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近代各地小報匯刊 第五輯 (古籍書)(全120冊)(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近代各地小報匯刊 第五輯 (古籍書)(全120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08000 元
定價
:NT$ 648000 元
優惠價
8756376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中國近代各地小報匯刊》第五輯,共輯錄《東方日報》《立報》《戲世界》《小民報》《辛報》《上海日報》《生報》《訊報》共八種小型報紙。分述如下:

《東方日報》

一九三二年五月廿七日創刊於上海,創辦人徐善宏,初為時政評論報。按上海小報時政評論一類肇始《硬報》,繼之者為《鐵報》,後仿效者紛紛。《東方日報》編輯謝豹即《鐵報》之舊將,曾以政論負一時之名,至《東方日報》,依舊其火辣爽快作風,秉筆直書,不稍假辭色。另一編輯蝶衣,亦小報健者,然蝶衣嫻於藝文,文章一唱三歎,《東方日報》因謝豹、蝶衣二支筆,大增其激情壯采。
上海小報迭經演化,花樣頗多,然究其內容,終以小說與小品為主,尤其抗戰勝利後,更趨定型,形成以“二小”(小說、小品)為主的如下格局:
第一版:社會新聞。
第二、三版:小說、小品。
第四版:分上下版。上版股票、回力球、法律、醫藥、問答徵求、來函代郵,下版影劇。
小說為《東方日報》版面必備之品,其初創頗賴幾部小說壯其觀瞻,如汪仲賢之《風塵怪俠》,張恨水之《如此春城》。
所刊小說,既有前賢如包天笑、張恨水、孫了紅輩,又有後進如周天籟、田舍郎、蘇廣成、捉刀人、張宛青者,作品如:田舍郎《小蘇州》《寧波阿姨》《陰錯陽差》《男男女女》;蘇廣成《謝謝一家門》《癡男怨女》;張宛青《星海浮沉》《梅娘曲》等。
周天籟小說刊於《東方日報》最多,洵為“東方”第一作手,共十二篇。《亭子間嫂嫂》《三少奶奶》《亭子間嫂嫂外傳》《海上一婦人》《李鳳姐》《樓頭春色》《碧玉姻緣》《巷中花》《混血女兒》《歌國皇后》諸篇,皆自具機杼,篇篇不苟。
《東方日報》之小品,多名家名作,如老鳳《翽翽集》、勤夢《咖啡隨筆》、九公《媽哈哈集》、秋翁《秋齋隨筆》、柳絮《閒情雜拾》、慕爾《蛇足篇》、波羅《不修篇》、葦窗《葦窗小品》、柳絮《柳庵絮談》、羌樓《好懷小簡》、文海犁《流行小品》等。
其中以大郎為最負盛名。唐大郎,小報名家,詩文一時之選,人稱“江南第一支筆”。大郎雅不擅政論,而以詩文小品貢獻於東方,化名大郎、雲裳、唐僧,日事吟風弄月,連載詩文小品有:《行雲詞》《唐子曰》《懷素樓綴語》《狼虎集》,其中以《懷素樓綴語》最有名,每天連載,曾無虛日。小說亦非所長,然大郎出其餘緒,撰有社會長篇《亂刀集》《量珠十記》《歸兒記》三篇小說,亦僅見之作。
《東方日報》自一九三二年創刊至一九四九年停版,十八年間經抗戰、孤島、淪陷、勝利、解放各時期,報史之長,只有《羅賓漢》《鐵報》可堪方駕。初期政論之姿,呈硬派作風,後期小品、小說亦雲不弱,培育了周天籟這樣的優秀作家,對上海小報史貢獻良多。

