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5)
簡體書 (2)
政府出版品 (14)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9)
無法訂購商品 (8)
庫存狀況

有庫存 (6)
無庫存 (21)
商品定價

$199以下 (6)
$200~$399 (3)
$400~$599 (5)
$600~$799 (5)
$800以上 (8)
出版日期

2022~2023 (7)
2016~2017 (3)
2016年以前 (16)
裝訂方式

平裝 (18)
精裝 (8)
軟精 (1)
作者

顏娟英 (5)
顏娟英、蔡家丘-總策畫 (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古今論衡編輯小組 (1)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編著 (1)
曾布川寬 (1)
朱敬一、于若蓉、JOSEPH WONG、黃紀、孫康宜、康正果、王曉珏、王德威、范銘如、鍾玲、顏娟英、馬嘉蘭、柯慶明、廖炳惠 作;廖炳惠、孫康宜、王德威 主編 (1)
漫遊藝術史作者群 (1)
石守謙、顏娟英 主編 (1)
賴毓芝-總策畫;柯律格-等著 (1)
鈴木惠可 (1)
錢煦、李旺龍、李家維、周昌弘、張俊彥、劉兆漢、葉永烜、王璦玲、顏娟英、黃進興著 (1)
顏娟英 主編 (1)
顏娟英 編著 (1)
顏娟英、石守謙 (1)
顏娟英主編 (1)
出版社/品牌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9)
春山 (3)
國立歷史博物館 (2)
石頭 (2)
遠足文化 (2)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1)
中華書局 (1)
北京大學出版社 (1)
原點 (1)
新文豐 (1)
群策會 (1)
聯經 (1)
臺大出版中心 (1)
藝術家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7筆商品,1/2頁
中國史新論:美術考古分冊
滿額折
作者:顏娟英 主編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0/06/01 裝訂:精裝
本書共收七篇論文,內容涵蓋由地下考古發掘出來的漢畫像與鉛釉陶;古代中國的墓葬空間與圖像;討論傳統中國畫,特別與文人畫有著密切關係的圖像與文字互動表現模式;士大夫文人與繪畫藝術;由畫家與觀眾互動角度考察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以及中國近代初期的展覽會。本書脫離概論式的綜合論述,走入各種主題剖析的專論。七篇論文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目前藝術史學界的多元與深度。讀者將發現更多方法論的反省與思考,典範的追求,
定價:720 元, 優惠價:9 648
庫存:1
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
滿額折
作者:顏娟英; 蔡家丘-總策畫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2/04/06 裝訂:平裝
臺灣是天然物產相當豐饒的土地,有稻米、茶葉、砂糖等,實在是無盡的寶藏。一旦踏入山地,到處都是千古未曾開發的處女林。真是發揮著山紫水明,與天然之美。 我覺得在富有如此自然美的臺灣,沒有誕生固有的藝術,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親近並成長於這自然美的人們,腦海中不會沒有愛美的心理。──黃土水(〈甘露水〉、〈少女胸像〉創作者)不只要療癒,我們更需要國民美育!「不朽的青春」展覽研究團隊再出擊,用120件作品,講臺灣200年的藝術與藝術家故事。「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往往不知如何回答。這背後當然有許多從教育到歷史上的原因,但其中最關鍵的可能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臺灣美術史上有過哪些精采作品和人物。