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滿額折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全三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8 元
定價
:NT$ 1188 元
優惠價
871034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戴念祖是我國資深科學史家和中國物理學史學科創建者,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從事科學史、中國物理學史的研究50餘年。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證書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被授予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其主要研究領域為愛因斯坦和牛頓的學術思想及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樂律學史,聲學史,力學史,光學史,電和磁的歷史等。本書主要系統整理了其物理學史、聲學史與律學史、物理學家評傳方面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一部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科學史著作。

作者簡介

戴念祖(1942—)

福建長汀縣人。196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物理系。此後一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先後為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曾任該所物理學史和化學史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物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002年退休。2003—2010年,為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2005—2013年,為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科技系特聘教授。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授於“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撰有《中國聲學史》《中國力學史》《中國光學史》《中國電和磁的歷史》《中國物理學史》《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天潢真人朱載堉》等著作,是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盧嘉錫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27卷本大書的常務編委之一。

白欣,(1975—)

內蒙古科右中旗人,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物理學史研究,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物理學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物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中國力學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中國光學會終身會員等社會兼職。入選青年燕京學者培育物件。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名人/編輯推薦

《戴念祖文集?細潤沉思?科學技術史》共三卷,分別編選了我國科技史家戴念祖先生的重要文章,分別按照古代物理學史、近現代物理學史、中國音樂聲學史分為三卷,其中不僅有物理史的研究,也有物理學家的學術評傳,既有技術史研究成果,也有科學史研究方法的探討。三卷圖書不僅飽含著戴念祖先生對科學史的孜孜以求,也展示了中國古代、近現代在物理上取得進展。這套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也具有收藏價值。

目次

第一冊:
噴水魚洗起源初探
明代徐有貞的水箱放水實驗
中國古代的風箱及其演變
試論東西方關於飛矢運動觀的差異
中國近代機械計時器的早期發展(一)
中國近代機械計時器的早期發展(二)
中國的陀螺
漫話中國古代的飛行
中國古代的飛行器械
中國力學史札記:螺旋與橫梁高寬比
明代姚廣孝及其隔聲建筑
徐弘祖——科學考察大自然的首創者
釋譚峭的“四鏡”
明清之際望遠鏡在中國的傳播及制造
明清之際湯若望的窺筒遠鏡
用顯微鏡觀察昆蟲的中國文獻
鄒伯奇的攝影地圖和玻板攝影術
中國古代的原子觀念
中國古代地動說的相對性論證及其科學史意義
中國古代關於電的知識和發現
亦談司南、指南針和羅盤
再談磁性指向儀“司南”
——兼與孫機先生商榷
指南針
“針迷舵失”試探
——中國14—15世紀初航海的地磁影響
垛積術和晶體密堆積概念
中國古代對潮汐的觀察及近距作用的觀念
隋代的科技集團
—個未被重視的科學發展的輝煌時期
——評明嘉靖後期開始的百年間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
朱載堉和明代一場改歷風波
以物理學觀點評中國古代數學著作
三本物理名詞書
為了忘卻的懷念
——回憶晚年的葉企孫
葉企孫及其對科學和教育的貢獻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
——戴念祖回憶恩師
訪科學史學家戴念祖:如何培養下一代科研主力軍
重拾文化自信機不可失
文化沁陽之我見
物理與詩歌同行
治學方法與經驗

第二冊:
我國古代的極光記載和它的科學價值
關於中、朝、日歷史上北極光記載的幾點看法
——兼論《中、朝、日歷史上的北極光年表》
關於Maunder極小期之前的太陽自轉
中、朝、越、日歷史上太陽黑子年表(前165—1648年)
物理學在近代中國的歷程
——紀念中國物理學會成立50周年
中國物理學記事年表(1900—1949年)
1900—1952年中國物理學家的成就概述
中國傳統物理學的歷史概述
細推物理自有樂
——中國物理學史講稿
介紹我國最早的兩篇物理學論文
梁啟超丟失《奈端數理》譯稿
吳大猷論科學教育的理念和教學改革
吳大猷及其科學思想
吳大猷論大學教育和高考
20世紀40年代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原子彈之夢
淺議科學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錯過彼此相識的機會
——為懷念吳大猷先生而作
愛因斯坦在中國
上海、愛因斯坦及其諾貝爾獎
牛頓在中國
我國第一個物理學博士李復幾
周均時——個鮮為人知的烈士物理學家
顧靜徽——中國第一個物理學女博士
在中國臺灣的物理學家之一戴運軌
夏元瑮傳
何育杰傳
顏任光傳
李耀邦傳
葉企孫傳
李書華傳
吳大猷傳
張紹忠傳
葛正權傳
任之恭傳
懷念黃翔鵬先生
懷念洪震寰先生
懷念徐克明先生
王子初《荀勖笛律研究》序
杜景麗《樂聖朱載堉》序
齊天昌《一代循吏曹謹》序
卓仁祥《16世紀等程律在中國和歐洲的探索》序

