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東疆史略(精)(簡體書)
滿額折

東疆史略(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8 元
定價
:NT$ 1488 元
優惠價
87129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長白文庫》從大文化的角度,對吉林文化的科學內涵、典型形態、各文化領域的成就、歷史演變、精神特質、現實價值進行研究探索;進而通過人物評傳、文獻提要、大事編年等形式來總結、整理和體現吉林的地域文化;然後選取**代表性、可視性的方面加以展示和再現,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它主要出自各類正史、文獻、檔案、地方志及各種地方文獻,所記錄的是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有關吉林的歷代文獻資料,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的文獻。
《東疆史略》主旨在於系統研究東疆歷史演變規律,總結邊疆開發經驗,探求民族消長源流,明瞭邊界變遷始末,揭示東疆區域文化特徵。

吉林師範學院李澍田同 志,悉心鉆研歷史,關心鄉 邦文獻,於教學之余,搜羅 有關吉林的書刊,上自古代 ,下迄辛亥,編為《長白叢 書》,征序於予,辭不獲命 。爰綴予所知者書於簡端日 : 昔孔子有言:“夏禮吾能 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 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 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說者以為:“文,典籍也 。獻,賢也。”這是因為文 獻對於歷史研究相輔相成, 缺乏必要的文獻,歷史研究 便無從措手。古代文獻,如 十三經、二十四史之屬,久 已風行海內外,家傳戶誦, 不虞其失墜,而近代文獻往 往不易保存。清代學者章學 誠對此曾大聲疾呼,喚起人 們的注意。於其名著《文史 通義》中曾詳言之。然而. ,保存文獻並不如想象那麼 容易。貴遠賤近,習俗移人 ,不以為意,隨手散棄者有 之。保管不善,毀於水火, 遭老鼠批判者有之。而** 損失仍與政治原因有關。自 清朝末葉以來,吉林困厄極 矣,強鄰環伺,國土日蹙。 先有日、俄帝國主義戰爭, 繼有軍閥割據,九一八事變 後,又有敵偽十四年統治, 國土淪亡,生民憔悴。在政 權更迭之際,人民或不免於 屠刀,圖書文物更隨時有遭 毀棄和掠奪命運。時至今日 ,清代文書檔案幾如鳳毛麟 角,九一八以前書刊也極為 罕見。大抵有關抨擊時政者 **毀棄,有關時事者則幾 無孑遺。欲求民國以來一份 完整無缺地方報紙已不可能 ,遑論其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 來,百廢俱興,文教事業空 前發展。而中經十年浩劫, 公私圖書蒙受極大損失,斷 簡殘篇難以拾掇。吉林市舊 家藏書,“文革”期間遭到洗 劫,損失尤重。粉碎“四人 幫”後,祖國復興,文運欣 欣向榮,在撥亂反正的號召 下,由陳云同志領導,大張 旗鼓,整理古籍,一反民族 虛無主義積習,尊重祖國悠 久文化傳統,為振興中華, 提供歷史借鑒。值此大好時 機,李澍田同志以一片愛國 愛鄉的赤子之心,廣泛搜求 有關吉林之文史圖書,不辭 勞苦,歷訪東北各圖書館, 並遠走京滬各地,仆仆風塵 ,調查訪問,即書而求人, 因人而求書,在短短幾年內 ,得書逾千,經過仔細篩選 ,擇其有代表性者三百種, 編為《長白叢書》。蓋清代 中葉以來,吉林省疆域迭有 變遷,而長白山鐘靈毓秀, 巍然聳立,為吉林名山,從 歷史上看,不咸山於《山海 經·大荒北經》中也有明確 記錄,把長白山當作吉林的 象徵,這是合情合理的。 叢書中所收著作,以清 人作品為最多,範圍極其廣 泛,自史書、方志、遊記、 檔案、家譜以下,又有各家 別集、總集之屬。為網羅散 佚,在宋、遼、金以迄明代 的著作之外,又以文獻征存 ,史志輯佚、金石碑傳補其 不足,取精用宏,包羅萬象 ,可以說是吉林文獻的總匯 。對於保存文獻,具有重大 貢獻。 回憶醞釀編余之際,李 澍田同志奔走呼號,獨立支 撐,在無人、無錢的條件下 ,邀集吉長各地的中青年同 志,乃至吉林的一些老同志 ,群策群力,分工合作,眾 志成城,大業克舉。在整理 文獻的過程中,摸索出一套 先進經驗,培養出一支堅強 隊伍。這也是有志者事競成 的一個範例。 我與李澍田同志相處有 年,編訂此書之際,澍田同 志虛懷若谷,對於書刊的搜 求,目錄的選定,多次征求 意見。今當是書即將問世之 際,深喜鄉邦文獻可以不再 失墜,故敢借此機會聊述所 懷。殷切希望讀此書者,要 從祖國的悲慘往事中,培養 愛國家、愛鄉土的心情,激 發斗志,為四化多做貢獻。 也殷切希望讀此書者能夠體 會到保存文獻之不易,使焚 琴煮鶴的蠢事不要重演。 當然,有關吉林的文獻 並不僅以漢文書刊為限。在 清代一朝就有大量的滿、蒙 文的檔案和圖書,此外又有 俄、日、英、美各國的檔案 和專著。如能組織人力,有 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整理, 提要鉤玄勒成專著,先整理 一部分,然後逐漸擴大,這 也是不朽的盛業,李君其有 意乎? 一九八六年五月一日 吉林陳連慶謹序