《立報》
一九三五年九月廿日初創於上海,後舘移香港,又返滬復刊。該報以“立己、立人、立國”名報,曾被譽為新型小報之嚆矢,無視大小報,創下二十萬份的銷售記錄。
在上海小報界,陳聽潮、王雪塵、金小春等輩,皆耆舊碩彥,名重一時,然《立報》舘中不見此輩小報故人,蒞舘辦報者多為受過現代新聞專業教育的編輯和記者,是一批報界新銳,如社長成舍我,總經理嚴諤聲,總編輯張友鸞、薩空了,編輯惲逸群、謝六逸、張恨水等。上海新聞界舊人新銳之間,自樹壁壘,未聞有何往來。
小報之創始,本出消閒娛樂之旨,以為怡情悅性,排悶遣興之具,其內容多為軼聞秘辛、小說、小品,《立報》創刊,以新聞為主,副刊並重為宗旨。
新聞方面,《立報》以“憑良心說話,拿真憑實據報導消息”為指標。不屈維權,不為利誘,及時而詳盡,此以顧竹軒案言之。
副刊方面,《立報》有《言林》《花果山》《小茶館》三副刊。
《言林》編輯謝六逸,以“凡對人生社會,百般問題,喜歡開口的人,都請到這裏來談天。”為口號,稱:“《言林》並不就此化為單純的“劍林”,它有時也許是一支七弦琴,一支笛,奏出了大時代中民族內心的蘊積;它有時也許是一架顯微鏡,檢視著社會人生的毒瘤膿汁。”所刊多散文。
作家如:鄭振鐸。茅盾、張香山、林語堂、周楞伽、穆木天、何家槐、王任叔、沙金、吳秋山、陳抱一、徐欽文、林林、陳白塵、杜埃、袁水拍等。作品如:曹聚仁《阿貓文話之一》、風子《文壇罵風》、茅盾《談小型報的編輯技巧》、沙金《荊楚紀聞》等。所刊多為小品文,稿不長,在四五百字間,文風通達曉暢,不尚辭藻,多為新文學家作品。
《花果山》初由張恨水編,包天笑繼之。二位皆小說大家,以刊連載小說為主,刊有張恨水《藝術之宮》、包天笑《三舞女》《桃花港》、穹《流亡》,亦兼刊影劇評論。
《小茶館》主編薩空了。每日了了(薩空了)一篇長文,小記者(嚴諤聲)一篇短文。香港時期,了了依舊,小記者則為一穹。一直到報終。內容以社會評論、群眾服務為主。
在小報界,新文學和舊文學之間成見頗深,壁壘森嚴。在此新舊之際,《立報》則表現的十分通脫,它擯棄成見,兼收二家,為我所用,所載稿件既有舊派文人之名家,也有新文學家之力作。《花果山》《言林》創刊時期作者有王統照、瘦鵑、範煙橋、天笑、曼妙、陳子展、老舍、曹聚仁、丹翁、陳抱一、徐訏、張若谷、汪馥泉、含涼、趙景深、章太炎、茅盾、唐弢、陳伯吹、李阿毛、徐懋庸等。這一作者表,其新舊雜糅之程度,在小報中是很難見到的。
小說方面,張恨水、包天笑、茅盾、趙清閣,其所屬陣營,不言自明。張恨水發表了《藝術之宮》《芒種》《人跡板橋霜》《桃花港》,包天笑刊登了《三舞女》,趙清閣連載了《藝靈魂》。抗戰時期張恨水的《桃花港》與茅盾的《你往哪里跑》同時發表,雙星閃耀,蔚為大觀。
一九四五年十月一日《立報》在滬復刊,陸京士任社長,杜月笙為董事長,然此《立報》非彼《立報》,陸京士之《立報》與成舍我之《立報》編輯既不同,報旨複大違,二報名同而實異。
陸京士曾任國民黨中央党部農工部副部長,《立報》充任宣傳,其口號為:
“要建設新中國必須提倡工業化,本報竭誠為全國工業界服務。”
陸京士時期《花果山》由獨鶴,《小茶館》《言林》由崔萬秋編輯,作者為瘦鵑、健帆、葦窗、藥橋、程育真、獨鶴、陳亮、鄭逸梅、蔡夷白等人,諸輩皆上海小報之舊將,與成舍我時期之新舊交融者不可同日而語。後三欄目相繼取消。以《副刊》代之。
陸京士時期之《立報》仍以新聞為主,不載小說,小品版面亦稀。
《立報》之一報,而至前後旨趣迥異,從此亦可窺見報海之蒼黃翻覆之跡也。

《戲世界》
民元後,上海曾產生了一批專業戲曲小報,如《梨園公報》《戲報》《戲的常識》等,其中《羅賓漢》最負盛名,然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影版、舞版勃興,戲報零落,只有朱瘦竹編輯《羅賓漢》孤懸頹波,方此時,春風舘主張古愚憂舊劇之隕越,毅然以中流砥柱自任,為挽國粹,創刊《戲世界》。
《戲世界》,本是一九三一年創刊於漢口的《戲世界》之上海分舘,後鑒於上海劇藝之繁榮,銷路之良好,總部遂遷歇浦,並以滬版為主版,於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八日試刊,廿一日正式發行。另設有北京、天津、無錫、香港等分社。
社長梁梓華,主編張古愚、劉慕耘,編輯汪雯白、王者香、余太白、盧儂影、章秀珊、高寒梅、王者香等。
主要撰稿人有:春風舘主、哈慰秋(殺黃)、劉菊禪、錢筱庵、李白水、劉慕耘、汪雯白、章秀珊等。
《戲世界》,日刊,四開單張四版,內容涵蓋菊訊、戲評、伶史、劇藝等,蘊藏豐富的戲曲史料。
《戲世界》所載戲曲劇本頗多,且珍秘。
如:富連城本,李吉瑞傑作,平劇《銅網陣腳本》楊盛春口述;
承武堂藏本,孫經裕錄,平劇《刳莽台舊詞》;
承武堂藏本,孫經裕錄,平劇《摘纓會舊詞》;
綴玉軒主人秘本,菊花舘珍藏《霸王別姬劇本》;
小留香舘藏本《荀棺灌娘總講》荀生贈刊。
《戲世界》現存報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終,發行有十年之久,其內容豐富,影響頗廣,後世論者皆以《羅賓漢》外,一報而已許之,洵非虛語。


