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最早的島民:島嶼東南亞史前史及人類遷徙(簡體書)
滿額折

最早的島民:島嶼東南亞史前史及人類遷徙(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50 元
定價
:NT$ 900 元
優惠價
87783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為世界著名考古學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彼得•貝爾伍德的代表性著作,主要內容是探討今天遍布東南亞和太平洋等地區的南島人群起源和擴散的歷史過程。貝爾伍德教授堅持南島族群起源於中國華南大陸和臺灣島並逐漸向外擴散的觀點,他綜合運用考古學、語言學、體質人類學和分子人類學的材料進行論證。同時他還邀請了一批在以上領域知名的專家撰寫專題論文,附在有關章節之後,共同探討這些問題。總之,本書是貝爾伍德教授關於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區史前考古系列研究中的又一部力作,代表了國際學術界關於南島語系的起源和擴散研究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彼得•貝爾伍德(Peter Bellwood)是國際著名考古學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曾任該校考古學與人類學學院院長,長期擔任印度—太平洋史前協會(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秘書長。主要學術專長是從考古學、語言學和遺傳學角度研究東南亞和太平洋史前史、全球農業起源及人類遷徙等。著有《人類征服太平洋:東南亞和大洋洲史前史》(1978)、《印度—馬來群島史前史》(1985)《早的農人:農業社會的起源》(2005)《早的移民:古代世界人類遷徙》(2013)、《五百萬年的跋涉:人類從古猿到農業之旅》(2022)等重要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作為主動走遍地球每個角落的物種,人類的起源和文化、文明的進步離不開遷徙,茂密的熱帶雨林、乾燥的沙漠、廣袤無垠的海洋,都未能阻擋人類前進的腳步。如果說百萬年前與十萬年前的大遷徙催生了現代人類(晚期智人)的誕生,那麼15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則孕育了現代文明。本書以遷徙為視角,回望人類從歐亞大陸走向太平洋的歷史,利用考古學、語言學、體質人類學、基因學等多學科內容,探討島嶼東南亞百萬年來的人類演化史,和萬年來南島族群語言和文化的變遷史。

