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簡體書)
滿額折

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孩子們為什麼都會聽蘭海的話?奇跡是怎麼發生的?
一本全面而透徹闡釋蘭海專業教育理念
與實施技巧的獨特之作
《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帶你走進蘭海的教育世界
本書記錄了蘭海教育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在一段段生動可感、正在發生的故事中,蘭海透徹而全面地闡釋了她專業的教育理念,並展示出把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實施技巧和豐富經驗,為您帶來觀察兒童的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蘭海在德國慕尼克大學獲得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碩士學位後,回國創辦上瀕教育機構,致力於用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養我們的孩子。六年來,在上瀕的課堂以及活動訓練營裡,發生了太多讓家長意想不到的成長故事。在蘭海面前,內向孤獨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絕,叛逆期的孩子願意順從,撒謊的孩子變得誠實,早戀的孩子能健康成長,愛打架的孩子成為了弱者的保護神,不愛學習的孩子渴望知識,膽小自卑的孩子開始膽大自信,調皮搗蛋的孩子變得創造力驚人……而所有這一切都源于她對孩子的心理、言行、個性的深入瞭解和把握,所以蘭海總是對家長說:“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
蘭海在這本書中探索的主要問題有:
如何觀察孩子的行為,併發現行為背後真實的情緒表達?
如何發現孩子不聽話的真正原因,即孩子的行為動機?
如何説明孩子理解和遵守各種規則?
為什麼不能替孩子解決所有問題?
父母應該如何“狠心”和“忍心”?
孩子為什麼要聽話?到底要聽誰的話?
怎樣讓孩子學會正常地認輸?
面對老師,父母怎樣才能平等溝通?
如何面對孩子與老師的嚴重衝突?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早戀?
軟弱的孩子就應被遷就嗎?
如何讓膽怯的孩子大膽地做決定?
如何讓孩子平等地和他人交往?
怎樣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積極思考?
怎樣讓孩子理解社會存在的競爭?……
我們每天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都是即興的,而非彩排好的。蘭海這位總是能點到孩子“軟肋”上的超級育兒師,把兒童教育與心理學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並以她把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豐富經驗和造詣,帶領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收穫關於孩子教育的全新感受和體驗。

作者簡介

蘭海,畢業于德國慕尼克大學教育心理學系,2002年回國創辦上瀕教育機構。在個人成長規律和心理研究的基礎上,蘭海將西方先進教育理念與中國傳統教育方法融會貫通,探索兼具中西特色的“新教育法”,推出了“無痕教育”、青少年“通識教育”、青少年拓展訓練等教育專案,並針對教育現狀,開發出了青少年成長顧問專案、父母成長課程和教師培訓課程。十多年來,因著學術研究與教育實踐的互相促進,這些項目和課程均取得良好效果,她引導家長積極面對孩子的成長,陪伴和帶領上千名孩子走上自信、快樂的成長之路。
蘭海擔任多家雜誌、機構和網站專家顧問,2013年出任中央電視臺《超級育兒師》節目中的育兒師。出版有《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和《孩子需要什麼》。

名人/編輯推薦

教育既要有道,又要有術。蘭海,恐怕是能同時駕馭這兩點的為數不多的專家了。她最大功力在于,能夠在“現在進行時”中,以最敏銳的判斷切中教時機,以專業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貼近孩子的心理,從而達成教育的目的。非常欣賞和珍惜這本《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她在一段段真實可感、正在發生的故事中,闡釋專業的教育理念和實施技巧,可以說,它是一本文字版的、更加透徹和全面展現蘭海教育理念的《超級育兒師》!