鑒於一般大眾長期對於臺灣美術史非常陌生,「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研究團隊決定再出擊,集結兩年多來的研究成果,化身為親切熱忱的美術館導覽員,向來訪觀眾(讀者)述說一個又一個屬於臺灣自己的「藝術的故事」。《臺灣美術兩百年》猶如一場紙上特展,讀者只需翻開書頁便能飽覽從清代到當代,因臺灣而發生的豐富藝術傑作。然而光是「看見」作品並不足夠,讀者還必須對於作品產生的脈絡有所認識,才能真正「看懂」作品。因此,本書不同於常見的藝術史著重在解析藝術表現形式,更重視描繪藝術家的個人生命歷程與身處時代背景,供讀者參照,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臺灣美術兩百年》也是一個主題性的策展,它不單純依據年代呈現臺灣美術史,而是美術史學者帶著歷史意識與問題意識重新觀看臺灣藝術史上的許多經典作品,使之向外延伸,觸及了傳統與現代、政治與社會、本土與西化、性別、家國想像等多元課題。透過上述面向,相信讀者閱畢本書後,當再有人問起:「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你不只可以輕易給出好幾個答案,還能興高采烈與之分享你喜歡他們的種種理由!全書上下兩冊分成十二章,選件共一百二十件(另有補充附圖數十餘),獨立介紹了一百零八位藝術家。各章開頭均有長文導讀,引導讀者進入該章主題。上冊「摩登時代」六章主題依序為:傳統的新生、現代美術與展覽會、描繪地方色彩、都會摩登、戰爭與戒嚴、新時代男與女;下冊「島嶼呼喚」六章則是:山與海的呼喚、冷戰下的藝術弈局、鄉土的回歸、風景與社會、主體性的開展、創造新家園。■上冊「摩登時代」以日治時期最早的現代藝術家為核心,往前追溯清代書畫傳統,往後從殖民現代性,銜接到二戰結束後政權的再次
定價:1250 元, 優惠價:9 1125
庫存:2
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
滿額折
作者:顏娟英; 蔡家丘-總策畫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2/04/06 裝訂:平裝
臺灣是天然物產相當豐饒的土地,有稻米、茶葉、砂糖等,實在是無盡的寶藏。一旦踏入山地,到處都是千古未曾開發的處女林。真是發揮著山紫水明,與天然之美。 我覺得在富有如此自然美的臺灣,沒有誕生固有的藝術,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親近並成長於這自然美的人們,腦海中不會沒有愛美的心理。──黃土水(〈甘露水〉、〈少女胸像〉創作者)不只要療癒,我們更需要國民美育!「不朽的青春」展覽研究團隊再出擊,用120件作品,講臺灣200年的藝術與藝術家故事。「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往往不知如何回答。這背後當然有許多從教育到歷史上的原因,但其中最關鍵的可能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臺灣美術史上有過哪些精采作品和人物。鑒於一般大眾長期對於臺灣美術史非常陌生,「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研究團隊決定再出擊,集結兩年多來的研究成果,化身為親切熱忱的美術館導覽員,向來訪觀眾(讀者)述說一個又一個屬於臺灣自己的「藝術的故事」。《臺灣美術兩百年》猶如一場紙上特展,讀者只需翻開書頁便能飽覽從清代到當代,因臺灣而發生的豐富藝術傑作。然而光是「看見」作品並不足夠,讀者還必須對於作品產生的脈絡有所認識,才能真正「看懂」作品。因此,本書不同於常見的藝術史著重在解析藝術表現形式,更重視描繪藝術家的個人生命歷程與身處時代背景,供讀者參照,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臺灣美術兩百年》也是一個主題性的策展,它不單純依據年代呈現臺灣美術史,而是美術史學者帶著歷史意識與問題意識重新觀看臺灣藝術史上的許多經典作品,使之向外延伸,觸及了傳統與現代、政治與社會、本土與西化、性別、家國想像等多元課題。透過上述面向,相信讀者閱畢本書後,當再有人問起:「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你不只可以輕易給出好幾個答案,還能興高采烈與之分享你喜歡他們的種種理由!全書上下兩冊分成十二章,選件共一百二十件(另有補充附圖數十餘),獨立介紹了一百零八位藝術家。各章開頭均有長文導讀,引導讀者進入該章主題。上冊「摩登時代」六章主題依序為:傳統的新生、現代美術與展覽會、描繪地方色彩、都會摩登、戰爭與戒嚴、新時代男與女;下冊「島嶼呼喚」六章則是:山與海的呼喚、冷戰下的藝術弈局、鄉土的回歸、風景與社會、主體性的開展、創造新家園。■下冊「島嶼呼喚」以藝術家對山海國土的探索開啟視野,回顧日治時期並鳥瞰戰後至當代,從觀音山到太魯閣、中央山脈與玉山、屏