《早的島民》英文版出版於2017年,到今天中譯本面世,已經過去了6年。如果要說6年來東南亞史前史領域有何重要的進展,那應該是古人類DNA方面的研究了,自2018年以來,有大量的成果發表。這些成果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認識,即東南亞新石器人群來自中國南方,南島語族群是從中國南部出發,經由臺灣島和菲律賓群島,遷徙到島嶼東南亞和太平洋群島的。過去根據對當代人群DNA(特別是線粒體DNA)的研究,曾經得出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結果,現在的古DNA研究則提供了一劑良藥,有助於解決以往的問題。新的全基因組研究,基於對古人類頭骨顳骨巖部核DNA的分析,成為驅散2015年之前籠罩在遺傳學領域迷霧的一盞明燈。
在這篇序言中,我將按照正文的章節順序,從遠古人類開始,簡要介紹近年來島嶼東南亞史前史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進展。
關於智人之前的古人類,一項重要成果是將在菲律賓北部呂宋島卡亞俄洞穴中發現的矮小型人骨確定為一個新人種,稱之為呂宋人(Homo luzonensis)-與印度尼西亞弗洛裡斯島上的弗洛裡斯人(f loresiensis)同屬於晚更新世。卡加延谷地另一處遺址出土了中更新世石器,與劍齒虎、鹿和犀牛骨骼共存,表明該人種可能早在距今70萬年就出現在了呂宋島(Ingicco et al. 2018)。對卡亞俄洞穴矮小古人類的解釋,就像當初對弗洛裡斯人一樣,也是眾說紛紜。
新的研究表明爪哇直立人到達島嶼東南亞是在距今130萬年,到距今10萬年時在索倫河谷的昂棟遺址消失。不過,我個人覺得,要證明某支古人類是在某個具體時間點滅絕的,可能比表面看起來困難得多。
智人到達島嶼東南亞的年代近來也有新的研究。基於對尼格利陀人和巴布亞人基因組比較所做的分子鐘推算,該事件發生在距今6.4 ~ 4.5萬年之間。對蘇門答臘島洞穴出土的智人牙齒間接斷代,年代也在距今7.3 ~ 6.3萬年之間。
關於晚更新世島嶼東南亞的智人,菲律賓群島的尼格利陀人顯然比其他地方的尼格利陀人吸收了更多的丹尼索瓦血統。臺灣島東南部小馬洞的全新世中期人骨遺存證實,在中國南方的新石器人群到來之前,這裡就生活著尼格利陀人。在文化方面,也許令人震驚的發現是印度尼西亞南蘇拉威西巖廈石灰巖壁上精美的舊石器時代巖畫。這在2017年已經報道過,現在對兩處巖廈覆蓋在巖畫之上的碳酸鈣層進行鈾系法測年,發現距今達4.5萬年,由此成為目前所知全世界早的人獸形象巖畫藝術之一。
在遺傳學和考古學方面,都發現了可靠的新證據,表明在末次冰期之後至全新世早期的數千年間(大約從距今1.4萬年到距今8 000年),印度尼西亞東部出現了較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技術創新。證據包括蚌殼魚鉤、齒緣馬洛斯尖狀器的製作,島嶼之間的黑曜石貿易。在本書2017年版中我認為馬洛斯尖狀器屬於新石器時代,但很明顯,這一觀點可能需要修改,它應該源於新石器時代之前。
新石器人群從中國南部經臺灣島和菲律賓群島進入島嶼東南亞,這一觀點在多個領域發現了新的證據。如松村博文等人,對東亞和東南亞的古代頭骨做了更深入的顱面分析,強化了"兩層(two-layer)人種"假說。該假說認為,在來自東亞的新石器時代移民之下,存在一層舊石器時代土著居民,形態上與澳巴人群有親緣關係。目前從中國南部和島嶼東南亞獲得的古代DNA的離散狀態證實了這一觀察結果,但是我們仍然不知道移民到底來自中國南部哪個地方。近兩項對島嶼東南亞當代人群DNA的研究表明,他們的新石器時代祖先是來自長江流域和中國南方的土著人群,其基因已經分化。在新石器時代及其之後,從黃河流域和中原地區移民到中國南方所造成的人種覆蓋造成這裡的基因組和顱面形態十分複雜。
對島嶼東南亞人群基因組的分析結果,普遍支持南島人是從中國南部經臺灣島進入菲律賓群島等地的。也有些分析結果與考古語言學的推斷不一致,令人困惑。然而,臺灣島東部是原始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直接來源地,這一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由考古資料可知,這些移民憑借先進的新石器時代物質文化,攜帶水稻種植技術,從中國南方出發,經過臺灣島和菲律賓群島,進入印度尼西亞。認定臺灣島是原始南島語和南島人的故鄉的另一條線索是對臺灣島雌性構樹基因克隆馴化的研究,這種樹一直伴隨南島人遷徙。
距今大約5 000年前,全新世早期長江和黃河流域稻和粟種植傳統的繼承者從福建或廣東越過海峽到達臺灣島,成為這裡早的新石器時代開拓者,這一點被中國南方越來越多的植物考古研究成果所證實。但是,東南亞稻作農業史一直是一部新品種不斷增加的歷史,因此產生了今天如此複雜的狀況。東南亞今天繁雜的水稻種類構成並不能直接反映水稻在新石器時代之初傳播到臺灣島和島嶼東南亞的情況。
關於島嶼東南亞新石器時代到早期歷史時期的考古資料,我向讀者推薦一些論著: Archaeology in the Spice Islands(2019)The Expansion of Farmers into Island Southeast Asia(2022)Australia and the Pacif ic Islands(2022)等。有一種觀點認為,島嶼東南亞的考古資料也反映了大陸東南亞新石器人群的到來,他們的遷徙與南島人經由臺灣島和菲律賓群島的遷徙不是同一條路徑,這種觀點部分得到了古DNA研究的支持。然而,先前聲稱在西婆羅洲砂拉越栳葉洞(Gua Sireh)發現公元前2300年左右水稻遺存的說法已經被否定。我目前的看法是,新石器人群向島嶼東南亞的擴張主要是來自臺灣島的南島語系族群的遷徙,南亞語系在大陸東南亞和尼科巴群島之外都不存在,也變相支持了這一觀點。然而,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雞是在新石器時代的泰國被馴化的,這一點很有趣。很可能,雞是通過社群之間的接觸和交換而非人類遷徙傳播而來的。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了解到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和太平洋群島上眾多人口的起源和擴散與中國有關意義非凡,但我們應該知道,這些移民與今天的漢族並沒有直接關係。中國人的祖先可能從仰韶時代開始,就從黃河流域和中原地區向中國南部(長江以南)擴散。這一過程中,他們與南島語系、南亞語系、苗瑤語系和壯侗語系(臺-卡岱語系)人群的祖先等許多南方族群發生了互動,並深深地影響了他們。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遷徙運動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可能促發了新石器時代向島嶼東南亞和大陸東南亞的移民,主要發生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之後。
後,仍然要強調的是,當代世界民族語言和人群的分布反映了數千年來的人類遷徙,如果沒有考古學、遺傳學、語言學和人類學等學科的重大貢獻,我們無法輕易從中獲知一部完整的人類史前史。

