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綜合風險防範:科學、技術與示範(簡體書)
滿額折

綜合風險防範:科學、技術與示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  價:NT$ 768 元
優惠價: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綜合風險防范:科學、技術與示范》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綜合風險防范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的部分研究成果,叢書之一,重點對綜合風險研究的國內外進展與發展趨向、綜合風險分類體系與標準、綜合風險評價模型體系、綜合風險防范關鍵技術、綜合風險防范之救助保障體系與保險體系,以及諸如全球氣候變化、能源與水資源保障、食物與生態安全等風險的診斷、評價與防范措施等進行了較為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綜合風險防范:科學、技術與示范》可供災害科學、風險管理、應急技術、防災減災、保險、生態、能源、農業等領域的政府公務人員、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的師生等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教材。

名人/編輯推薦

“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

目次

總序
第1章 綜合風險防范科技進展與展望
1.1 國際開展綜合風險防范研究的進展
1.2 中國開展綜合風險防范研究的進展
1.3 綜合風險防范研究展望

第2章 綜合風險分類體系
2.1 綜合風險識別
2.2 綜合風險分類
2.3 綜合風險分類框架與分類結果

第3章 綜合風險評價模型體系
3.1 風險評價模型的界定
3.2 完備樣本的風險評價模型
3.3 不完備樣本的風險評價模型
3.4 綜合風險評價模型的應用

第4章 綜合風險信息搜索與網絡信息服務技術
4.1 綜合風險網絡信息搜索技術
4.2 中文綜合風險網絡信息搜索系統(勾勾風險-GogoRisk)
4.3 綜合風險網絡信息服務技術

第5章 綜合風險模擬與仿真技術
5.1 綜合風險數字模擬與仿真技術
5.2 旱災風險模擬仿真技術
5.3 風沙災害風險數字模擬系統

第6章 綜合風險自動制圖技術
6.1 綜合風險自動制圖技術流程
6.2 1:100萬綜合風險自動制圖規程
6.3 綜合風險自動制圖符號系統
6.4 綜合風險自動制圖軟件系統

第7章 綜合風險信息集成技術
7.1 綜合風險數據庫技術
7.2 綜合風險地圖編制技術
7.3 綜合風險信息集成服務平臺
7.4 綜合風險信息集成技術展望

第8章 綜合能源保障風險防范
8.1 煤炭和石油保障現狀
8.2 中國能源保障風險評價
8.3 江蘇省綜合能源保障風險防范

第9章 綜合水資源保障風險防范
9.1 中國水資源保障現狀
9.2 水資源保障風險評價
9.3 京津塘地區水資源保障風險防范
第10章 綜合食物安全風險防范
10.1 食物安全概述
10.2 中國綜合食物安全風險評估
10.3 中國洞庭湖地區綜合食物安全風險防范

