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傳統文化(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傳統文化(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從哲學、道德、宗教、書畫、詩歌、中醫、武術、建築等十二個方面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對於學生養成傳統美德、樹立文化自信、感受文化魅力、掌握文化精粹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書以通俗的語言,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和精美的圖片,將中國傳統文化寫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使之更符合高職學情,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作者簡介

王霽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職教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研經驗,曾主持和參與了多項、省部級等各類科研課題。王霽教授具有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學養,具有豐富的職業教育教材編寫經驗,從1999年起任*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參與全國中職教學改革、課程大綱編寫、主編中職高職教材等工作。2009年6月出版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哲學與人生》。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版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緒論
21世紀,中華民族正在復興和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崛起,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復興和崛起,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和崛起。在歷史上,我們的先民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不但在歷史上曾經為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所贊嘆和仰視,而且一直到今天還在世界各地存在著廣泛的影響。可以說,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血脈,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自豪。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軟實力,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創造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對於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關於何謂“中國傳統文化”,其關鍵是如何理解和看待其中的“傳統”二字,爭議和歧義往往也發生在這裡。有人說,傳統文化就是“傳統社會”的文化。“傳統社會”是和“現代社會”相對的,而中國的傳統社會是“封建社會”。這樣一來,中國傳統文化就成了中國的“封建文化”,不但不應弘揚,反而應該被打倒。在“文革”動亂中,就是舉著打倒“封資修”的大旗,大破中國傳統文化的。稍微有記性的人一定都記得,那時,不能稱孔子為“孔子”(因孔子的“子”是後世對他的尊稱),而要貶稱為“孔老二”(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人物多大的否定和不敬)。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含有一定的封建糟粕,但它的主流卻不是封建的,而是勤勞節儉、熱愛和平的中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創造出的文明和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範、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世代相傳性。傳統的本來含義就是世代相傳,中國傳統文化簡單來講,其實就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文化世代相傳的方式很多,比如每一個中國普通人都會用筷子吃飯,都會寫中國漢字,相當多的中國人從學生時代就認得王羲之的書法,就能背誦中國的古詩,這就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傳承中華文化。今天,13億中國人都在使用同一種語言和文字,都有一致的文化認同,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從中可以看到文化傳承和文化凝聚中國人所具有的力量。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久遠,是中國千百代人創造的文化成果,這種文化成果繽紛多彩、輝煌燦爛,在世代相傳中綿延不絕,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並在世代相襲中注入了中國人的血脈,成了中國人所特有的文化基因。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會通包容性。有學者指出:“如果將中國文化史比喻為波瀾壯闊、起伏跌宕的多幕戲劇,‘中國’便是演出舞臺,‘中華民族’是演出主體,‘文化’是演出內容。” a中國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都對中華文化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居於黃河流域的中原農耕文化曾經是中華文化的中心,但這種農耕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也不是僵化和封閉的,它和中國少數民族的遊牧文化一直處於相互激蕩、相互學習、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以處於輝煌時期的唐朝文化來說,就相當廣泛地吸收和融入了當時西域少數民族的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會通包容性還體現在中國傳統哲學各學派之間的相互爭鳴、相互辯論和相互吸收上。在中華文化史上,各種學派(如春秋諸子百家)之間以及每個學派(如儒家學派與道家學派)內部,都存在著既相互辯論又相互吸收的情況。對於外域文化,中華文化也體現了它充分的開放性與包容性,這在外來宗教——佛教中國化的過程
a 馮天瑜等.中國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2.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形態穩定性。中華文化在發展中不斷地以開放的胸懷吸收他人之所長,但同時它又一直保持著自身形態的穩定性,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奇跡,表明中華文化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既吸收別人,又不改變自己,成為一種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是因為它有特定的內涵和占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中華民族是以刻苦耐勞著稱於世的民族,表現在文化上就是“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第二,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追求和諧的民族,表現在文化上就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第三,中華民族是崇禮尚文的民族,表現在文化上就是“人文化成”、“厚德載物”;第四,中華民族是充滿辯證智能的民族,表現在文化上就是“剛柔相濟”、“陰陽協調”。中華民族的這些基本精神滲透和表現於中國傳統文化方方面面的內容與形式當中,使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既能自我更新,又具有相對穩定形態的文化整體和文化體系。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內容豐富性。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有力量,在於它不但有充滿道德智能的精神與靈魂,而且有多層面的豐富內容作為它的血肉和載體,使古往今來每一個中國人無不生存和生活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當中。對於每個中國老百姓來說,中國傳統文化就像水和空氣,它無所不在,無處不有。如要列舉出中國傳統文化都有哪些,恐怕是說不完、數不清,無法窮盡。像禮儀制度、傳統道德、宗教信仰、詩詞歌賦、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琴棋書畫、漢語漢字、音樂舞蹈、戲劇戲曲、中醫中藥、養生健身、武術功夫、美食美飲、服裝服飾、風俗習慣、建築園林、鑄造雕刻、瓷器玉器等,在廣義上都可以說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都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中國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可以說處處滲透著文化,像中國的姓名文化、屬相文化、生日文化、節氣文化、節慶文化、成語文化等,可以說無處不文化。
