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滿額折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  價:NT$ 228 元
優惠價: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本讓你遠離焦慮的書。被同齡人拋棄並不可怕,超越自己就是成長,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活出你自己想要的樣子。

文章不雞湯、不說教
作者的文筆通透,能一針見血地解讀大眾熱議話題和情感難題,
專治很多人的拎不清和矯情等問題。
看待問題邏輯清晰,不隨波逐流
作者既不會為了特立獨行而故意和大眾接受的底線唱反調,
也不會盲目跟風,隨波逐流,
而是清晰客觀地表達自己對某些問題或事件的看法。
讀者能從作者的文章中看到自己看待問題的紕漏。
幫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要被買買買毀掉自己原本美好的人生。
大部分人都是一邊喪著,一邊燃著。
只有安穩,沒有驚喜的人生,其實就是認輸。
……

作者簡介

林宛央

瀟灑派“小妖精”,暢銷書作者,影視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灑的姑娘。
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

名人/編輯推薦

◎寫給在盛產焦慮的時代,不想被焦慮所裹挾的你。
◎被同齡人拋棄並不可怕,超越自己就是成長。人與人的起步,本身就是不一樣的。
◎你必須超越你自己,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活出你自己想要的樣子。
◎當你把目光著眼於自己,你會發現,生活也沒有那麼糟,只是不要比來比去。

目次

第一章 你需要超越的,是屬於過去的自己
超越自己,先明白自己的方向在哪裡 /003
原來自己最可貴/009
你手裡最好的那張牌,叫勇氣/014
與其羡慕別人過得好,不如羡慕別人的努力/019
所有講究的生活,其實都是不願意將就/024
誰不是一邊喪著,一邊燃著/029
從生存挨到生活,你要跳過生活設置的重重障礙/033

第二章 不要隨便評價別人的人生
出去看看世界,就是更新自己的契機 / 041
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 / 046
所謂孤獨,就是有的話無人可說 / 053
所有人等著你哭的時候,請轉身漂亮地擦個口紅 / 059
從“公主”到“女王”的人設轉變,註定很艱辛 / 065
你當然要越來越好,但不是為了討好誰 / 070
最高級的教養,是不輕易評價別人的人生 / 075

第三章 越自律,活得越高級
那些嚴格自律的女人,永遠不會被別人輕視/083
姑娘,別買你用不起的東西/090
那些因愛美而養成的良好習慣,也會讓你走得更遠/095
二十歲靠膠原蛋白行走世界,三十歲/金剛心抵禦無常 /101
不要被買買買毀掉自己原本美好的人生 /106
只有安穩,沒有驚喜的人生,其實就是認輸/113
你離油膩的中年女性有多遠/119

第四章 不害怕撕掉標簽,才能活得精彩
最高級的人生,不過一句我喜歡 / 129
不要把你的憔悴展示給別人看,因為別人只審美不審醜 / 134
女人真正的美容秘訣,是擁有愛的能力 / 140
睿智的女人,總是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恰到好處的選擇/ 144
你有價值,你的愛才有價值 / 150
敢於撕掉標簽的女人,都活得很精彩 / 155
往前闖,碰到的,除了男人之外總還有別的 / 160
愛對人,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 / 166


第五章 獨立,但不過分標榜
獨立很累,不獨立更累173 /
我不過湊合的人生,也不會成為你湊合的對象178 /
真正的高級感不是名牌堆砌出來的183 /
我有資本按照自己的標配去生活188 /
真正獨立的女性,從不過分標榜自己獨立/193
別人的打賞,你最好不要太期待/198
我媽給我的家教,就是不管男人要東西/203
所謂溝通不累,是可以隨意談錢/208
為什麼女人越聖母心,越會遇到渣男/213

第六章 婚姻,不是你人生的標配
一輩子很長,要和一個有人品的人在一起 / 221
姑娘,婚姻不是人生標配 / 227
比中國女性更需要獨立的,是中國父母 / 232
被尊重,是一個女人在婚姻中最起碼的權利 / 238
三觀不合的婚姻到底有多可怕 / 244
這世間最不該計較的就是夫妻 / 250
婚姻中最重要的儀式感是用一輩子慢慢愛一個人 / 255
我們相互嫌棄,卻又不離不棄 / 261