第11章 綜合生態安全風險防范
11.1 生態安全概述
11.2 中國生態風險評價
11.3 鄂爾多斯地區生態安全風險防范

第12章 綜合全球化貿易風險及其防范技術體系研究
12.1 中國貿易風險評價
12.2 中同貿易風險的防范措施體系
12.3 廣東省貿易風險的案例研究

第13章 綜合全球環境變化風險防范
13.1 全球環境變化風險
13.2 中國氣候變化風險評價
13.3 廣東省氣候變化風險防范

第14章 綜合自然災害風險救助保障體系
14.1 自然災害救助概述
14.2 中國自然災害救助保障體系
14.3 湖南與浙江省自然災害綜合防災減災體系

第15章 綜合自然災害風險保險體系
15.1 自然災害的風險轉移
15.2 中國農業自然災害保險體系
15.3 中國農業自然災害保險示范——湖南、浙江

第16章 中國綜合風險防范模式
16.1 中國綜合風險防范現狀與問題
16.2 綜合風險防范模式與中國綜合風險防范對策
16.3 中國綜合風險防范模式
16.4 中國巨災風險防范模式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第1章 綜合風險防范科技進展與展望* 近年來,各類災害在全球范圍頻繁出現。例如,2009年的海地地震、2008年的中國 汶川地震,2008年年初中國南方發生的特大冰雹,2005年給美國新奧爾良市造成毀滅性 打擊的卡特里娜颶風和2003年席卷歐洲的熱浪,2007年以來的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的金融 危機等。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06)統計,從1984~2003年,在發展中國家就有 超過40億人受各類自然災害影響,而1990~1999年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超過了 1950~1959年的15倍。比利時流行病與災害研究中心(CRED)的全球災害數據(EM DAT)、來自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和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Re)的歷史災害 數據均表明:在過去20年間,災害發生的頻率呈上升趨勢(Scheuren et al. ,2008)。全球 范圍內,從1988~2006年,洪水和風暴發生次數每年增加了大約7%,在2000年和2007 年則平均增長了8%,這些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也相應增加(Emanuel, 2005)。據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RC,2006)報告顯示,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從20世紀 60年代到90年代在快速增長。在發展中國家,災害損失在許多情況下甚至超出國民生產 總值的3%,并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而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人員死亡也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由自然災害造成的880 000的人口死亡中,90%集中在發展中 國家(Perrow,2007)。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在全世 界迅速蔓延,世界主要國家經濟步入衰退,美國、日本、歐盟、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都處在 經濟發展的高風險狀態。股市跌幅前10位國家的下跌幅度為97%~69%,中國股市股指 跌幅位居世界前列(李曉西等,2010)。 上面所列舉的大規模災害風險都具有一個共性,即通過災害鏈的傳遞與放大,其影響 與防范范圍均遠遠超出直接受災地區。這一現象的出現,要求我們必須全面審視全球范圍 社會—生態系統應對風險的能力,這將在全球化時代與全球環境變化背景下的風險(特別 是巨災風險)的綜合防范,擺在了風險科學研究的核心與前沿。受災地區乃至全球范圍社 會經濟的安全穩定發展,期待風險防范研究能夠盡快有新的突破,這些突破將包括新的概 念、新的理論、新的技術和新的管理模式。面對來自自然或社會及人為的各種風險,作為 一門直接服務于社會安全和經濟安全的災害風險科學,要從理論和實踐等多方面,加快對 綜合風險防范科學、技術、管理與應用的研究。 1.1 國際開展綜合風險防范研究的進展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即世界性的全球環境變化研究啟動以來,人們就開始關心綜 合風險的防御與轉移問題,從傳統意義上的環境與健康風險研究,到生態系統健康的維 護,以及綜合災害風險管理,均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最早成立的有關風險管理的學術機構是于1914年成立的國際風險管理協會(Risk Management Association,RMA),總部設在美國費城,主要目的是基于風險源原理為商 業提供服務,現有3000多個機構會員、17 000多個專業化的風險管理人員。除美國本 土外,還在香港、新加坡、墨爾本、悉尼和倫敦等地設有分支機構(RMA,2010)。其 次是于1980年成立的國際風險分析學會(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SRA),目的是提升 對風險分析技術和應用的認識與理解能力。該學會在全世界有重要影響,除在美國華盛 頓設立總部外,還在歐洲和日本分別設立分部(SRA,2010),它主辦的已有近30年 “風險分析”歷史的國際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isk Analysis),引領著風險分析學 科的未來。 綜合風險防范(integrated risk governance,IRG)研究與減災、應急響應與風險管理實 踐密切相關。自第42屆聯合國大會(1987年12月11日)宣布將從1990年開始的20世 紀的最后10年定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 duction,IDNDR)以來,在這20年的時間內,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商業界和政界人士, 以及相關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從不同的角度開展了一系列的涉及綜合災害風險防范的科 學研究,并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的綜合減災和災害風險防范工程(UN-ISDR,2010)。 