序言 我們養育的是孩子,不是鮮花

引言:平和父母的秘訣
三個重要理論
本書的獨特之處
你可以做一位更加平和的家長
擁抱大愛

第一部分:自我控制
1.平和父母培養快樂兒童
為人父母的首要責任
打破循環:自我療傷
如何管控你的憤怒
如何不再對孩子吼叫
孩子失控時,父母如何保持鎮定
教育孩子和自我修養并舉
培養優秀兒童的十條規則

第二部分:培養親情
2.平和父母和快樂兒童的精髓
為什么親情是快樂育兒的訣竅
伴隨孩子成長的親情
嬰兒期(0-13個月):塑造大腦
跚學步期(13-36個月):構建安全依賴
學前期(3-5歲):開發獨立性
小學期(6-9歲):為少年期打好基礎
親情基礎
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
如何判斷你與孩子的關系需要發揮作用
與頑劣兒童建立聯系
行動指南
孩子的情感銀行賬戶
特別時刻有什么特殊之處?
強化和提升親子關系的日常習慣
利用親情讓孩子在清晨離開家門
利用親情讓孩子順利入睡
成為出色傾聽者的十條途徑
如何讓孩子聽我講話?
當孩子沉默時
當你和孩子處于負面狀態時

第三部分:引導而非控制
3.孩子的自我管理:情感引導
為什么要進行情感引導?
情商與兒童成長
嬰兒期(0-13個月):一條信任的基本原則
學步期(13-36個月):無條件的愛
學前期(3-5歲):移情作用
小學期(6-9歲):情感的自我意識
情感引導基礎
兒童如何開發情商
移情作用,情商的基礎
孩子的情感背包
理解憤怒
滿足孩子最深層次的需求
頑劣兒童的情商引導
行動指南
兒童情商培養七步法
利用情感引導克服憤怒
孩子有所表現但不哭喊:建立安全
與孩子嬉戲:情商游戲
其他資源:解決兄弟沖突的話術

4. 教育有表現欲的孩子:不敢訓誡
訓誡與懲罰骯臟的小秘密
兒童成長指導
嬰兒期(0-13個月):移情導向
學步期(13-36個月):避免權力沖突
學前期(3-5歲):學習自我管理
小學期(6-9歲):培養積極習慣
通過移情作用設定限制:基礎篇
嚴厲與寬容的平衡點
能不能打孩子?
吼叫是否屬于新型體罰?
從“禁閉”到“解禁”
結果真相
積極教育是否適用頑劣兒童?
行動指南
如何設置移情限制
如何幫助試探限制的孩子
放棄威脅:十二種優秀替代方法
如何調解沖動行為
利用3R鼓勵孩子進行補救:反思、修補、責任
預防性“維護”
孩子“越線”怎么辦?
其他資源:話術

5. 讓孩子獲得快樂和自尊:卓越引導
何謂卓越引導?
伴隨兒童成長,培養卓越能力
嬰兒期(0-13個月):蓓蕾科學家
學步期(13-36個月):DIY:開發應對能力
學前期(3-5歲):通過解決問題,實現自我進步
小學期(6-9歲):探索激情
卓越基礎
鼓勵進步
如何培養毅力
提供建設性反饋
如何避免“直升機式”教育
如果孩子沒有自然開發卓越品質怎么辦?
行動指南
創造一個沒有責備的家庭
發展責任心
培養良好判斷力
沒有眼淚的家庭作業
相信你的孩子和自然的力量
后記
何時尋求專業援助
未來在你手中
致謝
延伸閱讀
索引

目次

序言 我們養育的是孩子,不是鮮花

引言:平和父母的秘訣
三個重要理論
本書的獨特之處
你可以做一位更加平和的家長
擁抱大愛

第一部分:自我控制
1.平和父母培養快樂兒童
為人父母的首要責任
打破循環:自我療傷
如何管控你的憤怒
如何不再對孩子吼叫
孩子失控時,父母如何保持鎮定
教育孩子和自我修養并舉
培養優秀兒童的十條規則

第二部分:培養親情
2.平和父母和快樂兒童的精髓
為什么親情是快樂育兒的訣竅
伴隨孩子成長的親情
嬰兒期(0-13個月):塑造大腦
跚學步期(13-36個月):構建安全依賴
學前期(3-5歲):開發獨立性
小學期(6-9歲):為少年期打好基礎
親情基礎
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
如何判斷你與孩子的關系需要發揮作用
與頑劣兒童建立聯系
行動指南
孩子的情感銀行賬戶
特別時刻有什么特殊之處?
強化和提升親子關系的日常習慣
利用親情讓孩子在清晨離開家門
利用親情讓孩子順利入睡
成為出色傾聽者的十條途徑
如何讓孩子聽我講話?
當孩子沉默時
當你和孩子處于負面狀態時

