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淳菴詩文集(簡體書)
滿額折

淳菴詩文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48 元
定價
:NT$ 888 元
優惠價
8777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淳菴詩文集(附《淳菴存筆》)》,清柯輅著。嘉慶刻本12卷,前6卷為文,後6卷為詩。前6卷文按照體裁來分類,分別為序、壽序、記、論、行略、墓誌銘等。後6卷詩以仕歷時間先後分卷,分別為《家居草》《游燕草》《晏湖宦遊草》《丹詔宦游草》《武巒宦遊草》《樵川宦遊草》,每卷下均以古風、律詩、絕句3種詩體排序。《淳庵詩文集》大體上按照作者仕宦順序,記述了柯輅一生的經歷。柯輅長年旅宦閩西、閩南、臺灣、閩北及江右,除晚年得令仁安之外,均為廣文冷官,然柯氏博學廣聞,窮年著述,其詩文集對瞭解乾、嘉、道時期福建和臺灣地區社會歷史文化頗有助益,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

柯輅(1745―?),字瞻莪,號淳菴,晉江南塘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舉人。乾隆五十八年,任汀州永定(別稱晏湖)訓導。嘉慶三年(1798),移訓漳州詔安(別稱丹詔)。嘉慶四年,再移臺灣嘉義(別稱武巒)。嘉慶六年,署臺灣彰化教諭。嘉慶九年,複移訓邵武(別稱樵川)。嘉慶十八年,擢江西安仁(今余江)知縣。嘉慶二十四年致仕返鄉。道光元年(1821),部選永安教諭,以年老病不赴。道光四年至七年,任泉州清源梅石書院山長。著述甚富,陳壽祺《重纂福建通志》載,柯輅著作書目達45種800多卷,有《淳菴詩文集》52卷(存19卷)、《閩中文獻》100卷、《閩中舊事》30卷、《閩中詩話》17卷、《詩學摭餘》30卷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研究乾嘉道時期福建和臺灣地區社會、歷史、文化的第一手資料。

《淳菴詩文集》十二卷,附《淳菴存筆》,清柯輅著。是書大體上按照作者仕宦順序,記述了柯輅一生的經歷。柯輅長年旅宦閩西、閩南、臺灣、閩北及江右,除晚年得令仁安之外,均為廣文冷官,然柯氏博學廣聞,窮年著述,其詩文集對瞭解乾、嘉、道時期福建和臺灣地區社會歷史文化頗有助益,彌足珍貴。

此外,本書經李夢生(原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全文審讀。

目次

目 ?



