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79折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相對論,愛因斯坦教會我們什麼?:圖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暢銷新裝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7922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書籍簡介
◎日本Amazon物理學類書蟬連「七年銷售排名前百大」,讓網友跪求續集!
◎「原來如此!」──漫畫式圖解愛因斯坦100年「相對論」,一看就懂!
◎日本東北大學二間瀨敏史教授、台大傅昭銘教授 聯合審訂!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隨著時代愈進步,我們愈該了解什麼是相對論。
號稱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本書卻用漫畫圖解方式呈現,
將打破你對科學理論書的刻板印象,讓你不禁大喊──
「終於讀懂相對論了!」

相對論有多重要?
物理學教授摩爾說:「上至變形金剛,下至發電機,只要用到電的地方就有相對論效應存在。」
距今已留傳百年的相對論,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十分貼近。凡舉現今人車一台的GPS導航系統、臉書打卡、核能發電等等都跟它有關!
人類一百年來的科技發明及科學發想,它們背後的基礎理論,都與「相對論」脫離不了關係。

本書適合對象
想了解科普知識的「入門讀者」──漫畫圖解、文字淺白易懂!
為了搞懂相對論而傷透腦筋的「專業讀者」──台、日物理系教授雙重審訂,解釋最正確!
與作者一樣是愛因斯坦迷的科學知識「重度愛好者」──本書從讀者的角度介紹偉大的理論!
相信本書將顛覆各位的認知,輕鬆地理解相對論的偉大之處。

本書特色
1.最易懂!漫畫圖解理論,文字深入淺出,一看就懂!
因為作者本身並非學術界人士,更能夠站在廣大讀者的角度,由淺入深地為讀者解釋「相對論」。再加上活潑有趣的漫畫式圖解,以及延伸補充的Q&A,使得日本Amazon讀者大呼:本書是入門理解相對論的唯一讀物。
2.最好讀!舉證實例閱讀不吃力,有助激發你的邏輯力!
書中舉出許多簡單的假設性問題或是以常見的題材作舉例,再也不覺得科學理論艱澀難消化。小題目與公式解說激盪你的腦力,有效輕鬆理解、融會貫通。
3.最正確!台日專家學者聯合審訂,解釋相對論最精準!
讓艱深晦澀的相對論更容易消化,本書日文版由日本東北大學物理系二間瀨敏史教授負責審訂。另外,配合中文讀者需求,邀請了台大物理學系傅昭銘教授協助審訂。保證書上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夠正確無誤地解釋相對論。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新堂進
1971年生於日本長野縣。專長是程式設計,同時也對物理學很有興趣,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接觸相對論相關著作多達40冊以上,是個不折不扣的愛因斯坦迷。

譯者簡介
陳威丞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國際貿易與金融學系畢業。現職為日本口譯導遊、日中口譯、翻譯。

審訂者簡介
二間瀨敏史
1953年生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畢業於京都大學物理所,於英國威爾斯大學卡地夫學院修畢博士課程。現為東北大學物理系天文學專任教授,專長為一般相對論、宇宙論的理論研究。

傅昭銘
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比利時魯汶(KUL)大學物理學博士。現任台灣磁性技術協會副理事長,曾任中華民國物理雙月刊主編。

 