定價:1250 元, 優惠價:9 1125
庫存:2
漫遊按讚藝術史:在地作者群,用讀者視角寫出我們按讚、分享的藝術故事
滿額折
作者:漫遊藝術史作者群  出版社:原點  出版日:2022/05/06 裝訂:平裝
翻新想法的非典型藝術史在地作者群帶路用讀者視角,打開藝術好奇&視野▌按讚點閱轉分享=我們最想讀的藝術故事 ▌從台灣美術、藝術史到藝術市場,條條大路通藝術這些藝術趣文,網友按讚分享●看在地作者群如何從看畫的人,變說故事的人●分享他們不為人知的快問快答▌這些故事,大家都按讚,不知不覺走入藝術史 認識藝術史,為什麼一定要話說從頭?台灣美術史,經過學者長年努力,不斷見證出土哪些動人的土地故事?學者顏娟英為何從佛教轉向台灣美術?《少女》、《甘露水》如何百年後重見天日?黃土水如何雕出台灣藝術的里程碑?擅長花鳥畫的呂鐵州,為何畫下台灣梅花鹿?中國文革時期竟然有芒果崇拜?誰的畫作,讓張大千一眼入魂用他的字號為畫室命名?清末民初的基督教海報,有哪些中西合璧的趣梗?佛洛伊德也愛藝術?他如何診斷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的創作歷程?西洋風景畫到底都在畫些什麼?台灣現代大樓為什麼愛用古典裝飾?水族箱造景其實與中國山水意境異曲同工?去英國別再只去大英博物館,英國鄉間別墅更迷人?藝術行銷出奇招,竟推出旅遊套裝行程,讓觀眾夜宿美術館?▌2016年開張,中央大學師生合力創建藝術知識普及網站2016年創立的藝術共筆部落格「漫遊藝術史」,6年來以平易近人的方式,為一般大眾介紹逸趣橫生的藝術人文知識。網站建立始於一場校友回娘家聚會,大家有感於人文社會學科建置知識普及網站蔚然成風,例如:哲學哲學雞蛋糕、芭樂人類學、巷仔口社會學、歷史學柑仔店、菜市場政治學、故事、法律白話文運動等,唯藝術史尚未有一個電子園地。於是,中央大學藝研所師生便自告奮勇,加入這股數位科普教育的趨勢,花了一個暑假籌設「漫遊藝術史」部落格。從網站名稱、內容題材、廣邀專業作者、尋找補助經費,到設計刊頭版面、聯繫合作媒體、社群行銷等,在師生們的腦力激盪和分工合作下,終於在2016年秋天水到渠成,正式開張了。漫遊藝術史網站,累積300多篇PO文,用超連結的方式,讓讀者好奇導回藝術史,由讀者主導連結新路徑。這是一本翻新你認識藝術的非典型藝術書。書中文章,許多都是網站中點閱率高,備受讀者青睞的趣文。用心考量內容題材的易讀性,作者是否以簡潔友善的文筆,清楚傳達一個藝術史的課題、觀點、現象或敘事?這一次,認識藝術不必被框架限定,我們可以用更具啟發性與自由的方式,走入藝術花園。▌條條大路通藝術,認識藝術從好奇開始所以你好奇,大家都對哪些主題超級感興趣嗎
定價:460 元, 優惠價:9 414
庫存:2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
滿額折
作者:賴毓芝-總策畫; 柯律格-等著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2022/08/31 裝訂:精裝
48位國際知名東亞藝術史與考古學者 多位大師首次聯手撰述一人一物以親身經歷為讀者解讀他們看見了甚麼?如何看見?解碼文物與藝術品中,蘊含的豐富語言與意義 當我們在博物館中看見文物,我們或許只看見它們最表面的模樣。 換作是長年浸淫在文物、藝術品中的大師級研究者,他們怎麼看見?他們又從「物」中解讀出甚麼訊息? 本書是一回史無前例的策畫。邀請48位國際上知名的東亞藝術史學者、考古學者,每人選擇一件物品,帶領我們進入這件物品的世界。 48位學者,每一位都閱物無數。當只能選擇一件,他們如何選出最打動自己,最願意為之傾訴的文物? 他們選擇的物,有書畫、織品、陶瓷器、石器、出土破片、青銅器、石刻、版畫、電影、相片、早期印刷品、甚至大型宮殿建築。 他們與物的關係,有個人獨到的學術見解,有令人顫抖的文物重現世間,有終身難忘的觀看經驗,人與物一期一會的相遇。