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甦活力:調節自律神經,血管有彈性的養生術
滿額折

甦活力:調節自律神經,血管有彈性的養生術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日本心臟血管外科權威教你九個健康習慣,養成自然律動的生活方式,活化體內恆定機制,不需靠吃藥打針就能自動提升自癒力,活力有勁。
超級迴響 日本銷售突破8萬本

「健康的人通常是指「有活力」的人,只要正確地喚醒活力,享受人生,就會一步步變得健康。在本書中詳細介紹讓人不會生病、充滿活力的養生之道。不論年齡,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得到身心的健康。」
——南和友(醫療財團法人北關東循環器官醫院院長、日本大學醫學系心血管外科教授 )

現在生活習慣混亂的人請想想,二十年後自己將付出的代價。
好好鍛鍊自律神經,就不會覺得自己衰老得那麼嚴重。
給自己一段不被打擾的如廁時間
練習深長且緩慢的呼吸
好好吃飯,品嘗每種食材的滋味
停下腳步,欣賞路邊的小花、枝頭新發的嫩芽或抬頭看天空雲彩的變化
心律不整,輕忽不得
透過旅行,刺激交感神經……………

不生病,不代表健康。
所謂健康,除了身體不會感到懶散、疲倦、不安之外,身心也必須經常活力飽滿。
如此一來,自然有很多想做的事。好好的想想什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提升健康的標準吧。

你也有類似的症狀嗎?
☐手腳冰冷
☐即使不熱,也會出汗
☐沒有食慾
☐情緒不穩定(心煩氣躁、多愁善感)
☐晚上就是睡不著(無法早睡早起)
☐容易暴飲暴食
☐不流露情感、難以感動

如果您有兩項符合,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前兆。
想要有健康的身體與活力,就從基本的生活方式調整起吧。

作者簡介

德國波鴻大學終身教授
醫療財團法人北關東循環器官醫院院長

1946年出生於大阪,1974年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畢業,1976年以公費留學生身分進入德國杜塞道夫大學外科,之後以心血管外科權威活躍於德國醫界達30年。1984年擔任德國巴特恩豪森(Bad Oeynhausen)心臟、糖尿病醫學中心首席心臟外科醫師,1989年擔任臨床外科醫師教授,2004年成為波鴻大學首位日籍終身教授。從2005年起10年間,擔任日本大學醫學系心血管外科教授。2010年就任北關東循環器官醫院院長。至今執刀約二萬次的心臟、血管、肺臟手術。
著作包括《日本醫療危機的真相》(時事通訊社)、《創造世界最佳醫療》、《這種醫療沒問題嗎?》(春書房)、《解病 擺脫疾病的生存之道》、《不會生病的走路法》(成就出版社)、《每次感動讓人更健康》(Makino出版社)

「『生命』為何物?」
植物和單細胞生物也有「生命」。有生命者,謂之「生」,無生命者,謂之「死」,這是一目瞭然的事情。
不過,對於人們來說,想到「生命為何物?」時,不免會更深一步思索:「如何才算是活得像個人?」
身心俱全、漸入佳境──對於人們來說,只有如此,才算是「活著」吧?
我們不但要活著,也想要「健康地活著」。不過,很多人即使輕微頭疼、悶悶不樂,提不起興致,還是自認健康而不在意。其實,這些可能是生病的前兆。
即使從大腦開始,到心臟等器官沒有異常現象,也不能斷言就是身體健康。不論是肉體,或是精神,兩者都必須處於正常運作的狀態,才能稱之為「健康」。前面所述的種種不適,多少透露身體有異狀。那麼,為何會這樣呢?
排除先天性因素,來求助於我的大部分患者,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傷害了健康,換言之,是「生活習慣病」引發了疾病。
什麼是「生活習慣病」?「早上七點起床,七點半吃早餐,以日式料理為主,之後去上廁所」,是生活習慣。「睡過頭沒吃早餐,忙於公事,直到下午三點才吃中飯。生活作息往後延,晚上十點回家才吃晚餐」,也是生活習慣。另外大概還有像是「除了購物,其他什麼事也不做,整天在家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生活習慣吧。
如此度日,日復一日,自律神經就會混亂,成為引發百病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生活習慣病」。
身體不適而向醫師求助的人,一定得到類似的指示。
「生活要規律。」
「不要暴飲暴食。」
健康養生之道,大家都知道,只是怎樣都很難做到而已。自然而然遵守健康之道的人看來,難免感到疑惑:「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就是辦不到?」或許習慣不是那麼簡單可以改得過來的想法,再加上即使不健康,「反正又不是生病」的心理下,繼續過著不健康的生活。
不過,「覺得身體不太舒服,卻改變不了現在的生活習慣」,其實是可以用醫學解釋。簡言之,就是身心皆遭到病魔侵害。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現年六十七歲的我應該要退休養老,但我現在依然堅守在心臟經,控制血流的健康法,這個方法不但有益健康,更能讓人生感到充實。
健康的人通常指是「有活力」的人,只要正確地喚醒活力,享受人生,就會一步步變得健康。
我在這本書中將詳細介紹這個讓人不會生病、充滿活力的養生之道。同時,會介紹簡單易懂的醫學知識,方便讀者理解其中原理。不論年齡,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得到身心的健康。
還有,日常生活自然會因為健康而變得豐富多彩,就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健康豐富人生的意義吧

