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病證結合傳染病學(簡體書)
滿額折

病證結合傳染病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病證結合傳染病學》以西方現代醫學傳染病病名為綱,以中國傳統醫學辨證治療為目,病證結合闡述臨床常見傳染病的辨識要點、臨床決策、治療推薦、常用藥物、思路拓展。

作者簡介

蔡定芳,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副所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系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博士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承擔中日合作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及衛生部、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上海市等多項研究課題。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2部。獲部級科研成果獎4項。1993年獲首屆“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稱號,1997年首批人選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2004年人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005年入選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2007年人選上海市領軍人才。

名人/編輯推薦

以西方現代醫學傳染病病名為綱,以中國傳統醫學辨證治療為目,病證結合
本書撰著思路新穎,內容獨具一格,是一部臨床價值較高的中西結合《傳染病學》。通過閱讀本書可望提高中醫、西醫、中西結合臨床醫師的傳染病診療水平。

中華民族在長期與傳染病作斗爭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知識與經驗。病原體從有病的生物體侵入別的生物體稱傳染,病原體侵入機體並產生病理及病理生理過程稱為感染。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人體或動物體後所引起的一類疾病。《素問·遺篇·刺法論》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染易”即傳染之義。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有麻風隔離制度,云夢秦簡記載的癘遷所是世界最早麻風病隔離病院。

傳染病的病原體、人體和它們所處的環境三個因素是構成傳染或感染的必備條件。傳染或感染過程中人體免疫反應是抵御病原體致病的內在因素,病原體的侵襲力、毒力、數量和變異性等是傳染或感染的外部因素。中國醫藥學早已認識到傳染或感染過程中人體免疫反應與病原體侵襲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氣所湊其氣必虛。不相染者,避其毒氣。

所有傳染病都有特定的病原體。正確認識不同傳染病的不同病原體是診斷、治療傳染病的關鍵。明代醫家吳又可不僅正確認識到溫疫病的病原是癘氣,而且還創造性地提出傳染病特異性病原治療。《溫疫論》曰: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癘)氣所感。疫者感天地之癘氣,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天地之雜(癘)氣種種不一,氣無所可求,無象可見,其來無時,其著無方,眾人觸之者各隨其氣而為諸病焉。夫物之可以制氣者藥物也,如蜒蚰解蜈蚣之毒、貓肉治鼠俈之潰。能知以物制氣,一病只有一藥之到病已,不煩君臣佐使品味加減之勞矣。

發熱是傳染病的重要臨床特徵表現。外源性致熱原作用於單核吞噬系統使之釋放內源性致熱原。內源性致熱原通過血腦屏障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釋放前列腺素E2,體溫調定點上移而產熱大於散熱導致發熱。中國醫藥學將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外感傳染病統稱為傷寒熱病,《素問·熱論》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難經·五十八難》: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濕溫之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澀;熱病之脈,陰陽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澀;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各隨其經所在而取之。

皮疹也是許多傳染病的特徵性體征。不同傳染病皮疹的性質、形態、顏色、大小、分布部位、出現時間、出疹順序、演變、疹後有無脫屑及色素沉著等都有不同特點,掌握這些特點對傳染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臨床治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清代戴天章《廣瘟疫論》對此有真知灼見:時疫發疹,熱邪從皮毛出也,與汗同機,以疏散清熱為主。然與他證發疹不同。他證或無裡熱,此則未有不裡熱者,雖以疏散為要,而見煩渴、舌苔黃則硝、黃仍須兼用;他證發疹,疹散而病即愈,此則有屢發而病不衰者;他病發疹不過一二日為期,此則為期不定。治法必視裡邪解否,為用藥之準則,不可以疹之一證為據也。時疫發斑,邪熱出於經脈也,雖不及戰汗,亦有外解之機,治以涼血清熱為主,白虎化斑湯、吳氏舉斑湯、犀角地黃湯選用。此亦與他證發斑有異,他證發斑,斑消則愈,此總不以斑之消否為輕重,而惟以裡證為主。每每斑出而譫妄如故,或斑出數日已消而昏沉如故,必待裡熱全清,二便清利而後愈。故治斑藥味可為輔,不可為主。發斑、發疹,熱皆在經而不在胃,凡遇煩躁而不渴,目赤而舌白,即是將發斑疹之候,預以清涼、解表、透毒之藥治之,使邪易出、易凈。以上時疫表證,皆關乎裡,不似他證,表裡兩不相關。故前列各條,皆冠以時疫二字,以明非他病之見證,不可以治他病之法治之,亦不可以此法治他病。

傳染病發生發展的共同特點是疾病發展的階段性。急性傳染病一般都經過潛伏期、前驅期、症狀明顯期、恢復期4個階段。中國醫藥學對此也有深刻認識。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將外感熱病分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六個階段: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也。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幹、目眩也。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葉天士《外感溫熱篇》將傳染病分為衛氣營血四個階段: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如犀角、玄參、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加生地、牡丹皮、阿膠、赤芍等物。否則前後不循緩急之法,慮其動手便錯,反致慌張矣。

雖然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殺蟲劑及疫苗等問世使人類戰勝了許多傳染病,但是仍有不少傳染病至今威脅著人類生命健康。鼠疫傳染活躍,霍亂時有流行,結核病卷土重來,AIDS蔓延擴散,傷寒、瘧疾、斑疹傷寒、白喉、血吸蟲病、黑熱病等在我國城鄉曾廣泛流行。中國醫藥學具有悠久的預防治療傳染病的歷史及行之有效的藥物方劑,屠呦呦教授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研究挖掘中國醫藥學治療傳染病的理論與方藥必將豐富人類傳染病學診療知識。

蔡定芳教授是我的溫州同鄉後學,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勤奮好學。所著《病證結合傳染病學》以西醫傳染病病名為綱,以中醫辨證治療為目,闡述臨床常見傳染病的辨識要點、臨床決策、治療推薦、常用藥物、思路拓展。通過閱讀本書可望提高傳染病診療水平,故樂為之序。


翁心華

2019年己亥夏月序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目次

病毒性肝炎1
脊髓灰質炎7
輪狀病毒腸炎10
手足口病12
麻疹15
風疹21
水痘23
帶狀皰疹25
流行性腮腺炎26
流行性感冒28
人禽流行性感冒33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36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41
流行性乙型腦炎43
腎綜合征出血熱49
登革熱55
狂犬病59
艾滋病61
流行性斑疹傷寒64
附: 地方性斑疹傷寒66
恙蟲病68
傷寒70
附: 副傷寒濕瘟斑疹74
細菌性痢疾76
彎麴菌腸炎83
幽門螺桿菌感染85
霍亂88
細菌性食物中毒94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97
猩紅熱107
百日咳115
白喉119
附: 破傷風124
鼠疫126
炭疽129
布氏桿菌病133
鉤端螺旋體病136
回歸熱141
萊姆病144
阿米巴病150
瘧疾156
弓形蟲病161
黑熱病163
日本血吸蟲病167
並殖吸蟲病171
華支睾吸蟲病173
絲蟲病175
鉤蟲病177
蛔蟲病179
蟯蟲病183
旋毛蟲病184
棘球蚴病187
腸絛蟲病190
囊蟲病192
梅毒195
蔡定芳跋198
附方索引20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