例如:◇ 牛津大學藝術史名譽教授柯律格,回憶起在文徵明《古柏圖》上看到的小墨點◇ 紐約大學美術史研究所講座教授喬迅,將紫禁城當作一件物來觀察◇ 美國芝加哥大學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巫鴻,從《洛神賦圖》看宋代人的眼光◇ 唐獎得主、牛津大學中國藝術與考古教授羅森,從青銅器看見北方畜牧民族對商代的影響◇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講座教授謝明良,看見一件北宋汝窯瓷器上的金繕修補痕跡◇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倉聖哲,參與了李公麟《五馬圖》再現世間的經過◇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塚本麿充,在奈良的雪光中,看見適合觀賞宋畫的光線◇ 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看見黃土水《甘露水》的佛教美術與現代美術密碼◇ 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趙金勇,在下罟坑遺址遇見一名被歷史遺忘、但土地記得的火槍手 48位學者,不受限於傳統的分類框架,從一物出發,在個人深耕的研究關懷上,為我們暢言古今。從經典絕品到日常一物、從在地視角到世界觀點、從追索脈絡到置身歷史、從傳統收藏流傳到當代展示意識……,種種豐沛動人的物我情事,
定價:820 元, 優惠價:9 738
庫存:4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雕塑的青春,臺灣美術的黎明
75折
作者:鈴木惠可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2023/06/07 裝訂:精裝
「只要用血汗創作而成的作品還沒有被完全毀滅之前,我們是不會死的!」最完整黃土水傳記與臺灣最初的雕塑家群像他是沒有藝術家世背景的素人,也是孤獨勇敢的時代挑戰者。從殖民地臺灣出發,踏入藝術的、寬廣的新世界……本書特色★近代臺日雕塑史研究專家鈴木惠可博士力作,顏娟英教授審訂與專文推薦。★前所未見:最完整的黃土水生平傳記、不為人知的故事。★最新觀點:深度剖析黃土水置身帝國與殖民地、文化認同複雜的時空脈絡中,奮力追求不朽藝術的歷程。★全面整理:將近200張精彩圖片、深埋一世紀的黃土水史料,包含多件戰後下落不明的作品影像。★徹底討論:黃土水的藝術追求,如何超越個人生死,影響後輩,啟發了一代臺日雕塑家。在不平等、動盪的世界中,以藝術突圍,走向新時代 黃土水,1895年出生於臺北艋舺,先就讀艋舺公學校、大稻埕公學校,後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就讀。他在國語學校時,透過學校接觸到美術教育,當即嶄露出令人驚訝的才華。他創作的一尊木雕觀音像,被放在校長室,引起總督府民政長官內田嘉吉的注意。經由校長推薦、且在民政長官表示願意贊助學費之下,黃土水前往報考東京美術學校,順利入學就讀。 這名來自臺灣,家中沒有任何美術背景與資源的少年,就這樣走進了現代美術的世界。戰前的東京美術學校,聚集著來自各地、特立獨行的學生。在雕塑領域,有繼承日本傳統的木雕,和向西方學習的西式雕塑,各方技法、觀念在此發生碰撞。黃土水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奮力學習與突圍。他在短短五年內,掌握了塑造、木雕、石雕等全方位的技法,其中更有東京美術學校老師也沒教過的大理石雕刻技術。他是怎麼做到的?在這本書中,鈴木惠可運用在日本發掘的史料,第一次拚湊出黃土水的自我養成之路。 黃土水是第一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的臺灣雕塑素人,也是第一位登上日本帝展舞臺、並單槍匹馬與日本雕塑界較量的臺灣雕塑家。他是被高度評價為臺灣現代美術史上的先驅者,也是最先以「臺灣」作為明確作品主題、進行創作的藝術家。身為臺灣近現代藝術啟蒙時期的開拓者,他的眼前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美術前輩,鈴木惠可將黃土水的藝術之路描述為:「在出發之後,迎面而來的是有如荒原、從未有人走過的未知領域。」而黃土水走入這片荒原,也走向激烈變革中的世界局勢、複雜交織的文化認同。 本書挖掘