序 葉紹本 1

序 富明阿 2

序 ?賢湘 3

序 葉觀海 4

序 鄭兼才 6

序 柯 輅 7



淳菴詩文集卷一 1

家居草 1

書座右四首 1

閒居六首 2

示儉 3

晦翁朱子武彝精舍雜詠十二首,依原題作 3

秋夕田家 6

寒江垂釣 6

補舊書偶成 6

壬辰述懷三十韻 7

喜雨 7

石門歌有序 8

有感 8

縫裳行 8

洛陽橋觀潮9

先母見背,越今四年??養無能,終天抱憾?哭泣之餘,自痛

自責四首 9

輓蘇世高崧同年 10

餘舌耕梨坑有年,丙午移館齊山之麓?幾案間日與一片巖相對,凝

眸遠眺,嵐光欲滴,爽氣迎人,不覺怡然心曠?久而習之,如得老

友?因書數語,以問山靈 10

讀陶詩 10

病瘧 11

巢燕 11

愚公穀歌 11

題米元章墨畫山水並歌行長卷 11

寶?篇 12

蚊 12

病中?表攸姪作大幅行書 12

壽陟齋兄七十 13

示徒 13

鄉裡歲暮歌四章 14

乾隆癸卯,表攸應健?表?應舉二姪並舉於鄉,書以誌喜 14

訓家 14

暮春桃李園 14

冬至夜 14

家居草 14

秋日遊古山寺 14

吟嘯橋 14

山莊晚眺 14 2

家居 15

題家敬仲先生畫卷後 15

寄功兄儀克荷舍 15

姊夫蔡懋奕見訪 15

古陵熊太守祠 15

青陽石鼓廟鄉先生祠 15

遣長兒入塾 16

買書 16

?竹 16

秋夜喜友見訪 16

虎岫 16

種蘭菊 16

同兄儀德?姪雲卿?表文遊靈源寺 17

舟過海印寺 17

省桃源卓口山祖宋龍圖閣學士仲常公墓17

雨夜 17

己酉人日 17

又次前韻 17

答中表林默夫公車送行之作 17

午日 18

詰鼠 18

同駱子蟾?表攸姪暨諸同學南禪古?夜集小酌 18

愚公穀石刻 18

過蔣溪口 18

過許順之先生墓 18

輓丁亦熙毓英孝廉19

輓忠拔?兄 19

岳父施公遺像 19

悼? 19

示同學生 19

曬書 19

雨後 19

高士峰 20

友人曾西順秀才過余?舊,同行裡外尋春之作 20

聞雞 20

家道 20

暮春至?莊 20

蚶江千波亭久雨初晴 20

龍湖龍神廟 20

秋日與同儕遊丹霞寺 20

建溪 20

過先室施孺人?長女惠英合塚 21

書長女惠英壙誌末 21

前明謝在杭先生家多藏書,餘得其一卷,評點淋漓,上有謝在杭

家藏印 21

嘉慶壬申塔頭鄉拜蔡忠毅公祠 21

讀王遵巖先生文集 21

讀唐宋詩 21

觀駢體文 21

寄言 21

論西崑詩,因及古人名句,有作 22

酒後口占 22

釣龍臺懷古 22

遊武彝?佑觀並歷諸景 22

安拙 22

睡起 22

蕭妃村 22

讀詩偶成 23

九日山玉山樵人故居 23

留從?墓 23

宋丞相留忠宣公故居 23

崇賢祠拜前明太僕卿方塘莊公遺像 23

讀李衷一先生忠孝殊恩論 24

過前明給事中史筍江先生墓 24

筍江水榭 24

明孝廉曾弗人先生異撰,南塘同裡人也?僑居福州鬥中街,卒與節

孝母林孺人同葬省垣西門外後榮鄉佛國山?嗣裔零落,墳墓失

守?乾隆辛卯鄉闈,輅同族伯則潔一揚?林兄子詩國華,至佛國山遍

訪?新丘古塚,千百纍纍?廢碣荒榛,淒然滿目?不得先生墓所,

相與感歎而歸?既復揭字通衢,冀獲其處,而報者寂然?因成一

律,以紀其事 24

家運式微,?功陵替,先人廬墓幾不能守,獨坐齋中,感而賦此二首 25

夏夜同表攸姪宿浯江水閣 25

哭戈椒椒 師 25

自警並示家塾子弟輩 25

春日遣興 25

遊西資石佛寺 25

磨石道中望葉臺山先生精廬 26

讀明史葉福唐相公天?中再致仕 26

李惠世者,吾邑文節九我公嗣裔也?家酷貧,以篆刻?生?嘗?余

作圖章數顆,迄今四十餘年?惠世久已物故,圖書猶存行篋,而文

節公後嗣式微可慨??物思舊,遂成長句一章 26

貧女吟 26

淳菴詩文集卷二 31

家居草 31

春浦雨景四首 31

西崦八詠 31

天心洞二首 32

長春花 32

初夏曉起 32

雲窩書室 32

重陽風雨遝來寫悶二首 32

?津舟行二首 32

自題踏雪尋梅小照二首 33

秋日西溪?墅 33

唐觀察常?墓 33

宋甘棠樹 33

舟中雨景 33

雨後行舟 33

稼?春日 33

讀杜詩 34

王梅溪先生祠四首34

真西山先生祠三首34

讀忠諫罪?感詠 34

抄書 35

烏嶼橋 35

義娘墓有序 35

秋夜 35

典衣 35

斷爨 35

春社三首 35

讀蔡忠惠公?紀五首 36

秋夜讀書 36

作字 36

讀明?部主事家希齋先生傳二首 36

武彝九曲櫂歌 37

武彝漢祀壇 37

第五曲紫陽精舍 37

九日山薑相墓 38

九日山懷古 38

宿鷺島小樓 38

讀漢詩 38

示武榮看相者 38

齋居 38

折菊送書 38

秋日過江浦橋 38

早度常思嶺 39

讀歐陽文忠公五代史閩王氏世家二首 39

忠懿王墓二首 39

過五代?閩王氏故?地 39

蔡新州故居 39

題七賢過關圖 40

道南祠 40

冬燕 40

宋時閩多蓄蠱,蔡忠惠公守郡,捕治甚嚴,無人敢蓄?楓亭上下百

餘裡至今?蠱患,人雲以公祠墓在,蠱亦不敢留雲 40

蔡忠惠公將造洛陽橋,移檄海神,回封書醋字事六首 40

秧馬 41

馬嵬坡和韻 41

輓表?姪二首 42

過州佐牧曾耀遐墓 42

題江?書屋圖 42

飲酒 42

退筆二首 42

笑題 42

除夕 42

家鄉除夕竹枝詞八首 43

吉祥蘭 43

經霜矮?雞冠花 44

夜來香 44

七夕紅荔支 44

滸苔 44

水仙花四首 44

洛神圖二首 44

示家塾子姪輩十首45

生韓古廟 45

歐陽文忠以公書?第一二首 46

種芭蕉 46

公車草 46

舟中早起 46

建溪夜泊 46

臘月二十四日雪後微雨度仙霞 46

仙霞嶺觀泉 46

江郎石 47

過七裡瀧 47

落第歸鄉,浙溪舟中憶母三首 47

甌寧攬虹亭 47

建溪阻雪 47

西楚霸王墓 47

卞莊子祠 47

遊燕草 48

林和靖墓 48

五人墓 48

曉發高郵 48

滕縣道中 48

柯亭學士柏 48

乾隆辛亥十一月朔,赴永定司訓途中有作 48

淳菴詩文集卷三 51

晏湖宦遊草51

過武平峻嶺之巔,見樵者於深谷中,或偃?白雲,或運斤幽壑,

三兩?群,嘯歌互答,其意甚適?因作採樵歌六章 51

秋日縱步南隄,上道南樓眺望?東南諸山,重疊蜿蜒,峭?如洗,山中

時有雲氣往來?因取陶弘景嶺上多白雲句?韻,率賦五章 52

山中聽琴 52

舟中聽琴 52

書守瓶二字於齋壁 53

石磬 53

寄林蘅洲 53

慰老 53

臨江送?林九 53

望雲 54

永定學署作 54

秋日熊松若江濬明經?賴瑞堂世琛孝廉見訪 54

秋雨初霽,獨步前庭?適三山林桐崖鳴岡孝廉告?計偕 54

春日有懷 54

學齋秋菊正開,邀熊松若?賴希川?賴魯三?鄭泉堂??符千??萃檀

諸君玩賞,因留小酌 55

送?善亭明府之喪歸江右 55

過上杭故泉州司訓周公天眷墓 55

五夜舟發鄞江 56

舟中即事 56

歲暮 56

長汀觀野燒 56

日暮微雨安鄉道中 56

送永定?荔坡恭赴任縣令 56

寄楚中龔雨帆 56

送友人歸關中 57

留題漁?老人壁 57

過武平諸嶺 57

送鄭生歸?東 57

宿雲溪?墅 57

訪?笠叟處士 57

上杭安口溪中夜泊 58

舟中望紫金山 58

遊長汀朝鬥巖 58

書堂偶興 58

雨晴訪熊松若明經 58

上杭?岡溪上 58

寄上杭學博葉韶九觀鳳同年 58

乾隆乙卯八月十四日舍弟儀拔同蔡氏甥至永定學署 59

得確山明府鄭實堂命成同年書 59

宿祇園禪寺 59

過明經賴曉山之鳳精舍 59

度嶺 59

重過澗頭渡 59

寓西靈古? 60

秋夜二首 60

秋日同賴希川?胡旦俊?鄭泉堂??符千??萃檀重遊沙墩閣北樓

之作 60

曉發盧豐 60

春夜聽雨 60

寄漁?老人 60

三月 61

鄭慕齡秀才歸自西蜀,以茯苓見贈 61

秋望 61

讀金陵馬宛玉秀才憶母詩 61

壬子十二月廿二日立春 61

同李茂春?賴曉山?鄭慕齡??就程小集賴佩齋?業,夜闌即席有作 61

送鄭輝良秀才歸鄉 62

歲暮訪友人翠石山房留題 62

春日書事 62

寒食留飲田家 62

讀楊文靖公龜山集 62

秋日遊白雲寺 62

書堂 63

松峰寺午後睡醒 63

客有欲讀?庭?景者,笑而贈之 63

江?秋暮 63

秋望 63

冬月閒居 63

亭前負暄 64

蒼玉洞 64

乾隆壬子夏四月,舍弟儀拔同眷來署?五月十三日,自永定歸晉江 64

秋夜觀書 64

秋日同?愛亭??希文步東郊,訪賴佩齋,觀畫山水長卷?適鄭慕齡?

