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國際戰略格局轉變中的能源與氣候問題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國際戰略格局轉變中的能源與氣候問題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09 元
定價
:NT$ 654 元
優惠價
8756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能源-氣候議題正在改變整個世界,也對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圍繞能源-氣候問題展開的國際戰略博弈,業已成為牽動未來中國經濟社會走向的重要戰略因素。本書在對當前世界格局暨國際戰略格局轉變作出基本判斷的基礎上,將國際能源問題置於世界格局轉變的大背景下加以研析,從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際戰略視野兩個角度,對中國能源安全所面臨的環境與挑戰進行評析;梳理中國能源問題與環境問題的特殊戰略關係,並論述能源-氣候問題已成為國際戰略新領域及大國博弈的新空間;從而論及中國在全球能源-氣候問題上面臨的挑戰與戰略選擇。

目次

導論 對當前世界格局暨國際戰略格局轉變的基本判斷 1
一、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格局的戰略性變化 1
(一) 對此次金融危機的基本理論判斷 1
(二) 後危機時期的世界經濟形勢 3
(三) 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 7
(四) 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及前景 9
二、21世紀初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暨大國關係的戰略調整 11
(一) 力量對比新變化 12
(二) 戰略關係新形態 14
(三) 機制重組新特點 16
三、地緣戰略格局變動與國際能源秩序的調整 19
(一) 全球地緣戰略格局的新變動 19
(二) 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新變動 20
(三) 地緣戰略格局變動對國際能源格局的影響 23
四、國際公共安全領域的問題突出與全球治理格局的建構 23
(一) 國際公共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 23
(二) 全球氣候變化與能源問題的治理 25
(三) 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27
五、格局變遷中的中國戰略定位 29
(一) 中國國際地位躍升 29
(二) 牽動亞太戰略板塊重組 30
(三) 推動國際制度變革 31
第一章 世界能源格局面臨重大轉變 34
一、傳統化石能源依然是全球主要能源消費品種 35
(一) 煤炭 38
(二) 石油 44
(三) 天然氣 52
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開發加速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化 62
(一) 新能源-清潔能源產業的商業前景與現實需求 62
(二) 非常規能源(油氣資源)挑戰傳統能源格局 80
(三) 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清潔化改造 87
(四) 約束新能源發展的諸多瓶頸及中國面臨的新問題 90
(五) 世界能源市場出現新變化 100
三、全球金融視野中的能源問題 120
(一) 國際金融秩序的演變 121
(二) 國際能源格局轉型推動價格暨金融格局的變化 125
(三) 國際能源市場金融化 129
(四) 構建中國能源金融戰略 134
四、當代國際能源定價機制 139
(一) 當前世界能源的國際貿易結構 139
(二) 國際能源定價機制:石油、煤炭、天然氣、核電等 146
(三) 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波動,能源貿易與投資出現新動向 158
第二章 中國國家能源安全所面臨的挑戰 170
一、中國能源的結構性特徵 170
(一) 中國以煤炭為主體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 171
(二) 中國以電力為主的二次能源消費結構 173
(三) 中國能源利用的環境效應特徵 175
(四) 國內石油消費的幾何增長與供給代數增長的結構性矛盾 176
二、金融危機與地緣政治對中國能源安全的影響 177
(一)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石油安全的衝擊與挑戰 177
(二) 大國博弈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 179
(三) 地區衝突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 181
三、中國能源需求快速增長對國際格局的影響 184
(一) 中國能源需求增長對於全球經濟格局的影響 184
(二) 中國能源需求增長對於全球政治格局的影響 186
(三) 中國能源需求增長與周邊安全及區域安全 188
四、我國自身資源的約束性及海洋石油資源正在遭受極大的損害 190
(一) 中國煤油氣的資源儲備格局 190
(二) 國內能源資源的存量及耗竭程度評估 191
(三) 我國海洋石油開發前景及存在的制約因素 193
五、亟須建立完善的國家能源安全預警應急體系 195
(一) 中國能源安全領域突發事件的基本類型 195
(二) 預防為主,完善中國能源應急反應機制的建設 197
(三) 理順價格體制,規避“短缺型”能源突發事件 199
六、加快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體制建設 201
(一) 國際石油戰略儲備體制建設的經驗 201
(二) 中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的現狀與未來規劃 203
(三) 政策建議 206
七、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呼喚能源管理體制的改革 206
(一) 中國能源管理體制的演變 206
(二) 中國能源管理體制的改革亟須頂層設計 208
第三章 中國能源問題與環境問題的特殊戰略關係 211
一、中國能源-環境問題與氣候問題的理論關聯 211
二、對煤炭的能源戰略依賴形成中國獨特的能源-環境問題 213
(一) 中國經濟尚未擺脫“煤炭時代”的路徑依賴 213
(二) 煤炭化的工業文明特徵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214
(三) 煤炭的潔淨化改造與清潔能源的大規模利用 215
