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類的第三只眼睛:電視四維空間“十二講”(簡體書)
滿額折

人類的第三只眼睛:電視四維空間“十二講”(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6 元
定價
:NT$ 276 元
優惠價
8724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時,“千里眼”是以夸張的手法并近乎瘋話流傳于世;今時,電視的出現,就把這種夸張與瘋話變成了現實。
《人類的第三只眼睛:電視四維空間“十二講”》是以電視的發生和發展為基本線索,在對電視現實總結與洞察中,提示規律、預言未來。
作者在《人類的第三只眼睛:電視四維空間“十二講”》中著力針對電視的“四維空間”提出了大膽設想“成正慎思”。用拋磚引玉之手法,環環相扣,啟發讀者步步進入想象空間,不斷激發“頭腦風暴”。
結合新媒體的融合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類的第三只眼睛:電視四維空間“十二講”》力求促使電視同行在走出發展瓶頸過程中新開思路,以積極的心態擁抱新媒體。
同時,希望《人類的第三只眼睛:電視四維空間“十二講”》成為電視行業、電視觀眾和廣大青少年朋友想象新生,創造未來的興趣讀物。

作者簡介

李利民,女,彝族,1962年11月出生,云南電視臺主任編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1986年至今,從新聞記者、欄目編導、客串主持、文藝導演、節目策劃到責任編輯、行政管理等,一直從事電視宣傳工作。參與策劃編輯的《到學校去》《卡拉地小學》《遷徙一一在尋找幸福的路上》等十余部專題片和紀錄片獲得省級電視獎項,撰寫發表了《電視受眾心理的發展和變化》《一次成功的創意》《大型系列節目(中國家庭)的啟示》等十余篇論文,組織策劃的云南少數民族系列節目、民族音樂紀錄電影正在實施拍攝中。

董堃,男,漢族,1987年4月出生,雙學士學位,目前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西方經濟學在職碩士研究生班。現任中國中央電視臺助理編輯、高級調查分析師,主要從事電視節目的評價、編排、指標管理、受眾研究和電視節目收視率分析等工作。工作以來撰寫完成內參性收視分析報告60余篇,累計15余萬字。近年來參與了《2011全國電視觀眾生活形態調查》和《2012全國電視觀眾抽樣調查》等大型調查項目,其中部分論文收錄于《中國電視觀眾現狀報告-2012年全國電視觀眾抽樣調查與分析》一書中,并參與云南少數民族系列節目和音樂紀錄電影的策劃與編輯工作。

目次

講 電視的來歷
數字化關系,高于人類未來生存
第二講 電視是什么?
電視是游動在細節之間的上帝!
第三講 中國電視史話
動與靜本身是不相交的,然而,在人們的創新思維中卻不離不棄
第四講 電者,如風追影隨,即電視人也
高爾基曾經說過:“新聞工作和文學工作一樣,都是非常困難的職業。它們要求的學習和工作,不是少于而是多余其他任何職業。因此,這種工作是不能順帶做做,而是需要把整個身心獻給它
第五講 視者,觀眾也
觀眾是上帝,我們將用人類的第三只眼睛與上帝進行心靈的對話并試圖共同走進四維空間去尋找未來電視的倩影
第六講 電視的現在
人文的時代,人類只能幻想未來,而信息和生物革命的時代,人類卻可以設計、制造,甚至批量生產未來的一切因素

書摘/試閱

《人类的第三只眼睛:电视四维空间“十二讲”》:
第三讲 中国电视发展史话
我国的电视工业是从1958年开始的,这一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验收播出,同年9月20日正式播出。也正是这一年,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相继成立。1960年全国一些大中城市的电视台已达29座,但后来因为种种困难,1963年大中城市电视台仅剩8家。
电视传播在中国的次亮相,是以新闻媒体的面目出现。1958年五一这一天,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中国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到农村去》,5月15日,开始自办新闻节目“图片报道:东风牌小轿车”。
中央台拍摄的部中国电视新闻片,是用16mm摄影机摄制的《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办》,于1958年6月1日首播。
1958年10月1日,转播了广场的国庆,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次大规模的实况转播。
1960年元旦,设立固定的《电视新闻》栏目,这是电视在中国真正成为新闻媒体的标志。
但当时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限制,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仅能糊口,电视机价格昂贵且产量很低,因此限制了电视作为新闻媒体的传播途径。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为我国电视传媒业大发展提供了契机。
1978年5月1日,经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改为中央电视台,呼号CCTV。
1978年元旦,在中国有了《电视新闻》栏目之后的第18年、中国电视诞生20年之后,通过贯通全国的基本线路,开办了《新闻联播》栏目,并于1996年实现了直播。
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从16mm摄影机到摄像机(ENG方式),从录播到直播;从单个报道到全方位、立体化报道;从单兵作战到大兵团作战。
1987年2月《经济信息联播》开播。央视二套节目开始从综合频道向以经济栏目为主的频道节目转变。这是中国电视的频道化经营所进行的尝试。
1987年开办《广而告之》——小的栏目:公益广告。
1993年5月1日清晨6点钟,出现了一档早间电视节目《东方时空》。《东方时空》结束了中国人早上不看电视的历史,它改变了中国人“早上听广播,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的棘手信息时段模式。电视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任何时段都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电视开始成为强势媒体,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成为20世纪末中国电视与世界电视对话的栏目,也是中国电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标志。而20世纪90年代起,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活跃地进行了专业频道的分化、分类播出。至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村村通”工程使电视传送覆盖了我国城乡的所有角落。电视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的作用快速地凸显出来。
进入21世纪,在有线电视于全国城乡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有线数字电视,多媒体电视的网络传媒开始普及,高清数字电视进入百姓生活。手机、电视、平板电脑以及WLAN网络丰富了电视节目的有效播出。
电视是开放的艺术,人们在吃饭、做家务等活动中完全可以一心两用。电视又是大众艺术,根据大众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层次、电视节目有目的性地设置了不同栏目,以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中央电视台《大风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第二起跑线》的对象是中学生,《夕阳红》的对象是老年人,这是从年龄层为特征进行划分的;《半边天》则有鲜明的性别特征;从职业特征划分,《金土地》的对象是农民,《人们子弟兵》的对象是军人。这些均表现了一些传播对象的大众化特征。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它首先是具有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所共有的特性,即首要功能是传播消息,同时,它在传播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又有着广泛的兼容性特征。在符号特征上,电视容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在节目内容上,熔新闻、社教、文艺、体育、服务各类节目于一炉;在传播方式上通过电视了解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大事,也可以在电视上看电影,看各种文艺演出,还可以通过电视接受各种职业教育。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了解传播媒介》一书中指出:媒介的交叉或者混合,如同分裂或融合一样,能释放出新的巨大能量。电视节目包罗各种艺术表现人间万象的特点,使这种混合能量大限度的得以释放。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4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