?就程繼至,歡談留飲,分韻得稀字64

元旦 64

?武平羅漢嶺 65

甲寅六月十八夜,永定學齋同儀拔弟談家鄉事,三鼓不寐 65

永定學署遣長兒還鄉 65

臘月二十四日自雲莊過大溪? 65

永定三年所食少家鄉味,偶憶及之 65

上元前一日 65

春中過栗子嶺 66

謝賴曉山明經餽新米 66

和林桐崖秋日同登沙墩閣原韻 66

次?又京孝廉送林桐崖歸三山原韻 66

陳葵圃寅旭參軍重陽?酒邀余及諸僚友遊沙墩閣?奎光亭?道南樓諸勝 66

新竹 66

門前晚步 67

自誚 67

汀州學博陳仁田任,年八十七,告老歸鄉,詩以送之 67

聞同裡林子詩國華訃 67

輓儀金從龍族兄 67

薦紳?同學餞余詔安之行,是時去行期尚半?月,即席分韻得雲字,

呈席上諸公 67

晏湖宦遊草 68

過九車溪,夜宿林田嶺 68

晏湖八景 68

過蠟子嶺 68

?公嶺雨晴 69

永定學齋手植梅題壁 69

淳菴詩文集卷四 71

丹詔宦遊草71

過梁山 71

憶故廬 71

哭弟儀拔及四女順英 71

蚤起 72

詔安明府鞠鬱齋,薦紳沈素菴絢?林薌圃夢椿?沈畫山丹青?葉汾浦觀海?

沈步雲一??楊允騰淩雲,餞餘海東之行,作此誌? 72

嘉慶丁巳閏六月十三日舟到潮州 72

過饒平?岡 72

過分水關 72

半沙道中 72

大興驛阻雨 73

冒雨過象湖 73

榕軒 73

登古南詔所獵洲山 73

雨夜旅懷 73

同沈畫山?葉汾浦秋日溪亭晚眺 73

輓處士漢柔葉公 73

因論詩文有作 74

早發盤陀,憶故鄉諸友 74

過故秀才陳義種墓 74

潮州謁韓文公廟 74

南詔春望 74

春日偶興 74

榕軒獨坐,憶永定?荔坡??萃檀??愛亭?賴佩齋諸友 75

過五代?閩王氏故?地 39

蔡新州故居 39

題七賢過關圖 40

道南祠 40

冬燕 40

宋時閩多蓄蠱,蔡忠惠公守郡,捕治甚嚴,無人敢蓄?楓亭上下百

餘裡至今?蠱患,人雲以公祠墓在,蠱亦不敢留雲 40

蔡忠惠公將造洛陽橋,移檄海神,回封書醋字事六首 40

秧馬 41

馬嵬坡和韻 41

輓表?姪二首 42

過州佐牧曾耀遐墓 42

題江?書屋圖 42

飲酒 42

退筆二首 42

笑題 42

除夕 42

家鄉除夕竹枝詞八首 43

吉祥蘭 43

經霜矮?雞冠花 44

夜來香 44

七夕紅荔支 44

滸苔 44

水仙花四首 44

洛神圖二首 44

示家塾子姪輩十首45

歐陽文忠以公書?第一二首 46

種芭蕉 46

公車草 46

舟中早起 46

建溪夜泊 46

臘月二十四日雪後微雨度仙霞 46

仙霞嶺觀泉 46

江郎石 47

過七裡瀧 47

落第歸鄉,浙溪舟中憶母三首 47

甌寧攬虹亭 47

建溪阻雪 47

西楚霸王墓 47

卞莊子祠 47

遊燕草 48

林和靖墓 48

五人墓 48

曉發高郵 48

滕縣道中 48

柯亭學士柏 48

乾隆辛亥十一月朔,赴永定司訓途中有作 48

晏湖宦遊草51

過武平峻嶺之巔,見樵者於深谷中,或偃?白雲,或運斤幽壑,

三兩?群,嘯歌互答,其意甚適?因作採樵歌六章 51

秋日縱步南隄,上道南樓眺望?東南諸山,重疊蜿蜒,峭?如洗,山中

時有雲氣往來?因取陶弘景嶺上多白雲句?韻,率賦五章 52

山中聽琴 52

舟中聽琴 52

書守瓶二字於齋壁 53

石磬 53

寄林蘅洲 53

慰老 53

臨江送?林九 53

望雲 54

永定學署作 54

秋日熊松若江濬明經?賴瑞堂世琛孝廉見訪 54

秋雨初霽,獨步前庭?適三山林桐崖鳴岡孝廉告?計偕 54

春日有懷 54

學齋秋菊正開,邀熊松若?賴希川?賴魯三?鄭泉堂??符千??萃檀

諸君玩賞,因留小酌 55

送?善亭明府之喪歸江右 55

過上杭故泉州司訓周公天眷墓 55

五夜舟發鄞江 56

舟中即事 56

歲暮 56

長汀觀野燒 56

日暮微雨安鄉道中 56

送永定?荔坡恭赴任縣令 56

寄楚中龔雨帆 56

送友人歸關中 57

留題漁?老人壁 57

過武平諸嶺 57

送鄭生歸?東 57

宿雲溪?墅 57

訪?笠叟處士 57

上杭安口溪中夜泊 58

舟中望紫金山 58

遊長汀朝鬥巖 58

書堂偶興 58

雨晴訪熊松若明經 58

上杭?岡溪上 58

寄上杭學博葉韶九觀鳳同年 58

乾隆乙卯八月十四日舍弟儀拔同蔡氏甥至永定學署 59

得確山明府鄭實堂命成同年書 59

宿祇園禪寺 59

過明經賴曉山之鳳精舍 59

度嶺 59

重過澗頭渡 59

寓西靈古? 60

秋夜二首 60

秋日同賴希川?胡旦俊?鄭泉堂??符千??萃檀重遊沙墩閣北樓之作 60

曉發盧豐 60

春夜聽雨 60

寄漁?老人 60

三月 61

鄭慕齡秀才歸自西蜀,以茯苓見贈 61

秋望 61

讀金陵馬宛玉秀才憶母詩 61

壬子十二月廿二日立春 61

同李茂春?賴曉山?鄭慕齡??就程小集賴佩齋?業,夜闌即席有作 61

送鄭輝良秀才歸鄉 62

歲暮訪友人翠石山房留題 62

春日書事 62

寒食留飲田家 62

讀楊文靖公龜山集 62

秋日遊白雲寺 62

書堂 63

松峰寺午後睡醒 63

客有欲讀?庭?景者,笑而贈之 63

江?秋暮 63

秋望 63

冬月閒居 63

亭前負暄 64

蒼玉洞 64

乾隆壬子夏四月,舍弟儀拔同眷來署?五月十三日,自永定歸晉江 64

秋夜觀書 64

秋日同?愛亭??希文步東郊,訪賴佩齋,觀畫山水長卷?適鄭慕齡?