三、形式嚴峻:快速城市化進程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 216
(一) 城市化資源環境“尾效”的模型構建 217
(二) 城市化的資源環境“尾效”的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219
四、現行世界經濟結構下的中國“隱含碳排放” 223
(一) 國際貿易中的隱含碳排放研究綜述:理論與經驗 224
(二) 中國對外貿易隱含碳的測度 228
(三) “隱含碳”與碳排放的責任界定 230
(四) 結論與政策含義 232
第四章 中國在全球能源-氣候問題上的國際戰略選擇 234
一、環境-氣候變暖問題凸現,已提升到全球安全的高度 234
二、新興的氣候經濟-產業氣候正在形成 235
三、大國間圍繞環境-氣候問題的國際戰略博弈已經展開 236
四、美國綠色新政意在掌握戰略主導權 238
五、中國將長期面對能源安全與環境外交的雙重壓力 240
六、能源-環境與氣候問題成為中美關係新的戰略交集點 241
(一) 中美關係面臨能源-環境暨氣候層面的戰略抉擇 241
(二) 中美能源-環境與氣候合作的動因與基礎 244
(三) 奧巴馬的能源新政與中美能源-環境、氣候合作面臨的新機遇 249
(四) 中美能源-環境與氣候合作面臨的挑戰(制約因素) 255
(五) 提升中美能源-環境與氣候合作效能的現實舉措(對策分析) 260
七、臺灣海峽兩岸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有可能成為祖國統一的政治牽引力 263
第五章 氣候問題國際制度與機制研究 267
一、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制度框架 267
(一) 氣候問題國際制度體系 267
(二) 環境非政府組織 271
二、氣候問題國際機制評析 274
(一) 西方發達國家的“環境債務” 275
(二) 《京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不同要求 276
(三) 後京都議定書時代的國際氣候治理博弈 279
三、氣候問題催生世界低碳經濟發展 281
(一) 低碳經濟是規制世界發展格局的新規則 282
(二) 低碳經濟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284
(三) 低碳經濟影響國際地緣政治新變化 286
四、氣候問題的世界新格局及中國應對策略 289
(一) 氣候問題國際格局的新變化 290
(二)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策略建議 295
案例研究一:石油美元投資模式 304
一、1970s和1980s石油美元回流 304
二、高油價與全球經濟不平衡 308
三、新石油美元回流渠道及投資結構 310
四、石油美元回流的實質 313
五、主權財富基金的多元化投資策略 314
(一) 主權財富基金概況 314
(二) 中東海灣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多元化投資策略 318
(三) 從石油資本到金融資本 323
六、石油美元在中國的投資模式 324
案例研究二:世界核電產業背景下的中國核電發展戰略評估 326
一、機遇與挑戰:世界核電產業現狀與發展路向 327
(一) 世界核電產業現狀 327
(二) 核電與鈾礦國際貿易 333
(三) 世界核電產業發展的技術,新一代核反應堆的研製 337
(四) 福島危機的影響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339
(五) 技術與政治間的矛盾是核能發展難於走出的悖論 343
(六) 日本核危機引出的哲學思考 346
二、處於成長期的中國核電發展 347
(一) 中國能源格局中的核電產業 347
(二) 中國核電發展現狀 353
(三) 中國核電產業“走出去”戰略 357
三、中國核電發展的瓶頸所在 364
(一) 政策與法律法規因素 364
(二) 安全因素 366
(三) 技術因素 369
(四) 經濟環境 371
(五) 中國核電發展與公民社會關係的不確定性 373
四、中國核電戰略發展理想情景描述 373
案例研究三:俄羅斯的能源戰略與國際能源合作 381
一、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上的地位 381
二、俄羅斯的能源戰略目標 384
三、加強國家對能源產業的壟斷 385
四、構築和控制能源運輸管網 388
五、俄羅斯與大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與競爭 391
案例研究四:全球能源戰略通道問題研究 396
一、世界石油通道與中國石油通道 396
(一) 世界石油通道類型 396
(二) 世界主要石油通道 397
(三) 中國石油運輸“路線圖” 398
二、中國石油運輸通道地緣安全因素分析 401
(一) 中國與中東、非洲、南美洲等海洋石油運輸線的地緣安全因素 402
(二) 中哈、中俄、中緬等陸上石油管道運輸線的地緣安全因素 409
三、保障中國石油運輸通道安全的戰略思考 412
(一) 注意把握國際形勢和石油格局變化 413
(二) 與產油國家的合作 414
(三) 與石油消費國的合作 415
(四) 與國際能源組織的合作 416
(五) 實現石油進口通道多元化 417
(六) 推進海上軍事力量的發展 417
案例研究五: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外交政策之關係研究 419
一、全球氣候變化及國際社會的基本立場 419
(一) 氣候變化逐漸成為國際政治博弈的焦點問題 419
(二) 應對氣候變化影響下的世界政治格局 420
二、中國政府氣候變化戰略及與之相適應的內政外交政策 421
(一) 中國氣候變化戰略的堅持和變化 421
(二) 對中國氣候變化戰略及相應內政外交政策的分析 423
三、中國政府參與全球氣候變化的多邊談判 426
(一) 參加聯合國進程下的國際談判 426
(二) 拓展與國際組織合作 426
(三) 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合作 427
四、中國政府參與全球氣候變化的雙邊合作 428
(一) 加強與發達國家務實合作 428
(二) 深化與發展中國家合作 430
五、統籌我國氣候變化戰略與外交戰略的對策及建議 431
(一) 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職能,協調政策 432
(二) 及早制定實施 “減緩戰略”和“適應戰略” 432
(三) 爭取氣候談判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433
(四) 加強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433
(五) 發揮國際NGO的作用,積極開展公共外交 43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6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