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滿額折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7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為什麼當媽媽這麼累?
為什麼吼了孩子心裡卻充滿愧疚?
為何很愛孩子,卻一直想念過去的自己?
心累,是時候看清妳真正的需要,
脆弱,是幫妳找到能愛且有力量的自己。

★各大書店親子教養類,第一名!
★暢銷十萬冊,媽媽讀者大好評 !
★療癒媽媽的心,才能和孩子的心更貼近!

對孩子的愛,讓我們心甘情願為孩子付出一切,然而,成為母親之後,卻赫然發現許多事情並不如預期,這過程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焦慮、不安與疲憊。我們努力照顧孩子、想給孩子最幸福的生活,但當背負著名為「媽媽」這個角色的包袱時,卻不小心忽略了內心當中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作者為心理諮商師,他在主持親子節目時,有很多母親們向他求助,這些事件都是生活中教養孩子所發生的問題,而問題的背後總有個因生活而疲憊不堪的無助母親:

◎兒子經常睡到一半就突然大哭,長時間下來,只要孩子半夜大哭,我就會莫名的憤怒,失去理智大吼:「你可不可以不要再哭了?都是因為你,我都沒辦法好好睡覺!」我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我也好想哭……

◎生完孩子後,我辭去了工作,想全心全意陪他長大。但一個人在家帶孩子,一天內總會有好幾次理智線斷線,看著以前的同事升職,心裡更不是滋味,為什麼我愛小孩卻一直懷疑自己的決定到底對不對……

◎我是個全職媽媽,先生工作很忙,好不容易變好星期六要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結果當天又因為先生工作而去不成,孩子卻哭鬧不休,我好想奪門而出……

◎我每天下班回家,孩子總是躺著沙發上打電動,連看都不看我一眼,心裡真的好受傷,這麼辛苦養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身為諮商師的作者指出,面對教養時,我們生氣、沮喪,甚至感到痛苦、自我懷疑,絕對不只是單單「孩子管不聽」的問題。那些對孩子的吼叫,很多是因為孩子觸碰到妳,受傷且疲憊的心。例如:下班後看到孩子在滑手機而感到生氣,被誘發的可能是擔心和焦慮(擔憂孩子無法自律、焦慮自己疲憊卻無法休息);當孩子傻傻被欺負時特別生氣,可能來自於過往的人際挫折……

全職媽媽對未來的不安、職業媽媽對時間的焦慮、對自我的自卑、對過往的遺憾、對先生的不滿……這些在心裡過去没有好好解決的、隱藏起來的問題,將在某個時間點將被孩子誘發,然後引爆。

感覺累了,不是休息就好,撐過就好;
感到無力了,表示你內在有尚未解決的問題。
把目光移回自己的身上,把自己關照好,將會改變你和孩子的人生。

作者透過自我對話,協助這些疲憊的媽媽們看見生氣、難過、沮喪的原因,並練習將自己累了、傷了的心修補起來,再回過頭來解決與孩子間的問題。愛孩子是種天性,每個人都是最好的媽媽!但如實的接納自己,關照自己是需要練習的!
妳會在孩子的面前落淚嗎?
妳能真誠地跟孩子說,其實妳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嗎?
請放下媽媽「應該要」、「必須要」的框架,
練習去尋找並接納最真實的你,
成為一個能夠去愛,也能被愛的完整個體。

作者以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的角色,希望讓所有的母親們都能看見:
.無論是過去的我,還是現在成為母親的我,我都是珍貴美好的存在
.我無條件地愛我自己
.我如實接納孩子原本真實的面貌
.我以寬容的心去愛身旁所有的人
.我與生俱來就擁有無與倫比強大的愛的力量

練習與自己對話,接納自己真實的面貌後,在育兒的路上將會有全新不同的感受,妳將能感受到:

我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美好而珍貴的存在,
這樣的我,如此美好珍貴的我,
也必定能讓來到我生命中的孩子,
活出他最美好的自己!
不是因為我是母親,
而是因為我是我自己。

