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新編公務員應用文全書(附光碟)(簡體書)
滿額折

新編公務員應用文全書(附光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價
:NT$ 239 元
優惠價
87208
領券後再享91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名人/編輯推薦

★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最新印發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編寫,嚴格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2012)標準要求
★各類文書齊全,文本范例規范,寫作要點簡明,查詢檢索方便,最實用的辦公幫手最貼心的辦公秘書
★表述簡潔,范例經典;范文規范,文體眾多。格式標準,一看就懂;技巧點撥,一點就通;檢索方便,即查即用;公務寫作,案頭必備。
★這是一本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企事業單位文員的案頭工具書,也是一本職場寫作的實戰手冊,更是一本自我提升的必備寶典。
★常用常見的文書,現學現用的技法,千金易得,一技難求,掌握技法,高人一籌,隨書贈送公務員寫作CD

目次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一節 公文的概念
第二節 公文的特點
第三節 公文的作用
第二章 公文寫作基本知識
第一節 公文的主題
第二節 公文的材料
第三節 公文的格式
第四節 公文的布局
第五節 公文的表達方式
第三章 公文寫作常見病例及修改
第一節 公文標題病例分析
第二節 公文在正文寫作中常見病例分析
第三節 公文中常用錯的詞語辨析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一節 公文的概念
第二節 公文的特點
第三節 公文的作用
第二章 公文寫作基本知識
第一節 公文的主題
第二節 公文的材料
第三節 公文的格式
第四節 公文的布局
第五節 公文的表達方式
第三章 公文寫作常見病例及修改
第一節 公文標題病例分析
第二節 公文在正文寫作中常見病例分析
第三節 公文中常用錯的詞語辨析
第四節 怎樣起草公文
第二部分 日常行政公文
第一章 指令類公文
第一節 命令
第二節 決定
第三節 批復
第四節 指示
第五節 決議
第六節 意見
第二章 知照類公文
第一節 公告
第二節 通告
第三節 通知
第四節 通報
第五節 函
第三章 規章制度類公文
第一節 制度
第二節 章程
第三節 規則
第四節 守則
第五節 細則
第六節 辦法
第七節 條例
第八節 規定
第九節 公約
第三部分 綜合事務類公文
第一章 計劃類文書
第一節 工作要點
第二節 方案
第三節 安排
第四節 規劃
第二章 總結報告類公文
第一節 報告
第二節 市場預測報告
第三節 市場調查報告
第四節 請示
第五節 總結
第三章 憑據類文書
第一節 大事記
第二節 組織鑒定
第三節 協議書
第四節 聘書
第五節 解聘書
第六節 條據
第四章 會議類文書
第一節 會議通知
第二節 會議方案
第三節 會議記錄
第四節 會議紀要
第五章 其他類應用文書
第一節 授權委托書
第二節 公證書
第三節 新聞發布稿
第四節 電視新聞稿
第五節 消息
第六節 通訊
第七節 新聞評論
第八節 專訪
第四部分 講話類文書
第一章 會議講話稿
第一節 會議開幕詞
第二節 會議閉幕詞
第三節 會議工作報告
第四節 會議發言稿
第二章 慶祝、紀念活動講話稿
第一節 歡迎詞
第二節 歡送詞
第三節 答謝詞
第五部分 社交禮儀公文
第一章 書信類文書
第一節 表揚信
第二節 感謝信
第三節 慰問信
第四節 決心書
第五節 保證書
第六節 倡議書
第七節 建議書
第八節 號召書
第九節 公開信
第二章 喜喪類文書
第一節 賀信
第二節 賀電
第三節 喜報
第四節 訃告
第五節 唁電
第六節 悼詞
第七節 請柬
第八節 邀請書
第三章 其他常用文種寫作范例
第一節 推薦信
第二節 證明信
第三節 介紹信
附錄一: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附錄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
附錄三:國務院公文主題詞表