特殊書展B1
定價:750 元, 優惠價:75 562
庫存:4
上海美術風雲 : 1872-1949申報藝術資料條目索引
作者:顏娟英  出版社: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出版日:2006/06/01 裝訂:精裝
本書由兩篇美術教育論文及《申報》藝術資料索引組成。時間涵蓋自申報1872年創刊至1949年停刊,目的在提供近現代中國藝術史的研究入口。
再版中無法訂購
上海美術風雲:1872-1949申報藝術資料條目索引
作者:顏娟英  出版社: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出版日:2006/06/01 裝訂:平裝
顏教授編的,由兩篇論文及中的藝術資料索引組成。雖然不是中國境內第一家報紙,但毫無疑問的是當時最有力量的報紙。周作人曾經說過,晚清江南鄉間百姓只認兩件事:官府說過的及報導過的。「說過的就算數」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多少反映這份報紙在當時的地位。非僅此也,的報導有時詣比官府說的還要有力量。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如果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表與官方相左的意見,也不會發展得影影綽綽、撲朔迷離,最後推翻了官府的判
絕版無法訂購
臺灣美術評論全集-何懷碩卷
滿額折
作者:顏娟英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1999/05/01 裝訂:精裝
「台灣美術評論全集」是以美術評論家來評寫有代表性的台灣藝術家,每本書配合120幅左右被評論者藝術創作,以及節錄代表性文字書寫。這套書的出版對台灣美術的整理、研究發展,對台灣美術評論的回顧、拆解與建構,相信有一定影響。包括:王白淵、吳天賞‧陳春德、李仲生、何鐵華、劉國松、何懷碩、謝里法、王秀雄、林惺嶽、席德進。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台灣的美術
作者:顏娟英  出版社:群策會  出版日:2006/01/01 裝訂:平裝
這本書介紹台灣美術的演變,從荷蘭時期、清朝、日本統治時期到國府時期的當代,宛如長江大河,波瀾洶湧。台灣美術多元多變的發展,象徵海洋島嶼文化的開放與包容特色。荷蘭時期台灣地貌首次浮出世界無台。清代官方開始製作台灣風土圖像,旅行書畫家從對岸來此發展,鄉紳藝術與傳統寺廟藝術也活潑地發展出來。 日治時期,日本畫家主導現代美術的路線,設立美術展覽會,從異國情趣轉向地方色彩的表現,台灣畫家在學習中努力創造個
絕版無法訂購
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的探討
滿額折
作者:顏娟英  出版社:石頭  出版日:2016/09/01 裝訂:精裝
本書共收錄十二篇文章,發表時間歷從1987年到2008年。除了首章〈唐代銅鏡文飾之內容與風格〉側見唐代盛世的藝術發展外,有八篇以中古時期佛教藝術為研究對象。另有二篇是針對佛教美術考古的研究方法進行檢討與省思,以及一篇拓片整理側記。 九〇年代的佛教藝術學界以石窟研究為中心,作者運用考古學、圖像學的研究取徑,以及親身田野調查,根據佛教美術跨越時、空的特質,以宏觀視野進行議題研究。本書一開始以唐代銅鏡文
定價:1350 元, 優惠價:9 12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簡體書)
作者:顏娟英; 石守謙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6/10/13 裝訂:軟精裝
本論文集為2012年6月25至26日"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轉折"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成果集結而成。 本次會議之目的,在於推動漢晉與唐宋時期的藝術史研究。 魏晉時期為中國圖像文化史中所謂「藝術自覺」誕生的關鍵階段。過去由於材料的限制,相關討論多集中在東晉顧愷之的傳世畫作或是畫論著述研究。在新出土考古材料的輔助下,若能將墓葬圖像材料與傳世畫作、文獻相對照,重新審視漢末至魏晉時期繪畫發展的過程與變遷,當有助