書摘/試閱

超越自己,先明白自己的方向在哪裡


時光可以湮滅容顏,當然還有夢想。
早在很多年前,孫儷是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裡一個連正臉都瞧不見的舞蹈演員。2003年拍攝《玉觀音》的時候,她的片酬一集低到只有5000元。因《玉觀音》成名,她後來努力拍了很多好的電視劇。拍《甄嬛傳》的時候,她一集的片酬漲到30萬。
2015年,孫儷拍攝《羋月傳》,一集的片酬已是天價85萬。
和她合作過的演員接受採訪時說:“孫儷異常勤奮認真。”孫儷說讓她感動的卻是蔡少芬,拍攝《甄嬛傳》的時候,她剛懷孕,為了詮釋好角色,她不聽任何人的勸導,跪地幾個小時,和陳建斌老師演對手戲。
很少有人能想像,除了拍《玉觀音》的時候休息過三個月,孫儷幾乎沒有一天好好休息過。每天半夜三更背劇本,同時還要照顧鄧超的生活。
這樣的人,不紅都難。
和身邊的好友聊起這些明星,感慨她們辛酸難言。一個姑娘說:“一集給我85萬,什麼辛酸我都接受。”
其實錯了。我們習慣把夢想實現的順序弄顛倒,不是因為一集85萬,所以背劇本,而是因為堅持背劇本,所以一集85萬。
別埋怨,這世上,真的沒有什麼成功是隨隨便便的,你不拼命,永遠沒有機會。
所以,後來每當有人問我說:“你為什麼那麼喜歡孫儷?”我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她是那種少有的每一天都在超越過去的自己的人。
這種超越,沒試過,你永遠不會知道有多難。
人生這個大戰場,不進,其實已經是在退步,比如我自己。
拿容貌這件事來說吧。作為一個女人,我永遠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美:要A4腰,要高級臉,要馬甲線。然而,最近我發現自己長得越來越醜了。
A4腰算什麼?我的贅肉可以讓A4紙反過來;高級臉,不存在的,我的氣質叫“土味”;馬甲線就更不用提了,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長在自己身上是什麼樣子。
不想被醜肆虐,我發誓要減肥。
然而仰臥起坐,只有仰臥沒起坐;慢跑只有慢,沒有跑;游泳只有泳,沒有遊。
別說超越過去的自己了,我能保證明天的體重和今天一樣,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而那些真正敢和自己較勁兒的人是什麼樣呢?
想起袁姍姍,早年一直被人嫌棄的她,戲內認真,戲外泡在健身房,每天數小時的運動量,讓她有了A4腰,有了馬甲線,還可以反手摸肚臍,她成了宅男女神,再也不被人嘲笑“滾出娛樂圈”。改變了自己之後,她的好資源也跟著上來。
你說這個世界很功利,有點吧,它看的是一個人的實力。
怎麼把一手爛牌越打越好?其實你能做的就是超越過去的自己。
而如何超越過去的自己,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真的別太懶。
前幾天,一朋友和我說,他準備放棄夢想了。他從初中開始學習畫畫,一直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開辦個人畫展,現在他決定回到小城,過簡單的生活。
他放棄時那難受的樣子,讓我有瞬間震動。那天晚上我拋給了讀者群一個問題:你們的夢想實現了嗎?
一時間,群裡炸了。
“我的夢想是成為中國首富,現在一個叫馬雲的替我實現了。”
“我的夢想是當個演員,可是你看我現在胖得連眼都看不見。”
“我的夢想是當個飛行師,現在只能坐飛機時才能想到飛機的樣子。”
……
長久的沉默,大家都有些許惆悵。
過了很久,一個讀者說:“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我本可以,卻沒有。”
那天之後,我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努力實現夢想,因為不想有遺憾,為什麼又放棄夢想,因為堅持太難了。
可是,最好的路,從來都是最難走的。
1999年創辦阿裡巴巴的馬雲,考重點小學失敗,考重點中學失敗,考大學考了三年,還好始終沒放棄。
夢想是要腳踏實地的,是和眼淚相關的,不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夢想。
1996年,已經成名的楊瀾,懷著一個孩子,念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做了一檔節目《楊瀾視線》,懷著孕尚且用命去拼,只是為著一個夢想:做高端訪談電視節目。
她最終成功。
這世上根本就沒有毫無道理的橫空出世,他與她夢想的實現,也許正是因為比我們多堅持了一點。
當我們不能堅持,不拼到無能為力,根本沒資格管老天要好運氣。
當然,拼命的姿態是一定要有的,但我覺得拼命的方向也一定要對。
有段時間,朋友圈很流行一句話:“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乍一聽,很有道理。這句話的初衷是好的,鼓勵每個人都要非常努力,因為當你足夠閃耀,自然有人來找你。
然而我覺得,有時候你認識的人真的對你很有用,你覺得他沒用,不過是他不能為你所用。我一直認為,在成功的道路上,人脈必不可少。我所謂的人脈,不一定要很成功,但他能在關鍵時刻,讓你堅持下去。重要的根本不是你認識了誰,而是你認識的人能讓你成為誰。
初中時候,發現自己喜歡文字。當時的班主任語文老師非常支持,常常用自己的錢購買一些書籍送給我,並幫我把文章發在當地的報紙,講真,如果沒有她的信賴、幫助與指引,文字這條路我早就放棄了。那時候我物理很差,老師又冷嘲熱諷,後來我的物理就再也沒有考出好成績。
我們容易走進死胡同,認為你必須很厲害,才會有人幫助你,或者只要有貴人相助,你就能變得很厲害。然而這兩者從來不矛盾,夢想要有,背後為你指點迷津的人也要有。
你想超越過去的自己,就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方向在哪裡。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從來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最初的夢想要戴上隱形的翅膀,才能帶你飛過絕境。夢想一定要有,哪怕最終沒實現,至少也曾真真切切。
我們一路急功近利,忘了給夢一個臂膀,我不要你感歎我本可以,我要你說我很可以。