第一是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活動和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 aster Reduction,ISDR)的實施。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秘書處(ISDR)還進一步推進 “2005~2015年神戶行動框架”,從2007年起,建立了全球減輕災害風險的平臺(GP/ DRR),旨在提高減輕災害風險的意識,共享應對巨災風險的經驗,指導實施國際減輕災 害戰略體系等(UN-ISDR,2010)。 第二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高度關注綜合風險問題的研究,相繼組織各國和地區 的專家,完成了一批很有影響的關于綜合風險防范的書籍(World Bank,2010),如自然 災害高風險區——全球風險分析(Dilley et al.,2005)、建立安全的城市——災害風險的 未來(Kreimer et al. ,2003)、發展中國家的風險管理(Constantijn and Claessens,1993)、 在應急經濟中管理災害風險(Kreimer and Arnold,2000)和應用風險金融和基金保險手段 管理巨災風險(Pollner,2001)。 第三是國際風險防范理事會(International Risk Governance Council,IRGC)(IRGC, 2010)高度重視綜合風險防范的制度設計和關注巨災風險的綜合應對,提出了一套新的風 險分類、評價的體系和綜合風險防范模式,即把風險劃分為物理、化學、生物、自然、社 會溝通和復雜成因六大類,并進一步區分為線性、復雜、不確定和模糊4種風險;綜合風 險評價與防范體系由5個要素組成,即風險前評估、應對評估、估價、管理及溝通 (IRGC,2005)。 第四就是由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 sis,IIASA)和日本京都大學防災所(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DPRI)共同發 起并已連續舉辦了9屆的IIASA-DPRI綜合災害風險管理論壇(IIASA-DPRI Forum on Inte grat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從2001年起就關注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集成研究,試圖 建立綜合災害管理體系,提出了綜合災害管理的“塔”模式和“行動—規劃—再行動— 再規劃”的減災響應模式(DRH,2010)。 第五就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 ment,OECD)(OECD,2010)關于巨災風險的金融管理國際網絡(OECD,2007)。 第六就是一系列的國際會議與國家災害地圖集的出版(史培軍,2003;史培軍等, 2006a,2006b)。 盡管如此,將綜合風險防范與全球環境變化和全球化聯系在一起,開展綜合風險防范 研究工作是近幾年才悄然興起的一個綜合性研究領域,也是一項整合自然科學、社會科 學、工程技術專家、產業界與商業界人士、政策制定者為一體的跨學科綜合研究前沿科 學。所有這些與綜合風險防范研究相關的學術交流,正在促成一門新的綜合學科(即災害 風險科學)的形成。 1.1.1 聯合國強調綜合災害風險防范的能力建設 過去的十多年來,世界發達國家在風險研究和風險管理的具體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進 步。許多學者(Alexander,2000;Blaikie et al.,1994;Bouchaud and Potters,2000;Bun ting et al.,2007;Burton et al.,1995;Haimes,2004;Jasanoff,1986;Jorion,1997;Lin nerooth-Bayeretal.,2005;Morganetal.,2002;Renn,2008;SenandDreze,1995)和研 究機構以及國際組織(ICSU,2008;ISDR,2004;NRC,2006;OECD,2003;World Bank,2006;UNDP,2004)從不同角度,對近年來災害風險研究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為進一步開展綜合災害風險防范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在快速和日益高度全 球化的今天,傳統風險的衍生動態與影響路徑在改變,同時新的風險又不斷涌現,挑戰人 類應對能力的極限。從冷戰期間的核威懾,到今天的計算機網絡黑客、納米技術,次貸危 機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這些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一旦發生,都 將遠遠超出目前社會的防范能力。而地球自然環境系統的一些突發事件(如地震、海嘯、 熱帶颶風等)的出現,在許多情況下也會造成人類社會高度震蕩。為更好地應對巨災所造 成的風險,聯合國曾先后在日本橫濱(1994年)和神戶(2005年)召開過兩次世界減災 大會,發表了《橫濱宣言》和《神戶宣言》。前一個宣言的目標是建設一個讓世界更安全 的21世紀,強調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促使聯合國減災十年目標的實現(IDNDR); 后一個宣言是在前一個戰略與行動執行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促進全世界可持續發 展與減輕災害風險的關系,號召聯合國各成員國,要高度關注因全球環境變化可能引發的 各種災害風險的頻發與加劇,以及由此對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帶來的巨大障礙,高度 重視加強國家和社區的抗災能力。 