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至少還有書(精)(簡體書)
滿額折

至少還有書(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價
:NT$ 354 元
優惠價
8730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至少還有書》是《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總編帕梅拉·保羅的讀書記錄。帕梅拉擁有一本高中時期開始使用的讀書筆記“鮑勃”,記錄了她迄今為止讀過的圖書條目。她擇取記錄在“鮑勃”中的21本書,講述了她在人生高光或至暗時刻從書籍中獲取的力量,這既是一個人的讀書史,也是她個人的成長史。

從《審判》《憤怒的葡萄》《安娜·卡列尼娜》到《弗萊希曼》《饑餓遊戲》《時間的皺褶》,書籍永遠是她的依靠。是這些書讓她懂得享受孤獨,變得果敢,不再被世俗綁架,認識人間情感的真摯或粗糙,也勇於接受驚心動魄的冒險。從被動接受指定書目到對不喜歡的書或人說不,對從隔著書本在安全距離感受黑暗到真正認識黑暗,從遁入書籍逃離現實到與書相伴成為自己,是書讓她從一個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的小讀者成長為謹慎的擇書者、老道的閱讀者。

此書分享了一個人讀書的趣味、書給人的滋養和撫慰、薦書的尷尬與共讀的樂趣,也提醒我們思考,人為什麼讀書,而書又在我們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改變了什麼。

作者簡介

帕梅拉·保羅

《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總編,《紐約時報》圖書欄目負責人,《時代》雜志專欄作家,文章見於《經濟學人》《今日心理學》《美麗佳人》等刊物。著有《枕邊書》《婚姻與婚姻制度的未來》《色情消費啟示錄》《做父母》等。


目次

序 為何記錄?

01 《美麗新世界》│你不該讀那本書

02 《紐約的奴隸》│文學生活

03 《審判》│沒有結尾的書

04 《第二十二條軍規》│永不饜足

05 《諾頓英國文學選集》│指定書目

06 《深入黑暗》│窺視癖

07 《憤怒的葡萄》│讀者之間

08 《自我的旅行》│改變一生的書

09 《安娜·卡列尼娜》│女主角

10 《遊向柬埔寨》│與敘事者相伴

11 《校園秘史》│獨自閱讀

12 《生命之書》│一本書伴戀期

13 《魔山》│不同的詮釋

14 《臉的告白》│論自助

15 《弗萊希曼》│我不喜歡你的書

16 《大師與瑪格麗特》│薦書

17 《饑餓遊戲》│無暇讀書

18 《時間的皺褶》│與孩子一起讀書

19 《噩耗》│賺人眼淚的書

20 《悲慘世界》│為什麼讀書

21 《朋友中的間諜》│其他作者

後記 讀到的生活

致謝


書摘/試閱

序 為何記錄?

和所有成了家、有了房、生了子、工作復工作的人一樣,我總有操不完的心。哪怕天賜良機無事煩心,我也有辦法自尋煩惱。若是在一夜無眠之後的凌晨 4點 16分,事情終於解決了,新的煩惱也會迅速補位。我呢,是個勞心鬼。

經過實踐,我已能在大堆潛藏的危險之間高效切換,應付自如。雖然邪祟的影蹤防不勝防,想象中的各種災難隨時會嚇得我臉色慘白、瑟瑟發抖——升降機莫名其妙地脫軌;眼見孩子在樓梯上摔倒,我趕忙斜過身去,卻還是沒能及時避開;更別提空中旅行了。

還有老生常談的緊急事件,一些我們大多數人都曾在腦海中勾勒過的畫面:房屋著火。一切付之一炬。除了孩子、伴侶、小寵物之外,我們要在片刻間決定還要搶救什麼。如果想免遭遺失文件的麻煩,該搶奪出生證、納稅存根,還是護照呢?有價值的東西和無法替代的東西,該拿哪一種?是搶祖母的戒指,還是為數不多的信件,抑或是計算機?萬一等濃煙散去,計算機還能用呢?