絕版無法訂購
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
作者:顏娟英主編  出版社: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出版日:2008/05/01 裝訂:精裝
本書所收佛教石刻拓片為民眾組織而成的集團造像碑題記,時代為北魏至北齊,內容包括圖版、釋文與現狀等。
絕版無法訂購
與佛有約: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滿額折
作者:顏娟英 編著  出版社: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出版日:2014/06/01 裝訂:平裝
本書收錄三十六件展品及相關田野照片,共分六大主題,說明發願文的多元面向:莊嚴、崇因樹果、現世利益、修行實踐、佛法復興與往生淨土。拓片時間涵蓋南北朝到晚唐,五世紀到九世紀,地域遼闊,其中頗多活潑生動的圖像與歷代多變的書風。
定價:300 元, 優惠價:88 26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
作者:石守謙; 顏娟英 主編  出版社:石頭  出版日:2014/04/01 裝訂:平裝
本論文集為2012年6月25至26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辦「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轉折」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成果集結而成。 本次會議之目的,在於推動漢晉與唐宋時期的藝術史研究。魏晉時期為中國圖象文化史中所謂「藝術自覺」誕生的關鍵階段。過去由於材料的限制,相關討論多集中在東晉顧愷之的傳世畫作或是畫論著述研究。在新出土考古材料的輔助下,若能將墓葬圖象材料與傳世畫作、文獻相對照,重新審視漢末至魏晉時期繪
絕版無法訂購
臺灣美術兩百年套書(共二冊)
滿額折
作者:顏娟英; 蔡家丘-總策畫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2/04/06 裝訂:平裝
臺灣是天然物產相當豐饒的土地,有稻米、茶葉、砂糖等,實在是無盡的寶藏。一旦踏入山地,到處都是千古未曾開發的處女林。真是發揮著山紫水明,與天然之美。 我覺得在富有如此自然美的臺灣,沒有誕生固有的藝術,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親近並成長於這自然美的人們,腦海中不會沒有愛美的心理。──黃土水(〈甘露水〉、〈少女胸像〉創作者)不只要療癒,我們更需要國民美育!「不朽的青春」展覽研究團隊再出擊,用120件作品,講臺灣200年的藝術與藝術家故事。「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往往不知如何回答。這背後當然有許多從教育到歷史上的原因,但其中最關鍵的可能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臺灣美術史上有過哪些精采作品和人物。鑒於一般大眾長期對於臺灣美術史非常陌生,「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研究團隊決定再出擊,集結兩年多來的研究成果,化身為親切熱忱的美術館導覽員,向來訪觀眾(讀者)述說一個又一個屬於臺灣自己的「藝術的故事」。《臺灣美術兩百年》猶如一場紙上特展,讀者只需翻開書頁便能飽覽從清代到當代,因臺灣而發生的豐富藝術傑作。然而光是「看見」作品並不足夠,讀者還必須對於作品產生的脈絡有所認識,才能真正「看懂」作品。因此,本書不同於常見的藝術史著重在解析藝術表現形式,更重視描繪藝術家的個人生命歷程與身處時代背景,供讀者參照,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臺灣美術兩百年》也是一個主題性的策展,它不單純依據年代呈現臺灣美術史,而是美術史學者帶著歷史意識與問題意識重新觀看臺灣藝術史上的許多經典作品,使之向外延伸,觸及了傳統與現代、政治與社會、本土與西化、性別、家國想像等多元課題。