原來自己最可貴
《歌手》第二期,張韶涵唱完那首《阿刁》,我久久不能入眠。當那一句“你是阿刁,你是自由的鳥”,猛然爆發出來,我猜,不少人哭了。
鏡頭轉至場下觀眾,我看到很多人眼裡是抑制不住的淚意。
音樂評論者耳帝說:“眼前瞬間浮現出了曾經《寓言》的影子,原來張韶涵還是那麼倔強且未被磨平棱角。”
但,在我,卻有另一種感受。
當年唱著《寓言》的張韶涵倔強又驕傲,有著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人間的少年意氣。世間的污濁之氣在她的歌聲裡不曾顯現半分粗糲質地。
而如今的《阿刁》,縱然仍有倔強,卻又不止倔強。
更有:
棘地荊天,縱一無所有,亦心口寫勇;
人心涼薄,縱世道欺我,亦善字當頭。
那是一個成年人和世界的死磕。無論如何勇猛,世間的險象仍然刻在了她的歲月裡,避無可避。
所以《阿刁》裡,多了些無奈,也多了些悲憫,它的主題不在倔強,而在釋懷。
張韶涵唱著阿刁的衣著,唱著阿刁的生活,字字句句,全是悲傷。那悲傷如她過去所經歷的一切,無限放大、沉澱、附著、彙聚,悲戚到讓人不能承受。
還好有那一句似要劃破天際的“我是自由的鳥”,那是一個出口,將所有凝聚成河的悲傷,嘩啦啦地倒出去,留下一顆最澄明的心。
所以,那一句裡,我沒聽出張韶涵對世界的控訴,只看到了一個正在毫無保留釋放自己、與自己達成和解的張韶涵。
那些年的恩恩怨怨,浮浮沉沉,她終於放下了。
節目播出後,張韶涵在微博裡說:
“甘於平凡,卻不甘於平凡的潰敗。經歷了這麼多年之後,慢慢懂得什麼叫作放下。從前覺得許多人都欠著一句對不起,現在也可以讓自己試著去釋懷。回頭看看那些人或事,都會成為生命中遺失的美好。”
忽然,就想起木心那一句:“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你知道嗎?人總是要在經歷過諸多悲喜得失,反復抱怨、糾結之後,才能懂得“原諒”一詞的分量有多重。
人生最艱難的就是懂得與自己和解。
張韶涵用了近十年。
2003年到2008年,是張韶涵最好的幾年。
那時候,她紅成什麼樣呢?
在我讀書的小城裡,大街小巷到處都放著她的歌。《寓言》《歐若拉》《遺失的美好》……她和周傑倫,用歌聲覆蓋了我的高中時代。
人們都好奇:何以小小的身體可以爆發如此巨大的能量?
形象也夠甜美,出演了非常多的偶像劇,《MVP情人》《海豚灣戀人》《公主小妹》當年都火得一塌糊塗,就連現在聲名大噪的陳喬恩、霍建華都還在她的劇裡當過配角。
歌自然是極好的,演技也可圈可點,一度憑藉對演技極有挑戰的電視劇《愛殺17》,入圍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那時候,人們對於張韶涵的印象是:平民公主。
當年,還不流行“人設”這個詞,如果放在今天,彼時張韶涵的人設販賣點大概就是:甜美。就連她的代言,也都是這一種氣質的,我想,你還能記住的大概有巧樂茲。
可惜,“甜美”這個詞,終究是太輕巧。
很快,她就像她代言過的雪糕,甜美過後,融化坍塌。
2008年以後的張韶涵,是不忍細看的。
“家醜”被刻意外揚,一時之間形象崩塌,眾叛親離。曾經洶湧而來推她至潮頭的浪潮,又將她翻捲入海,幾乎溺斃。
家人的不理解,網友的謾駡,事業的不得已中斷,她心裡不是不受傷的。最慘的那一段時間,她被爆出來的照片,何止憔悴,甚至已經看出絕望來。
自然,人生總是起起落落,但普通人低谷個幾年,是無所謂的。藝人不一樣,藝人就是靠著光鮮靚麗才能混口飯吃。
娛樂圈最現實,兩三年間天地立換。張韶涵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再出來,屬�她的好時光,就所剩無幾了。
後來和她相關的新聞不再是“哪首歌最好聽”“哪個角色最讓人喜歡”,而是“張韶涵憑什麼站C位”,以及和某位舊人的刀光劍影。
她很少出來解釋什麼。
但那硬著頭不服輸的姿態裡,以及偶爾的辯駁和嗆聲中,仍然能看出她的介意來。
那些年的是是非非,那些年的被辜負,那顆沒被善待的心,那些獨自撐過的落寞惆悵,在《阿刁》之前,令她輾轉不甘,她始終在等著一句“對不起”。
很較勁兒、很倔強,但我想,應當是不快樂的。
那些不快樂裡,除卻他人曾經給過的傷害,未必沒有一份對自己的怨氣:“何以,我蹉跎至如今這般境地?何以,我無力,不許人間有別愁?”
那份不快樂裡,是:歲月未曾饒過我,而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可,如果不能饒過歲月,那麼就做不到放過自己,而放不過自己,又怎能無掛礙地去生活?
時隔多年,再聽張韶涵,我怎麼哭了呢?不是心疼,不是感動,而是忍不住心裡冒出這樣一句話:“她啊,終於知道給自己一個擁抱了。”
世道千難萬險,抑或一夫當關而萬夫莫開,但只要你懂得給自己讓出一條路,就終究無謂艱難。
我喜歡張韶涵柔軟退身、誠覺世事盡可原諒的姿態,那才是甜美背後,被人忽略的強大。
懂得和世界握手言和的人,內心都很強大。
強大到敢以溫暖為盾,那些人性的涼薄再也無以滲透,將她的人生牽連出悲涼底色;強大到能以真誠為矛,勘破那虛偽的一百種笑。
強大到,她懂:原來自己最可貴。
時隔十年,款款而來,張韶涵終於擔當得起我心中最可貴的人設:販賣甜美,內心強大。
就當曾經所有的傷痛,不過是這人設裡的一磚一瓦。

