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簡體書)
滿額折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類學家的一大準則便是對日常事物感興趣。

關於這個世界,人類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人類學如何幫助我們理解自身?

文化為什麼重要?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人類學家走遍了世界各地,從津巴布韋的城市到英格蘭的郊區,從北京到巴塞羅那,他們揭示了種種驚人的事實、模式、偏好,以及令人費解的文化實踐。馬修·恩格爾克從人類學中最重要也最富爭議性的九個關鍵詞出發,為探索我們生活的世界提供指引。世界各地的理論和例子編織在一起,出色地展示了人類學的重要意義:不僅因為它讓我們能夠理解其他人和其他民族的觀點,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它也揭示了一些關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作者簡介

馬修·恩格爾克(Matthew Engelke)

弗吉尼亞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教授。恩格爾克是一名廣受好評的作者和教師,曾任英國皇家人類學研究所期刊主編。在多家大眾媒體如《衛報》《泰晤士報》《公共圖書》上均開設人類學專欄。


名人/編輯推薦

★ 鵜鶘叢書,為純粹的求知

創始於1937年,企鵝圖書的經典非虛構系列。用當代一流學者的曉暢文字,為讀者感興趣但無從入手的專業領域作導讀。

★本書是英國人類學家馬修·恩格爾克的一本人類學入門讀物。從文化、文明、價值觀、價值、血統、身份認同、權威、理性和自然九個關鍵詞出發,運用眾多人類學研究實例,為讀者講解關於人類學的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價值取向等眾多問題,妙趣橫生、引人深省。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向讀者闡述了作為一種思維模式的人類學敏感,讓我們得以更好地理解現代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目次

導論 熟悉與陌生

第一章 文化

第二章 文明

第三章 價值觀

第四章 價值

第五章 血統

第六章 身份認同

第七章 權威

第八章 理性

第九章 自然

結語 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

擴展閱讀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我清楚地記得我讀過的第一篇人類學文章。當時我大學一年級,在芝加哥一個寒冷的夜晚蜷縮在圖書館裡。我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它讓我大為震驚。它挑戰了我觀察世界的方式。你可以認為它引發了一次小型文化衝擊。這篇文章題為《原初豐裕社會》(The 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作者馬歇爾·薩林斯(Marshall Sahlins)是人類學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這篇文章中,薩林斯詳細描述了那些現代西方人對經濟理性和行為的看法(例如經濟學教材所闡述的那些)背後的前提和預設。在論述中,他揭示了人們對史前狩獵—采集族群的偏見和誤解。這些族群具體來說就是在卡拉哈裡(Kalahari)沙漠、剛果森林和澳大利亞或其他地方過著流動生活的部落,他們的財產極少,也幾無精致的物質文化可言。他們獵捕野生動物、采集漿果,隨時準備按需要遷徙。

薩林斯稱,以往的教科書預設這些人是生活悲慘、常常餓肚子,每日掙扎求生。看看吧:他們最多就只有一條裹腰布穿,沒有固定的居所,也幾乎沒有財產。這種對“匱乏”的預設來自另一個更為基本的預設:比起已經擁有的,人類總是想要得更多;希望用有限的手段,去滿足無限的欲望。根據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必然會推導出狩獵者和采集者處境慘淡,他們如此生活是迫不得已,而非出於選擇。在西方人的眼裡,狩獵—采集者“裝備著中產階級的欲望和舊石器時代的工具”,因此“我們預先斷定了他的絕望處境”。然而,通過一系列的人類學研究,薩林斯表明在狩獵—采集者看待生活的方式裡,“欲望”的成分非常少。比如澳大利亞和非洲的許多這樣的群體中,成年人平均每天為了滿足生活所需而工作的時間不超過三到五小時。人類學家研究這些社群後意識到,這些人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但他們並不想這麼做。他們沒有中產階級的欲望,他們的價值觀與我們不同。“這個世界上最原始的族群擁有非常少的東西,”薩林斯總結道,“但他們並不貧窮……貧窮是一種社會地位,它本身是文明的產物。”

讀了薩林斯之後,我再也無法用以前的方式來談論“豐裕”。我無法再想當然地繼續持有自己之前關於它意味著什麼的預設,因為我的預設常常危險地披上了“常識”的偽裝。我從薩林斯那裡第一次意識到,對於某些詞語的用法和意涵,我只是自以為了解。這種情況後來又出現過很多次。作為一名學生,我很快認識到人類學非常善於質疑概念,質疑“常識”。這個學科裡有一句為人熟知的老話:我們“讓熟悉的變得陌生,讓陌生的變得熟悉”。這句話已經成了老生常談,但事實也的確如此。這種質疑和顛覆的過程是人類學的恒久價值之一。

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將從薩林斯那裡,從每一位優秀的人類學家的工作裡擷取內容,以此為出發點開始探討和質疑一系列概念。它們不是專業術語,都是一些你非常熟悉的詞。事實上,我著意選擇了一些日常詞匯。通常來說,日常事物正是人類學家的興趣所在。我會從人類學的根本關切——“文化”出發,接著再考察另外一些概念:文明、價值觀、價值、血緣、身份認同、權威、理性和自然。這只是一個最粗略的列表,我非常清楚其中遺漏了什麼。“社會”呢?還有“權力”呢?但是現在我們沒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總會有別的術語可以添加進來。這本書某種程度上是一幅指導性的地圖,它的目的是為探索更廣闊的疆域——我們生活的疆域——提供指引。對他人生活的認識事關重大,我們自己的生活始終是由此才得到界定。

人類學並不只是提出批判,不只是指出我們對“豐裕”“文明”以及“血緣”的理解是因文化而異的,或甚至被常識中的盲區所遮蔽。人類學還給出解釋。尤其是,它解釋了何謂文化以及它如何成為人之為人的關鍵。我們不是機器,我們並非被強烈的“人類本性”所控制,也並不單純是基因的產物。我們可以做選擇。狩獵采集者同樣可以做選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們經常做出選擇,去培養平等主義的價值取向,同時弱化財產的重要性,以此維持他們的生活方式。居無定所的狩獵和采集生活要靠兩個要素來維系:資源共享,但不鼓勵社會分層和物質積累(畢竟,東西太多只會拖慢你的步伐)。比如,住在坦桑尼亞的哈扎人(Hadza)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仍在從事狩獵采集活動,並選擇不去采取附近放牧者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選擇”當然常常被限制。環境和文化傳統(我們不能憑空將它們制造出來)限制著我們,同樣,更廣泛的社會和政治趨勢也在起作用。薩林斯發表《原初豐裕社會》是在 1972 年。在那個時候,人們選擇居無定所的流動生活的能力就已經嚴重受限了。殖民擴張常常使得遊居群體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占領或是被重新分配。薩林斯發現,我們確實看到了這些狩獵—采集者過著貧窮的生活,但更應該將其視為“殖民脅迫”的結果,也就是說,將他們強行拖入“文明”軌道的結果。這就是他所說的“貧窮是文明的產物”。直到今天,這種脅迫仍在繼續,但更多的是在全球化的名義下進行的。在過去的五十年裡,哈扎人失去了 90% 曾用於狩獵活動的土地。類似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在上演,從納米比亞的卡拉哈裡沙漠到馬來西亞的森林,如今的狩獵—采集者不再有那麼多選擇了。我從《原初豐裕社會》裡學到的另一件事是:沒有一種文化是孤立存在的。沒有一種文化是真正“原生”的;我們可以說,每一種文化都在遷徙和傳播的進程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