【讀者大好評】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的心一直暖暖的,我要練習,從明天開始,成為一位快樂且美麗的母親。」
「如果能早點遇到這本書就好了,或許就能以更好的方式對待自己和孩子。」
「看完這本書後覺得自己被療癒了,只有媽媽才懂媽媽!」
「和先生離婚後,我常會莫名對孩子生氣又很愧疚,這本書讓我看到問題,讓我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
「非常感動!我要發送給身邊的所有媽媽好友們!」
「值得一看再看的育兒好書!」

作者簡介

朴宰蓮

韓國漢陽大學教育研究所諮商心理學碩士,目前為蛻變工作坊創辦人、廣播節目主持人。其工作坊針對企業、父母、教師等對象,開辦了各種對話課程。她同時也是位是位備受尊崇的兒童人權擁護者,積極參與國際兒童人權協會(InCRC)事務運作,亦擔任韓國非暴力溝通協會NVC的講師,並曾在CBS《改變世界的十五分鐘》、CGN《心海羅盤》等多項電視廣播節目中擔任主持人及客座嘉賓。
本書收錄了作者針對父母、教師為對象所開辦的對話練習課程的內容。她發覺現代的父母內心都渴望給孩子滿滿的愛,但卻因不如預期而感到沮喪甚至自責。作者希望透過本書讓所有的父母重新學會好好愛自己,因為唯有父母先愛自己,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著有《愛,讓心靈相通》、《溝通,有溝才有通》等書。


譯者
鄭筱穎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譯有多部韓國影視作品。育有一雙兒女,目前為媽咪拜和媽媽經論壇駐站部落客。對文字創作充滿熱情,因而踏上譯者這條路。

名人/編輯推薦

【感動推薦】
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吳姵瑩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諮商心理師、作家│陳志恆
HomeCEO創辦人、暢銷書作家│凱若
心靈、親子作家│黃淑文
婦女心理專家、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親職教育顧問│醜爸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謝玉蓮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雙寶娘