你手裡最好的那張牌,叫勇氣
人生有很多無奈,最刻骨銘心便如佛家所言:“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你有沒有遇見一個人,你百轉千回、胼手胝足一心想要和他在一起,卻只能在時光的無情剝落中撒開手來。
然後終其一生,他成為你深夜裡的一個秘密,夢境裡的一場幻象。
認識這樣一個女孩子。
她喜歡一個人,喜歡了十一年,十一年裡,她陪他從最青澀的高中時代,走到了社會的刀光劍影裡。
讀書時代,會偷偷地往他的課桌抽屜裡塞進一個又一個節日禮物;為了能和他上同一所大學,原本成績一般的她,拼了命地學習;得知他最愛某個歌手的歌,便學會了那個歌手的每一首歌。
只是為了能夠離他近一點,再近一點。
當然,漸漸成為好朋友。
經歷了高考、大學,後來開始工作,身邊的朋友,來了又走,唯獨他,一直留了下來,始終佔據著她的心。
十一年來,從北到南,她被他的喜怒哀樂牽引,自然也時刻留意他身邊的每一個異性。
明明暗夜裡,為他百般心碎過,也為他暗自竊喜過。
但那一句“我愛你”,她始終無法說出口。
最初是無意間聽了別人一句話:“男人都是主動屬性的物種,一個男孩子如果真的喜歡你,不用你開口,他自會來找你。”她深信不疑,覺得那男孩一定不喜歡她,為此忐忑多年。
後來,兩人情誼深厚,更怕他拒絕,從此連朋友也沒法兒做。而那個男孩呢,其實也是喜歡她的,就像李大仁對程又青那樣,身邊也有其他女孩子出現,但沒人能抵過她的分量。
他沒選擇告白的理由,和她一樣,怕,怕失去,怕辜負。
就這樣,友情以上、戀人未滿地持續了十一年。十一年有多久呢,酒越放越醇,情越等越淡,十一年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陳奕迅那一句“情人最後難免淪為朋友”。
終於,他們之間,那個男孩轉了身,選擇了另一個勇敢說愛的女孩。
她在深夜裡哭到情難自已,但也終於明白,那些錯過的永遠不能再回來。那句“我愛你”,對他,她再也沒機會說出口。
很多愛,就是這樣的,越勇敢,越幸運,越卑怯,越失去。
所謂有緣無分不過是情深卻不懂開口;
而所謂天定緣分,不過是靠有人勇敢。
因為不夠勇敢,而錯過所愛,這樣的遺憾幾乎時時刻刻在發生。
我最近一直在看一部電視劇,劇情同樣如此。男主陸瑾年和女主喬安好,彼此深愛,但陸瑾年因為自己出身複雜,家境不好,在面對喬安好的時候,永遠都是一副自卑面孔。
看見有家境好的男孩子靠近喬安好,他便會自慚形穢,自以為那才是喬安好的選擇。
而喬安好呢,面對陸瑾年俊朗的外貌、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能力,亦常常妄自菲薄。只要有女孩子圍繞在陸瑾年身邊,她便會忐忑不安,認為陸瑾年早已心有所屬。
明明兩個人都愛對方愛到可以犧牲一切,卻時時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更別提亦常會被人利用。
因為不夠勇敢,他們同樣錯過了十一年。
很多人說,愛情和人生都太虐了。是,過程是很虐,命運的悲戚不曾放過任何人。
但,在我看來最虐的不過是:太多人把人生中唯一一段可以心無旁騖、肆無忌憚去愛的大好時光,統統用來錯過。
愛,要趁早,來得太晚,就變了滋味。你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最動人,可“纖雲弄巧,飛星傳恨”的金風玉露少年愛,亦是錯過不再有。
所以,在愛情上,我從來沒怕過,我經得起愛,就經得起心碎。
更何況,沒說過那句“我愛你”,你怎麼就知道,你得到的一定是心碎?
“我愛你”的回應,可以是“我也愛你”,也可以是“對不起”,但如果你試過,至少能拿到50%的機會,但如果你不試,一無所有。
我非常喜歡那個劇裡的男二號,不是因為他夠帥,而是在這個電視劇裡,他是最敢去愛的人。不管他面對的是怎樣一個滿臉寫著“拒絕”的女子,他始終沒有退縮,爭取過,努力過,所以無怨無悔。
而我們真實生活裡又如何呢?
至少,在我的身邊,那些得到了美好愛情的人,都是足夠勇敢,亦無所畏懼的。
電影《兩小無猜》裡說:“愛情是勇敢者的遊戲。”
真的一點都沒錯。
不要用等,來決定愛情;不要用運氣,來選擇你的一生。愛情是等不來的,運氣這東西,也最好別期待。
你手裡最好的那張牌,叫勇氣。
所以,如果愛,就一定要勇敢說愛,勇敢去愛。
不怕受傷,就不會受傷。
與其羡慕別人過得好,不如羡慕別人的努力
離職的那一天,抱著自己整理好的東西準備離開,一位多年的同事問我:“辭職後有什麼打算?”我很隨意地說:“吃喝玩樂,周遊世界。”
其實,屁咧。除了吃喝,剩下的事情和我壓根不沾邊,雖然說不準備工作,但是一入自媒體寫作深似海,從此老公變身陌路人。周遊世界?哈哈,那是自我安慰。
我能想像得到的生活就是:寫字,寫字還有寫字。
然而同事說:“羡慕你這樣的,至少看起來自由自在。”她還私信問了我一句:“為什麼你運氣那麼好,而我卻世事坎坷。”
我回她說:“哪兒有什麼運氣?很多看起來的光鮮靚麗,背後是被你忽略的千辛萬苦。”
