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5)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5)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
無庫存 (2)
商品定價

$400~$599 (3)
$600~$799 (1)
$800以上 (1)
出版日期

2024年 (3)
2022~2023 (1)
2016年以前 (1)
裝訂方式

平裝 (5)
作者

葉啟政 (3)
謝國雄 (1)
高夫曼 (1)
出版社/品牌

群學 (5)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5筆商品,1/1頁
四位一體的社會學之道: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與存在感
滿額折
作者:謝國雄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2023/12/01 裝訂:平裝
●一本方法的書,是展現在實作的方法。●一本實作的書,是體現理論思辨的實作。●一本理論的書,是在方法與實作中開展的理論。●一本整合方法、實作與理論的社會學專書。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學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是什麼?如果C. W. Mills還活著,他會如何撰寫出與時俱進的Sociological Imagination?立基在戰後台灣社會學的發展,我們可以發展出自己的社會學想像嗎?如何讓這個立基在台灣社會的社會學想像具有全球的意涵與影響?要如何具體實踐這個新世紀的社會學想像?《四位一體的社會學之道: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與存在感》試圖回應上述的大哉問。本書主張「四位一體」,「四位」指的是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與存在感。技法就是一般理解的、具體的社會學研究操作方法;基本議題指的是社會學成立以來,研究者都會觸及的深層課題,如社會秩序之形成與變遷;認識論指的是報導人與研究者認識世界與社會生活的觀點與立場;存在感則涉及報導人與研究者的價值關懷;「一體」指的則是在探究社會生活時,這四者緊密連結,彼此呼應。本書以精進研究「提問」開始,接著分析「回答」,即體現社會秩序這個基本議題的場域運作邏輯(「田野理路」),同時也探討在基本議題上的原創。在技法上,本書探討了標明特徵、類型化、概念化與重新概念化,以及捕捉意義。在認識論上,本書探討建構研究對象與整體化的嘗試。在存在感上,本書指出各種推動社會研究的價值關懷,如捍衛與體現特定的價值、回饋報導人、促成社會對話,以及豐富社會學家自身等,並探討存在感與學術研究的連結。最後,本書指出四位一體的各種路徑,像是並列、觸發、連鎖、反射與相應,全書各章從而整合成一個全方位的社會學之道。本書同時涵蓋了方法、理論與實質研究成果,處理當代社會議題,並探索未來社會學研究的發展方向。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2
超越資本主義的異托邦:知識社會學的探索(下冊):從諸眾的反抗到產消合體
滿額折
作者:葉啟政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2024/02/29 裝訂:平裝