你以為的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在日本經過三分鐘,在美國也經過三分鐘。同樣地,在地球經過三分鐘,位於宇宙遙遠另一端的仙女座銀河系,應該也經過了三分鐘才對。你一定是這樣認為吧?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對論,這是一個顛覆既有常識的驚人理論。也因此常有人認為相對論難以理解。其實不然。只要掌握訣竅,相對論實際上相當簡單。「什麼嘛,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甚至可以簡單到讓人萌生這樣的想法。
雖然,相對論有幾個「陷阱」,但只要不受困其中就沒問題了。當然,它也的確是有點超越常識又有點複雜……
相對論,在解釋該理論時,有三大重點──
第一,說明必須淺顯易懂。這也是本書最高原則。怎麼做才會讓這個理論更簡單?怎麼做才會讓本書閱讀起來更輕鬆,連中學生也能夠理解呢?筆者是抱著這種想法完成本書的。
第二,必須說明理論的本質。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無法瞭解理論的本質,那麼相對論對你而言就只是個「複雜囉嗦的理論」罷了。不過,若能夠掌握這個理論的本質,應該會認為相對論是一個「除此之外,不必多說什麼的單純理論」才是。
接著第三,讓讀者拋棄一般常識。這一點最為重要。無法瞭解相對論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困在這個地方。筆者曾經也是其中之一。
大部分的人都有這樣的觀念:「不管對誰而言,實際的時間間格應該都是一樣的!」大部分的人都把這樣的觀念當作是一種常識。認定這樣的觀念是理所當然的。你應該也這麼想吧?但,這就是相對論最大的陷阱。為什麼相對論受人矚目呢?正是因為它是一個顛覆傳統常識的嶄新理論。那麼為何已經如此受人矚目,還會被視為晦澀難懂的理論呢?那是因為人們沒辦法拋棄既有的常識。其實只要把既有的常識甩掉,相對論將變得很簡單。
筆者之所以寫出這本書,無非是希望讓更多人瞭解上述事實。然後,筆者也希望讓更多人明白,當下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一點也不理所當然。當你察覺到實情的一瞬間,直到目前為止的常識,都將發生180度的轉變。許多的「???」,將變成「!!!」。但願你可以體驗到這種震撼,這可是還搞不清楚相對論的人才享有的特權喔。
最後,想向協助筆者的貴人們致謝。包括給予我機會寫下本書的益田總編、接下審訂工作的二間瀨老師。在此向兩位敬上由衷的謝意。

新堂 進

目次

序/你以為的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第1章什麼是相對論?
1.什麼是「相對」?
2.「時間或空間本身是相對的」是什麼?
3.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
4.光速恆定的法則
5.為什麼光的速度不會變化呢?
6.相對論的兩個基礎
7.花1秒,花不到1秒?
8.「絕對時間」和「固有時間」
9.矛盾的不只如此而已
10.相對論的解答
11.因相對論而發生的事情
Q&A
PLUS什麼是相對性的現象?

第2章等時刻的相對性
1.相對論中的等時刻問題
2.在不同系統發生的「等時刻的相對性」
3.因果關係
Q&A
PLUS相對論的「約定」

第3章時間的延遲
1.時間的延遲
2.「相對性」的另一個意義
3.距離拉開時,時間也會拉開
Q&A

第4章長度的縮減
1.從太空船上看到的「長度的縮減」(1)
2.從太空船上看到的「長度的縮減」(2)
3.在太空站上看到的「長度的縮減」(1)
4.從太空站上看到的「長度的縮減」(2)
5.太空站的對時
6.未來是發生在現在的嗎?
7.所謂「長度的縮減」,就是「空間的縮減」
8.連「現在」也不能夠共有
Q&A
PLUS念相對論頭腦會變好?

第5章相對論的本質
1.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2.所謂的座標系的移動是什麼?
3.什麼是特別的?
4.相對論的本質
5.速度是有上限的
6.速度合成法則
7.若以光速移動的話會怎樣呢?
8.時間延遲的程度和長度縮減的程度
9.「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的原意
10.「相對」還有更廣泛的涵意
11.愛因斯坦的相對性原理
Q&A

第6章E=mc2
1.質量和能量的相對性
2.質量的增大
3.「質量的增大」的例子
4.質量或能量會增大多少呢?
5.質量和能量的等價原理
6.E= mc2
7.將質量變為能量的方法
8.質能不滅定律
Q&A

第7章時空圖
1.時空圖是什麼?
2.「次元」是什麼?
3.類立體時空圖
4.時空圖的畫法
5.「地球的時空圖」和「電車的時空圖」
6.事象
7.時空的本質
8.用時空圖來理解「等時刻的相對性」
9.用時空圖來理解「時間的延遲」
10.使用時空圖理解「長度的縮減」
11.參考系
12.相對論的結論
Q&A