她很沮喪地說了一句:“可是我連看起來光鮮靚麗都做不到。”然後,我也回了她一個私信:“那就先讓自己吞咽下幾分辛苦。”
我一直很喜歡王家衛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過程。”那些能見得了別人的人,得先過了自己這一關。
這世界,人人都想穿新衣,買新衫,可是憑什麼?憑什麼是自己,拿走這份好運氣?
很不客氣地說,你看起來沒那麼好,真的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多,而不是別人運氣好。
但人們會習慣性地為自己掩飾,所以當一個人成功,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潛規則。要麼靠錢,要麼靠關係。
有時候我說起身邊某個女孩子又美又有錢,總是聽到有人說:“人家和咱們不一樣的啦。”語氣裡滿是不屑。
為什麼不敢大大方方承認:別人就是努力又有實力?
之前,和幾個人一起吃飯,聊到一個女同事,她在公司晉升迅猛,短短一兩年升到部門經理。有人就說:“像她這種女孩,夠美,一看就是睡上來的。”有混得不如意的,立馬跟著附和。
“夠美”加重了語氣,很高明地引起人們對於漂亮姑娘的偏見,腦補出了一部又一部狗血職場八點檔電視劇。
而且所有的職場八點檔都必然一個主題:美貌上位史。
連我這樣一個愛美的女子,都突然間覺得,“美貌”這個詞別輕易沾染,否則來勢洶洶,一把被人推到了齷齪的境地去。
我一個年薪百萬的女性朋友,直至今天,仍然在被這種輿論傷害:“她啊,職位再高也讓人唾棄,潛規則來的。”人們始終不願意相信,一個女人單憑自身努力,也能做出一點成績。
這個世界對於美貌且能幹的女人有一個永恆的中傷模式,毫無創意,從未更新,但百發百中:靠美貌換來的。人們很心有靈犀地自動屏蔽“能力”這個詞。
挺沒意思的,我是說那些酸別人的人。如果你敢於去正視那些美貌女孩子的努力,用公平的心態來衡量女人在職場的品名,你就會知道她們可以又美又有錢,自有一定的道理。
他們不敢承認她的努力,其實還是露了怯,怕長別人的威風,滅自己的志氣。嘴巴那麼毒,心裡全是苦,看似不敢承認別人的努力,實則不敢承認自己的弱,所以就讓“潛規則”來背這個鍋。
可惜,世界甩了鍋,它承認每個人的努力。
一個勁兒詆毀別人是沒用的,省下唾沫橫飛的時間,認認真真做點事情,才有機會追上別人那麼一點點。
我身邊很多又美又有錢,還努力到拼命的人。
我有個朋友,身在外企工作忙得要死,仍然每天以最美的姿態出現,而且堅持每天碼字,走到哪裡都帶著一個筆記本電腦。坐車在寫字,坐月子還在寫字,有一次去她家,看她蹲在馬桶上便秘,都不忘記碼一篇小說,瞬間就服了。
活該人家混得好。
還有我喜歡的作家亦舒,幾十年來,堅持每天寫作,她出版的著作,多到現在我都看不過來。村上春樹夠牛了吧,仍然堅持跑步、讀書和寫作,他靠3000日常字謀生。
我從不羡慕別人的生活,羡慕人家過得好,不如羡慕人家的努力。
我有一個閨密特別有意思,有一次我和她說:“你看誰誰誰過得多好。”她反問我一句:“你怎麼不說她睡得有多晚?”
閨密說:“她付出的代價我付不了,所以,她得到的我也不稀罕。”
我挺喜歡這樣的姑娘。她的心不瞎,她珍惜自己擁有的,也肯定別人得到的。不做無謂嫉妒,也不惡意中傷,始終尊重每一份付出。
貶低別人的付出,是在給自己的軟弱找藉口,打擊的不是別人的面子,而是自己的臉。你一定很墮落吧,所以才不敢承認別人的堅持。
這世上,到底有沒有潛規則,不是你該關心的問題。即使有,最終還是被實力潛,被努力潛,被認真潛。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就明槍暗箭地去詆毀;另一種,是承認別人的優秀,取長補短,後來也過上令人羡慕的生活。
比起掩耳盜鈴,虛張聲勢地去詆毀認真生活的人,我更希望你做一個敢於承認別人就是比自己美比自己有錢的人。
因為唯有你清空了心裡的嫉妒,陽光才能照進來。
所有講究的生活,其實都是不願意將就
快過年了,一幫老同學在群裡聊得很嗨,然後大家各自問了回家過年的時間,想著組個局,敘敘舊,再殺幾盤狼人殺。
一時間,群裡消息閃個不停,只有老同學A半天沒回應。大家紛紛@她,過了好半天,她終於回復了一句:“我今年就不回家過年了。”
像我這種八卦之魂熊熊燃燒的人,當然會忍不住問一句:“為什麼?”
結果既在我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她說:“我今年三十歲了,還沒有結婚。”
是的,因為沒結婚,她不敢回家過年,寧可在大年三十的夜裡,忍受著孤獨,在萬家燈火中泡上一桶方便面,也不要回家應對那種瘋狂被催婚的局面。
基本上,從二十五歲那一年開始,只要她回家,就會被家裡逼著去相親,一開始父母和親戚還會對相親對象的條件有要求,二十八歲以後,基本上只要性別是男,身體健康就夠了。家人以她嫁不出去為恥。
所以今年,索性不回家,直接斷了別人的閒言碎語,杜絕了那種帶著歧視的指指點點。
你以為這是個例嗎?我另一個三十歲還沒結婚的小學同學也說,她現在最怕的就是過年。