掌握資本主義的「概念史」才能找出推翻體制之道!超越左翼思潮的物質性論述從人性角度對資本主義提出真正關鍵的批判葉啟政集數十年思想大成之鉅著本書從西方社會思想史出發,檢視資本主義體制的發展,及相應的各方論述。無論是資本主義的擁戴者或反對者,雙方對這種經濟體制的想像,往往聚焦在物質性的層面,而未能關注其背後的人性底蘊。這正是為什麼某些社會主義思想未能擺脫經濟主義的泥淖,仍擁抱發展至上的信條,甚至走向歧途,演變成史達林主義式的獨裁壓迫。本書主張,在資本主義體制及相關論述的背後,存在著一套關於「人性的心理學」之預設。古典自由主義者霍布斯、洛克、亞當斯密的學說,將人人共享的「動物性」──自我保全的本能、慾望、需求──抬升到存有論上的核心地位,當「自利」的概念得到語意上的洗白,因應而生的「追求私利可成就公益」之論述,則為資產階級的心態打下了基礎,也讓「貪婪」的概念愈來愈得到正當化。馬克思作為最知名的資本主義反對者,其共同體主義(communism,多被翻作「共產主義」)的理念,時常遭到世人誤解,當中最遭受忽略的部分,莫過於他的思想對亞里斯多德的承繼。根據亞里斯多德,共同體的最小單位應是家庭,而非自由主義哲學家所設想的「個人」,而經濟的發展更不應該導向財富無止盡的積累。馬克思延續這名古希臘哲學家的說法,指出政治的目標在於令人們實現潛能,也就是讓人可以成為「全人」,以此發展出公正、消弭剝削的社會關係。事實上,資本主義的剝削,除了存在於資方與勞方、權貴與人民之間,更展現於人類與生態之間,馬克思對於「自然」的看法,便早已預示到了這一點。為此,要超越資本主義,我們就必須超越資本主義誘使眾人信以為真的「動物性」預設,並以「共同體主義」傳統下的「人文性」主張來分庭抗禮。換言之,主導文明演進的驅力,不能再是利己、競爭、擴張等觀念,而是要以友愛、互惠、民主等「生命美學」原則為本,並且應當要鼓勵節制、自制、自足式的在地化生產模式,以便達成人對集體與自然的共感共應。分冊介紹下冊「從諸眾的反抗到產消合體」從左翼史學家艾倫.伍德(Ellen Meiksins Wood)與新「真正」社會主義者(NTS, the new “true” socialism)的辯論切入,接續先前章節對上/下層結構的討論,針對工人地位、社會民主vs.基進主義等議題進行探索。隨後則檢視「正統」馬克思主義相對忽視的「消費」現象,並指出
母親節書展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庫存:2
超越資本主義的異托邦:知識社會學的探索(上冊):從政經聯合體到共同體主義
滿額折
作者:葉啟政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2024/02/29 裝訂:平裝
掌握資本主義的「概念史」才能找出推翻體制之道!超越左翼思潮的物質性論述從人性角度對資本主義提出真正關鍵的批判葉啟政集數十年思想大成之鉅著本書從西方社會思想史出發,檢視資本主義體制的發展,及相應的各方論述。無論是資本主義的擁戴者或反對者,雙方對這種經濟體制的想像,往往聚焦在物質性的層面,而未能關注其背後的人性底蘊。這正是為什麼某些社會主義思想未能擺脫經濟主義的泥淖,仍擁抱發展至上的信條,甚至走向歧途,演變成史達林主義式的獨裁壓迫。本書主張,在資本主義體制及相關論述的背後,存在著一套關於「人性的心理學」之預設。古典自由主義者霍布斯、洛克、亞當斯密的學說,將人人共享的「動物性」──自我保全的本能、慾望、需求──抬升到存有論上的核心地位,當「自利」的概念得到語意上的洗白,因應而生的「追求私利可成就公益」之論述,則為資產階級的心態打下了基礎,也讓「貪婪」的概念愈來愈得到正當化。馬克思作為最知名的資本主義反對者,其共同體主義(communism,多被翻作「共產主義」)的理念,時常遭到世人誤解,當中最遭受忽略的部分,莫過於他的思想對亞里斯多德的承繼。根據亞里斯多德,共同體的最小單位應是家庭,而非自由主義哲學家所設想的「個人」,而經濟的發展更不應該導向財富無止盡的積累。馬克思延續這名古希臘哲學家的說法,指出政治的目標在於令人們實現潛能,也就是讓人可以成為「全人」,以此發展出公正、消弭剝削的社會關係。事實上,資本主義的剝削,除了存在於資方與勞方、權貴與人民之間,更展現於人類與生態之間,馬克思對於「自然」的看法,便早已預示到了這一點。為此,要超越資本主義,我們就必須超越資本主義誘使眾人信以為真的「動物性」預設,並以「共同體主義」傳統下的「人文性」主張來分庭抗禮。換言之,主導文明演進的驅力,不能再是利己、競爭、擴張等觀念,而是要以友愛、互惠、民主等「生命美學」原則為本,並且應當要鼓勵節制、自制、自足式的在地化生產模式,以便達成人對集體與自然的共感共應。分冊介紹上冊「從政經聯合體到共同體主義」首先從社會史著手,指出資本主義不只是經濟體制,而是打從誕生之初,就與政治力量有著共生關係。其次,本書分別爬梳以霍布斯為首的「持具個人主義」(possessive individualism)以及馬克思的共同體主義思想,最終則指出社會主義的初衷在遭受史達林式政權的扭曲下,如何激發西方馬克思主義者(Wes