我不會為這種事件擔心。我知道,我會讓它們在腳旁化為灰燼,我會丟下筆記本計算機、相冊,甚至——原諒我這麼說——還有孩子的藝術作品,因為在這一切之中,只有一樣東西需要搶救,它是我的無價之寶:鮑勃。

“鮑勃”不是寵物,也不是泰迪熊玩偶,但它承擔了情感價值,自我上學起就伴我左右。鮑勃,一個缺乏想象力的縮寫詞,它是我的“讀書筆記” (Bob,Book of Books 的縮寫)。它記載了自 1988年,高中二年級的那個夏天以來,我為大量讀完或沒讀完的書所做的筆記。它是我的讀書記錄。因為,如果不寫下來,我(自然)擔心會全都忘記。

這本讀書筆記絕非稀奇之物。它不是喜馬拉雅山脈村落的某個手藝人手工縫制的,也沒有裝飾浮雕圖案。不,它是工廠貨,純灰色,外面套著炭黑色的封面,內裡是白色的無劃線紙。它是一個土裡土氣的古董,出自“鼴鼠皮”牌筆記本占領書店柜臺之前的歲月,那時的“博客”“剪貼簿”“日志”還沒有被當成動詞。翻開封面,我盡心讀完的每一本書的作者和書名如流水帳般羅列其中。在大概讀完二十本書之後,我才想起提筆記錄,因此,整本筆記始於一個模糊的日期。

2012年,我在《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的一篇文章上首次坦然提及“鮑勃”。為了更多地展露自己,我特意在文章中安插了一張“鮑勃”的首頁照片,向百萬陌生人展示我在深度和智性、短暫的少女時期的執念、故弄玄虛的注釋等一切方面做出的最初嘗試。我以一種非常公開的方式展露自己的內心,但仔細想想,我其實是在一個安全的維度裡在讀者朋友間展露自己。在《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的美術總監掃描完“鮑勃”的照片之後,我馬上把它從七樓的美術部取了回來,神不知鬼不覺地安全帶回了家。從此之後,它再也沒有離開過我家。

這本讀書筆記仍然屬於我的私人領地。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日記。它既與我相關,也與我無關。它既是非個人的,也是極具個人意味的。以我的情況來說,它給一個幻想在未來成為作家的人提供了充足的先決條件,比一本真正的日記要強得多。比起我年少時的任何一本日記,“鮑勃”陪伴我的時間都長得多。我現在依舊記日記,原因在於,日記容下了我想忘卻的一切——一段段無果的單相思、一次次朋友間的爭吵、一場場對大學入學考試的擔憂;“鮑勃”則記載了我想記住的事——在遭遇上述一切時,我正讀的書。

現今,“鮑勃”已至中年,它為我提供了一個最直接的入口,讓我可以抵達在生命的特定時刻到過的地方,無論是心理意義上的,還是地理意義上的。它見證了我如何決定去讀某一本書。我讀過的書,要麼讓我期待更多相似的心情,要麼指引我朝別樣的事物奔去:是待在“美國內戰”的情景中呢,還是去讀一部出色的偵探小說呢?我讀過這位作者的書嗎?如果讀過,是在什麼時候?我是出於什麼理由離他而去,又是什麼將我拉回來?“鮑勃”封存在我記憶中的並非某本書中的某個角色——其中很多已經模糊,它更多是在告訴我,我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每一個條目都能喚起一份記憶,如若不然,那份記憶就會隨時間變得模糊,甚至被遺忘。打開“鮑勃”,我就想起躺在法國中部不起眼的小村莊莫裡亞克的宿舍裡的日子,我在那裡參加“美國戰地服務團” 1的出國項目時,寫下了第一個條目:《審判》,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這番記憶召喚出一大堆相關的記憶:觀看巴瑞辛尼科夫在百老匯出演《變形記》時的情景,然後是把卡夫卡的平裝本帶在身邊的那個夏天——一整段狂飆突進的歲月後留下的青春殘片,從不如忘卻之事的迷霧之中再度浮現。

記憶猝不及防地顯現,總令我心驚肉跳。昔日的日記,日後讀來總像一場場謄抄來的夢境——這是誰寫的?那個如此動情 /如此鐘情於某個男子 /對 X如癡如醉的人真的是我嗎?而書籍標題總是輕而易舉、準確無誤地呈現我早年間的思想狀況,在閱讀“鮑勃”的過程中,我想的是:是的,我都記得。我記得那本書的書封、版本以及那些紙頁的觸感。我經常會感到,浸潤在舒適的書籍世界裡的時間,要比耗費在惡劣的遊樂場世界的多很多,對於像我這樣的女孩來說,一本讀書筆記是可想到的最珍貴的日記,它展現出一個版本的“我”,我不僅認可這個版本,而且還能切身感受。