「致翻到這本書的媽媽,當你開啟這本書時,就是好好療癒你自己的開始。」——婦女心理專家、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場次不同,角色亦不同。然而,唯有「媽媽」這個身分,是很多女性們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為止,都無法放寬心坦然卸下的角色。無論是結婚後原本就計畫好要懷孕,或是婚後自然而然就生小孩成為母親,還是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生下孩子,當我們成為母親之後,似乎就注定了一生要為孩子牽掛。
還記得第一次在懷裡抱著那個好小好軟的嬰兒時,內心那種難以言喻的悸動嗎?即使是在才剛生完孩子,身體狀況都尚未完全復原的狀態下,打從那一刻開始,渾身卻自然散發出本能的母愛,期許自己能夠當一個稱職的好媽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長大。
然而,在當媽媽的過程中,卻赫然發現許多事情並不是如我們預期中的那麼簡單。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焦慮和恐懼。有時候,我們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資格當一個好媽媽?
有段時間,我曾獨自帶著孩子到國外旅居生活。在那段時間裡,不只孩子需要適應,連我自己都還在努力調適新生活。當孩子開始上學後,原本我打算要親自接送孩子上下課,沒想到兒子卻毅然決然的拒絕,執意要自己一個人去學校。就這樣過了幾個星期,某天中午,那個看似堅強獨立的孩子,卻突然哭著打電話給我,跟我說:「媽,妳可以幫我拿幾本故事書來學校給我嗎?在這裡都沒有人要跟我一起玩!」
直到那一刻我才終於明白,原來兒子在學校已經被排擠了好一段時間,但卻因為怕我看到後會難過失望,所以才堅持要自己去上學。掛上電話後,我連忙帶著書匆匆趕到學校,從遠遠地就看到孩子孤伶伶的一個人佝僂著身子,待在空蕩蕩的操場上。看到這場景,我頓時失去了理智,立刻衝去質問老師:「為什麼我的孩子會獨自一人在那裡?」雖然老師好聲好氣地解釋,因為文化差異的關係,所以孩子暫時還沒這麼快交到朋友,等過一段時間後,情況就會好轉。但看到孩子瑟縮的肩膀和悲傷的眼神,我根本聽不進老師說的話。然而,我也束手無策,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法。回頭找孩子之前,我先到洗手間擦乾眼淚,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著:「目前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然後,我緩緩地走向孩子,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接著再把書拿給孩子。
那天下午孩子回家後,我們聊了很多。年幼的兒子抱著我,哭著跟我說不想待在這裡。從那之後,兒子會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在學校閱讀明明在家裡連看都不想看的書,藉由書度過難熬的寂寞時光。我也經常和兒子聊天,和他一起討論為何還無法交到好朋友的原因。就這樣過了三個月後,兒子開始慢慢交到朋友,並且和他的好朋友們開心地在操場上嬉戲玩耍。
回想起和孩子一起生活的那段時間裡,我也時常瞬間理智斷線,情緒波動起伏很大。有好幾次控制不住自己,朝孩子大聲怒吼斥責,但當孩子睡著後,看著孩子熟睡的臉龐,卻又為自己的情緒失控感到懊惱萬分,甚至因此輾轉難眠。
我遇過很多媽媽都曾經跟我有過一樣的經驗。一位全職媽媽曾跟我說,因為情緒找不到出口,她時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對此感到很愧疚。還有一位職業媽媽則是因為平常要上班工作,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但回家後卻又因為身心俱疲,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但等到孩子睡著後,看著孩子睡著的樣子,心中總是升起滿滿的歉意,經常哭著入睡。
從現在起,請放下這些無謂的自責吧!身為母親的我們,其實已經學習到人生中很重要的經驗,我們體驗到原來施比受更有福;體驗到奉獻;體驗到光是看著孩子的笑容,就能感受到幸福。在我們還沒成為母親以前,可曾有過當看到某個人難受時,自己比對方更難過的感受?
但當了媽媽後的我們,看到孩子生病時,卻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孩子承受痛苦。雖然有時也會因為一時衝動,做出不理智的行為而感到懊惱,但我們比任何人都還要真心渴望孩子能夠幸福快樂,這就是天底下所有為人母親的心情。
並沒有什麼所謂「好媽媽」的標準,只要妳能聆聽孩子的煩惱,不介意在孩子面前落淚,並且能真誠地和孩子傾訴自己的悲傷,妳就已經是最棒的母親了!
在這本書當中,記錄了過去兩年來我在 Mom's Radio 電台節目中,曾幫助一些媽媽自我療癒,透過重新認識自己,進而以不同的角度和孩子展開對話的故事。雖然這些案例故事並不足以囊括全部,但希望能以此書作為契機,幫助大家從此刻開始,和孩子一起尋找表達愛的方式。
其實,每個母親都是任誰也無法取代的,獨一無二的完美好媽媽。
朴宰蓮
二○一八年二月
寫於灑滿陽光的兒子房間

目次

作者序:
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 P1

《第一章》媽媽的自我覺察──身為母親的妳,了解自己嗎?
1. 現在的妳,活在愛裡嗎?--愛是一切的原動力
2. 溝通中最困難的是什麼?--無心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最傷人
3. 妳有多了解自己呢?--運用「周哈里窗」為自己的人生開一扇窗
4. 妳的童年是否曾被父母傷害過?--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創傷
5. 妳也想當一個不生氣的好媽媽嗎?--理解憤怒背後所隱藏的情感
6. 透過內在對話和孩子更親密
7. 維繫良好關係的對話法則
8. 內在對話練習一 從觀察與傾聽開始
9. 內在對話練習二 察覺內心的真實感受
10. 內在對話練習三 探索情緒背後的原因
11. 內在對話練習四 說出內心真正的需求