母親節書展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9 379
庫存:2
精神病院:論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
滿額折
作者:高夫曼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2012/11/19 裝訂:平裝
社會學大師高夫曼的寫作以公眾為對象,而不局限於學院人士。《精神病院》這本富含人性關懷的扛鼎之作,不僅蘊藏豐富的洞察力及深具啟發性的概念,更具體詮釋何謂「公共社會學」的力量——掀起全美去機構化的風潮,說服政府官僚們同意讓社區重新擁抱「精神病患」。《精神病院》出版迄今超過五十年,早已經跨出了社會學而進入其他各個領域,可說是歷久彌新。環視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各式各樣的全控機構不減反增,高夫曼的睿智揭露,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超越資本主義的異托邦:知識社會學的探索(上冊+下冊 套書)
作者:葉啟政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2024/02/29 裝訂:平裝
掌握資本主義的「概念史」才能找出推翻體制之道!超越左翼思潮的物質性論述從人性角度對資本主義提出真正關鍵的批判葉啟政集數十年思想大成之鉅著本書從西方社會思想史出發,檢視資本主義體制的發展,及相應的各方論述。無論是資本主義的擁戴者或反對者,雙方對這種經濟體制的想像,往往聚焦在物質性的層面,而未能關注其背後的人性底蘊。這正是為什麼某些社會主義思想未能擺脫經濟主義的泥淖,仍擁抱發展至上的信條,甚至走向歧途,演變成史達林主義式的獨裁壓迫。本書主張,在資本主義體制及相關論述的背後,存在著一套關於「人性的心理學」之預設。古典自由主義者霍布斯、洛克、亞當斯密的學說,將人人共享的「動物性」──自我保全的本能、慾望、需求──抬升到存有論上的核心地位,當「自利」的概念得到語意上的洗白,因應而生的「追求私利可成就公益」之論述,則為資產階級的心態打下了基礎,也讓「貪婪」的概念愈來愈得到正當化。馬克思作為最知名的資本主義反對者,其共同體主義(communism,多被翻作「共產主義」)的理念,時常遭到世人誤解,當中最遭受忽略的部分,莫過於他的思想對亞里斯多德的承繼。根據亞里斯多德,共同體的最小單位應是家庭,而非自由主義哲學家所設想的「個人」,而經濟的發展更不應該導向財富無止盡的積累。馬克思延續這名古希臘哲學家的說法,指出政治的目標在於令人們實現潛能,也就是讓人可以成為「全人」,以此發展出公正、消弭剝削的社會關係。事實上,資本主義的剝削,除了存在於資方與勞方、權貴與人民之間,更展現於人類與生態之間,馬克思對於「自然」的看法,便早已預示到了這一點。為此,要超越資本主義,我們就必須超越資本主義誘使眾人信以為真的「動物性」預設,並以「共同體主義」傳統下的「人文性」主張來分庭抗禮。換言之,主導文明演進的驅力,不能再是利己、競爭、擴張等觀念,而是要以友愛、互惠、民主等「生命美學」原則為本,並且應當要鼓勵節制、自制、自足式的在地化生產模式,以便達成人對集體與自然的共感共應。分冊介紹上冊「從政經聯合體到共同體主義」首先從社會史著手,指出資本主義不只是經濟體制,而是打從誕生之初,就與政治力量有著共生關係。其次,本書分別爬梳以霍布斯為首的「持具個人主義」(possessive individualism)以及馬克思的共同體主義思想,最終則指出社會主義的初衷在遭受史達林式政權的扭曲下,如何激發西方馬克思主義者(Wes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