?就程繼至,歡談留飲,分韻得稀字64

元旦 64

?武平羅漢嶺 65

甲寅六月十八夜,永定學齋同儀拔弟談家鄉事,三鼓不寐 65

永定學署遣長兒還鄉 65

臘月二十四日自雲莊過大溪? 65

永定三年所食少家鄉味,偶憶及之 65

上元前一日 65

春中過栗子嶺 66

謝賴曉山明經餽新米 66

和林桐崖秋日同登沙墩閣原韻 66

次?又京孝廉送林桐崖歸三山原韻 66

陳葵圃寅旭參軍重陽?酒邀余及諸僚友遊沙墩閣?奎光亭?道南樓諸勝 66

新竹 66

門前晚步 67

自誚 67

汀州學博陳仁田任,年八十七,告老歸鄉,詩以送之 67

聞同裡林子詩國華訃 67

輓儀金從龍族兄 67

薦紳?同學餞余詔安之行,是時去行期尚半?月,即席分韻得雲字,

呈席上諸公 67

晏湖宦遊草68

過九車溪,夜宿林田嶺 68

晏湖八景 68

過蠟子嶺 68

?公嶺雨晴 69

永定學齋手植梅題壁 69

丹詔宦遊草71

過梁山 71

憶故廬 71

哭弟儀拔及四女順英 71

蚤起 72

詔安明府鞠鬱齋,薦紳沈素菴絢?林薌圃夢椿?沈畫山丹青?葉汾浦觀海?