《第二章》好好理解並同理孩子
1. 向孩子表達謝意--不要說「你好棒」,而是「謝謝你」
2. 真誠地向孩子說「對不起」---不找任何理由和藉口
3. 明確回應孩子的要求--別用「下次再說」含糊帶過
4. 幫孩子建立正確的概念--而不是用語言恐嚇孩子
5. 告訴孩子誠實的重要--而不是訓斥孩子為什麼愛說謊?
6. 責怪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想要什麼?--而不是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7. 教孩子獨立自律--而不是跟孩子說:「你自己看著辦!」
8. 讓孩子培養為自己負責任的能力--而不是指責孩子:「你怎麼老是被別人欺負?」
9. 接納孩子的獨特性--而不是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10. 每一次犯錯都是成長的機會--別訓斥孩子「媽媽早就跟你說過了吧!」
11. 教孩子比罵髒話更好的宣洩情緒方式--而不是只跟孩子說:「不要罵髒話!」
12. 使用正面的話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只說:「不可以這樣!」
13. 對媽媽的角色厭倦時,和孩子一起克服--而不是跟孩子說:「你想怎樣就怎樣,媽媽不管你了!」
14. 幫助孩子一起撕下身上的「標籤」--當孩子跟你說:「媽! 老師說我是問題兒童」時
15. 教孩子以健康的心態面對拒絕--當孩子跟你說:「媽! 他們都不跟我玩。」時
16. 當孩子的朋友犯錯時,該如何處理?--別跟孩子說:「你以後不要再跟他一起玩!」
17. 協助孩子找回內在動機--別跟孩子說:「乖乖吃飯我讓你看電視!」
18. 理解孩子羨慕的心情,並教孩子學會感恩--當孩子說出:「我也好想當他們家的小孩喔!」時
19. 理解孩子想要爭寵的心情--當孩子說出:「妳比較喜歡我還是弟弟?」時
20. 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紛爭?--當孩子說出:「媽! 妳偏心! 都偏袒弟弟!」時
21. 教孩子面對生命這堂課--當孩子說出:「如果媽媽死掉了怎麼辦?」時
22. 夫妻吵架後要及時安撫孩子--而不是說:「媽媽都是為了你!」
23. 離婚後,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的心情--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批評另一半

附錄一 什麼是需求
附錄二 什麼是感受

書摘/試閱

妳也想當一個不生氣的好媽媽嗎?
--理解憤怒背後所隱藏的情感
當我們成為母親之後,有時會意外地看見自己糟糕的樣子;有時會訝異於自己怎麼會變得那麼勇敢?甚至有時會驚覺,原來自己並不是心中所想的那種人。這些意外的發現,伴隨而來的各種情感,可能會讓我們和孩子的距離更靠近,但也可能會讓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
憤怒,是一種會把我們擊垮的情緒
身為母親的我們,偶爾會被各種突如其來的情緒擊垮,其中一種就是憤怒。即使我們再怎麼生氣,氣到心裡覺得:「跟這種人說再多也沒有用!」也絕對不能放棄用對話來溝通。當我們在生氣時,一股腦地宣洩完怒氣後,會產生愧疚感。萬一當關係因爭吵而變得疏離,恐懼、不安、自責、難過等各種情緒就會排山倒海的在心裡蔓延開來,甚至會覺得丟臉、自卑。