第三部分:引導而非控制
3.孩子的自我管理:情感引導
為什么要進行情感引導?
情商與兒童成長
嬰兒期(0-13個月):一條信任的基本原則
學步期(13-36個月):無條件的愛
學前期(3-5歲):移情作用
小學期(6-9歲):情感的自我意識
情感引導基礎
兒童如何開發情商
移情作用,情商的基礎
孩子的情感背包
理解憤怒
滿足孩子最深層次的需求
頑劣兒童的情商引導
行動指南
兒童情商培養七步法
利用情感引導克服憤怒
孩子有所表現但不哭喊:建立安全
與孩子嬉戲:情商游戲
其他資源:解決兄弟沖突的話術

4. 教育有表現欲的孩子:不敢訓誡
訓誡與懲罰骯臟的小秘密
兒童成長指導
嬰兒期(0-13個月):移情導向
學步期(13-36個月):避免權力沖突
學前期(3-5歲):學習自我管理
小學期(6-9歲):培養積極習慣
通過移情作用設定限制:基礎篇
嚴厲與寬容的平衡點
能不能打孩子?
吼叫是否屬于新型體罰?
從“禁閉”到“解禁”
結果真相
積極教育是否適用頑劣兒童?
行動指南
如何設置移情限制
如何幫助試探限制的孩子
放棄威脅:十二種優秀替代方法
如何調解沖動行為
利用3R鼓勵孩子進行補救:反思、修補、責任
預防性“維護”
孩子“越線”怎么辦?
其他資源:話術

5. 讓孩子獲得快樂和自尊:卓越引導
何謂卓越引導?
伴隨兒童成長,培養卓越能力
嬰兒期(0-13個月):蓓蕾科學家
學步期(13-36個月):DIY:開發應對能力
學前期(3-5歲):通過解決問題,實現自我進步
小學期(6-9歲):探索激情
卓越基礎
鼓勵進步
如何培養毅力
提供建設性反饋
如何避免“直升機式”教育
如果孩子沒有自然開發卓越品質怎么辦?
行動指南
創造一個沒有責備的家庭
發展責任心
培養良好判斷力
沒有眼淚的家庭作業
相信你的孩子和自然的力量
后記
何時尋求專業援助
未來在你手中
致謝
延伸閱讀
索引