“親戚間見面,沒人祝我新年快樂,永遠都在問,找對象了沒?結婚了沒?還有很多人和我爸媽說,你女兒是不是有問題,所以才單身到現在。我不過就是沒結婚,怎麼就成了罪大惡極?”
是啊,我們誰能料得到,有朝一日,“沒結婚”,竟然成了很多人不回家過年的理由。
大家永遠都在催他們完成和別人一樣的人生,卻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們為什麼沒結婚,老一輩的人永遠不懂“嫁給愛情”這樣的字眼。
我弟二十五歲還沒談戀愛,認認真真告訴我媽“我沒碰到心動的”,但我媽立馬甩過去一句:“心動能當飯吃嗎?”
所以,聊不下去。
在父母眼裡,結婚生子就是天然正確。
可我們不一樣,真的不一樣。時代早已發生變化,現在的我們經濟獨立,那麼有一點精神上的追求難道不是理所當然嗎?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懂所謂追求的,在世俗眼中追求等於另一個詞:作。所以眾人給予那些不從眾的人,往往多是奚落、白眼、逼迫。
越是過年這樣的日子,他們越難熬,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一個不符合傳統的觀念、不符合大眾期待的人生。
我們生活的這個環境,又偏偏樂於接納共性,不太容得下個性,所以,但凡那些與大眾認知有偏差的人生,都註定是要負重行走的。
比如二十多歲,工作穩定,但不願意談戀愛;比如,三十歲不結婚,仍然期待愛情;比如結婚多年,始終沒有孩子……
基本上對於這種堅持做自己、不願將就的人而言,過年就是:找對象了沒?結婚了沒?生娃了沒?
相信我,因為我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你回答“沒有”,接下來一定是各種沒完沒了的狗血猜測。
可,這世上,有幾個人願意被沒完沒了地問起自己的私事呢?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說是過年的時候如果七大姑八大姨總是逼婚又逼生,就這樣懟回去:
“大媽,您給您兒子買房了沒?多大啊?”
“大爺,您閨女結婚了嗎?對象幹嗎的?”
“大嬸,您今年股票賠了多少錢啊?”
……
我問我媽,說如果真有人那麼問你們,你們什麼反應。我媽說,挺生氣的,怎麼能哪壺不開提哪壺呢?
可是,有多少七大姑八大姨想過,當你們一遍一遍地逼著我們結婚生孩子的時候,不也是在無視我們的尊嚴嗎?
誰不想高高興興結婚,嫁給自己喜歡的人,一輩子天荒地老?
誰不想和深愛的人,生個可愛小寶寶,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只不過還沒等到老天賜予這樣的好運氣,只不過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無奈罷了。
那些三十歲尚未結婚的人,你瞭解他們的生活嗎?你瞭解他們的無奈嗎?你瞭解他們曾經受過的傷、流過的眼淚嗎?如果沒有,你憑什麼認為他們沒過上和你一樣的生活,就是錯的?憑什麼,你才是正確的?
而那些結了婚尚未生孩子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我有一個同事,結婚很多年,沒有生孩子,每一次過年的時候,親戚都會問她一句:“喂,你怎麼還不要孩子啊,也該要一個了,要不然年紀越來越大,風險也更大。”
每一次她都笑著回答:“我想在事業上再拼幾年。”可是回家之後,她一個人窩在被子裡哭得不能自已,她不是不想要孩子,只是身體原因,仍需調養。
她說她特別不明白,為什麼總有人在不瞭解別人生活的時候,卻總是熱衷說服別人,努力讓別人過和他們一樣的人生?
也是因為這些朋友,我幾乎從不問別人:“為什麼不結婚?為什麼不生孩子?”
因為我知道,有時候,我們看似好心的關懷,會給別人的人生上一道枷鎖。
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你過得好,那是你幸運,但別一不小心就用你的優越感傷害到那些正在掙扎的人們。三十歲沒結婚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比任何的旁觀者更關心自己的人生,只是有些話,不想說給旁人聽。
每一個被逼婚的人心中,都藏著一段往事,住著一個不將就的靈魂。我們要做的,不是硬生生揭開那道傷,而是去理解、去尊重。
真正的關心,不是用自己的生活觀念去改變、綁架別人,而是理解他的過去,尊重他的現在,相信他的將來。
給每個尚未結婚的人一點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別讓他們僅僅因為單身就失去了過年的資格。
這個春節,別再對你身邊的人逼婚了,好好地說一句:“新年快樂。”祝願他們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今年三十歲,未婚,可我真的很想回家過年。