《小民報》
福建之有小報自宣統元年《笑談報》始,繼之者有《護花鈴》《舞臺報》《遊艇》,惜皆亡佚無存。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華報》《小民報》相繼出版,兩報伯仲之間,輝映左海報壇。
《小民報》創刊於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日,本為《福建民報》之副刊,分刊後仍隸屬如常,由總編輯高拜石主輯務。
《小民報》一版專電,綴一評論,每週刊一篇綜述。一版附辟專欄《福建公案》。
二版之半為地方新聞,尤於盜匪多所報導
二版下半為副刊《新村》
三版為副刊《小西湖》
四版為副刊《大眾常識》
小報中,以副刊名報者,如《立報》之有《花果山》《言林》;《蘇報》之有《小上海》;《小民報》一報三副刊,曰《小西湖》、曰《新村》、曰《大眾常識》,在小報史一報而具三副刊,實不多見。
三副刊,除《大眾常識》,屬知識服務類欄目外,《小西湖》《新村》為文藝欄目。
《小西湖》,文藝欄目,雖不是純粹的舊文學,然與《新村》白話新文學相較,不舊自舊。
《新村》,為新文學欄目,白話體,與《小西湖》相較,不新自新。包含創作、翻譯、評論兼及新文壇消息。
《新村》欄附設象棋欄目二:一為《象棋特刊》,謝俠遜編;一為《棋聲》,福州左海弈社編。《棋聲》刊登象棋名手對局,殘局秘譜,報導弈界鱗爪。
作為地方小報,《小民報》關注鄉邦文獻,曾連載:華民《福建水利考》《福建湯泉考》、妙我《榕城園第考》、漪惠《閩省國防史》,諸作鹹為重要的福建歷史文化資料,於榕城地理、軍務多有發明。


《辛報》
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創刊於上海,實乃《小晨報》之後身,《小晨報》屬潘公展《晨報》系報刊之一,因故被封,其原班人馬移師《辛報》舘。創辦人仍為潘公展,經理宓季方,主編姚蘇鳳,編輯則有周鈺宏、程振章、德馨、桑榆、平野諸君。
《辛報》沐浴新風,換盡舊顏。棄用小說小品,以通訊、特寫、專訪為主,亦重國際新聞。如淞滬會戰期間,《辛報》自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二日至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停刊止,傾版投入,全力報導,與淞滬抗戰相始終,刊登了許多整版的戰事報導。
《辛報》亦重國際新聞,周鈺宏為國際新聞專職編輯。
除國際時事外,《辛報》尤重外國文化報導,涉及文學、音樂、電影。體育版曾介紹將在一九四五年在倫敦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普及奧林匹克知識。
姚蘇鳳資深報人,推慕新文化,報紙亦呈左翼色彩。《辛報》多載新文學家作品和消息,報導了魯迅、郭沫若、老舍、巴金、丁玲、夏衍、何其芳、吳祖光、周作人、徐志摩、汪靜之等人的行蹤趣聞。
作品則刊載了蹇先艾、知堂、林語堂、曹聚仁、林徽因等人作品。其中曹聚仁的作品最多,連載其《師友們的性格與作品》,記錄其與經亨頤、劉大白、夏丏尊、徐懋庸、汪馥泉、汪靜之、章衣萍、陳望道、施蟄存、陳子展、曹禮吾、姜伯韓、張鳳等師友交遊,自民國二十六年三月十七日連載至五月四日,後收入《我與我的世界》。
《辛報》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十七日改版,規複海派小報之舊觀,以“二小”為主。小說則捉刀人、周天籟、馮蘅、孟德蘭、藍白黑、田舍郎、蘇廣成、桑旦華一班人。《辛報》還刊登了《亭子間嫂嫂畫傳》,周天籟原著,董天野製圖,為所見海派名著《亭子間嫂嫂》之唯一插圖版。
小品則有:青子《倚馬集》、勤夢《老鸞談秘》、柳絮《海市風花》、正興舘主《夜珠集》、曙天《摩登調》、匡成《甜心集》、鳳三《燈蛾集》、文海犁《風馬牛集》、小春《春風篇》、貝多芬《女人瑣屑》等。