目次

前言

第一章:不論何時,都能元氣十足
善終之道、歹死之道
提升活力的策略
無論何時都不會失去熱情的方法
退休之前,多數的人都是交感神經太活躍
充份休息,活力自然湧現

第二章:輕鬆提升自癒力
沒有健康而過重的人
過於依賴藥物,病會變得難以治療
免疫力由自律神經所左右
自癒力過盛成了過敏反應
訓練自律神經,不會得癌症

第三章:六十歲之後的活力養生術
鍛練自律神經的九個習慣
如果鍛練自律神經,就不會感覺體力的衰退
鍛練自律神經平衡的方法
性格與自律神經的關係
自律神經平衡崩解,就會罔顧健康
老化的原因是過度休息
總是精力十足的人

第四章:調整自律神經,就不會生病
透過自癒力,讓癌症消失
工作過度會得糖尿病?
睡眠不足,白天睡覺也無法解決
建立生活作息的節奏很重要
停下來思考,可防止心肌梗塞
運動時,避免一心二用
透過飲食的滿足感,鍛練副交感神經
便秘會造成皮膚粗糙、肥胖
鍛練自律神經的呼吸法

第五章:避免血管硬化的健康法
心律不整,輕忽不得
收音機體操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血流順暢的飲食
血是流動的器官,需充分補充水分

第六章:提高骨質密度的生活習慣
注意礦物質的攝取方式
注重飲食之道
從日常的飲食中就可攝取足夠的酵素
銀髮族要運動
走向戶外,盡可能踩在土地上
持續性的有氧運動─健走
如果不能運動的話

第七章:腦袋不癡呆的生活
與其看電視,更要活用報紙和收音機
與各種不同的人互動,其樂無窮
哭點低是警訊
經常接觸可帶來刺激的電影、美術作品
透過旅行,刺激交感神經

第八章:選擇優質的醫生和醫院
選醫院,不如選醫生
選擇醫院時,要挑「名牌」嗎?
知名大學教授開刀技術未必高明
不看醫生,也可以靠自癒能力
藥物會慣壞身體
光靠健康檢查,不見得找得出疾病

後記

書摘/試閱

鍛練自律神經的九個習慣
每當我告訴別人,平衡良好的自律神經「臨界值」升高,就能提高自癒能力時,就會被問到:「要鍛練自律神經的話,該怎麼做才好?」我會建議養成以下九個習慣。

