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新譯百喻經(精)
滿額折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新譯百喻經(精)

定  價:NT$ 220 元
優惠價:8518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佛教傳行數千年,佛法本義便如治病良藥,度世度人。但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你是否也曾因經文艱澀,難窺堂奧而駐足不前,失去親近佛法的機緣呢?本書作者藉著幽默詼諧的笑話寓言,脫去佛理說教外殼,深入淺出地講述佛法,如同良藥外和以冰糖,裹以樹葉,讓人樂於接受,輕易領悟佛法真諦。想步入佛法的領域,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導 讀

以故事說佛理,是佛祖釋迦以來的重要傳統。載入佛典的大量故事,以事喻理,深入淺出,對宣傳和普及佛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為世界文學寶庫保存了豐富的遺產。魯迅先生說:「嘗聞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魯迅全集》卷七)這些「如大林深泉」之印度寓言故事,多數出自佛典中。
本書編撰者為印度大乘法師僧伽斯那,又作僧伽斯。他沒有來過中國,故對其事跡所知甚少。據載,他從佛經中選出近百條譬喻故事,按需要進行加工製作,編成一部叫作《癡花鬘》的書,用作「教授新學」的教材。綜合分析,故事後面的評論,也應由他完成。全書共九十八則故事,加上開頭的引言和結尾的偈詩,合為百數。這些故事雖稱「抄修多羅藏(經律論三藏中之經藏,佛所說經之結集)中要切譬喻」,但已無法在佛經中一一對應的追尋到它的源流出處。因為同一故事常見於多種佛典,具體情節、繁簡程度也有不少變化,又受資料限制,很難理清其頭緒。書中有些故事也不排除直接取材於佛典之外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有十三篇故事開頭用「譬如」,可能是引述某人、某書,不便直接說出,而採取的表達手法,它們或於佛經外另有出處。
本書的宗旨就是破除愚癡,掃除成佛的思想障礙。愚癡即無明。按照佛教理論,無明是對佛理的無知,主要指對四諦說、緣起論、善惡因果、輪迴報應等基本佛理無知,由之導致對外境和自我的執著分別,引發種種行為,種下善業惡業,從而使人陷入無窮的輪迴報應苦海,不得出離。因此袪除愚癡無明,使人開悟,是引導眾生脫離苦海皈依佛門的唯一途徑。浩如煙海的佛家內典,從根本上說,都是服務於這個根本目標的,只是有的偏重理論和戒律的論證解說,有的偏重說故事,以事喻理而已。本書各篇一般都設計一個愚人故事,其中只有五篇以野干、蛇、鴿子、獼猴為主角。其實這些動物也代表愚人,是一種擬人化手法。說完故事,便借題發揮,依佛理進行分析評議,以開導愚蒙,指點迷津。如結尾偈詩指出:「如阿伽陀藥,樹葉而裹之。取藥塗毒竟,樹葉還棄之。戲笑如葉裹,實義在其中。智者取正義,戲笑便應棄。」故事後面的分析評論,意在指明「正義」所在,是根治愚癡之良藥,能領悟於此,便達到目的,可以把笑話丟掉了。
評論部分表達編撰者普度眾生、弘傳佛法的願心,可概括為以下要點:一批判外道。主要是批判外道修煉苦行、迷執邪說、竊取佛法等錯誤,指出外道不從破除愚癡無明、引人開悟入手,顛倒修行主次,把人引入迷途。如〈搆驢乳喻〉,指明外道想通過「裸形自餓、投崖赴火」等苦行修成大道,就如同公驢擠奶一樣虛妄無成。又如〈煮黑石蜜漿喻〉,指明外道讓人臥棘刺上,用火炙烤身體,以圖得道,只是揚湯止沸,而非釜底抽薪,是沒有用的。二剖析世人種種過失和罪業,主要根源於貪欲、怨恨、愚昧無知,佛教稱為「三毒」,是無明的外在表現。如〈見水底金影喻〉,指出愚癡之人不懂緣起法,執著自我與外境為真實,如同以水底金影為真金一樣愚昧。如〈夫婦食餅共為要喻〉,批評世人為小名小利相爭不休,不肯相讓,招致大禍,以致墮入三惡道而不知畏懼。如〈小兒得歡喜丸喻〉,揭示小兒貪吃、乳母貪睡與比丘貪利養,結果失掉一切,皆為因貪而致禍。三解說佛理、訓諭僧徒。此類說教,遍及全書,隨處可見。多數為簡短數語,如〈梵天弟子造物因喻〉,對常斷二邊的論述就比較簡短明白。亦有少數篇章論述較詳,如〈送美水喻〉,闡述一乘與三乘的關係;〈二子分財喻〉,講說四種論等都較詳。這部分內容由於受宣傳佛教限制,難免有牽強附會、拖沓迂曲之病,如魯迅批評的「言必及法,反多拘牽」處,讀者自會判別。