彼得·貝爾伍德(Peter Bellwood)
2022年10月

 

目次

中文版序......1

插圖目錄......1

表格目錄......1

圖版目錄......1

特邀撰稿人......1

致謝......1

章 導言......1

 關於本書......4

 關於年代學術語的說明......9

 關於考古學術語的說明......9

 發音和地名......12

第二章 島嶼東南亞:人類遷徙之地......14

 大陸架和盆地......15

 巽他古陸......19

 華萊士區......19

 莎湖古陸......20

 島嶼東南亞的環境......21

 氣候......21

 地貌和土壤......23

 植物群......26

 動物群和生物地理界限......27

 更新世的周期性變遷......28

 更新世:定義和年代......28

 冰期和間冰期的循環......29

 更新世階段世界海平面的變化......30

 中緯度地區冰川的影響......35

第三章 島嶼東南亞的古人類:直立人和弗洛裡斯人......40

 非洲和亞洲的人類祖先......42

 爪哇直立人......45

 爪哇—更新世哺乳動物與地層......46

 桑吉蘭(Sangiran)......50

 昂棟(Ngandong)......52

 古人類什麼時候來到爪哇的?......55

  • 爪哇直立人的進化......57

 特邀撰稿人 科林·格羅夫斯

 爪哇直立人的年代......59

 直立人頭骨......62

 直立人下頜骨......63

 直立人牙齒......64

 直立人股骨......64

 爪哇直立人的進化......66

 菲律賓群島、蘇拉威西和努沙登加拉:更新世哺乳動物和地層......67

 菲律賓群島......68

 蘇拉威西......69

 弗洛裡斯島和努沙登加拉......71

 弗洛裡斯島的弗洛裡斯人(和直立人?)......73

  • 弗洛裡斯人之謎......77

 特邀撰稿人 黛比·阿格

 關於弗洛裡斯人的爭議......80

 弗洛裡斯人是矮小的直立人嗎?......83

 弗洛裡斯人源於早期人類的一個獨立分支嗎?......84

 直立人和弗洛裡斯人的文化證據......85

 爪哇和直立人的工具......88

 弗洛裡斯島與弗洛裡斯人的工具......93

 結語......95

第四章 島嶼東南亞智人的生物學歷史......100

 東南亞早的智人......103

 島嶼東南亞全新世早期到中期的人骨資料......108

 亞洲新石器時代人群來到島嶼東南亞......110

 赤道地區皮膚色素沉著的意義......113

  • 從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墓葬資料看東南亞人種的生物學歷史......115