開始溝通→生氣→愧疚感→擔心害怕關係變得疏離→自責、難過→丟臉、自卑

其實,有這些情緒並不是件壞事,越是刻意想要逃離情緒,反而只會讓自己覺得更痛苦而已。很多人為了壓抑、逃避負面情緒,會去做一些事情來讓自己暫時遺忘,如:喝酒、購物,或是沉迷連續劇,甚至暴飲暴食。當出現這樣異常的行為時,要去了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去找到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
憤怒,真的控制不了嗎?
一般人生氣的時候,經常會說出以下的話:
「我生氣還不都是因為你!都是你!都是你害的!」
「本來就是你自己要看著辦!」
「要不是因為你惹毛我,我會這麼生氣嗎?」
試著回想過去你曾經發脾氣的經驗,惹你生氣的人是誰?當時的情況如何?你和他的之間誰在關係中更佔上風?若是佔上風的那一方,發完脾氣後的感覺如何?若是比較劣勢的那方,情況又是如何?若對方是你害怕的人,又是怎樣的感受?
我常常看到很多媽媽,單獨和孩子在一起,跟有其他人在場時,即便是發生同樣的事,也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當我和那些說控制不了情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們進行對話練習時,談到這件事,她們都對此表示認同。在人多的地方會比較容易控制情緒,但當和孩子單獨相處時,卻變得比較容易發脾氣。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越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情緒,就會變得更容易發脾氣。如果對方的權力地位比你大,又或者是很多人在場的情況下,相對來說,比較能夠忍住不生氣;但如果對象是比較好欺負的,同時又在安全的場所下,反而會變得不想要再繼續忍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容易對家人發脾氣的原因。
生氣時,在心裡面會認為:
「是你惹我生氣的,是你把我搞瘋的,是你無視我的存在!」
然而,當思考模式有所轉換後,說出來的話和行為也會大不相同。
「我生氣了,真的很生氣,現在我的情緒很憤怒。」
這二種都是在處於憤怒情緒下出現的想法,但表達的方式卻有很大的差別。
第一種想法是讓自己陷在憤怒的情緒當中,並且把生氣的原因歸咎到他人身上;而第二種則是讓自己和憤怒的情緒分離,告訴自己,我只是現在這個當下感到憤怒而已,但這個情緒本身並不代表我。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察覺自己身體裡面的某個地方,有著憤怒的情緒。要如何才可以做到呢?透過以下的案例,應該就能略知一二。