 第8章相對論的「前方」
1.「時間的前進」和「長度的延伸」(1)兩艘太空船
2.「時間的前進」和「長度的延伸」(2)「延遲」和「縮減」是依觀點而決定的
3.「時間的前進」和「長度的延伸」(3) 稱之為「場所」的標準
4.雙胞胎的悖論 (1)加速躍遷
5.雙胞胎的悖論 (2)雙胞胎的悖論
6.雙胞胎的悖論 (3)浦島效應
7.光圓錐 (1)光圓錐
8.光圓錐 (2)光圓錐和因果關係
9.快子 (1)超光速粒子「快子」
10.快子 (2)快子通信
Q&A
PLUS曾經很窮的愛因斯坦

第9章悖論
1.「悖論」是什麼?
2.超光速通信的悖論
3.車庫的悖論
4.兩道光的悖論
5.緊急加速太空船的悖論
6.超光速移動的悖論
7.迴轉圓盤的悖論

第10章從牛頓到愛因斯坦
1.牛頓和絕對空間
2.尋找以太
3.愛因斯坦登場
Q&A
PLUS因為相對論而受益的領域

書摘/試閱

◎什麼是「相對」?
首先,我們就從「什麼是相對」開始談起吧。

「相對」具有一種「依據參考基準來決定」的意義。舉例來說的話,身高就是其中一種。我們常說:「那個人很高」或者「很矮」等。那是依據一種「與平均身高比較」的「隱性參考基準」加以判斷的。(註:參考基準又稱參考座標系)

「相對性」的重點在於,若「參考基準改變,則時間及長度等定義(以後簡稱定義)也會跟著改變」。就算是身高較矮的人,一旦混在小學生之中就會變得比較高。就像這樣,「依據參考基準來定義事物」的情況,便稱為「相對性」。

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充斥在我們的周遭隨處可見。譬如說在杯子裡的半杯水,要形容它是「多」或者「少」,都是使用相對的看法來決定。

「時間」其實也一樣。「3分鐘」這樣的時間,要把它當成是「長」或者當成是「短」,都是相對的。如果跟廣告的播放時間相比的話就是長,但若跟電影的播放時間相比的話就是短了。

「空間」也一樣。八個塌塌米大小的房間,如果用拳頭來比的話就很大,但用棒球場來比就太小了。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實它的意思就是「時間或空間都是相對性的」。但是,愛因斯坦所說的並非「長」或「短」這種「感覺性」的東西,而是「時間或空間本身是有物理上的相對性」這樣的涵義。

◎「時間或空間本身是相對的」是什麼?
時間或空間本身是相對的。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譬如「長」或是「短」這樣的感覺性形容詞,都只能用相對的看法來決定。可是物理世界中的事物是用「單位」表達的。

比如說,我們常利用「單位」表達空間或是時間。假設在餐廳裡,服務生對你說:「請稍候3分鐘」,感覺上會比「請暫時稍等一下」要來得確定吧?像「暫時」這類的詞彙,含有相對性的意義。經常人們把數秒鐘以「暫時」表達,但也可能將數小時說成「暫時」。

不過在絕對的參考系統而言,「3分鐘」就是「3分鐘」;也就是說,不管你要把它說成是「長的」,或者說成是「短的」,「3分鐘」就是「3分鐘」。不管對象是誰,實際的時間間格應該都是一樣的!

但是,對愛因斯坦而言,事情就不是這樣了。「3分鐘」這樣的間格時間單位,對某個人而言,可能是「2分鐘」;對另一個人而言,則可能會是「5分鐘」。
空間也一樣。「3公尺」對某個人而言,可能是「2公尺」;對另一個人而言,則可能會是「5公尺」。

所謂的「時間或空間是具有相對性」,就是這樣的意思。
這就是相對論的結論。各位現在應該覺得難以相信吧?

◎相對論的兩個基礎
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和「光速恆定法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根據這兩個基礎原則才得以成立的。

可是,這兩個原理與法則是互相矛盾的。
因為,一邊是主張「速度是相對的物理量」,另一邊卻是主張「光絕對都是秒速30萬公里」。兩邊的主張似乎無法契合?