在聯合國實現減災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UNISDR)中,明確提出了必須建立與風險共存的社會體系,強調從提高社區抵抗風險的 能力入手,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UNISDR,2004)。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強調發展與加 強綜合風險防范顯得尤為重要。受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特別是全球變暖的影響,一些小 島國以及沿海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由于對災害風險的脆弱性比較大,災后恢復能力與適應 災害的能力都比較弱,從而使其承受的全球環境變化的風險更加嚴峻。因此,在聯合國提 出的千年發展目標中,把發展綜合風險防范的科學與技術、減輕各種災害的影響、提高應 對各種災害風險的能力作為保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的措施。2005年在德國波 恩舉辦的第六次IHDP開放科學會議的主題中(CNC-IHDP,2010),把全球安全作為大會 討論的主題,從多個方面探討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減輕災害風險的政策、經濟、社會與技術 途徑。2006年、2008年、2010年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系列性國際災害與風險大會,圍繞 著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與減輕災害風險的核心議題,特別強調把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作 為國家和地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此從宏觀尺度上緩解各種災害風險的加劇,減少災 害風險的發生頻率。 1.1.2 IPCC高度重視全球氣候變暖可能造成的災害風險 由于自然和人類活動使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這一全球環境 變化的基本事實,不論其自然或人類作用的貢獻各占到多大的份額,或未來變化的趨勢是 持續下去,還是發生方向性的轉折,都使各級政府政策制定者、各類生產者以及科學家們 開始高度關注全球環境變化與風險的關系,特別是全球變暖對災害風險增加的貢獻。近年 來,由于全球變暖導致天氣和氣候異常頻率增加,進而加劇了災害風險的程度,這一事實 已經逐漸得到來自世界各地氣象觀測資料的證實(Emanuel,2005)。在IPCC第四次評估 報告中,對由于氣候變暖導致的異常天氣和氣候發生頻率的增加,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 實,諸如干旱頻率的增加與范圍的擴大、大雨頻次的增加以及部分地區強熱帶氣旋頻率的 增加等(WMO,2007)。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導致異常天氣和氣候的頻繁發生,而且還使全 球范圍的一些基礎設施正常運行受到影響,使生產事故風險加大,諸如一些缺少電力的地 區,由于夏季高溫,使室內空調用電明顯增加,結果導致電力負荷超標,出現電網破壞事 件,引起一系列的生產事故。近年來,這一現象在中國的廣大東部地區(如珠江三角洲、 長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區)時常出現。再比如近年歐洲地區冬季強降雪天氣的增加,不僅 使交通災害風險加大,而且還使一些地區電網受損,導致影響正常供電,結果使災害風險 進一步擴大。全球變暖還使地球生態系統服務能力受到影響,一些初步觀測結果表明,近 年來大范圍傳染病的發生(如SARS、禽流感等)均與全球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不佳,特 別是生物多樣性受損有密切關系。這也就表明,全球環境變化與世界生態系統和人口健康 風險的增加有著一定的聯系。對巨災風險致災背景的新認識,對于揭示全球環境變化與全 球風險增加之間的產生機制和演變過程,對于制定綜合災害風險防范的對策都有著極為重 要的價值(史培軍等,2009)。 1.1.3 WTO高度重視全球化可能造成的經濟與社會風險 近年來,全球化進程在加快,加入WTO的國家在不斷增多,尤其是占全世界人口1/5 的中國加入WTO后,使全球化進程的速度明顯加速。據測算,中國的市場化程度已達到 73.8%以上,而且從1978~2006年平均每年的GDP增幅達9.67%以上,中國已成為對全 球經濟和貿易影響規模最為突出的國家(Li et al. ,2006)。在全球化進展的同時,區域化 進程也在加快,世界各國和區域性的經濟、貿易及政府合作組織不斷加強,如“東盟10 國”、“東盟10國+1”及“東盟10國+3”、亞太經合組織、歐盟和美加墨聯盟等,這些 區域化組織的加快發展與加強聯系,也使各種風險因素在空間的傳播與擴散加強。一些國 家開辦了形式各樣的保險和再保險業務,從而使風險造成的影響區域明顯擴大。例如,瑞 士再保險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等國際再保險公司,近年來相繼在中國獲準開辦再保險 業務,一些國際保險公司也獲準在中國開辦保險業務,均使得中國的各類風險通過國際保 險與再保險企業轉移到世界各地。這些國際保險和再保險公司在中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 過程中,既獲得了中國保險和再保險市場的份額,同時也承擔了來自中國的各種風險責 任。Internet的快速發展,不僅加快了經濟與社會全球化的進程,而且也引發了巨大的風 險。一些依賴Internet的政府工作系統、企業與商業系統等,一旦遭遇Internet中斷,均會 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造成巨大的損失。例如,2006年年末,南太平洋發生強烈地震,使 得通過南太平洋的海底光纜受到嚴重影響,也包括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在內的通往美國及 美洲其他國家的Internet中斷約達三周之久,嚴重影響了各種政府間交流和企業網上業務 以及各類學術與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造成的損失初步估計達數十億美元。此外,由于全 球化的加快發展,還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城鎮化的進程。