沈步雲一??楊允騰淩雲,餞餘海東之行,作此誌? 72

嘉慶丁巳閏六月十三日舟到潮州 72

過饒平?岡 72

過分水關 72

半沙道中 72

大興驛阻雨 73

冒雨過象湖 73

榕軒 73

登古南詔所獵洲山 73

雨夜旅懷 73

同沈畫山?葉汾浦秋日溪亭晚眺 73

輓處士漢柔葉公 73

因論詩文有作 74

早發盤陀,憶故鄉諸友 74

過故秀才陳義種墓 74

潮州謁韓文公廟 74

南詔春望 74

春日偶興 74

榕軒獨坐,憶永定?荔坡??萃檀??愛亭?賴佩齋諸友 75

銅山 75

唐陳元光廟 75

過木棉菴 75

賈似道墓 75

七夕 76

秋日遊南山寺晚歸 76

獵洲觀海 76

嘉慶丁巳九月考滿假歸省墓,十月二十日起程,道中偶成 76

哭弟 76

第四女順英墓 76

奠漢柔葉伯 77

將赴嘉義,留?丹詔紳士諸公二首 77

漳郡陳家?業旅次 77

黴雨經旬,悶中偶作 77

春夜讌集諸同志 77

書葉汾浦薊門送?詩後 77

嘉慶四年己未六月,余移教武巒,東渡阻風,泊舟鷺島數日,?其

山川風俗,作雜詠八首 77

淳菴詩文集卷五 80

武巒宦遊草80

海上吟 80

題竹?宋九?駕洗硯小照圖 80

學齋雨夜 81

道上逢故人 81

偶然作 81

春日望海 8115

春日南院 81

秋日嘉義城晚眺 81

懷葉汾浦 82

病起 82

雨夜不寐 82

寫懷 82

學齋隙地,自闢小圃種菜二首 82

北村 82

中春雨後,同元棫岡光國學博遊鴻指園二首 83

臺陽旅思 83

鎮西門觀海 83

嘉義晚秋 83

臺灣郡 83

掃葉烹茶 83

書魏伯陽參同契後 83

海東詠 84

十燈吟 84

人來 85

重陽遣悶 85

悼側室張氏 85

夢張氏 85

寒夜聞柝 85

嘉慶六年辛酉十二月十八日檄署彰化,二十二日途中偶成三首 85

壬戌正月五日晚宿西螺驛 86

玉峰書院借廬 86

秋日小集 86 16

書懷 86

秋日遊白雲寺 86

秋夜 86

臺郡城樓曉望 87

赤嵌城 87

臺灣八景 87

聞鄉友人孝廉莊亦率拔英?王君超克峻謝世,不勝感悼 88

秋懷三首 88

臘月二十八日早起 89

冬夜吟 89

憶諸兒 89

接家書 89

秋城旅望 89

銅山康喜子畫 89

玉山 89

火山 89

荷包嶼 90

羅將軍廟有敘 90

二十三將軍廟 90

竹社 90

竹籬 90

竹屋 90

珊瑚籬 90

佛手柑 91

題惲壽平畫花 91

梅花書屋六詠,和翟二原題韻 91

題觀察慶憲佑之自畫蛺蝶手卷三首 91

東山曉萃精廬 92

瑯玕煙雨亭 92

檳榔三首 92

龍涎 92

臺灣雜詠十首 92

白鳩三首 93

渡海西歸 93

家居草 93

臘冬雨夜小酌 93

十二月十三日早起感興 93

南塘裡居 93

餘去鄉裡十三年,今自海東歸,親鄰多貧窮離散,屋宇蕭條,惻然

有感,率筆書此二首 93

臘月十七日,嘉義明府楊謙齋以終養渡海西歸,訪我於南塘精舍 94

歲暮苦雨 94

家居二首 94

冬日詠懷 94

重謁蔡忠惠公墓 94

夢蔡忠惠公並序 95

九日莆陽道中 95

淳菴詩文集卷六 99

樵川宦遊草99

邵武城中月夜聞笛 99

題何十二小山夢遇?純陽圖 99

贈光澤高所菴秀才 100

自傷 100

擬古六首 101

擬古戍婦詞 101

題何小山種藷小照圖 101

暮春與友登楊塘山,即於渡口送? 101

嘉慶九年甲子三月二十日自家赴邵武,四月初二晚宿?田驛遇雨 101

過龍源 101

宿白沙水閣 101

早發白沙 102

過篔簹嶺食? 102

松風嶺 102

秋夜同?清夫賢湘?陰青原東林?楊古心兆璜沙陂橋上玩月二首102

春日南院三首 102

春日曉起三首 103

詠懷四首 103

宿禾坪書院 104

夏日小篔簹穀 104

贈歌者徐慕田有序 104

乙丑秋日,驛?道中偶成?時余將適邵武 104

邵武道中 104

邵武學舍秋日偶成 105

冬夜讀明史,有感東林楊?左諸公 105

讀楊椒山先生傳105

讀史三首 105

寒夜抄書 105

思家偶述 105

讀六朝詩 105

枕上續句 105

老氏 106

佛氏 106

神 106

鬼 106

怪 106

人多以餘書專學米襄陽,作此示意 106

讀歐陽文忠公五代史五首 106

秋日熙春山晚眺二首 107

謁李忠定公祠 107

讀李忠定公宋史本傳 107

秋聲亭 107

詩話樓周櫟園先生寒食登詩話樓四首,追步原韻108

樵城張睢陽廟 109

聞?清夫?楊古心並賦紅葉,感而作此 109

賦紅葉 109

雨夜懷鄉 109

賀朱泰川秀才舉男 109

賀郡學博宋玉史天柱署中舉男 109

小歲風雪甚寒,同?清夫?曾擁書?朱泰川?楊古心?何雪巖小集虞

西山松石園 109

暮雪 110

嘉慶乙丑考滿假歸省墓,半?月復至邵武?中秋日途中偶成 110

五夜不寐,聞熙春山鐘動早起 110

秋日登熙春山 110

曾擁書?何雪巖?朱泰川過餘齋賞菊,各以詩見示,用雪巖韻和之 110

立春前二日,柬謝?楊二學博二首 110

秋荷 110

丹臺山聽張明經燦鬥彈琴 111

書邵武訓導學堂四首 111

題瑞榴,手書刻石邵武學舍 111

送試?中,督學葉筠潭先生出其途中所作詩,命即試廳和其原題韻五首 111

有感 112

寒夜步月 112

七臺山 112

嘉慶辛未十二月二十七日,延平?田驛阻雨三首 112

驛路山梅 112

嶽溪山中?友人113

學中掘地得殘碑石片,匠人已擎柱礎,餘取寘之花臺上 113

秋夜學齋聽蕭潤亭同學彈琴 113

小篔簹谷十二景有序 113

秋日小篔簹穀雜詠五首 114

新月 115

過白石溪 115

古塚瘞錢 115

染鬚 115

木假山 115

姚廣孝四首 115

題史 116

諸生邱照自北山移梅一株,植小篔簹穀116

學舍雜詠四首 116

客去,閑窗獨坐偶吟四首 116

嘉慶十年乙丑六月二十七日,余以教官二次考滿,在會城得病,不

能步履?恐隕越失禮,先以堂吏上達中丞石渠李公,遂蒙免謁,

命回寓治病?餘滋感焉,作?句紀之116

題朱泰川秀才小照 116

題喬西?煌贊府?葉樓圖三首 117

寄西?喬大三首 117

??弟陳霞成所遺文衡山西苑詩墨蹟 117

世人多以得科第?成功名,作此辨之 117

送陳編修集 117

屈原七首 117

湘君湘夫人 117

司馬子長四首 117

班孟堅 118

董子 118

伏生 118

賈生 118

文翁 118

馬融 118

鄭康成 118

蔡伯喈 118

揚雄 118

司馬相如 119

蔡文姬二首 119

曹操三首 119

陸宣公二首 119

陽城二首 119

古銅鼎 119

贈張八處士二首 119

聽畫眉 119

自誚 119

張確菴先生行書絹幅 120

竹夫人二首 120

武彝茶四首 120

響榻雙? 120

寄友 120

秋竹嶺上聞鷓鴣120

謝何小山惠香 120

齋中白鳩 120

送荷鋤楊大入都赴選三首 120

題行春小照 121

題南岡集 121

淳菴詩文集卷七 126

都門旅寓草 126

太平鼓 126

四月初二日,新選縣令諸公圓明園引見恭紀五首 126

春日院中 127

夜坐觀書 127

燈市 127

小市 127

挑骨董 127

棗糕 127

曉夢 127

題惲南田畫葵 127

曉鵲 127

三月五日清明感懷 128

紫藤花 128

芍藥 128

賣花聲 128

聽琵琶 128

看月 128

憶家 128

薊門草 128

與?禹門同年京?護國寺看牡丹舊作 128

南海子 129

長椿寺 129

西山佛寺閹塚 129

燕俗 129

薊北煤炭 129

出都赴豫章草 129

河橋柳 130

望焦山 130

風雨過揚子江 130

東阿古寺 130

廢古鐘 130

毘陵舟中 130

舟景 130

舟中聽琵琶 130

常山道中 130

梅花石並序 131

夏月出都,秋至江右偶成 131

餘幹舟中聞笛 131

舟中久雨 131

彭蠡鴈 131

過鄱陽湖 131

鄱陽道中 131

過富春釣臺 131

淳菴詩文集卷八 132

安仁宦遊草 132

示子三首 132

安仁縣堂壁上石刻碑 132

李北海書雲麾將軍碑 133

憶邵武學?古樟樹歌 133

短歌行 134

嶧山石刻歌 134

題蔡研田郎中倣大癡墨畫山水小幅 134

欸乃曲 135

文信公廟迎神送神詞並序 135

洑田塘三首

並序136

錢石儂贊府以所畫其尊人梅江先生小像數頁,各?事繪圖,囑題其左四首 137

乙亥清明日安仁署作 137

自沙湖至大橋?道中作138

王昭君?蔡文姬 138

古銅鑪 138

書懷 139

丙夜行舟 139

日暮安仁放舟,侵曉至餘干城下 139

夢?清夫典簿邀立詩社139

甲戌開歲 139

春望 139

雨中樓望 139

五月十二夜宿東鄉東山寺 140

晚憩下坪寺 140

春曉玉真山遠眺140

正月二日夜宿餘幹 140

社日書樓上觀耕140

秋江送友人之襄陽 140

自述 141

秋江泛月,有懷陳蓮???清夫?鄭六亭141

寄愚菴居士 141

南昌水次憶海東諸友 141

哭邵楚帆先生 141

贈友二首 141

除夕前三日寄宗午橋統成學博 142

秋日至沙灣? 142

白鹿洞書院 142

?湖書院 142

周子濂溪墓附? 142

將至南昌郡晚望143

戴叔倫故居 143

止水亭 143

李泰伯墓附? 143

康山忠臣廟 144

戒言 144

寄致仕泰寧學博陳蓮?144

署中早起 144

暑熱,三更始就枕 144

饒郡旅寓 145

鄱陽城樓晚望 145

重遊芝山寺 145

月夜自鄧阜舟行至安仁城 145

散衙作二首 145

鄱陽縣齋見主人養二水鶴,甚馴而高潔可愛 145

龍津晚宿 146

見餘幹禾苗披畝喜詠 146

六月十一夜自崧塘??行三十裡至鄧阜,乘舟到安仁城 146

丙子六月十三日乞雨 146

久旱聞雷 146

安仁當衝,官使往來,日無寧晷,供應酬答,不勝困頓 146

宿東山僧舍二首 147

淳菴次女名和舍,年十八,歸本邑水頭鄉武庠生王其賢?五載而?