話雖如此,但也不能說有任何一方是錯的。因此,愛因斯坦便把這兩個主張都當作「事實」接受了。這樣一來,便浮現出了幾個奇妙現象的理論,而能夠一個個加以解釋這些「奇妙現象」的理論,就是「相對論」。

那麼,它又是怎麼解釋的呢?
答案就是─改變「時間與空間的概念」。

無論在哪一個時代都是如此,當傳統理論無法說明矛盾現象時,嶄新的原理與法則必定會產生,形成打破固有概念認知的「革命」。而促成這個革新的人,正是愛因斯坦;他將一直以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固有不變的時空概念」打破。

相對論就是這樣誕生的。

◎因相對論而發生的事情
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變化─這麼一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大略舉例的話,會發生下列這些事情:

‧「時刻」會因為基準(所處座標系的運動狀態)的不同而隨之改變。
(對某觀察者而言,讀取時鐘上指著的某時刻,對另外一個觀察者而言,卻可能是指著不同的時刻)

‧「時間」會因為基準(所處座標系的運動狀態)的不同而發生延遲。
(對某人而言是經過3分鐘,對另外一個人而言卻可能是經過了5分鐘)

‧「空間」會因為基準(所處座標系的運動狀態)的不同而發生縮減。
(對某人而言是10公尺,對另外一個人而言卻可能是5公尺)

接下來,將會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地說明。
在這之前,再強調一次最重要的事情。

時間和空間,並非所有不同座標系觀察者都是相同的物理量。不同座標系觀察者各自擁有「專屬時間」以及「專屬空間」。「時間的形式」、「空間的形式」,都是依據觀察者的座標系的運動狀態來決定的物理量。

◎Q&A
1. 假設有人以光的速度飛行,光的秒速仍然是30萬公里嗎?

正是如此,就是秒速30萬公里。即使是以光速來追逐光,或是以光速與光擦身而過,無論如何,光的秒速一定都是30萬公里。可是,「怎麼可能會有這種事情啊!」各位應該會像這樣大叫一聲吧?事實上,「常識」所認知的物理量未必永遠都是正確的。
如果要講到相對論為何受人矚目?那正是因為它顛覆了常識。為什麼都已經受到矚目,卻還是被認為「晦澀難懂」呢?那是因為人們無法拋棄既有的常識啊。其實只要拋棄原本的常識,相對論就不是那麼困難了。

2. 電磁波的速度為什麼和「發生源的速度」沒有關係呢?

因為電磁波是「電子振動」所產生的行進波。討論電磁波速度的重點在於「電子振動」,而與「電子本身的速度」是沒有關係的;因此和「發生源的速度」也沒有關係。再深入一點的話,就非得涉及到電磁氣學的領域了。如果有機會的話再來聊聊吧。

3. 竟然說「時間和空間是相對性變化的」……難以相信!

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有這樣的經驗。雖然我們可以理解能夠經驗的事情,但對無法經驗的事情就很難理解了。電磁波是因電子振動所產生的行進波。
然而,並非只有能夠經驗的事情才是最真實的。「所謂的常識,只不過是在18歲前所學到的偏見的集合體罷了。」這句話出自愛因斯坦口中。
常識不一定永遠都正確。事實上,所謂的常識也已經被顛覆了許多次了。舉例而言,「日心說」。所謂的「日心說」,指的就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樣的學說。以前的人們都是這樣認為的,這正是當時的常識。而當這樣的常識被哥白尼顛覆時,相信也有很多人嚇了一大跳吧。
同樣地,由愛因斯坦所導出來的理論,也是如此。相對論,可能有人會認為是一種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理論。可是,只要把「光速恆定法則」當作是大前提的話,思考方向一定都會傾向這個學說的。

4.如果從太空船上發射光線的話又會是如何呢?

不管是從地球發射光線,或是從太空船上發射光線,可以說光速都是一樣的,都是秒速30萬公里,與「光由何處所發射」是沒有關係的。

5. 前面曾經提到「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光速恆定法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那麼「原理」、「法則」和「理論」的差別是什麼呢?

所謂的「原理」,是指在根本上「構成世界的結構」的規則。而所謂的「法則」,則是使用數學公式或符號邏輯來表達那個「結構」的規則。話雖如此,其實「原理」和「法則」有時很難區分清楚的;例如「光速恆定法則」有時也會被稱為「光速恆定原理」。至於所謂的「理論」呢,則是以「原理」或「法則」為基礎作推理後,提出的一種嶄新的「理則」。

6. 就像有「絕對時間」或「固有時間」的詞彙一樣,也有「絕對空間」或「固有空間」這樣的詞彙嗎?