中國由于加入了 WTO,從而使依賴國際市場程度高的產業聚集區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如經濟比較發達的 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即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區)都顯示出城鎮化進程在明 顯加快(史培軍,2005)。由于WTO組織的推動,一些重要的戰略物資(如石油等能源 與礦產資源)在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加快流動,都促使各種風險在空間上的傳播加速,影響 范圍在明顯擴大。世界高風險區的形成,不僅與自然致災因子在這些地區頻發有關,而且 還與這些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國際化水平相關(Dilley et al.,2005)。上述表 明,全球化作為全球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WTO等經濟和貿易組織的推動下, 其進程明顯加快,人口數量占世界比例最大的中國和印度,已成為加快全球化進程的重要 因素。全球化的加快發展,通過貿易、金融和科技等合作途徑,使各種風險在空間上的擴 散明顯加強(World Bank,2006),這也正是WTO高度重視全球化可能造成的經濟與社會 風險的根源。 1.1.4 ICSU啟動了災害風險綜合研究的科學計劃 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于2008年提出并于2010年正式啟動了一個關于災害 風險綜合研究的科學計劃(ICSU,2008),關注自然的和人為的環境災害風險。該計劃的 目標是:對致災因子、脆弱性和風險的理解,即風險源的識別、致災因子預報、風險評估 和風險的動態模擬;理解復雜而變化的風險背景下的決策,即識別相關聯的決策系統及其 之間的相互作用、理解環境災害背景下的決策和提高決策行為的質量;通過基于知識的行 動減輕風險和控制損失,即脆弱性評估和尋求減輕風險的有效途徑。該計劃強調,為了實 現上述目標,重視能力的建設,即編制災害地圖的能力、應對不同災害種類的不同減災水 平的能力、持續改進設防水平的能力。與此同時,重視案例研究和示范,以及災害風險評 價、數據管理和監測,特別重視應用地方行動評價全球和利用全球行動評價地方的技術路 線。ICSU在提出這一科學計劃時強調災害影響的全球性、社會—人文因素在災害風險形 成中的作用、全球變化對災害風險形成的作用。并從科學角度闡述了該研究計劃的著眼 點,即集中在風險和減輕災害風險,需要對各種災害(鏈)進行多學科、多尺度的綜合探 討,重視數據、信息服務能力建設和共享在該計劃中的重要性。 1.1.5 IHDP啟動了綜合風險防范研究的科學計劃 開展全球變化條件下的綜合風險研究,不僅對防范巨災風險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而且 對發展地球系統科學、促進區域和全世界可持續發展也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IHDP, 2010)。為此,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新審視國際減災戰略,即從單 一災害風險防范到綜合災害風險防范,從減輕災害風險到轉移災害風險,從區域災害風險 防范到全球災害風險防范(UNISDR,2005)。通過控制、減輕、轉移和適應風險等多種綜 合風險防范技術,促進主要高風險行業和地區的綜合風險防范體系的建設,進而支撐區域 可持續發展,并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目的。因此,加強綜合風險防范的國 際科學合作研究,提出綜合風險防范的國際合作項目,通過優化整合國際相關力量,探討 應對全球變化引發的巨災風險,探討全球變化所引起的各類災害風險的形成機制,并尋找 適應性對策,加深理解全球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實現科學發展,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 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建立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鑒于開展綜合風險防范研究的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CNC-IHDP迅速開展了相應的工 作。2006年11月上旬,借IHDP科學委員會在北京組織中國區域研討會(IHDP China Re gional Workshop,Beijing,Nov,5~7,2006)之際,由CNC-IHDP主席劉燕華研究員、秘書 長葛全勝研究員代表中國IHDP國家委員會正式向IHDP科學委員會主席Oran Young教授, 提出建立IHDP綜合風險防范核心科學計劃的建議。在北京IHDP中國區域研討會上, CNC-IHDP/RG工作組組長史培軍教授在總結介紹中國綜合災害風險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 上,提出了建立國際綜合風險管理核心科學計劃的基本框架。IHDP科學委員會在表達對 設立該新的核心科學計劃的極大興趣的同時,也提出了具體要求。IHDP科學委員會主席 Young教授特別明確指出,新的核心科學計劃設置要突出體現全球環境變化與風險防范的 關系,要與已有的核心科學計劃有明顯的區別,并要顯示特色和多學科參與,且要體現為 聯合國千年目標的實現作貢獻。在IHDP科學委員會的協調組織下,成立了由北京師范大 學史培軍教授和德國波士坦氣候影響研究所Carlo Jaeger教授任聯合主席、由中外30名專 家組成的“綜合風險防范科學計劃”工作組。該工作組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在美國、 中國和德國組織了多次研討會和報告編寫會,最終在2008年9月按期完成了“綜合風險 防范”核心科學計劃書(初步版)。在2008年10月印度新德里召開的IHDP科學委員會 上,該計劃書(初步版)獲得通過,并在該計劃科學工作組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于 2009年4月德國IHDP科學大會上正式公布。“綜合風險防范”核心科學計劃也于2010年 正式出版(IHDP,201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