書摘/試閱

一個全職媽媽的故事
走出地鐵站,重返陽光,我加快腳步朝著電視臺的方向走去,回憶起第一次錄節目的緊張,不由而笑。
“蘭老師來了,真準時。”《成長在線》的編導李陽從錄播間走出來和我招呼,穿著依舊沒有改變風格,還是那么瘦弱的身軀,還有那豪放的笑聲,這個男性化的電視人。
“當然,這是我的良好習慣,都這么久了,你怎么還是不直接叫我的名字呢?又不是不知道我不習慣名字之外的稱呼。”我觀望四周,找了個座位來安慰我那被高跟鞋壓迫的雙腳。
李陽湊了過來,和我閑聊起來。星座、美食、打折信息,女人們共有的話題,聊得不亦樂乎。看了看手表,她把錄制策劃文案拿了出來,開始進入正經事,“蘭海,我們今天就討論上周發給您的那個案例,聽聽你的想法。”李陽對我的稱呼改得倒挺快。
我表情瞬間也變得嚴肅起來,“嗯,這個案例選得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意思,我已經與那孩子和他媽媽見過面了,不過事情并非像案子本身看上去那么簡單,你們做好心理準備吧。”
案例來自北京一個家庭,從媽媽打來的求助電話中記錄到:
她覺得自己十歲的兒子性格太內向,每天回到家一句話也不說,對她說的話也聽不進去,我行我素。而這段時間,她意外發現兒子常偷拿家里的錢,卻只拿5毛、1毛的小錢,平日在家也常偷偷摸摸地找東西、藏東西。為此,爸爸打過他。但媽媽抱怨丈夫只會打兒子,根本不會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在家才什么話也不說。對孩子的行為,媽媽很苦惱,而對丈夫的的溝通,媽媽又很無奈。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媽媽的煩惱,而實際上孩子的反常行為更彰顯出其非常態、復雜的內心,現象背后一定隱藏著更大的原因。果不其然,在我約見完畢之后,事情一步步明朗起來。
我繼續在錄播間里滔滔不絕,“上周當我約見這家人時,發現情況和案例記錄完全不同。這個“沉默內向”的孩子在我面前卻是個話癆!我出于禮貌,略表現出對他生活、朋友上的關心之后,他就毫無節制地狂侃了20分鐘,其間內容涉及了朋友、老師,愛好,還有自己發明的課間游戲,等等。談話期間,排除我特別準備的“招數”,我從任何一個角度都看不出他的內向。”我喝了口水,從大家的表情里我看到了不解和吃驚,于是我放慢了語氣,“一個人在兩個環境下的表現不一樣,那只能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家”的環境有問題,“媽媽”塑造的環境讓他沒法表達。”[通常會設計兩個不同環境和孩子進行同樣的活動,以便得知孩子在不同環境下的行為表現是否相同。如果有差異,就需進一步探求環境的哪些因素進行變化。而這些變化就是導致孩子行為不同的原因。]
“環境到底有什么問題呢?”李陽已經按捺不住了。
當我結束和“話癆孩子”對話后,他媽媽帶著一臉不解推開我房間的門,雖然她在外面聽不到我和孩子的具體交談,但房間里傳出的笑聲足以震撼她。[我們盡可能讓父母看到孩子在其它場合的表現,這樣才能讓父母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才能相信自己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隨之,我要討論的話題也不再是孩子內向、拿錢的問題,而是這個家庭到底給了孩子怎樣的環境。
“這是一個全職媽媽的家庭。”我回答。
“全職媽媽?這很正常啊,難道是問題的關鍵嗎?”李陽略有失望。
“對,這正是關鍵!全職媽媽放棄了工作,在家照顧家庭和孩子,父親們則承擔了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但在中國目前狀況是,誰掙錢誰就牛,而全職顧家的人似乎就會低一等。”從大家的反應來看,他們對我的觀點大為認同,我自顧繼續,“問題在于,賺錢養家的那一方和全職顧家的那一方都認為相夫教子是件很簡單的事,如果這都弄不好,那就徹底沒有價值了。”
“所以,她會覺得有壓力而非常緊張,是嗎?”另一個年輕編導問到。
“對,因為全職媽媽[個體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影響了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態,也就隨之造成了行為的變化。]的安全感來自家庭,孩子是否出色是她的成績單,于是她們會把壓力傳遞給孩子,將孩子全部行動都鎖定在眼中,生怕出任何差錯。但對孩子來說,家本是放松的地方,而回家后卻有一種被監視的感受,自己任何一種情緒的表露都會受到強烈的反應,所以他們選擇了不表態而沉默。”
“我似乎能理解他媽媽的感受了,可他爸爸呢?為什么他也會老打孩子呢?”李陽越發好奇,湊到我身邊來了。
“對于一個男人來說,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家庭中所需承擔的責任,特別是已為人父的男人。而事實上,平日忙到無法顧家的爸爸內心其實是愧疚的。當他回到家后,希望聽到孩子的好消息,結果妻子卻總在訴苦和抱怨孩子這些在他耳中就變成了妻子對他平時不顧家、不管孩子的一種埋怨。對他而言,最直接的‘管’就是‘打’,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可這其中的‘打’很大部分是打給妻子看的。”