書摘/試閱

第一節 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應用文體中的一種,應用文是非常龐大的文章類,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私人信件、留條一類的短文,都屬于應用文。而公文則是應用文中特殊規范的一種。從把握公文這一事物本質、并從確定公文在應用文的坐標以及辨別公文自身種類等角度出發,對公文進行準確的定義是必要的。
從稱呼上來理解,公文就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用來辦理公務、有一定格式的應用文。公文辦理公務,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實施管理。公務,應該包括內務即內部管理和外務即處理其他社會組織的關系。公務還分為政務和事務:政務是社會組織領導所主管的人員安排和組織發展的大事;事務是社會組織全體成員從事的業務性、日常性的工作。
第二節公文的特點
從公文的概念中可以提取出公文的特點來。作為客觀事物的公文特點和作為客觀事物運動的公文寫作特點是密切相聯的:
1.權威性
首先,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發布。其次,無論是事實、數字還是各種意見、結論,一旦進入正式公文,就不能任意更改、解釋、否定。第三,公文是機關、團體、組織的喉舌、意圖,是開展工作的依據。
2.規范性
公文的撰寫和處理,從起草到成文,到收發、傳遞、分辦、立卷、歸檔、銷毀等,都有一套規范化的制度。另外,公文具有特定的體式。其文體、結構、用紙的尺寸、文件標記都有統一的規定。
3.工具性
公文是各機關、團體、組織在公務管理過程中最經常、最大量使用的一種工具。公務管理的方法很多,而最科學最正規的方法是利用公文。
第三節公文的作用
公文是作為傳達和貫徹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聯系和處理各級機關公務的一種工具。具體來說,它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1.領導和指導作用
公文的領導作用體現為:上級機關通過制發公文,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頒布國家的法律法規,組織開展各種公務活動,責成下級機關嚴格執行或予以貫徹。
公文的指導作用體現為:上級機關通過制發公文,對本行業、本系統的業務工作提出原則性的指導意見,要求下級機關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
2.規范和約束作用
黨政機關制定的條例、規定、辦法以及根據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制定的法律法規,具有明顯的規范和約束作用。
3.宣傳和教育作用
黨政機關通過制發公文對廣大干部群眾進行宣傳教育,以便統一思想認識,增強貫徹執行的自覺性。如帶有獎勵或批評性的通報、決定等。
4.聯系和溝通作用
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組織通過制發公文聯系和商洽工作,傳遞和反饋信息,介紹和交流經驗。如部分函、報告等。
5.依據和憑證作用
公文作為處理公務的專門文書,反映了發文機關的意圖,具有法定的效力,是收文機關作出決策、處理問題、開展工作的依據和憑證。如決定、通知、指示、批復、報告、意見、請示和部分函等。因此,許多重要的公文,都需要歸檔保存很長時間,以便需要時查找。
第二章公文寫作基本知識
第一節公文的主題
公文的主題就是公文作者為寫作目的需要,通過公文的全部內容所表達的主要觀點、基本主張、政治傾向和政策期求。它是一篇公文的“靈魂”和“統帥”。在寫作過程中,主題一經確立,即對材料的組織、結構的布局、語言的運用以及表達方式等起到制約和調控作用。因此,正確確立主題,使之合乎要求,是寫好公文的關鍵。
公文與一般文章雖然不同,但在寫作上也同樣要求突出中心意思。現在,對于一般記敘性文章的中心意思,人們通常稱為“中心思想”;對于論說性文章的中心意思,通常稱為“基本觀點”或“中心觀點”;對文藝作品的中心意思,通常稱為“主題思想”;而對公文的中心意思,則通常稱為“主題”。
公文作為文章的一種,與其他體裁的寫作規律有共同之處,就主題而言,不論公文長短,內容多少,也不論作者是誰,一件公文總有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像其他文章的主題、中心思想、中心論點一樣,是公文的“靈魂”和“統帥”,也同樣應該貫穿首尾,統攝全文。但公文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其主題有其獨特之處。
1.公文主題反映的對象是公務活動
公文主題主要通過反映公務活動表現出來,所作的判斷是什么事該(不該)辦,或如何辦,辦得怎么樣,它只對公務事務作出判斷,一般不涉及公務事務以外的問題,也不需要塑造人物形象,或進行系統的理論闡述。