透過上述面向,相信讀者閱畢本書後,當再有人問起:「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你不只可以輕易給出好幾個答案,還能興高采烈與之分享你喜歡他們的種種理由!全書上下兩冊分成十二章,選件共一百二十件(另有補充附圖數十餘),獨立介紹了一百零八位藝術家。各章開頭均有長文導讀,引導讀者進入該章主題。上冊「摩登時代」六章主題依序為:傳統的新生、現代美術與展覽會、描繪地方色彩、都會摩登、戰爭與戒嚴、新時代男與女;下冊「島嶼呼喚」六章則是:山與海的呼喚、冷戰下的藝術弈局、鄉土的回歸、風景與社會、主體性的開展、創造新家園。■上冊「摩登時代」以日治時期最早的現代藝術家為核心,往前追溯清代書畫傳統,往後從殖民現代性,銜接到二戰結束後政權的再次
定價:2500 元, 優惠價:9 22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知識饗宴系列05
作者:錢煦; 李旺龍; 李家維; 周昌弘; 張俊彥; 劉兆漢; 葉永烜; 王璦玲; 顏娟英; 黃進興著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09/11/01 裝訂:平裝
系列是將本院舉辦的「知識饗宴」、「故院長講座」等科普演講內容集結成專書。自94年9月起已陸續出版四輯,本書收錄10場精采演講,內容涵蓋仿生學、生物多樣性、量子力學、太空科學、文學、美術、文化等多元領域。 這10場以深入淺出文字所重現的精采演講,能激發年輕學子與社會大眾的求知熱情,不僅使學術研究發揮社會教育功能,更讓讀者有開闊的視野及豐富的生命。
缺貨無法訂購
臺灣及其脈絡
滿額折
十幾位來自國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的學者,針對臺灣的歷史文化脈絡、政經發展、家庭價值、藝術、音樂與文學,海峽兩岸之對照,乃至臺大精神、選舉行為、知識分子、科技規模及其競爭力問題,就本土經驗參證全球觀點,提出鞭辟入裡的分析。每篇論文均顯現其跨科際跨地區研究之特色;本書是臺灣研究的新里程碑,讓臺灣與世界有內容更充實、視野具足分量的對話。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圖像與儀式:中國古代宗教史與藝術史的融合(簡體書)
作者: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編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2017/03/01 裝訂:平裝
本書是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圖像與儀式:中國古代宗教史與藝術史的融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收入汪悅進、曾藍瑩、小川裕充、林聖智、鄭 岩、李星明、鄧菲、顏娟英、孫英剛、黃佩賢 、董少新、黃士珊、尹翠琪13位海內外學者關於宗教藝術等相關問題的研究論文,涉及儀式與圖像、墓葬與美術、宗教與空間、宗教與圖像等主題,利用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史和文化研究的方法,關注考古發現的實物和圖像資料,對中國古代的宗教與藝術史
絕版無法訂購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本第二分-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紀念專號
滿額折
出版社: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出版日:1989/06/01 裝訂:平裝
陳仲玉:立霧溪流域的考古學調查 顏娟英:唐代銅鏡文飾之內容與風格 於志嘉:試論明代衛軍原籍與衛所分配的關係 邢義田:漢代案比在縣或在鄉?
定價:170 元, 優惠價:88 1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 1
  • 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