我站在玄關罵了孩子一頓。因為他老是忘東忘西,讓我很生氣。今天出門他又忘了帶東西,要是他仔細一點,我也不至於會發脾氣,這已經不是一兩次的事情了,我能不生氣嗎?我忍不住拉高音量大聲對孩子說:「你不要又忘了帶東西!」
接著我打開門催促孩子快點出門,正巧遇見隔壁鄰居太太,她朝我點頭致意,我不自覺露出微笑和她打招呼,同時用溫柔的語氣跟孩子說再見。當我關上門後,突然對老師在上溝通學課程時所說的話有所領悟。
沒錯! 我其實是可以控管好情緒不生氣的,只是我不想這麼做而已。只要我願意相信自己擁有控管情緒的能力,也願意這麼做的時候,就可以做到不生氣。那天,孩子從學校回來後,我向孩子道了歉。每次發完脾氣後,其實都會覺得很後悔,也不想要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不希望自己又陷入了情緒迴圈裡,但卻沒有自信可以做到。
憤怒情緒的三種訊號
要如何才能夠控制憤怒的情緒呢?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察覺自己情緒的變化並做出不同的選擇。
試想,當妳正在罵孩子的時候,正好老師打電話來。明明剛剛還大發雷霆,但一看到來電顯示後,是不是立刻就能轉變成溫和的語氣接起電話呢?如果老師在電話裡,對孩子讚美有加,掛上電話後,你對孩子的態度又會變得如何呢?萬一老師打電話是因為對孩子有些擔心或不滿意的地方,掛上電話後情況又會是怎樣?你的態度會跟接電話之前一樣嗎?
我們在接電話之前,可能會覺得自己無法控制憤怒的情緒。但如果聽到老師對孩子讚譽有加,自然就會怒氣全消,這是任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明明一開始覺得自己滿腔的怒火難以抑制,但掛上電話後,卻能夠轉換情緒不生氣。由此可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轉念的方式,來讓憤怒的情緒消退。
「我沒辦法忍住不生氣!」當我們心裡這麼想的時候,其實是因為不想再繼續忍耐了。但事實上,能不能忍耐根本不是問題所在,真正的重點是要學會轉換憤怒的情緒。要用愛來化解怒火,而不是忍耐,不然光是靠壓抑忍著不生氣,會讓自己憋出病來。要記得,我們是有能力可以掌控情緒的,不要讓憤怒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下面是憤怒情緒的三種訊號,當出現這些訊號時,要好好察覺自己情緒的變化。
1.當心裡認為一切都是對方的錯。
2.當心裡面很想要達成某件事,卻覺得無法如願時。
3.經常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或是做出後悔的事。
不久前,電視新聞曾報導一位住在仁川的單親媽媽,因為離婚後情緒不穩定,於是拿孩子出氣,把滾燙的熱水淋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二度燒燙傷。當心裡面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然後越想越生氣時,很容易就會被怒氣沖昏頭,而在一時衝動下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因此,所有人都一定要學會和憤怒的情緒共處,當生氣時要先好好安撫自己的心,好好照顧自己、愛自己。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選擇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事情,轉化憤怒的情緒。
理解憤怒情緒背後所隱藏的情感
要如何才能和憤怒的情緒和平共處呢?其中一種做法就是,放下「應該要」、「必須要」
的想法。身為母親的我們,都需要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寬容一點。
「媽媽應該要親自下廚煮飯。」
「家裡好亂必須要好好整理。」
「吵架是一件不好的事。」
當我們對自己越嚴苛,就越容易拿同樣的高標準來評斷他人。偶爾太累不想煮飯,買外食回來吃也沒關係,並不是什麼天塌下來的大事,沒必要對自己這麼苛刻。當我們學會善待自己、對自己寬容一些,自然也能包容孩子,也比較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就跟小時候的我們一樣,在跌跌撞撞中成長,也會不小心犯錯,從錯誤中學習經驗,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果我們能放下過往那些苛刻的信念,稍微放過自己一些,就能放開心胸接納自己的情
緒。其實,有時候我們並不是真的生氣,憤怒的情緒背後還隱藏著其他情感。
擔心孩子上學老是忘東忘西,會影響學校的課業學習;害怕孩子飲食不均衡,會影響身體健康;有時生氣是因為心裡面有遺憾,或是因為太累想休息,希望孩子能夠安靜一些。憤怒情緒的背後,其實隱藏了很多細膩且真實的情感。它們可能是遺憾、委屈、難過、擔心、失望、無能為力、疲憊、恐懼等等。生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對方,而是在那個當下心裡面想要的無法獲得滿足,而感到沮喪挫敗。因此,當你感到生氣時,並不是一昧壓抑,或是遷怒到別人身上,而是要靜下心來,好好察覺憤怒情緒的背後所隱藏的情感是什麼?是什麼讓自己感到難過?試著好好理解察覺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太吵忍不住生氣大聲罵孩子,其實是因為自己太累了,很想好好休息,希望孩子能夠稍微安靜一點。這時候,不妨對孩子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告訴孩子,媽媽很累想稍微休息一下,能不能幫媽媽一個忙?就算只有十分鐘也好,讓媽媽睡一會兒。相信當妳這麼說的時候,孩子也會很樂意幫忙。
憤怒後的愧疚感
每當我聽到媽媽們的「告解」時,腦海中也會浮現過去自己對兒子說的過分的話和行為,
強烈的愧疚感,常令我感到痛苦不已。
我和前夫分居的那段時間裡,兒子經常睡到一半就突然大哭。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應該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但當時的我,其實心裡面也充滿了不安和焦慮,所以無法好好同理孩子。那時候孩子睡到一半醒來大哭時,我就會莫名的憤怒,對孩子大吼:「你可不可以不要再哭了?都是因為你,我都沒辦法好好睡覺!」
每當回想起這件事,我都很希望能夠回到過去,如果能夠回到那個時候,我希望自己會是一個「有智慧」的媽媽,能夠理解孩子的不安,好好地安撫孩子,而不是對孩子發脾氣。但時間不允許重來,我曾因此陷入無法自拔的愧疚。
因責任心形成的愧疚感
愧疚感有二種類型,第一種是因責任心形成的愧疚感。
當走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人,害對方跌倒時,我們會怎麼做呢?一般來說,一定會立刻把人扶起來,接著說:「沒事吧?不好意思,不小心撞到你害你跌倒了,對不起!」如果這個時候,對方生氣地回說:「為什麼走路不看路?找死嗎?下次小心點!」此時,你不會再深陷自責,但心裡一定會覺得這個人也太不可理喻了吧?甚至會想跟對方理論。
當我們做錯事情,造成別人的傷害時,會認為自己該要負起責任。當孩子在學校打人時,
雖然明明不是我們做的,但還是會代替孩子向被打的同學及家長道歉。因為我們會覺得不好意思,覺得我們身為家長也需要負起責任,同時也會擔心影響到孩子的交友關係。像這樣的愧疚感,是一種基本的道德良知,這是人類存活在世上必須要擁有的特質。
自虐型愧疚感
愧疚感的第二種類型是,讓自己痛苦且對關係沒有幫助的自虐型愧疚感。
我們經常會拿過去的事譴責自己,讓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愧疚感中。包含我自己在內,很多媽媽都有像這樣自責的傾向,在心中產生自虐型的愧疚感。
「對不起,我錯了!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錯!」
就算對方明明說了沒關係,第二天還是一樣充滿愧疚,不停向對方道歉:「對不起!我好像真的錯了,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整個人陷入自責的泥沼中無法自拔,這麼做不僅對自己沒有幫助,和對方的關係也不會因此提升,只是在折磨自己罷了。

