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溯源中國(簡體書)
滿額折

溯源中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8 元
定價
:NT$ 473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原文明是如何崛起的?

約公元前3500年後的千年時間裡,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區還邦國林立。那是個“滿天星斗”的時代。到公元前1800年前後,二裡頭文明在極短的時間內吸收了各區域的文明因素,最終崛起,開啟了王朝文明的新時代。

堯舜禹到底存不存在?

堯舜禹時代在考古學上並非無跡可尋。晉南臨汾發現的陶寺文化禮器豐富,社會結構複雜。這個高度發達卻並不稱霸的文化,讓學者聯想到夏代前“溫良”的堯舜時代。那麼,作者本人怎麼看?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嗎?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的說法傳的沸沸揚揚。但本書作者指出現有物證不能證明這一點。中原文化的青銅禮器和西來的金杖文化在此交匯正,是多種文化因素的碰撞共同塑造了三星堆奇妙而神秘的文化特徵。

翻開本書,讓我們跟著二裡頭考古隊前隊長許宏的足跡,探索傳說時代的歷史空白,揭開上古中國的神秘面紗!


作者簡介

許宏 考古學者,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前二裡頭工作隊隊長。主要從事中國早期城市、國家與文明的考古學研究。考古科普作品有“解讀早期中國”系列叢書和《發現與推理》等。

許宏教授是全網粉絲超百萬的明星學者,擅長將嚴謹的考古學知識用輕鬆易懂的方式敘述出來。他學識淵博且思想開明,樂於向大眾分享自己的學術成果。他將考古學變成“熱知識”帶入到大眾的視野,激發了無數讀者對早期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


名人/編輯推薦

◆填補傳說時代的歷史空白,揭開上古中國的神秘面紗!

◆二裡頭考古隊前隊長、考古明星學者許宏重磅作品

◆中華文明是如何崛起的?聚焦二裡頭文化發展全過程

◆堯舜禹到底存在嗎?晉南陶寺遺址蘊藏著什麼秘密?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嗎?看東西文明如何交匯碰撞!

◆全彩印刷,百幅精美插圖

◆翻開本書,讓我們跟著二裡頭考古隊前隊長許宏的足跡,填補傳說時代的歷史空白,揭開上古中國的神秘面紗!

目次

【尋蹤】 “連續”中的“斷裂”

從仰韶到齊家

禮制遺存與禮樂文化的起源

公元前 2000 年:中原大變局的考古學觀察

前中國時代與“中國”的初興

二裡頭與中原中心的形成

二裡頭都邑的兩次禮制大變革

宮室建築與中原國家文明的形成

中國古都的恒與變

【論理】 三代文明與青銅時代考古

商文明:中國“原史”與“歷史”時代的分界點

方法論視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

論“青銅時代”概念的時空適用性

精細化分析:早期國家形成研究的有效途徑

【觀潮】 高度與情結

“新中原中心論”的學術史解析

“夏”遺存認知推定的學史綜理

冷觀三星堆

糾葛與症結:三星堆文化上限問題的學史觀察


書摘/試閱

前中國時代與“中國的初興”

近年,有多本書名中包含“中國”、論及古史的著作問世,如葛兆光的《宅茲中國》《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許倬云的《說中國》等,筆者的《最早的中國》和《何以中國:公元前 2000 年的中原圖景》,也忝列其中。有學者認為,這顯現了當下我們社會的某種整體焦慮。這種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類著作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在切實追溯中國歷史的同時,還都在認識論上進行反思,剖析了“中國”概念的建構歷程。顯然,何為中國,既是本體論的問題,更是認識論的問題。借此,古今中國被連接在了一起。

其中的“中國”誕生史,在近百年的時間裡,由於考古學的努力,更由於民族精神喚起的需求,被不斷地上溯、提前,進入了史前時代,也即有文字可考的時代之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提出,讓考古學這門看似冷僻避世的學科,又開始找回點“顯學”的感覺。正如它在百年前被引進時國人的期待一樣,要解決的是填補“古史辨”思潮蕩滌下的上古史空白,解答中國從何而來的大問題。就此而言,回觀學術史很重要。

何謂“中國文明”?中國文明在何時何地又是如何起源的?是否最早的國家在作為地域概念的中國一出現,就可以看作作為政治實體的“中國”的問世?圍繞這些問題,中國學術界百年來有過執著而曲折的探索。總體看來,兩大主線貫串其中。一是科學理性、文明認知,追求的是史實復原;二是救亡圖存、民族自覺,意欲建構國族認同。就全球範圍而言,中國是罕有的自現代考古學誕生伊始就以本國學者為主導進行考古探索的國家。這決定了中國考古學從一開始,就與探索其自身文明源流的“尋根問祖”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將探索中國文明的起源—“中國”誕生史作為主要目的和任務的。本土學者與其研究物件間由親緣關係決定的、心靈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得他們更易於理解、解讀後者,因而收獲巨大。甲骨文的成功釋讀就是一個佳例。但與此同時,他們又是在濃厚的史學傳統的浸淫下,飽含著建構民族文化認同的情感,投入到這一中國學界最大的、最重要的“尋根問祖”工程中來的。這一學術史背景或底色不能忽視。因而,對上述問題的認識,有賴於史料的不斷積累,更關涉民族情感和當代的文化認同等問題。我們還是先從對考古材料的梳理談起。

任何事物都有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生發展的過程,國家起源以及中國文明的形成也不例外。考古學揭示出的距今五六千年以來的東亞大陸展現了這樣的圖景。大約距今 6000 年以前,廣袤的東亞大陸上的史前人群,還都居住在不大的聚落中,以原始農業和漁獵為主,過著大體平等、自給自足的生活。各區域文化獨立發展,同時又顯現出一定的跨地域的共性。到了距今 5500~3800 年間,也就是考古學上的仰韶時代後期至龍山時代,被稱為東亞“大兩河流域”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區,進入了一個發生著深刻的社會變革的時期。隨著人口的增長,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階層分化和社會複雜化現象,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摩擦衝突都日趨頻繁。許多前所未見的文化現象集中出現,聚落形態上發生著根本的變化。如大型中心聚落及以其為核心形成的一個個大群落,城墻與壕溝、大型臺基和殿堂建築、大型祭壇、大型墓葬等耗工費時的工程,隨葬品豐厚的大墓和一貧如洗的小墓所反映出的社會嚴重分化等,都十分令人矚目。

眾多相對獨立的部族或古國並存且相互競爭。如中原及周邊的仰韶文化、石峁文化、陶寺文化、王灣三期文化,西北地區的大地灣文化、齊家文化,遼西和內蒙古東部的紅山文化,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江淮地區的薛家崗文化,長江下遊的凌家灘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長江中遊的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長江上遊的寶墩文化等,在文化面貌上各具特色,異彩紛呈。

那是一個“滿天星斗”的時代,邦國林立是那個時代最顯著的特徵。有的學者將其稱為“古國時代”或“邦國時代”,有的則借用歐美學界的話語系統,將其稱為“酋邦時代”。無論如何,那是一個小國寡民的時代。整個東亞大陸的面積,與現在的歐洲差不多,而當時的這些星羅棋布的古國或部族,也和現在歐洲的樣態差不多。那麼,問題來了:它們都屬於“中國”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