誰不是一邊喪著,一邊燃著
2017年的最後一天,在從日本開回上海的遊輪上度過。我在遊輪的第七層看告別表演,同行的朋友柳主任在甲板上喝酒,她說:“要夜夜笙歌。”
我給她發去微信:“人生苦短,不夜夜笙歌幹嗎呢?”
而那個時候,承載了成千上萬人的大遊輪,剛剛進入它最喧鬧的時刻,絲竹笙歌入耳,燈紅酒綠入目,湧動的人群,搖晃的酒杯,都在期待著進入一個更盛大的來年。
值此良辰美景,最讓人迷惑,有一種孤獨的味道狠狠剜進心裡。跨年,是最適合追憶舊時光的契機,除了感慨一句“人生苦短”,還能說些什麼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一夜之間被“十八歲的舊照片”刷爆朋友圈,想一想,真是要深深歎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就連“90後”,也在今天就要告別十八歲了。
一代人的芳華,轉瞬即逝。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歲月簌簌而落,又有誰能倖免呢?縱然我們仍然談笑風生,但有些失落無論如何掩飾,仍然會在夜半無人之際,輾轉落入孤枕。
所以此刻,正在翻看十八歲老相片的你,會不會也有一點傷感:曾經擁有的如海一樣翻湧不息的純真,如今還能留下多少?
想起自己的2017年,你又會用什麼樣的關鍵詞來做個回顧:油膩,佛系,還是人到中年不如狗?
很不想承認,但這一刻,我再也不想給自己打雞血,2017年的我,真的真的油膩過、佛系過,更有無數個瞬間,自覺,喪到不如狗。
何以油膩?這真是避無可避的事情。年少時,不必獨自抵抗風雨,沒那麼多斤斤計較。人到中年,淒風苦雨,刀光劍影,沒那麼點成年人的世故算計,怎挨得過別人潑你那一身腥。
但凡艱難謀過生活的人,都對“葷腥”這個詞,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何以佛系?那看似雲淡風輕的不爭裡,其實是在用自己內心深處存留的一點點真,在和世界的潛規則較勁兒。如果沒有這一點佛系價值觀,感慨芳華已逝之際,對鏡自照,只怕又要多歎一句“終於,我也變成了當年最討厭的自己”。
而至於頹喪如狗,何用我多談,身為成年人,又有誰不會有那麼幾個瞬間想去死一死呢?每一個站在懸崖邊、挪動了一隻腳、又慢慢退回來的人,還不是想要再苦苦撐一撐。
燈紅酒綠裡,摩肩接踵的高樓裡,風雪無聲覆蓋的街道上,住著億萬萬踉蹌的靈魂。
這就是在期待著盛年的我們。
多麼詭譎,層層面面的我們折疊在一個軀體裡,可誰又不是如此呢?世道底色淒涼,太單薄的靈魂,撐不到最後絢爛一刻。
那麼,來年,我們又在期待什麼呢?
可能,僅僅是在朋友圈,你都能看到幾百種的祈願。也許是身體良健,也許是生活順遂,也許是不再苦苦掙扎糾結……
其實,我們期待的不過是一種心安,不過是靈魂的不再踉蹌,每一年我們期待的都是和過去的自己相比,只要有機會,不做面目全非的自己。
那麼不一樣的我們,到頭來,都不過只有這一個最樸素的願望。
難嗎?
我不敢說不難。這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可為什麼我仍然期待?不過是,我也知道,那些我經歷過的每一年,都在給我的靈魂裝上盔甲,盔甲終成戰車,送我入無人之境。
所以,怕什麼呢,既然和這個世界死磕了這麼多年,從來沒認慫,不妨再多走幾步,讓它看看這個不認輸的女孩。
喪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來時的路,你就知道走下去比走回去容易太多。所以我希望你懷念自己的十八歲,懂得回顧過去,就沒什麼扛不住的。
可是,看完了十八歲的照片,更要記得給此刻的自己一個擁抱:真好,有機會去懷念,真好。
所以,你問我何以解憂。
答案是:唯有挺住。