雖然是有「絕對空間」這樣的詞彙,但和「絕對時間」所代表的意義有一些微妙的差異。而「固有空間」這個詞彙,應該是不存在的。如果空間裡有可以有「固有時間」的詞彙的話或許滿不錯的,不過就現在而言似乎尚未存在。

7. 我們有辦法從側面「看見」光的前進運動嗎?

沒辦法。我們可以看到手電筒或是探照燈的「光的軌跡」,只是因為那是光線遇到空氣中的塵埃後反射到我們眼睛裡而已。(這現象稱為廷得爾現象)如果沒有塵埃的話,我們就無法看見「光的軌跡」了。但是,基本上,就算看見了反射自塵埃的光,那也不算是從「側面看見」光的前進運動。但在本書中,希望各位把光當作是「可以看見」的東西來繼續讀下去。

8. 聽說在空氣中或水中前進的光速度會減慢,這樣不是和「光速恆定法則」互相矛盾嗎?

所謂「光速恆定法則」,是指「光在真空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光的速度都不會改變」。可是,這裡所說到的「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其實並不包含「在空氣中或水中前進」的情況。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在空氣中或水中的話就會變慢。但那是不同於相對論的物理現象。
在相對論中,希望各位可以把它設定為「在真空中前進的光」。在相對論中,「光速恆定」的觀念會不斷出現,非常重要的關鍵角色。

9. 我曾經聽說在「相對論」有分成「特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沒錯。從名稱的表面字義看來,雖然「特殊」的這個字義,會讓人認為是很專業、很難的樣子。但事實卻正好相反,「廣義相對論」相較於「特殊相對論」的內容才更具高難度。
本書所提到的都是「特殊相對論」的部分。因此,之後提到「相對論」,希望各位都把它看成是「特殊相對論」。而關於「廣義相對論」的部分,就在本書的續集中另外說明吧!(如果有出的話~)

10. 理解相對論會有什麼幫助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Yes」,也可以是「No」。有沒有幫助,端視各位的人生態度,同時也要看如何活用它。

◎什麼是相對的東西?
在世上有著無數相對性的現象。舉例而言,「幸福」這個詞彙會依據參考「基準」,而才能夠去定義出幸福的程度。「成年或未成年」也是相對的。高中生,若從「不可以喝酒」的意義上來看的話,就是未成年,但從「可以判斷善惡」的意義上來看,就是成年人了。「成年人是先根據自己的情況,才來決定別人是成年或未成年的」。

再進一步講的話,有些人們甚至認為連「善惡」也是相對的。「善惡」也是因為先有一個參考基準,才能夠去定義出善惡對錯的判定情況。雖然而為了減少這些爭執,才會有法律存在,而許多存在當代的法律也不過是眾多當時判定善惡對錯的基準中的選項罷了。這個世上之所以會有爭執,便是因為每個人對於「善惡」的基準都不同而產生的。其他許多例子便是類似這樣思考。

◎時間的延遲
首先,讓我們先來介紹什麼叫做「光時鐘」吧。請試著想像有一個全長15萬公里的筒子,並在筒子的底部安裝一顆燈泡和感光偵測器。然後在筒子的頂部安裝一面鏡子。因為光速的秒速30萬公里,從燈泡發射出去的光線會透過鏡子反射回感光偵測器,這段過程需要1秒。反過來說,我們可以利用這個裝置計算1秒的時間,就是所謂的「光時鐘」。

接下來,我們假設有一艘太空船以半光速的速度從地球的旁邊飛過去,並且在太空船上設置一座光時鐘。對太空船而言,光線往返一次會花1秒。可是對地球而言事情就不是這樣了。對地球而言,光線也是秒速30萬公里。可是太空船是以半光速的速度飛行,因此在「光線到達鏡子的期間」,太空船也是往前方前進。因此,光的軌跡就會變成一個倒V字形。也就是說,往返的距離將變得比30萬公里還要長。造成光線往返一次花1秒以上時間的結果。