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如此源遠流長,有如此生動豐富的內容,也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有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才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與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中國人的血脈當中。比如,有的農民不識字,但他的言行舉止卻無處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體現在海外華僑、炎黃子孫、華裔身上,有的在海外幾代了,不會講中國話了,但體現在行為、思維方式上,仍然是“很中國的”,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大,這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基因的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雖然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說是生活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但是否能夠自覺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則是另一回事。前已述及,由於歷次政治運動的破壞,由於金錢物欲的衝擊,也由於西方文化的滲透,我們已經淡忘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好東西。現在有不少人言必稱西方,對自己的老祖宗則是“對不住,忘記了”。我們本來是禮儀之邦,可是看現實大多數老百姓的舉止言行,哪還有禮儀之邦的樣子?我們應該講誠信、節義,可眼下社會上的造假、詐騙、見利忘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好的東西都當作“四舊”扔到垃圾箱裡去了,哪還有傳統文明的影子?歷史上,我們周邊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受過中國文化的長期影響,但現在保存中國傳統文化鮮活性的卻在日本、韓國、新加坡,不在中國。因此,我們要看到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緊
迫性。
在幾十年前就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提出的這個任務,現在還遠未完成。對於青少年來說,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尤顯必要。可以說,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在當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經濟社會轉軌轉型正處於深刻變革時期,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社會思想觀念日益活躍。青少年學生思想意識更加自主,價值追求更加多樣,個性特點更加鮮明,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傾向和道德行為,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那麼,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現代青年立德樹人能夠有哪些重要的幫助呢?
能幫助青年培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以國為家、家國一體、先國後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這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和情懷,對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對促進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學生都要深刻認識中國夢是每個人的夢,都要以祖國的繁榮為的光榮,以國家的衰落為的恥辱,增強國家認同,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發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能幫助青年建立“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的人際關係道德規範。“仁愛共濟、立己達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中十分重要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追求。儒家以仁為思想核心,以義為價值準繩。在孔子的學說中,“人”和“己”是不可分的。孔子的哲學是事事從我做起,從自己做起,每個人都把自己做好了,整個社會自然就好了。每個人在做人和做事的時候都要考慮別人,如何考慮呢?就是把別人也當作自己,要“推己及人”。因為,別人的別人就是自己,害人其實也是害己。孔子的名言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種“立己達人”的人生哲學和人際關係道德規範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少年學生要做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的中國人,就要學習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的道德思想。
能幫助青年形成“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養。人格修養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要講人格修養,首先要講“正心”,也就是說修養自身的品性。 “正心”的關鍵在一個“正”字。正,就是端正。青年人要講人格修養,還要講“篤志”。篤志指的是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無論做人還是求學,都要從小立志,做到堅忍不拔,持之以恒,方能終成功。“正心篤志”還有“崇德弘毅”,用今天的話講,指的都是心理素質的陶冶和培養,這對當代年輕人無疑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要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使青年學生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堅忍豁達、奮發向上,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質量和行為習慣,做一個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中國人。
除此以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對青年提升文化素質、豐富文化涵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中國的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舞蹈、飲食、武術、建築、雕刻等,都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文化欣賞力,從而使人文質彬彬,具有儒家所說的“雅”的氣質。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個知書達理、講禮知儀、文質彬彬的現代中國大學生,這也是我們應當追求的一個目標。
三、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今天應當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呢?