2.公文主題的表達方式比較直接
公文主題通常采用議論、說明的方式表達,偶有敘述,不需要描寫、抒情。很多公文標題就說明了主題。較長篇幅的公文,篇首的導語是對全篇內容的撮要,就是主題。即使沒有導語的公文,其主題也是毫不隱諱直接告訴讀者的,它不像文藝作品的主題,隱含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中,需要讀者體味揣摩。
3.公文主題有直接的社會價值
公文主題是對某項公務活動的判斷,體現著決策、行動和經驗。一旦人們了解了主題,即領會了公文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觀點,馬上會采取相應的行動,由此,體現了主題的直接社會效用。這一點,同文藝作品主題通過潛移默化來感染、教育人不同,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直接教育人的作用也不同。
4.一份公文只有一個主題
一份公文只能寫一件事或一個問題,即“一文一事”,因此一份公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搞多中心。例如下級行政機關針對某一問題向上級行政機關提出的“請示”,以及上級行政機關對此的“批復”,又如平行行政機關就某一問題進行商洽而寫的“函”,在寫作時必須緊緊圍繞所提的問題,不能另生枝節,離題別議。如果一篇公文有兩個以上的主題,就可能什么也表達不清,什么目的也達不到。因此,切忌主題不明或多主題。
第二節公文的材料
一篇公文所依據的事實和道理,就是材料。材料之于公文,如同血肉之于人。
1.材料的作用
主要有兩點:首先,是觀點賴以產生的基礎。材料在多數情況下屬于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這樣的感性認識積累得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沒有材料作基礎,觀點無從產生。我們通過收集某一專題的全部材料,并且經過深入研究,得出結論,觀點便會躍然而出。其次,是表現觀點的支柱。公文的觀點不能孤立地、赤裸裸地存在,它們必須由充分的材料來證明、來支持。黨政干部有這樣的經驗,即使是寫一份簡報,寫一則請示,沒有材料也是萬萬不行的。
2.材料的來源
一是直接材料。即通過作者自身的觀察、體驗、感受、調查直接得到的材料。我們要在工作和生活中養成觀察、積累的習慣,關心國家大事,留心身邊各種事物,掌握所在單位、部門、系統、地區的各種情況。還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形式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等,調查的方法有現場勘察、個別談話、開調查會、問卷調查等。
二是間接材料。就是從各種簡報、報告、文獻資料、書籍報刊中得來的材料。因為它不是從實踐中收集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叫做間接材料。獲取間接材料要大量閱讀,勤于查找。要學會利用各種索引(現在特別流行網上搜索)、工具書,學會利用圖書館、資料室、文件室、閱覽室等。總之,不管是直接材料還是間接材料,都要靠我們去收集,去整理。任何一個公文寫作者,從步入文秘這一領域那天起,就要牢固地、持久地樹立材料收集意識,建立自己的“材料庫”。實踐表明,這種意識的有與無,甚至濃與淡,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3.材料的鑒別和選擇
材料的收集是從無到有,集于案頭;鑒別是除卻偽劣,保留當者;選擇是平中選優,備鋼于刃。
鑒別和選擇材料要做到:
一是真實可信。就是指客觀實際是怎樣就是怎樣,真有其事,不能信口開河,不問真假。據1997年第9期《秘書》雜志載,某鄉在大草甸子上投資建成牛舍,搞養牛小區。可是,牛未養起來,“經驗”已出籠。文件上報后,縣里即組織參觀,鄉領導部署各村借牛入欄,粉飾現場。可見,用虛假材料堆砌公文的后果是惡劣的。
二是表現主題。觀點和材料統一,是公文的根本性要求。要選擇那些恰當地支持觀點、有力地證明觀點、科學地說明觀點的材料,使其達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三是典型有力。就是材料要有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質、主流和規律。毛澤東說得好:“材料是要愈多愈好,但一定要抓住要點或特點(矛盾的主導方面)。”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首句:“3月14日下午2:45分,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寥寥兩句,便交代了時間、人物、事件,此即古人倡導的“文約事豐”“貴乎精要”。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