 特邀撰稿人 松村博文 馬克·奧克斯納姆 杜魯門·西曼朱塔克

 山形真理子

 頭骨測量分析......116

 早期土著狩獵采集者......118

 大陸東南亞新石器時代的人群擴散......122

 島嶼東南亞新石器時代的人群擴散......124

 結論......126

  • 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島嶼東南亞人群的基因遺傳史......127

 特邀撰稿人 默裡·考克斯

 島嶼東南亞的人種史......141

第五章 島嶼東南亞舊石器時代晚期考古......147

 大陸東南亞、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和平文化及其後續......149

 大陸東南亞準新石器時代的和平文化......151

 蘇門答臘的和平文化......156

 蘇門答臘以外東南亞島嶼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存......158

 砂拉越的尼亞洞......160

 沙巴東部......163

 加裡曼丹東部和中部......168

 爪哇島......172

 菲律賓群島......175

 蘇拉威西島和塔勞群島......177

 南蘇拉威西的托利安(Toalian)石器—小型工具技術的區域性變革......180

 北摩鹿加群島......185

 東努沙登加拉群島和東帝汶......190

  • 新石器時代之前島嶼東南亞狩獵模式的變革......194

特邀撰稿人 菲利普 J. 派珀

 晚更新世(距今4.5 ~ 1.4萬年)......194

 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中期(距今1.4 ~ 0.45萬年)......197

 關於島嶼東南亞智人和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思考......200

第六章 島嶼東南亞南島語系的早期歷史......204

 語系是什麼?為什麼語系很重要?......208

 南島語言發展史簡述......213

  • 島嶼東南亞南島語社群的語言史......216

 特邀撰稿人 白樂思

 關於南島語系歷史的進一步討論......227

 臺灣島之前:原始南島語的前身......227

 南島語系在島嶼東南亞的初傳播......230

 早期南島遷徙運動的路線和相對年代......232

 早期南島人的物質文化與經濟方式......239

  • 南島擴散: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觀察......241

 特邀撰稿人 達烏德·阿瑞斯·塔努迪喬

 印度尼西亞南島研究簡史......242

 南島語和民族認同......245

第七章 新石器時代中國南方、臺灣島和菲律賓群島的農人與航海者......249

 中國稻作農業的起源......251

 中國新石器時代社會的演變......259

 新石器文化進入中國南方......262

 南島人群向島嶼東南亞擴散的“走出臺灣”說......266

  • 中國東南、臺灣島和呂宋島的新石器文化......268

 特邀撰稿人 洪曉純

 臺灣島......269

 臺灣島和呂宋島之間......273

 綠島和蘭嶼......274

 巴丹群島......275

 呂宋島北部......277

  • 島嶼東南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景觀......279

 特邀撰稿人 邁克 T. 卡森

 關於臺灣島新石器文化的進一步考察......284

 菲律賓群島新石器時代......290

 巴丹群島......290

 呂宋島卡加延河谷......296

 卡加延之外菲律賓群島其他地區......298

 關於中國南部、臺灣島和菲律賓群島新石器時代的認識......300

第八章 東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新石器時代......304

 新石器時代擴散的西部移民流:砂拉越及周邊地區......307

 爪哇和蘇門答臘......315

 新石器時代擴散的東部移民流:婆羅洲東部、蘇拉威西和

摩鹿加群島......318

 沙巴:骷髏山......324

 蘇拉威西......327

 重現島嶼東南亞新石器時代的史前史......332

 新石器時代的食物生產......334

 島嶼東南亞新石器時代作物生產的階段性......336

 島嶼東南亞的史前稻作及其衰落......340

 在雨林中狩獵采集的農人......343

  • 島嶼東南亞新石器時代的家畜......347

 特邀撰稿人 菲利普J.派珀

 豬和狗......347

 雞......350

 牛......351

 文化背景下的家畜......352

 新石器時代的漁業......353

 新石器時代遷移(Translocations)......353

關於島嶼東南亞新石器時代的總結......354

第九章 島嶼東南亞的早期金屬時代與文化交流......358

 島嶼東南亞冶金術的到來......360

 島嶼東南亞早期金屬時代土著文化遺物和遺跡......368

 印度尼西亞的石碑和石刻......369

 馬來人的遷徙......374

 墓地及其意義......376

 占語人群的遷徙......382

  • 玉與金屬時代早期環南海貿易網絡......386

 特邀撰稿人 洪曉純

 印度文化對島嶼東南亞的影響......389

 早期金屬時代之後......393

第十章 比較視野下的島嶼東南亞史前史......396

 參考文獻......406

 索引......506

 譯後記......528

 

書摘/試閱

東南亞的島嶼地區-從蘇門答臘到摩鹿加(the Moluccas),從臺灣島到帝汶-為史前學家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來研究人類與海洋早的互動。過去150萬年間,這個地區經歷了巨大的地理構造變化,其間登場了現已滅絕的古人類,以及延續至今的智人。陸橋與海侵交替出現,構造活動頻繁推動地殼運動,並造成了地球大的火山噴發事件。各種各樣的熱帶野生動物(包括古人類自身!)來來往往,有些通過陸橋來到此地,還有一些走得更遠,跨過了地球上重要的生物地理界線之一,即著名的"華萊士線(Wallace Line)"。這條線是華萊士生物地理區的西部邊界,從婆羅洲和巴厘島一直延伸到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大陸架。由於海上航道艱險,華萊士區一直將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阻隔開來,使得豬和牛從未與袋鼠和袋熊相遇,直到人類到來,才開始打破這個局面。