《上海日報》
本報由王雪塵創刊於上海,現存報起自一九三八年七月一日(第一四七號)至一九四三年九月廿七日(第一九九五號)終。
王雪塵初與幹蘭蓀、陶壽伯同為匡仲謀所創辦之《上海報》編輯,後幹蘭蓀與匡仲謀不和,幹自辦《上海日報》,聘雪塵為主編,雪塵一人兼任兩報。“八一三”後,雪塵創《上海日報》,此《上海日報》非幹蘭蓀所辦同名報,雪塵雖為幹之《上海日報》編輯,然二報無繼承關係,僅系同名而已。
雪塵不凝滯於物,與世推移,《上海日報》甫一創刊,尚有勁朗餘致,然不數期則蛻化淨盡,報風大變,專注小說,五年間共載了九十部長篇連載,囊括了當時所有的海上名家,如周天籟、田舍郎、周益世、披發散人、蘇廣成、黑旋風、 喬紅薇、張健帆、王小逸、張慶霖、金小春、馮蘅、桑旦華、桃花郎等。
小品作者,戰後名家亦網羅殆盡,王雪塵自作《白雪潑墨》《白雪新篇》《白雪談薈》,每日見諸報端,幾無虛日。有“江南第一支筆”之號的唐大郞撰《重來偶語》,一方寫《祈睛齋雜輟》,均賣足力氣。西平《忙裏偷閒集》《信筆亂揮集》、慕爾《慕爾雜寫》、啼紅《風絮小志》、文歪公《藥水篇》等各具千秋。此外,另聘肉偵、水手、溫那、白刃諸位肉稿作家,所謂肉稿乃花稿是後身,日寫八仙橋豔聞。
《上海日報》印製甚精,《白雪潑墨》中屢言闊大字之間距,以醒眉目。作為小報,不假特刊、專刊及新文學等噱頭,而能生龍活虎,只此即可概見主編王雪塵辦報之實力。


《生報》
一九三八創刊於上海,現存報始自民國二十七年二月五日第五三期,原創者不知誰何,後由管子明接辦。管子明,無錫人,小型報後起之秀,歷任各小型報廣告部主任,其中在《戲世界》供職最久,熟諳廣告業務,為人和藹而誠篤,一恂恂儒者。惜接辦《生報》一年有餘,竟以傷寒疾不治,遽歸道山。
《生報》初重新聞,刊載許多有關戰後上海的專題通訊,從社會各方面對上海進行了報導。後期則消減之,而以專版和小說為主。
《生報》力捧謝氏三天(樂天、鴻天、小天)中的謝鴻天,其擁戴者以蔣聊庵為主將,朱頌頤、繭翁為輔,蔣聊庵憫謝氏以哀鴻寡鵠之身,再抱琵琶,重登樂籍,有江湖淪落之同感,極力為其揄揚。
小說方面《生報》刊登了五十多篇連載小說,如顧明道《黛痕劍影》、黃南丁《草莽英雄》、張慶霖《十裏紅樓》《綠楊新語》、王承梁《三十六黨》、紅綃《海棠紅》等,然多未能終篇。
《生報》印製甚劣,甚至墨漬淋漓,模糊不清,以至影響報紙之發行。編輯胡劍鳴,因此事屢經交涉,終鮮效果,最後竟因此而辭職。

《迅報》
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五日創刊,經理包湧泉,編輯陳亮、王大蘇。
其發刊詞雲:
我們抱有一種巨大的雄心,可不敢說有什麼神聖的使命,也不敢說有多大的計畫,卻想致全力於“報導忠實新聞”和“發揚民族意識”這兩點。
《迅報》與《立報》等新型小報一樣,以新聞為主。其“迅報特稿”,頗負一時之譽。所刊文稿報導和宣傳抗戰,對抗戰形勢下的中國各方面做了深入的報導和透闢分析。
《迅報》登載了許多長篇連載,如落落齋主藏本《清代秘輯》,記清史逸聞,有“慈禧太后之戲迷”“太平軍中之裁縫匠”“董妃”“甘鳳池”“文宗之怪癖及私生女”“女伶海棠春”“慈禧所藏之秘藥一種”“洪宣嬌與韋昌輝”“割閹”等篇。
徐大風《書禁搜奇錄》,介紹古代禁毀小說,如《濃情快史》《如意君傳》《癡婆子傳》《巧聯珠》《錦香亭》《駐園春》《白圭志》《無稽讕語》等篇。
艾瓏譯《國際女間諜》,雖雲譯作,實乃編篡。記杜波,以及一名為“英”的中國女間諜,奇聞豔史兼備。
《迅報》載艾風譯史沫特萊兩篇作品:一為報告文學《冬夜行軍》,一為《八路軍隨征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八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史沫特萊隨軍採訪,是第一個八路軍隨軍外國記者。
《迅報》初重新聞,後則盡顯疲態,雖雲新型,然除幾篇小品、小說外,則多為秘辛軼聞,且印製粗劣,小品亦無甚名作,小說則有周天籟、蘇廣成、田舍郎、捉刀人等人作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6376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