我也曾經有過這種經驗。兒子五歲大的時候,我在筆電上無意間發現了隨身型錄音筆錄下的音檔。那時,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期,所以一直很猶豫到底要不要打開來聽。猶豫了好一會兒,打開檔案後,發現裡頭錄的是我和兒子的對話。
「我媽咪是朴在然,我的名字是金○○,我家媽咪最漂亮了!」
一聽到兒子稚嫩的聲音,我瞬間熱淚盈眶,立刻關上檔案,無法再繼續聽下去。為什麼兒子的聲音這麼可愛,我卻一點都不想聽呢?仔細思考後,我想是我不想再回憶那段痛苦的過去。那時,我因為身心俱疲,無法顧慮兒子的心情,動不動就對他發脾氣,心裡面覺得太對不起他了,所以一點都不想再回想起那段痛苦的回憶。其實我並沒有那麼糟糕,但我卻把所有的錯都攬在自己身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會有那麼強烈的愧疚感,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當媽媽當得很失敗,我不夠資格成為孩子的母親。那強大的愧疚感將我吞噬,甚至遺忘了那些曾經幸福開心的
回憶,就連錄音筆裡面記錄下來的那段珍貴回憶,也不願意再想起。
在進行對話練習的過程時,我經常聽到很多媽媽說「我不想再回想過去自己犯下的錯
誤。」又或是「覺得太對不起孩子了,心裡很痛苦。」她們刻意壓抑那些想法,只願意看自己好的一面。

其實,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害怕產生「自我厭惡感」,擔心如果連自己都討厭自己該怎麼辦?會覺得自己好像很糟糕,是一個很失敗的母親,所以才不願意回想。
用智慧面對愧疚感
人活在這世上,多少都會對某些人感到抱歉,尤其是身為母親的我們,是不是常常覺得對不起孩子?我想,天底下的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吧?
打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就想著要把世界上最好的一切,毫無保留地都給最親愛的孩子。然而,可能是經濟條件上的限制,或個性上也還有很多毛病缺點,總是覺得自己為孩子做得還不夠多,常讓孩子看到自己不成熟的一面,所以在心裡會對孩子充滿了愧疚感。會有這樣的愧疚感,是因為我們真的很愛孩子,打從心底想要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母親的愧疚感,可以說是最美麗、最富有的情感了。
要如何才能擺脫愧疚感呢?首先,必須先跳脫出自虐型愧疚感的框架,把這樣的愧疚感轉換成責任感。不是光覺得對不起而已,而是認真思考該怎麼做才是真正為孩子好?同時仔細思考自己是何種類型的愧疚感,否則只是盲目的自責,對彼此的關係和溝通完全沒有幫助。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與其千方百計努力成為一個完美的好爸媽,倒不如盡力就好,不完美也很好,不是嗎?

自我對話練習
請對自己說出以下句子:

1.當生氣的時候,請對自己說:
「我想要的事情無法達成,所以心裡覺得很不舒服。」
2.當覺得愧疚的時候,請對自己說:
「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我很愛孩子,想對孩子更好一點。」

透過像這樣自我對話的方式,給自己一段時間沉澱,讓自己去察覺憤怒、愧
疚等情緒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7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