經年累月之後,“鮑勃”甚至比一部日記更像私人記錄,它不僅僅記錄了我的日常存在狀態,還記錄了橫在其根基之上、激發我興趣、促成我想法的東西。有時我會真實地記起,自己坐在高中二年級時費心思裝飾的、貼著貓咪墻紙的房間裡的樣子,或是坐在高中咖啡館一張留著殘羹冷炙的桌子旁的樣子;我還會想起,自己在幻想中與特定人物相見的場景——我們有時在某間客廳裡泰然自若地聊天,有時則會如臨畫中,在英國狂風大作的風景中漫遊。

現今,我的生活已被書包圍。內嵌型的書架緊挨著日式風格的榻榻米,沿著我的臥室鋪開。我之所以買這樣的書架,是因為它的邊緣非常寬厚,可以更好地托住書籍,方便快速抽取。即便如此,還是有些書籍被堆放到我的床頭小桌上。書架的格擋橫過墻面,從地板到天花板持續增加。有些書胡亂地堆在門道上方,政治回憶錄和文學散文混在一起,維多利亞時期的小說和敘事冒險類的作品互相爭奪空間,無論我多麼努力地嘗試,“企鵝經典”系列叢書從未按照順序在寬敞的書架上相聚。書籍為了博得我的關注相互爭寵。而在房間另一側的沙發上方,還有一些書籍堆在沿窗戶逐次降低的架子上,在我身後虎視眈眈。當我與一本書同床共枕之時,別的書則靜待著時機。

書們並未就此罷休。有些書聚在沙發前的咖啡桌上,另一些書——那些要捐給孩子學校的書,那些要送給當地圖書館的書,那些對我的丈夫、母親、我丈夫在加利福尼亞的家人,以及我三個孩子中的某一個來說有意義的書——則在我的家庭辦公室裡,根據各自的使命一點點向上堆疊。大手提袋裡裝滿了書,被隨意地堆在樓梯邊,等待被拖上火車,袋子裡的書籍來回更換,有一些將踏上歸途,另一些則會留在此地。

在《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的辦公室裡,我的書受到志趣相投的同事的垂涎。那裡的書,有的是我感興趣的,有的是有明確用途的,有的則是因為某個特定的理由而存在著的。我辦公桌前的架子上,放著來日要用的參考書,要麼是我感興趣的作者寫的,要麼是可能為雜志供稿的評論者寫的,抑或是已經受到肯定的作者寫的。還有的,就是等待被閱讀的書、等待被閱讀的書、等待被閱讀的書,以及假以時日會以各自的方式被我寫進“鮑勃”的書。

當我回到家中,重新翻看這本讀書筆記時,我看到了下筆時沒有察覺的私人敘事。一路走來,我從逃入書籍中到從書中向外抽取精華,從受書啟迪到主動去做給我啟發的事——我在書中遇到許多這樣的事,從希望成為書中的某個角色,到真正成為書中的角色,從閱讀書籍到為了書寫而與書籍角力。我依舊從閱讀中獲益。

“鮑勃”和我日漸衰老,想到終有一日會失去它,我越來越焦慮。我踏上旅途時,不再將它帶在身邊。它現在安穩地待在家中,而我每次打開行李,都會迫不及待地將在飛機上、火車上、會晤間隙閱讀的書籍記錄進去。每新增一個條目,我都越發覺得被它守護。我能感受到“鮑勃”對我的守護,就如同我對自己的守護一樣。

時至今日,“鮑勃”已經記錄了很多內容,盡管我曾想過它終會被另一本筆記本所替代,但它依舊是唯一。它其實只用了不到一半,幾乎準確地映射出我生命長度中的每一個位置。它依舊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許多頁面等待著被填滿。經歷了近三十年之後,“鮑勃”也顯現出了老態。我有時對它不夠細心,隨後會感到內疚。十年前,我輕率地在整整一百個序列上重復出錯,然後又將其中大多數內容劃掉。所有條目都是匆匆寫出的,我站立著在書目下面畫出一條條上下起伏的、不規整的線。紙張暴露著我的不用心對待。紙頁上有咖啡漬;封面有些地方染了雜色,有些地方褪了色;封皮已經開裂,一角還露出了下面的木質底。它被放在書桌上方的專設書架上,那不起眼的、磨損了的書脊上未標注任何信息,守護著我和它的私密世界。

如果沒有“鮑勃”,我會感到缺失——某些東西從我的生命、從我生命的記錄中遺失了。就像一本書沒有讀完,我生命的故事也沒有了意義。如果沒有“鮑勃”,我不知會去往何方,如果它不在這裡,我也會不知身在何處。“鮑勃”記載的是他人寫下的故事,這份記錄卻屬於我。如果世上有哪本書能夠講述我的故事,那就是這一本。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