?,無所出?卒年三十四,孀居十二年,養一子尚幼?家中落,貧

不能衣食,常歸養餘家?冰霜自守,茹荼萬狀,以憂?蚤夭,年

未五十,例不請旌?余將立石墓前,題曰王門節婦柯氏之墓,

以哀其志?宦遊於外二十餘年,至今未遂其意,可慨已!因述

以詩 147

丙子暮春書懷三首 147

有感書示兒子輩148

嘉慶丙子四月十七夜,鄱陽旅次作 148

宿饒州永福禪寺二首 148

小暑日暮舟行 148

雨晴北樓晚眺 148

移居小軒 148

聽雨山房早起 149

李氏園亭借寓 149

十音亭與老僧閑話 149

宿十笏僧院 149

夏日偕郭?亭饒郡東湖隄行數裡,荷香不斷,遂同遊薦福寺 149

夢故姊夫蔡懋奕見予於南塘裡居,復偕其同儕數輩酌於裡中禪院 149

溪泛 150

同陳李二友舟行月出 150

舟中作 150

率意 150

萬年道中日暮有感 150

丙子六月初九夜瑞洪阻風 150

阻風維舟楓岸 150

買書 151

憶昔 151

讀賈誼傳 151

讀朱少章傳 151

鄱陽洪忠宣祠 151

滕王閣 151

念灰 151

宗午橋學博以癸酉鄉闈初?感懷詩見示,即依其韻 152

丙子五月二十夜鄱陽旅次,五更不寐,?榻中口號,時無紙筆,晨起

書之,不自知其言之悲也 152

述懷 152

彭蠡春櫂 152

示客 152

曉江漁者 152

白菊 153

月夜賞白菊四首 153

寒 153

水府廟渡 153

王筠?楊大年?楊誠齋詩,皆以一官?一集,餘謄?,竊效之 153

康樂故城 153

王右軍故宅 154

五柳館 154

楊誠齋故宅 154

石壁精舍 154

芝亭 154

永福寺古鐘二首 154

團湖廟六首 並序 155

淳菴詩文集卷九 156

歸田草 156

書示家塾子弟輩156

殘菊二首 156

淳菴貧老且病,順時安命,聊以自適 156

整書案 156

十月十六夜枕上作 156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淳菴授經漳州龍溪田裡社,於今四十有六年

矣?有人自田裡來者,問之,惟有王姓一學子存,其餘館人友生

諸學子,皆已物故?感而賦之 157

十月十七夜喜雨157

病中景 157

晉江風土七首 157

壬午冬至後二日,十一月十二夜枕上作五首 158

聞鄰家笑語 158

?文衡山停雲館帖三首 158

?淳化閣帖馬蹄真蹟 158

晉江 159

福州烏石山李陽冰般若臺大篆 159

泉州葵山唐韓偓墓 159

韓致光妾 159

泉郡清源山唐歐陽行周先生讀書室二首159

鄭漁仲先生夾漈草堂故址 159

蒙引樓 160

泉郡雙陽山 160

晉江岱峰石佛寺160 30

飯後作 160

尋梅未開 160

壬午除夕逐貧鬼六首 160

痿痺三年,春來望愈 161

癸未新春?莊閒步 161

正月十四日 161

春日?居索寞四首 161

擁書 161

示推命者 161

六月四日苦旱 162

題齋壁 162

癸未七月十二夜五更枕上作 162

自解二首 162

看花 162

教子 162

秋螢 162

颶風觀海 163

夢故友 163

中秋前作 163

病中秋日獨坐三首 163

感憤 163

排悶 163

偶詠風土 163

不寐 163

單衣 164

秋竹 164

秋梧 164

癸未秋中,本裡青草庭高阜晚坐三首 164

中秋遣悶二首 164

部選永安教諭,病不能赴,感恩而作 164

冬日典衣 164

作字作詩 165

書古詩後 165

秋日永寧衛古城165

秋日裡中望東南近地山水 165

拆甲第 165

拆钜屋 165

夏日過古園亭三首 165

秋日觀耘書屋 166

檢手著殘書 166

科第 166

秋日行至南塘?外有感二首 166

鄉人疑惑信鬼,每逢疾病,以土木邪魅,或肩以輿,或擎以手,問醫

求藥,設醮演戲,以進退低昂?可否,至於?命破家而不悔?此

尤彼效,釀成風俗?嗚呼!其愚甚矣?作二短章,以寓警歎 166

秋日早飯後對菊三首 166

心? 167

祈社 167

讀張?峰先生小山彙?167

前代老宦林居,逍?晚景,貪生懼死,學佛學僊,空寂自苦,延年無

徵,卒得歧趨之名,抑亦不思甚矣?偶成一? 167

平山堂 167

安仁學博李君百倌,江西南安歲貢生,年九十一,耳目聰明,食息動

止如少年?飲酒可四五鬥,陶然不醉?作詩文立就,雙目瞪然,

能作蠅頭小楷,喜談書史古事,凝坐終日無倦容?與予善,作二

?句贈之 167

晉南關鎖塔 168

關鎖塔二女像 168

立春土牛 168

獨歎 168

荀卿?李斯??公168

劉向 168

劉歆二首 168

李太白七首 169

古銅瓶四首 169

古銅鼓 170

友人見遺雞蔔小? 170

書歐陽公詩集後170

讀曾子固青山謁李太白墓詩 171

南陔補亡詩 171

讀書闕疑 171

倚杖吟 171

檢藏書有感 171

秋日?莊晚望 171

瀾浦歸帆 171

雜感六首 171

病中作詩二首 172

作詩述概六首 172

小雪蚊 173

讀爾雅 173

?莊子?列子書二首 173

讀東坡先生前赤壁賦二首 173

裡中福海堂二首 174

福州郡治烏石山社稷壇銘 174

南塘?居 174

樂故里 174

江?柱 175

羅裳山觀羅隱畫馬石二首 175

溪東探梅於林鈍叟園中,得幾樹甚佳二首 175

洑塘澄清,眼見關鎖塔東南諸山,皆分明倒影 175

寶蓋山晚望 175

癸未冬日觀書 175

癸未十二月十一日雪二首 175

癸未冬日觀積架舊書喜甚 176

道光三年癸未冬,淳菴年七十九,讀永樂間纂修性理大全書數卷?