一、調整生活的節奏。
二、吃飯八分飽。
三、運動。
四、使用五種感官。
五、有意識的控制呼吸。
六、感動。
七、維持熱情。
八、適度使用藥物。
九、休假。

九個習慣彼此息息相關,沒辦法一次全部到位,請先從能做的事情慢慢做起。
開始練習「調整生活的節奏」的患者中,不乏這樣的聲音:「因為一直都是起得很晚,偶爾早起時,沒事可做。」心裡想著:「現在吃早餐太早了,又沒辦法去上班」於是倒頭繼續再睡。
其實,身體從早上五點就進入活動模式。如果在這個時間醒來,不妨去散個步,同時養成「運動」、「使用五種感官」的習慣。在清爽的早晨活動,會讓人心曠神怡。然後六點吃早餐,會覺得比平常還要美味。此時可練習「吃飯八分飽」和「感動」等習慣。
如此一來,九個習慣彼此相輔相成,就會變得健康,逐漸活力飽滿。
不少心臟病患都有生活不規律的毛病。當我對他們說:「明天早上八點來看診哦。」他們的回答是:「醫師,八點時我還在睡覺啊。」相較於開藥,還不如要他們調整生活節奏,效果更佳。
檢視他們服用的藥物,不乏大量的安眠藥。長夜漫漫,輾轉難眠,晝夜交會之際,掛念著「明天一定得去醫院不可」,因此服用了安眠藥。因為藥的副作用,早上又起不來了。
這是很多五十歲中壯世代的通病。全職的主婦也是如此,不少人在先生上班後,就在家睡回籠覺,睡兩、三個鐘頭,晚上就無法提早就寢。
大白天睡覺而能早睡早起的人,當然也是有的,不過,身體在活動模式時,卻花很多時間睡覺,會破壞自律神經的平衡,「臨界值」無法提升,下次就會陷入「不管做什麼都覺得很麻煩」的無力狀態。

首先使用五種感官
九個習慣該從何者下手?我會建議「使用五種感官」。可以輕鬆上手,而且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
五種感官,隨時隨地都有機會進行鍛練。在餐廳吃飯時,傾聽流瀉的背景音樂,仔細想想:「這是誰的曲子?」光是這麼做,就會注意到平時容易忽略的事情。
觀察旅館或百貨公司的裝置藝術品也不錯。前一陣子,在旅館的酒吧附近,我發現一個有大量水流的裝置藝術品,一時職業病發作,開始想像:「這個水流量是多少呢?心臟每小時大概有七千兩百公升左右的血流,這個應該有一百倍吧。」一旦有了充分使用五種感官的經驗,不管以後看了什麼,體驗了什麼,都可能想到「跟當時看到的藝術品好像」,如此一來,就會觸發感動,想要嘗試新的體驗。
現在我的住處和工作地點,都在群馬縣,感受自然、使用五種感官的機會很多,能夠到這裡工作,我覺得真是太好了。
當初回日本的契機,就是要打造日本第一的心臟中心,但是沒有成功,有好幾個星期心情都很低落,感到十分遺憾;不過,在現在的環境中,可以全心照顧病患,傾力培育後進,附近又有溫泉和高爾夫球場,可以盡情沈浸在我的嗜好中,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也不少。
只要充分使用各個感官,每一刻都會變得多采多姿,帶來人生的充實感和活力。

九大習慣相互作用
就我所知,九大習慣中,沒有人單獨只做「感動」或是「維持熱情」。比方說,因為吃到八分飽,胃腸消化良好,讓身體很想動一動。因為產生了運動的念頭,觸動了熱情,因此早早起床,健健康康地度日,如此一來,因為心情很好,小小的感動也能讓人回味再三。
說到感動,很多人聯想到的是看電影時,感動到潸然淚下的畫面,其實,感動存在於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試著從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心動時刻吧。
請想一想,感動到全身起雞皮疙瘩的經驗。首先是交感神經先工作,分泌出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過了一陣子,為了不讓血壓過度上升,副交感神經上場,鬆弛血管,讓血流恢復正常,再透過腦內啡的分泌,讓人獲得愉悅感,而就是所謂的「感動」。
自律神經若能正常運作,交感神經開始作用後,副交感神經一定逆向運作,這種平衡喪失的話,最典型的現象,就是生活節奏大亂。
我前面已經提到,人體的生活節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是說,早上五點,交感神經優先運作,自然而然,就會醒來;到了晚上九點,輪到副交感神經優先運作,就變得想睡覺了。當然有人說:「我是夜貓子。」但這是後天習慣所造成。從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生理時鐘來看,每個人一開始應該都是早起的鳥兒。
要把亂掉的作息調整回來,需要相當的時間。根據我從事健康指導的經驗,恢復正常的生活節奏,差不多要花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從現在開始練習的話,與其早睡,不如早起。剛開始不論睡了多少,一定要強迫自己起來。當天應該一整天都想睡覺,但忍耐一下,不要在白天睡覺,撐到晚上,早一點上床,應該就可以好好睡一覺。
原本抱怨「早睡早起真是太辛苦了,實在沒辦法」的人,經過這樣反覆練習,有一天突然說:「最近,早起變得很輕鬆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