島嶼東南亞的基本地理範圍(陰影部分)

就海洋航行而言,大約在100萬年前,或者更早的時候,古人類至少通過兩條海上路線到達了弗洛裡斯島(Flores)。在5萬年前,現代人的祖先沿著多條航線到達了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在過去的5 000年裡,東南亞島嶼孕育了人類史前大規模的海上移民運動,也就是南島語系人群的遷徙。他們駕駛獨木舟,令人難以置信地到達了關島、馬達加斯加、復活節島、新西蘭、夏威夷,甚至南美洲等地。如果我們以臺灣島進入新石器時代為起點,以毛利人在新西蘭定居為終點,那麼這些航行的年代發生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250年之間,跨越了4 000多年的時間。這一巨大的成就理應受到全人類的高度關注,它也確實激勵了我在1967年從英國移居到新西蘭,目的就是研究波利尼西亞人的起源和波利尼西亞考古學。
不得不承認,在我的考古職業生涯中,我一直認為人類的起源和遷徙屬於史前史中有趣的部分,無論這些人種業已滅絕還是繁衍至今。本書使用多學科方法,重建了島嶼東南亞居民在過去150萬年間的生物和文化遷徙過程。大遷徙結束於島嶼東南亞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王國形成的前夕,年代在公元500至1500年之間。本書以人類遷徙為重點,與我之前出版的另外三本書-《早的農人》(First Farmers, 2005)、《早的移民》(First Migrants, 2013)和《全球人類遷徙史前史》(The Global Prehistory of Human Migration, 2015)有密切關係。相對於以上三本書,《早的島民》關注的地理範圍要小得多,盡管有時我不得不把視野擴大到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大陸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大洋洲群島,以便能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每件事物。
和許多讀者一樣,我在職業生涯中也曾多次到島嶼東南亞旅行,所觀察到的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一直讓我很感興趣。在島嶼東南亞,爪哇島的眾多印度教和佛教寺廟,巴厘島的印度教文化遺跡,印尼和馬來很多地方的伊斯蘭文化, 以及菲律賓和東印尼部分地區基督教的流行,旅行者即使見多識廣也會印象深刻。現代島嶼東南亞這些文化和宗教傳統在史前時期並不存在,它們源於東南亞之外,即使外來宗教有時會與本地信仰融合在一起,它們仍然主要反映了遠方社會文化和宗教對東南亞的滲透。但令我感到驚奇的是,在生物和語言方面,現代東南亞島民則完全是本地土著,並且在國際貿易和帝國時代發生之前早就如此。這些人不會講也從未講過梵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或荷蘭語,盡管他們從這些外來語中借用了大量詞匯(通常是專有名詞)。他們的DNA完全是本土的,只是在歷史時期融入了少量外來男性基因。
但凡讀過阿爾弗雷德·克羅斯比(Alfred Crosby)《生態帝國主義》的人,都會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在2 000年前,島嶼東南亞就已經密集居住著大量本地人口,這裡的熱帶環境不適合西方的歐亞居民生存,包括後者在新月沃地馴養的動植物在這裡也難以存活。一系列疾病也保護了東南亞土著,溫帶地區很多躍躍欲試的入侵者都病死在了征途中。與美洲和澳大利亞殖民地那些不幸的土著同儕不同,島嶼東南亞距離歐亞大陸足夠近,因此當地人受移民傳染病的影響很小,他們對這些疾病有足夠的免疫力。相反,他們自身的熱帶疾病卻總是會扭轉乾坤,島嶼東南亞大量早期歐洲墓葬的存在可能就是這方面的例證。
換句話說,從生物和語言起源來看,至少在2 000年前,島嶼東南亞的人口面貌就已經和今天大致一樣了。雖然從那時起,整個島嶼東南亞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口混合現象,鑒於該地區在貿易、商業和海上交流方面一直活躍,這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是,假如我們能坐上時光機重回公元前500年,登上各個島嶼,我們看到的那些熱情洋溢的臉孔可能和今天沒有多大差別。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