第三冊:
音樂的定義
“平均律”和“等程律”術語辨析
消亡了的平均律
——兼談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的律制
音階的另類計算法
樂音的分析
“天體音樂”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律歷志”的由來
——解密中國古代樂律與歷法相關性的緣由
中國古代候氣興衰史述評
——兼談“候氣偉哉”論之誤
從音樂視角評述中國古代“天地和諧”觀
論樂律與歷法、度量衡相和合的古代觀念
“三分損益”法的起源
試論秦簡《律書》中的樂律與占卜
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及其對西方的影響問題
朱載堉及其對音律學的貢獻
——紀念朱載堉創建十二平均律四百周年
中國古代在管口校正方面的聲學成就
賈湖骨笛的樂音估算
明清間管樂器的端口改正辨析
朱載堉的數學工作
朱載堉的生平及其數學成就
——紀念朱載堉誕辰480周年
從傳統音樂學和數學角度看朱載堉創立等程律的思維
朱載堉的科學實踐和叛逆精神
朱載堉卒日考
朱載堉傳
朱載堉著作及貢獻綜述
朱載堉年譜及其世系
《朱載堉集》序
朱載堉神道碑文注
“康乾盛世”下的朱載堉命運
羊頭山與黍文化
中國、希臘和巴比倫:古代東西方的樂律傳播問題
中國編鐘的歷史和現在的研究
中國的編鐘及其在文化史上的意義
雙音鐘的發現及其在音樂史與科學史上的價值
——為懷念黃翔鵬而作
懷念黃翔鵬先生
青銅編鐘論
純音的頻率、響度和音感
——寫在崔憲《律學理論的實踐意義》一文之後
編後語
附:戴念祖著作目錄

書摘/試閱

極光是一種地球物理現象,它是研究日地關係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它和地球物理學、天體物理學以及大氣物理學有密切的關係。研究古代極光史料,有助於我們了解歷史時期的太陽活動、地球磁場、高空電離層以及天氣的變化規律,特別是和考古地磁一起進行歷史上地球磁極位置變遷的探討。在我國歷史上關於極光的記載非常豐富,僅從 1世紀到 10世紀期間,據初步查獲的史料即有 170次左右,其中不包括尚有爭論的可能會被認為是流星雨現象的“星隕如雨”的記載。這些史料對於現代科學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事實上,它已成為全世界寶貴的科學財富。本文就此將筆者和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學者的研究作一綜合介紹。

一、極光簡介

極光,有南極光,有北極光。我國所能看到的是北極光。只有在夜晚,於高緯度地區才能看到它。它是天空中壯麗的奇景。為了便於討論我國古代的極光記載,現將 1956年 9月 7日在新疆阿爾泰地區觀察到極光的報告轉引幾節:

那天日落後,天色很黑,天空被薄薄的卷云籠罩著,只有幾顆較亮的星星隱約可辨。

極光出現之前,只是在正北方的山叢上有一較暗的緋紅色光幕,由暗而顯,無閃

動現象。仔細觀察,可見光幕是由直立平行的明暗相間的光束所組成,很像劇院開幕

前大廳熄了燈以後,很少幾個水銀燈照著的紫色絨幕一樣。

突然在光幕中出現了兩條白色明亮的光柱,與光幕中的光束平行,而其高度卻超

過了光幕,很像兩道垂直向上射出的探照燈光,不久即逝。有時在中間突然出現一個白色光斑,有時卻緩慢地在不規則的位置出現兩三條淺紅色光帶。……光幕向各個方向擴展,……明亮程度由較暗而漸較亮……[1] 