知六經以外,此書不學,則不知道?余桑榆暮境,加以半肢痿痺,

無能卒業?恨不早年研究,悔之已晚?因書二?句 176

除夕三首 176

淳菴詩文集卷十 177

裡居養痾草 177

甲申元旦三首 177

甲申正月六日寅時立春蚤起,人來送梅一枝,喜詠 177

讀經作 177

讀春秋作 177

濂溪周子 177

明道程子二首 178

文公朱子 178

朱子初自尤溪移居崇安,扁其室曰紫陽書堂,以徽州城南紫陽山,

示不忘故土也?後築室建陽雲穀,號雲谷老人,名其堂曰晦菴,

自號晦翁?晚居建陽考亭滄洲精舍,號滄洲病叟?寧宗慶元元

年,草封事數萬言,極諫奸邪蔽主之禍?蔡元定及子弟諸生諫

止,不聽?門人劉炳,請以箸?之?遇遯之同人,先生取奏?焚

之,更號遯翁?後人所稱朱子,與朱子自稱,多不知其所自?淳菴

既詳載朱子世系考,刻之文集中,?復約序於此?並作二詩,使學

者於朱子稱號,一目了然?又按五代後唐,禦史?瑞,謚端,人稱

?端公,築亭建陽山,以望其父之墓,名曰望考亭,山水極佳?朱

子晚年於考亭傍,築滄洲精舍居之?理宗詔立書院,親題扁賜之?

後朱子卒於精舍,人遂稱?朱考亭,其實未妥二首 178

康節邵子 178

自? 179

梨山廟有序 179

浦城夢筆山有序 179

真西山先生夢山房故蹟有序 179

秋夜宿武夷精舍179

見歌樓燈火甚盛有感二首 179

觀奕 180

祭先祖 180

祭五祀 180

戒淫祀二首 180

老友惠安明府葉三臺見訪 180

甲申春日齋居二首 180

海棠 181

漢?春 181

齋頭拜歲,紫蘭盛開,瓶中梅花幽香滿室?兩三日來,籬外絳桃,

其華灼灼 181

明何怍菴先生纂清源文獻十八卷,年久散軼,其書湮?難訪?歲

甲申,淳菴年八十,志欲續輯一編,已纂集二卷?奈耄年篤病,

精力俱?,恐難卒業?悵悒於心,感詠二首 181

過潘湖憶歐陽行周先生 181

閏七月二十八日過霞落沙? 181

道光四年甲申,淳菴?梅石書院山長,閒中偶成 182

觀書倦甚,梅石書院庭前偶步 182

雨夜旅宿 182

春雨初晴,刺桐城樓遠眺 182

梅石書院夜坐二首 182

讀明儒胡敬齋先生居業? 182

手習杖二首 183

道光四年閏七月十六日,輅偕鄉人龍湖廟乞雨183

纂續清源文獻書成三首 183

陳紫峰先生 183

蘇紫溪先生 183

顧新山先生 184

何鏡山先生 184

莊方塘先生 184

李文節公 184

史蓮嶽相國 184

張二水相國 184

詹咫亭先生 185

蔡沙塘先生 185

林震西先生 185

讀俞?江將軍詩文集 185

讀鄧寒松將軍詩185

讀?文簡公異夢記附? 186

茂才以平莊兄孿生雙男誌慶 186

羅一峰公書院有序 186

?吾野山人 186

留從?故宅 187

惠安盤龍山陳洪進墓 187

道光甲申九月十九日過洛陽橋,重觀蔡忠惠公手書碑二首 187

秋日洛陽橋上觀晚潮 187

洛陽江畔?莊 187

洛陽漁家 187

梅石書院中自歎187

室中吟 188

折菊入瓶 188

秋夜聞書聲 188

秋夜步月 188

秋日?莊 188

秋日作詩二首 188

重遊大覺寺 189

退筆塚 189

?爐廟 189

泉郡署古忠獻堂189

秋日登萬松峰雲壑寺 189

?曾大父孝廉竹居公手抄古文 189

借寓南溪小築 189

舊志雲,唐徐寅,字昭夢,乾元間進士,仕秘書省正字,不仕朱??

歸老鄉裡之延壽溪,有歸來延壽溪頭坐,終日無人問一聲之句?

宋劉克莊,號後?,淳祐中進士,官龍圖閣直學士?皆莆田人?

唐時莆屬泉州,後?得徐之徐潭??館,即延壽溪之北?有詩

雲:門外青山皆我有,從今不必?徐潭?夜夢寅拊背曰:我昔勝

君昔,君今勝我今?有隆還有替,何必苦相侵?良一異也?餘?

作詩雲 190

?淳菴手著舊書190

淳菴詩文集卷十一 191

裡居養痾草 191

無題二首 191

讀史作 191

少米無薪久病三首 191

丙戌夏米貴 191

梅石書院與曾石如夜話192

人生 192

讀倪玉汝先生題元祐黨碑 192

讀易詩 192

侵晨聞雀 192

月下香 192

寄友乞菊 193

?菊二首 193

殘菊 193

清源探梅未有信二首 193

遊遵巖 193

郡中紫雲寺 193

宿月臺寺僧房二首 193

丙戌臘夜梅石書院枕上二首 194

十二月十四夜率成 194

寄郭蘭石太史 194

讀司馬?公傳 194

憶邵武詩話樓 194

憶邵武小篔簹穀景物四首 194

丙夜與老友共談195

丙戌除夕三首 195

丙戌臘月二十四日送神195

喜二歲孫阿?能?餘拾書杖正椅 195

丁亥元日 195

恭迎曾弗人先生神主入裡中福海堂有序196

越王釣龍臺 196

秦皇廟 196

張子房 196

漢昭烈 196

朱僊鎮岳忠武王廟 197

西湖拜岳王墓 197

韓蘄王西湖行樂圖 197

經南宋故?,依貝瓊原題韻 197

謝?羽墓 197

楊?崖墓 197

於忠肅公墓 198

故明景帝陵 198

明丘中丞公養浩遺像有序 198

安仁城明桂萼柱國第 198

過分宜鈐山堂明嚴嵩故屋 198

春日題艾雲樵?墅三首 198

春日?莊 199

語客 199

丁亥元宵二首 199

丁亥二月十六夜枕上作二首 199

病中作二首 199

聽春雨二首 199

題蘭陵女史惲冰畫 200

荒?僻處,當春花時,不見一枝,花朝悶坐小齋?忽憶安仁西溪,二

月桃花十餘裡,開時濃艷,如霞似錦?淳菴值此時,每邀僚友,駕

扁舟,往遊其地?景色依稀,恍似桃源穀口,而今不可復見矣?

作六?句 200

雨後裡中春望四首 200

裡中地上磚石重?縱?,皆係前人屋宇壞基,見之有感 201

洑塘瀦水,灌廿二?廿五?廿六三都田畝數千?邇來岸圮如平地,塘

不蓄水,田不敷溉?累歲凶荒,三都之民,萬命啼饑,逃亡逋賦?