脫去佛理說教外殼,從世俗的純文學角度看,本書更具有較高價值。魯迅先生一九一四年出資在金陵刻經處重刻此書,並在一九二六年寫〈癡花鬘題記〉,認同王品青先生對此書「除去教誡,獨留寓言」的處理辦法,便是從純文學層面著眼推薦的。小說家沈從文先生也認為,多數佛經故事,「常在短短篇章中,能組織極其動人的情節。……故事取材,上自帝王,下及蟲獸,故事布置,常常恣縱不可比方。只據支配材料的手段組織故事的格局而言,實在也可以作為『童話教育文學』以及『幽默文學』者參考。」(見王邦維《佛經寓言故事》之〈前言〉)在藝術創作方法上給予較高評價。
書中的故事與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亦能廣泛相通,這不僅表現在有些故事可以找到直接對應的中國版,而且表現在絕大多數故事都可以得到中國讀者的喜愛和共鳴,反映中印兩大相鄰古國在思想文化領域源遠流長的親密關係。如〈乘船失釪喻〉與《呂氏春秋》中刻舟求劍故事,情節相近,寓義相通,只是道具有別而已。〈送美水喻〉中把五由旬改為三由旬與《莊子‧齊物論》中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的構想,多麼靈犀相通。〈口誦乘船法而不解用喻〉的故事,明代學者王廷相也講過。大意是有個人關起門來學習划船技術,把如何掌舵、搖槳、運櫓都記得爛熟,可是一入水操作卻翻了船。兩個故事頗為相似。如果仔細推究,此類相互影響、相互借鑑的情形一定很多。
體例方面,與本套叢書基本一致,又根據具體情況作了相應變通,作法是:
題解 旨在揭示故事的寓義。原文每段故事後面的評論,是按大乘佛學觀點撰寫的題解。我們則是用世俗觀點揭示故事中蘊含的人生經驗、教訓和哲理。此種揭示分析,只反映撰寫者個人的感受,一家之言而已,有些看法可能缺乏深度和啟發性,甚至不妥當、不足取,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取捨和創造性發揮。一則故事如同《周易》通過卦爻給出的一個個易象,觀象可以產生多種類比聯想和推斷,不必受已有言詞所限。
正文 以魯迅先生斷句,金陵刻經處刻本為底本,個別不妥處,則參照他本校改,不作校勘說明,以節省篇幅,統一體例。如〈渴見水喻〉,「君可飲盡」,「君」為「若」之誤,參照他本徑改。〈歎父德行喻〉,「便作是念言」刪去「念」字等,餘皆類此。
注釋 各篇說故事部分,難度不大,只對個別字、詞或有關名物典章、異域風情等作些解釋,分量不多。故事後面的評論部分,多涉及佛學理論、名詞術語、宗教儀軌等,需作適當解說,也只以介紹基本知識為限,不多展開,以免篇幅過大。
語譯 考慮到譯者是位外國人,行文有生硬古怪、不夠流暢處,語譯盡力加以改進,不機械地直譯,力爭準確流暢,合乎本義,又不失原作風格。限於能力,實際操作中恐距此目標尚有相當大的差距。
說明 主要是對文中涉及的重要佛理、概念範疇等,作簡要的解說,幫助讀者增加一些佛學知識和對原文的領悟能力。根據各篇具體情況,需要則寫,不需則略,故所作不多。所作說明,力求簡明,闡釋時難免有不全面、不系統、不準確處,只能作為參考。
將這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佛經故事集,準確流暢地介紹給今天的讀者,是一件並不輕鬆的差事。主要有兩大難點:一是對當時印度的風俗民情、名物典章等不熟悉,相關資料又很難查找,解釋起來難度較大。如野干、兜羅綿之類,中國無此物,只能用類比法解釋,不能真正到位。再是涉及佛學和印度歷史知識,較難把握。二是使行文風趣幽默,含而不露,耐人尋味,把讀者吸引住,這一條更難。本人佛學功底有限,又少文才,雖作了極大努力,力求以勤補拙,但疏漏不足之處一定不少。敬請讀者諸君多加斧正,以便改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8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