可見,極光的形狀是千變萬化、動靜無常的,它往往給觀察者帶來視力錯覺和離奇的想象;極光的顏色也是鮮艷奪目、變化多端的,一般發出黃綠色彩,也有呈現紅色、白色、灰紫色、藍色的,或間而有之。

極光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認為,當“太陽風”(太陽放射出來的無數荷電質點)刮到地球磁場的作用範圍時,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沿著地球磁力線降落到南、北磁極附近的高空層(即極光帶上限)。此時“太陽風”還以每秒 360 —700千米的速度突入地表大氣層,激起了該處空氣的電離並使之放出電子,造成發光現象。由於大氣層所含的成分不同,光的色彩也就不同。當“太陽風”進入大氣層後,其荷電質點大量地被空氣吸收,直到距地面 80千米左右(極光帶下限),“太陽風”的荷電質點已耗盡,極光也就消逝了。

二、我國早的極光史料

從傳說的黃帝時代到公元前 23世紀的唐堯時代、公元前 17世紀的夏桀以及商湯時代,都有種種歷史書籍記載了可以認為是極光現象的文字。下面所引的這條史料無疑是世界上比較早的精確的極光觀察記錄。

孝成建始元年九月戊子,有流星出文昌,色白,光燭地,長可四丈,大一圍,動搖如龍蛇形。有頃,長可五六丈,大四圍所,詘折委曲,貫紫宮西,在斗西北子亥間。後詘如環,北方不合,留一刻所。(《漢書·天文志》)

孝成建始元年九月戊子,相當於公元前 32年 10月 27日。文字記述為“流星”,其實是極光。流星是一道亮光劃破天空,極光是一片或一條光帶,如文中記載的“長可四丈,大一圍”;流星瞬時即逝,極光“留一刻所”,甚至有的徹夜方消;某些大流星雖能在空中留下一條白色尾跡,並受風吹而彎曲如蛇,但就其大小和存在的時間而言,遠不能和極光相比。必須強調指出,該記載“長可四丈”,指的是“流星”本身,而不是它的尾跡,因為對於真正的流星,史書一般記為“尾長可四丈”,但該記載並無“尾”字。因此,這裡的“流星”指的應是流動的極光光塊(或光帶)。

這條關於極光觀察記錄的史料是非常確切和科學的。記載中有“流星出文昌”,是指極光出現的方位;“色白,光燭地”是描寫極光的顏色和明亮度;“長可四丈,大一圍”“長可五六丈,大四圍所”是描寫極光的大小範圍。關於極光變化的描寫是這樣的:初始時是“動搖如龍蛇形”;然後屈曲得更厲害,穿貫紫宮星座西邊,直到北斗西北方向、子(正北)亥(北北西)之間;繼而又彎成環狀,唯北方此環未合。所謂“龍蛇形”,這個比擬並非臆想,而是極光中常見的一種形狀(圖 1-1),它類似於現代稱之為 HB型極光,均勻光帶中有一個或幾個褶曲,其寬度與褶曲形式隨時都在變化,這就可以想見我國古代關於極光的描述是何等逼真了。整個極光從出現到消逝約“一刻”時間,這“一刻”指的是當時銅壺滴漏的時間,相當於今天的 14分鐘左右。

在不到百字的短文中,記下了甚至符合當代世界上極光觀察站要求的記錄,有時間、 地點、出滅狀況、顏色、明亮度、運動形狀、範圍大小以及方位等。難怪日本的科學家和歷史學家贊嘆道:“我們對公元前 1世紀漢代人自然科學記述的精確不能不感到驚異”[2]。應當指出,這條極光記錄的觀察地點應是在西漢的國都長安。當時長安城內外露天夜宿的勞動人民無疑是這段歷史記載的見證人,皇家觀象臺裡忠守夜職的工作人員也可能是這段記載的觀察員。

在我國古代史料中,有很多更早的記載一直被認為是不可想象的東西,但是把它們看成為極光,卻很容易理解。如“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卯(公元前 111年 1月 30日),夜,若景光,十有二明”(《漢書·武帝紀》);“建光二年夏四月戊申(公元前 139年 6月 11日),有如日夜出”(《漢書·武帝紀》)。前者意為 12道(塊)明亮的光;後者可能是夜晚紅光滿天,也可設想是圓形的白色極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3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