就不難見出其思想深度——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F.R.Dallmayr頗有盛譽的《主體性的黃昏:論后工業時代的政治理論》一書討論現象學的社會政治理論,但對舍勒的思想幾乎沒有涉及,該著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實質的價值倫理學》從批判康德的形式理性論入手,進而論析情性的合理性秩序,再延伸及個體身位和群體身位論的現象學論證,最后落腳于共契主義的社會理論,成功地實現了現象學哲學與社會理論的結合。從海德格爾的“親在”(Dasein)現象學轉向以及胡塞爾晚年轉向所謂“生活世界”的現象學轉向來看,舍勒現象學在現象學史上的意義,迄今尚未得到恰當的認識和評價。對于推進現象學哲學思想而言,舍勒實有廣泛建樹。
現象學伊出,歐洲思想為之大變。但若只有對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研究,沒有對舍勒現象學思想的研究,現象學的哲學穿透力和精神意向以及在現代思想史中的意義究竟何在,恐怕也還不易搞清。
劉小楓
1998年5月于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2013年8月重訂于
中國人民大學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