“天啊,這孩子簡直成為了個道具,還肩負著爸媽雙重壓力。”李陽一邊做著記錄,一邊憤憤抱怨。
“對,這就是孩子不說話的癥結所在。”我還沒有來得及說下去,李陽立即打斷了我,“那拿錢和這事又有什么關系呢?”
“當然有關系了,他每次都只拿5毛、1毛,能買什么呢?而且頻率都不高,他只是想通過這方法引起父母注意。一般來說,現在錢包里多幾毛、少幾毛誰會發現呢?可這媽媽多么細心啊,,你可以想象她平時‘監督感’多強了。”[孩子的行為不會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要結合父母行為來研究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
“你是說孩子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分析孩子行為的第一步是需要問自己: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行為本身,應該是行為背后的原因。]他媽媽這樣一心撲在他身上,他還覺得不被關心嗎?”李陽一臉狐疑望著我。
“關心,什么是真正的關心?”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這段時間對此思考而帶來的難受、偶爾的憤怒都被再次觸發,“是的,獨生子女的現狀讓父母對他們顯示出強烈的愛和關心。但他們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學校表現,有人關心過孩子什么時候開心、什么時候難過嗎?會和孩子一起分享他們的快樂和痛苦嗎?沒有!”我一時有些情緒激動,聲音大了起來,“父母舉著一面大旗,‘為你好、為你將來好’,就可以完全不顧孩子現在的感受嗎?如果你的上司每天只關注你的業績和工作成果,其他什么都不過問,你會認為他在關心你嗎?”
“遇到這樣的領導,我早不干了。”編導們不屑地回答。
“你們可以不干,可孩子們能‘不干’嗎?能‘跳槽’嗎?不能,他們只能承受,別無他法!”
“那你說父母該怎么辦呢?”李陽試圖把我從蔓延的情緒中拉回來。
“首先,父母要先問問自己,每次行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更要明白這是孩子一時的物質或心理需要,還是成長的需要。”[很多時候父母的行為是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孩子的需要,但卻遺忘了孩子成長的需要。這三者的差別導致了教育行為的偏差也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收獲。]我開始案例總結。
“請舉個例子。”編導提出要求。
“比如說在我們營地活動中,任務有難度,但我對孩子們都挺‘狠’,絕不手軟。”李陽打斷我,開始調侃,“蘭海,我可看見你和孩子們在一起,那叫一個樂啊,你還狠?”
“我是該鬧時鬧,該嚴時嚴。”我笑了起來,“因為任務難度大,孩子們身體上受了點苦,但他們自己并沒嚷嚷,可父母心疼了,看不下去了,想讓孩子退出任務。這個‘退出’行為就是滿足父母內心需要,而不是孩子需要。如果是孩子忍受不了,要求退出,這才是孩子的需要。但如果這強度的鍛煉對他的成長是種需要,那作為父母,你是看到孩子一時的需要,還是成長的需要呢?”“那現在有大量的全職媽媽,你有什么好建議呢?”李陽緊跟話題發問。
討論到了尾聲,我擺正了身子:“的確如此,特別是在發達城市,全職媽媽數量直線上升,由此引發出系列教育新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全職媽媽需要保持和社會接觸,積極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處理和孩子之間和丈夫之間的關系。]:首先意識上,夫妻雙方應達成共識,在家照顧孩子和在外獲取經濟來源,二者對于家庭的貢獻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罷了,這樣雙方心理狀態才會平和。其次,即使在家相夫教子也一定不能忘了和社會聯系,需要關注了解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只有讓自己感受到生活的召喚,才能傳遞給孩子同樣的情緒。孩子回到家,希望看到的也是生活積極的媽媽、了解社會的媽媽、一個在學習進步的媽媽。而這個案例里的媽媽,她的緊張帶給了丈夫緊迫感,而本來開朗的孩子在這壓迫感極強的環境中也不得不封閉自己。”
討論完畢后,李陽八卦起我,“蘭海,那你以后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媽媽?”
啊?這個突發問題,讓我大笑起來,“我,我一定是懂得什么是‘愛’的媽媽!”
P7-1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