因此,從地球上看到的太空船,「每1秒都會變得更長」。這就叫做「時間的延遲」。而延遲的不只是光時鐘而已,在太空船上的其他時鐘也是,太空人的動作也是,甚至連每一個原子的動作也是,不管是什麼東西全都會延遲。簡直像是錄影帶的慢動作播放一樣,時間的流動變得緩慢了。

但無論如何,太空船「以半光速的速度移動」這件事情是不會改變的。或許一開始可能難理解吧,可是如果把「光速恆定法則」視為前提的話,思考的方向一定會傾向這個說法才是。

◎「相對」的另一個意義
那麼,反過來的情況下又會是如何呢?這次我們把光時鐘擺在地球上吧。從地球這邊來看,光線往返要花1秒。可是如果從太空船那邊來看的話又會是如何呢?
──沒錯。從太空船那邊來看的話,地球上的光時鐘,往返要花1秒以上。

前面提到,「太空船會通過地球的旁邊」。不過這句話也可以這樣子說:「對太空船而言,地球會通過太空船的旁邊」。

「移動的物體是哪一邊」,對這個問題是沒有影響的。有影響的只有「相對速度」而已。而所謂的「相對速度」,就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對方的速度」。

因此,「對地球而言的,太空船和地球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直接轉換成「對太空船而言的,地球和太空船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適用於一方的事情,同時也適用於另外一方」。這就是「相對」這個詞彙所含的另一個意義。

因此,對太空船而言,就會變成「地球的時間延遲了」。而對地球而言,太空船的時間緩緩地前進。對太空船而言,地球的時間緩緩地前進。彼此之間的時間,都緩緩地前進。「時間的延遲」是互相的。

◎距離拉開時,時間也會拉開
對地球而言,太空船的時間緩緩地前進。
對太空船而言,地球的時間緩緩地前進。
──總覺得難以相信對吧?

「一邊是慢的話,另一邊就會是快」如果是這樣的話還可以接受。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彼此都會變慢」。

在地球時經過1秒,在太空船時還沒經過1秒。
在太空船時經過1秒,在地球時還沒經過1秒。

這種事情真的有可能嗎?不正是因為這樣才會讓因果關係產生矛盾的嗎?
答案是「No」。

因果關係是不會發生矛盾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比光還要快」。

地球和太空船不是會擦身而過嗎?可是也只有這麼一次機會而已。在那之後,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永遠地拉開,再也不會相遇了。如果想彼此通信的話,只得使用光的信號了。

不過,光的速度是有限的。而且,世上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比光還要快。只要這個屏障存在著,因果關係就不會發生矛盾。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當拉開距離的時候,也會拉開時間的意思。
「時間」和「空間」是互有相關性的。

◎未來是發生在現在的嗎?
位置越靠近前進的方向,時間就會前進得越快。位置越靠近反方向的話,時間就會前進得越慢,總而言之,越是位於前進的方向,就越靠近未來,而越是位於反方向,就越靠近過去。如果基準改變的話,依據場所的不同,時間也會跟著變化。

假設在地球的遠方,有一艘以「亞光速」接近中的太空船。所謂的「亞光速」,指的就是「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但沒有特別「具體地界定它的速度為何」。因此「半光速」也包含在「亞光速」裡頭)。

在那太空船的遙遠前方,地球就在那裡。但是那並不是「現在的地球」。而是「未來的地球」。

這就是所謂的「未來是發生在現在」的意思嗎。
不,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定義本身就是會依據基準而改變的。

那麼,如果我們採用了各種方法試圖與太空船取得聯繫的話,我們就可以認識到未來的地球嗎?不,那是沒有辦法的。理由是已經說過很多遍的,因為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比光還要快。

光的速度是有限的。要看到遠方的事物,必須花費相對的時間。太空船要認識「未來的地球」也必須花費時間。和太空船取得聯繫也必須花費時間。結果是,不管我們怎麼做,都沒有辦法認識到「未來的地球」。

不過,「要看到遠方的事物,必須花費時間」,本書中是無視這個情形的。因為不這麼假設的話,會造成解釋起來更加複雜。可是,當我們思考有關因果關係的問題時,卻不能夠無視這件事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