,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前面講過,不能把中國傳統文化等同於封建舊文化,但同時也不能否認,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許多封建文化的糟粕。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在很長的時期是在封建社會的母體內發展、演變的。中國歷代的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其長治久安,拼命地把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救命稻草,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加工,對老百姓實行文化愚昧和文化統治,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其核心的儒家文化,裡邊有許多理論是為封建統治服務的,需要我們認真地進行識別。比如“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還有封建等級觀念,以及“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都是屬於封建糟粕的東西,不但不能學習和傳承,相反,還應當批判和棄除。
第二,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用文化來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中國傳統文化恰恰重視的就是立德樹人。歸根結底,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立德樹人”的文化,這和近代以來西方注重知識和專業的教育和文化是不同的。今天,我們提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就要抓住當前教育的主要問題和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開展文化育人,以如何做人的教育為核心,從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選取精華,結合當代青年的實際進行學習。要把德育和學生發展結合起來,還要把德育、育人和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結合起來。既要讓學生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要能解決他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第三,要寓教於樂,在體驗中學。文化的學習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文化的學習不應該是幹巴巴的說教,而應當是寓教於樂,在體驗中學。因為文化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各門知識中都有文化,文化有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器物文化、技藝文化、藝術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是滲透在人們的活動、行為和知識當中的。我們就是要通過真實的、切身的體驗,讓學生把其中的文化,把其中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體會出來,從而提升學生的素養。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不但要在書本和課堂中學,而且要在社會、在活動和現實生活中學。
第四,要立志傳承、創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是為了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是為了創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既有自身的優勢和特色,也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近代以來,無數中國的志士仁人為努力建設中國的新文化而奮斗,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離時代的要求還有相當的差距。當今中國社會,已經通過改革開放融入了全球世界,但改革開放的八面來風又給了中國人新的不適、新的憂慮。我們是中國人,就一定要有中國的文化。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不能拋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當然,也不能死抱著老祖宗的遺產當現代的阿Q,結論是既要在傳承中創新,也要在創新中傳承,這個任務顯然只能留給當代的青年。
中國傳統文化必將在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中散發奪目的光芒,推動中華民族常勝不敗,實現偉大的復興。

目次

緒 論../1
一、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1 
二、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4
三、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7
章.思想的魅力:中國傳統哲學../9
節.天人合一../11
第二節.陰陽變易../16
第三節.貴和尚中../21
第二章.道德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27
節.正心修身../29
第二節.與人為善../37
第三節.君子懷德../45
第三章.儒釋道融合:中國傳統宗教../51
節.佛教與中國的佛文化../53
第二節.道教與中國的仙文化../61
第三節.儒釋道三教合流../68
第四章.筆墨的意境:中國書法、繪畫../77
節.筆墨情志,書畫同源../79
第二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89
第三節.以形寫神,境生象外../95
第五章.詩的國度:中國詩詞、歌賦../103
節.不學詩,無以言../105
第二節.情與理合:中國古代詩歌的文化精神../112
第三節.思與境諧:中國古代詩歌的文化旨趣../118
第六章.典雅的追求:中國音樂、舞蹈、戲曲../127
節.黃鐘大呂../129
第二節.霓裳羽衣../135
第三節.皮黃春秋../142
第七章.東方的智能:中國醫藥、養生../151
節.陰陽辨證../153
第二節.經絡氣血../159
第三節.養生智能../168
第八章.無極而太極:中國武術../173
節.止戈為武,尚武崇德../175
第二節.內外兼修,術道並用../183
第三節.形神兼備,武術之美../189
第九章.舌尖的意蘊:中國美食、美飲../193
節.吃的藝術與追求../195
第二節.酒文化:杯中日月../202
第三節.茶文化:壺內乾坤../207
第十章.多彩的絢爛:中國服飾、習俗../215
節.千年衣裳../217
第二節.多元多彩../223
第三節.人文習俗../228
第十一章.人化的自然:中國建築、園林../233
節.民居宮殿../235
第二節.城墻築造../242
第三節.山水收藏../247
第十二章. 驚世的匠心:中國器皿、雕刻../255
節.從石器到青銅器../257
第二節.巧奪天工的玉器和陶瓷../262
第三節.氣韻生動的雕刻文化../266

中國傳統文化(第二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