輅目擊心傷,力勸田主農?,捐資出力,上緊修築,口爛心焦?於

南塘本裡,捐佛銀近三百圓,人工二千有奇?於道光五年乙酉十

一月二十七日興工,用三夾灰土,堅築牢固,陸續竣工?三都之

人,動色相慶,以?今日復?塘規之舊,庶幸有秋 201

勗子 201

繙?十年前所作晚香圃老人詩話五十卷,多?蟲鼠損傷,慨然有感 201

書自著寒燈憶述十一卷201

觀傅府欹器有序 201

小山叢竹書院 202

遊郡中崇福寺 202

客有確信輪迴者,書以曉之 202

安時命 202

梅石書院大暑日客至 202

陳拾遺子昂 202

鄭廣文虔 203

王右丞維 203

韋左司應物 203

淳菴詩文集卷十二 204

裡居養痾草 204

梅石書院早起 204

丁亥八月念三日,梅石書院五更枕上率成二首 204

徵士蕭敦堂見訪二首

有序 204

讀朱子春秋綱領二首 205

讀朱子詩經綱領二首 205

得蔡?齋公殘卷文集有序 205

自傷 205

秋日白雲寺 205

秋日?莊即事二首 206

八月梅石書院桂花盛開,書示諸生 206

書示兒孫輩二首 206

九月十九夜枕上作 206

秋夜獨坐 206

秋日對菊三首 206

宿林口?莊 207

冬夜宿海濱護垵莊 207

冬夜宿海濱杜嶼207

隱背 207

道光丁亥十一月初六日,冬至後一日 207

道原 207

會心二首 207

勉客 207

讀史有感二首 208

廟祭 208

憶安仁縣署後玉真山古梅 208

見梅有感 208

道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過安平武當古?有敘208

道光丁亥除夕三首 208

戊子人日 209

春雨初晴,樓上觀耕二首 209

梅石書院閒坐口成二首 209

哭四歲孫?英痘殤,戊子二月廿八日二首 209

嘉慶二十年乙亥在安仁買歐陽文忠公集三首 209

壽何瞻庭老先生柏梁體四十韻 210

聞雷 210

琵琶亭 210

聞布穀 210

人生憂樂 211

老墨 211

漫題二首 211

自惜二首 211

鬼神二首 211

紙錢 211

俞都督?江故宅212

雜詠 212

讀?桃陵王恭質公用汲麟泉詩集序 212

戊子上元五首 212

戊子七夕四首 212

?宋史六首 213

道光戊子大比,八月初十夜梅石書院枕上作 213

中秋夜梅石書院玩月二首 213

過丁鴈水臬使絃圃故址二首 214

戊子梅石書院中秋夜續詠 214

肌瘦 214

余令安仁,署中無戒石碑二首 214

西禪廢寺 214

崇福寺 214

?秋雨夜 215

秋夜喜友見訪 215

安仁解組將歸,幕友宋百泉以杜研蕺同幕作餞?詩見示,步韻和之 215

臘月二十二日復作一首215

安仁旅次,臘月廿八雪夜讀史口占 215

讀白樂天先生卜居詩有感,追步原韻 215

秋夜聞樓上管絃聲 215

宋狀元梁灝有考 216

續齊諧雲,桂陽城武丁,有僊道,謂其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

諸僊各還??弟問織女何事渡河?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四庫書

?,宋袁文甕?閒評雲,世謂牽牛織女,故老杜詩雲,牽牛出河

西,織女在其東?然織女三星自在牽牛之上,主金帛,非在東也?

二星皆在西,則世俗鵲橋之?益誕矣?淳菴因作?句雲 216

韓?州 216

令安仁時告僚友216

題蔗尾集 217

安仁署中作 217

冬青樹 217

西園探菊 217

西園賞菊 217

冬夜將曉,梅石書院偶成 217

後周韓通無傳 217

春日荒?獨坐三首 217

道光己醜春日自題 218

曾祖孝廉竹居公祠宇傾?感涕二首 218

輅四十年前以?功陵替,氣運衰?,到天心洞問仙祈夢,仙示以詩

雲,莫道將軍勇,前途事可悲?昔時安馬背,今來?人騎?於今

驗此仙詩不妄也?感詠二首 218

家運逢衰,沉思有感 218

春日邀遊不赴 218

聽?中小童讀書219

作詩 219

道光己醜元旦立春偶成219

春日老病?居二首 219

春日南塘閒眺四首 219

警草 220

梅石書院白蓮 220

□□南樓雨中曉望 220

書自信 220

雨中見紫雲雙塔220

道光己醜午日桐城百源池看荷 220

宿井尾 220

耄老述懷 220

自愧 220

年八十五時囑付兒孫 221

□與友論脩史傳221

旅次逢故人 221

喜鵲 221

示子孫四首 221

道光庚寅人日夜枕上偶成二首 221

見半枯榕樹有感222

道光庚寅正月三首 222

深滬獅山晚望 222

梅石書院即景二首 222

宿永寧古衛城 222

暮春山齋阻雨 222

求王恭質公用汲麟泉詩集不獲 223

陳用之先生碑 223

孝廉方正徵士敦堂蕭君漢傑年八十,舉人?郡學教授禹門?君人龍年

七十九,進士?襄陵令瞻庭何君奕簪年七十一,舉人?安仁令淳菴

柯輅年八十六?瞻庭與淳菴同應童子試,敦堂乾隆庚寅同?學

官弟子,禹門乾隆丁酉同舉於鄉?道光十年庚寅四月十八日,瞻

庭何君誕辰,共集其□□,歡談竟日,管絃迭奏?淳菴即席口占,

以紀□會 223

淳菴詩文集卷十三 224

序 224

閩中述舊序 224

勸修偃松寺序 225

閩中詩話序 226

樵川紀聞序 226

代富敏齋郡憲募脩邵武府育嬰堂序 227

遊氏族譜序 228

重修元湖洞菴序229

永定賴氏廟規序230

手謄魯闇公家譜刻本後序 231

淳菴年譜自序 232

增修年譜後序 233

淳菴詩文集卷十四 236

序 236

奉政大夫公祭祀舊規後序 236

知非得寸?序 237

?陵先正文藏後序 237

桔裡曾氏家譜序238

勉學堂聯句詩序239

送富郡憲入京考績序 239

送餘生遊江右序240

思舊編序 241

洪蘭士詩?序 242

真西山先生續文章正宗後序 243

淳菴存筆序 244

存筆又記 245

南?草堂詩話序246

秋櫪吟序 246

淳菴遣悶漫筆序247

淳菴詩?合集自序 247

謄?五家?詞序247

清源文獻纂續合編序 248

淳菴紀墨序 249

聚奎壇雅集序 249

淳菴詩文集卷十五 254

序 254

都閫?應愷壽序254

?善亭明府配廖孺人六十雙壽序 255

謝德佩配陸孺人六十雙壽序 256

族兄儀金六十壽序 257

李孺人八十壽序257

曾母王氏八十壽序 258

蔡懋奕七十壽序25947

丁孫?太學六十壽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7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