目次

第一章 圖們江流域古代歷史的演變
第一節 舊石器、新石器、青銅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一、2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圖們江流域
二、4500年前,圖們江流域已進入新石器時代
三、3000年前,已進入青銅時代
第二節 漢、魏、晉時代的北沃沮
一、漢代北沃沮的文化遺存和分布
二、漢、魏、晉時代的北沃沮
第三節 從南北朝到唐初的棘鞨白山部
第四節 唐代渤海的中京和東京
第五節 遼代的蒲盧毛朵部和長白山女真部
一、遼代長白山三十部女真的分布地區
二、蒲盧毛朵部的地理位置
三、遼末女真完顏部發展到長白山和曷懶甸一帶
第六節 金代的曷懶路和東夏的南京路
一、白山、黑水和徒門水
二、金代的曷懶路
三、延邊長城
四、東夏的南京路
第七節 元代的開元路
第八節 明代衛所和驛站
一、明初和朝鮮的邊界
二、明永樂初建立的建州衛和毛憐衛
三、明在圖們江流域建立的其他衛所
四、明朝派軍開發長白山地區並建立長白山寺
五、明代驛站
第九節 清朝封禁時期的圖們江流域
一、清太祖統一圖們江流域
二、清朝將圖們江流域列為封禁區
三、封禁時期的地方軍政機構
四、封禁時期旗人的開發概況
五、穆克登審視碑
第二章 晚清東疆的邊防和邊界問題
第一節 圖們江流域的邊防建設
一、移民實邊
二、建立邊防軍
三、修築驛站
第二節 清季中俄東部邊界的勘定
一、1861年中俄“興凱湖勘界會議”
二、1886年中俄“巖杵河勘界會議”
三、“巖杵河勘界會議”以後的邊界問題
第三節 光緒年問的中朝界務問題
一、中朝界務爭端的起因
二、光緒十一年中朝第一次勘界談判
三、光緒十三年中朝第二次勘界談判
四、中日戰後的中朝邊境事件
五、《中韓邊界善後章程》的簽訂
第四節 “間島”問題真相
一、日本侵入延吉,大造侵華輿論
二、吳祿貞督辦延吉邊務和《延吉邊務報告》
三、《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的簽訂
四、延吉各族人民反對日本侵略的斗爭
五、吳祿貞的被害
第三章 清末民初東疆開發和人民反侵略斗爭
第一節 吉林墾植分會的成立及其對吉林東北部沿疆的調查與開發
一、吉林墾植協會的成立及東疆移墾規劃的提出
二、東疆調查的展開及其成就
三、墾植協會興辦東疆實業
第二節 民初東疆的土地開發
一、續放官荒,力促墾辟
二、農墾公司興起及其在東疆開發進程中的作用
三、東疆水田開發的展開
第三節 東疆經濟的迅速發展
一、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工礦業和城鎮建設
第四節 日本帝國主義對延邊的侵略及各族人民的反日斗爭
一、日本帝國主義大肆擴張在延邊的侵略勢力
二、延邊地區各族人民的反日斗爭
三、日本強築吉會鐵路及延邊人民護路斗爭
四、日本帝國主義武力入侵延邊
第五節 中俄及中蘇邊境爭端
一、沙俄對我國東疆的侵略
二、中國加強東疆北部邊防和邊務交涉
三、中蘇邊境糾紛及“中東路事件”中的東疆戰場
附篇 日偽統治時期的東滿(譯稿)
第一節 東滿概況
一、行政區劃沿革
二、東滿的特色
三、面積與人口
第二節 東滿經濟
一、農林牧漁業
二、工礦業
三、貿易
四、交通
第三節 日本在東滿的移民
一、百萬戶移民計劃與東滿
二、拓務省農業開拓民
三、開拓青少年義勇隊
四、林業開拓民
五、漁農開拓民
六、鐵道自警村
七、朝鮮人開拓民
第四節 張鼓峰事件始末
一、滿蘇國境的爭端
二、張鼓峰事件的發端
三、奪回張鼓峰和沙草峰
四、重光大使的交涉經過
第五節 北邊振興計劃
一、東安省
二、牡丹江省
三、“間島”省
附錄奉使吉林日記
《東陲紀聞》東疆史料摘抄
東疆文獻目錄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9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