從生存挨到生活,你要跳過生活設置的重重障礙
2011年,我二十一歲,大學畢業,收到應聘公司的offer(入職通知書),一個人來到了現在生活的城市。懷揣一張畢業證和大學兼職剩餘的幾千塊錢。
我對自己說:“你得在這個城市活下來。”一個人,吃住是最大的問題。我最先的考慮是住在公司附近,找了幾家中介問了一下房租,我就傻眼了:哪怕是最小的房子,我也無力承擔。
和很多人一樣,我最終選擇了城中村,環境髒亂差,和周星馳的《功夫》裡你所看到的場景一模一樣。衛生間是公用的,廚房是沒有的,衣服像彩旗一樣從一樓一直掛到了十幾樓。樓道裡常年都是濕答答的,泛著貧窮所特有的潮氣。
房東大叔為我打開其中一個屋子,我看了看那張小小的床,覺得沮喪極了。要知道就在前一個月,我還在和同學把酒話未來,描述自己心中理想的房子,就算不能面朝大海,至少也要有一扇大大的落地窗。
可眼前,只有一個大叔拍著我的肩膀說:“城中村,夢想起飛的地方。”我很懷疑,這樣潮濕的環境能滋生怎樣的夢想?但就這麼住了下來。
那時候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工作多掙錢,趁早搬出這個破地方。
城中村是個很奇怪的地方,我更喜歡稱它為“村中城”。一個小小的村子,囊括了城市的聲色犬馬,酒吧、KTV、餐館、服裝店,應有盡有,當然基本都很廉價。
可即使是那種廉價的奢侈,我也消費不起。通常我只是穿過長長的小吃街,買兩塊錢的小菜拎回家,邊吃邊熟悉報社的一些策劃啊、流程啊之類的。要把錢留下來解決基本的溫飽啊,畢竟距離拿薪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生活的美妙,往往在於它的出乎意料。到了發薪水的日子,我沒領到薪水。那一陣公司重組合並,財務上的流程沒有走完程序。所以,我更窮了,漸漸地,連晚餐那兩塊錢的小菜也省掉了。住在隔壁的姑娘問我:“咦,你最近怎麼都不吃晚飯了?”我笑了笑,回她:“減肥啊。”然後關門忍著餓,繼續出策劃、寫專欄。
一直到我工作的第三個月,薪水也沒有發下來,我手裡能用的錢只剩二十元。當然我可以開口管爸媽要,但一想到畢業了還做伸手黨,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我就逼自己再忍忍看。
接下來的一周我靠吃掛麵度過,用一個電熱杯煮點面,配一點鹹菜,那是我最窮的歲月。
我覺得快撐不過去的時候,有個同學告訴我說,她認識一個攝影師,可以拍一組淘寶衣服的穿搭,酬勞是500元,我就同意了。照片快拍完的時候,主編給我打電話,說有個很急的稿子讓我趕一下。我於是匆匆拍完,妝也來不及卸乾淨,濃得掉渣的粉糊在臉上,成片地掉。但我沒時間注意這些,背著包就往網吧趕。
走到城中村口的時候,一個男人給我遞了張紙條,上面是他的手機號碼。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他對我說:“多少錢一晚?”我呆立在那兒一會兒,捏緊那張紙條走了,我當然沒有給他打電話,但那張紙條我留了很久,我想記住那種恥辱感。
之後,我拿了其中400塊錢批發了一些女孩子的飾品,在晚上下班的時候練起了攤,因為款式新,價格也便宜,竟然很暢銷,不到一個月,我賺了兩三倍。練攤最多到9點半就結束了,我強迫自己看書或者寫兩個小時的文字,那時候,也沒什麼具體的概念,就是寫一寫平常讀書的感悟,以及影評啊、雞湯啊之類的。
其中一篇,因為被一個比較出名的雜誌選用,北京一個出版社的編輯剛好看到,覺得不錯,就聯繫了我,她對我說,她要策劃一本必讀經典的書評類的書,希望我能寫幾篇樣稿,如果通過審批,就簽合同,交了稿就可以拿到一萬塊錢。
那時候我沒錢,也想嘗試一下,就同意了,她對我說,你只有一晚上的時間,1.5萬字的樣稿,明天早上開選題大會,八點之前要是我還收不到稿子,就算了。
可是那時候我連電腦都沒有,平常寫專欄,寫自己的東西,都是先寫在日記本裡,第二天趁午休敲在公司的電腦上。
所以我只能去網吧,那一天我在網吧寫了一整晚,周圍人聲嘈雜,我戴著大大的耳機,靠強大的念力驅散煙味、泡面味才能進入自己的世界。
第二天早上的六點鐘,我把稿子發過去,兩天后,編輯告訴我通過了。
之後,我逐漸告別了那段最窮的日子。從月薪兩三千,到現在衣食無憂,有車有房,徹底在這個城市紮下根。
寫作這條路也越走越寬,從一開始給人當槍手,到後來接到了影視約,現在又開了自己的公眾號。
後來有人問我說,想成為一個有錢的姑娘,難嗎?
我不想說違心的話,只想說,難,真的難。從畢業到現在整整六年,每天下班後的幾個小時,我都在拼命寫作,拼命學習新的東西,記不清有多少個晚上,從月色朦朧寫到黎明已至。
爸媽生病住院,我一邊照顧他們,一邊等他們休息了之後,蹲在醫院的走廊裡寫稿子,還要替老闆搞定難纏的客戶,拿出最精准的數據。和老馮去旅行,他開車,我窩在後座,提前給客戶出策劃,為的就是能夠擠出一點玩的時間。
不僅僅是我,我認識非常多現在看起來過得很好的姑娘,曾經都被生活狠狠地折磨過。
她啊,剛三十歲就升到了公司管理層,可是再往前幾年的她啊,花幾十塊錢買份酸菜魚,吃完魚,吃酸菜,吃完酸菜,用湯下面,真的把一份酸菜魚,吃到酸掉。
她啊,現在年收入百萬,可是我見過那樣的她,躺在病床上,一隻胳膊掛著點滴,另一隻手在鍵盤上完成了一篇專訪,爸媽打電話叮囑她說不要太累,她說:“不會不會,我現在到處玩呢。”
人前永遠都是笑啊,但深夜裡哭得比誰都兇猛,但終於我們也都成了當初想成為的自己。
所以這些年來,每當別人問我最驕傲的事情是什麼,真的就是那一句很雞湯的話:還好我沒放棄。
從生存挨到生活,把喘氣變成呼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跳過生活給你設置的重重障礙,打敗一次又一次的絕望,熬過日復一日的辛酸,躲過綿綿不絕的輕蔑,才掙回那麼一點點反擊的資格。
曾經窮到要死,現在又美又有錢還到處去浪,讓我一直撐到這一刻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有一點向死而生的勇氣,還有一點樸素向上的力量。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是貧窮生活裡值得珍惜的,那一定不是貧窮本身,而是貧窮生活裡的那顆素心——那顆樸素地想把生活往好了過的心。
因為我想把生活從喘氣變成呼吸。不急功近利去求,不機關算盡去爭,而是腳踏實地一寸寸掙出現在的生活。
所以,那段貧窮的日子裡,使勁兒地抬手去碰一碰好生活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第二章 不要隨便評價別人的人生
不穩定和穩定,死拼和甘於平凡,只是一種方式對另一種生活方式,沒有哪一種應該有爆棚的優越感。
出去看看世界,就是更新自己的契機
最近這一年,一直在體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自從去年辭職做了自由職業者之後,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去一個新的城市,在那裡住上兩周,不單單是去旅行,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去體驗當地人的生活。
我花了一年時間,從南走到北;和一群潛水愛好者體驗潛水;也跟著幾個朋友從四川出發,騎行至西藏;後來到了華山,當地人說,你一定要感受一下夜爬華山,在最黑暗的時刻,等待黎明將至,於是我就真的爬了一晚上的山;去了廈門之後,也和本地的年輕人一樣,挑上風和日麗的一天,在環島路上吹著海風,騎著自行車。
每去一個城市,我都會切換一種生活方式。
這些城市之中,有的節奏很快,比如北京、上海,行人步履匆匆,約人見面都是在工作中抽出那麼一點時間,常常會讓人想起張愛玲的那一句:“在這誇張的城裡,就是栽個跟頭,只怕也比別處痛些。”
但也有些節奏很慢,比如成都、長沙、西安、三亞等等,在這些地方,仿佛只要有了陪伴你的人以及喜歡的食物,其他的都不重要,安逸得極容易讓人記起童年那悠長的假期。
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氣質,而這些氣質又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你。
我一直和朋友說,最近這一年,是我變化最大的一年,倒不是因為工作上的重大調整,而是這一年的旅居生活,讓我越來越相信世界絕對不止你眼前所能看到的這一小片天地。
年輕時,多去看看世界,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一樣。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視野越來越開闊。
因為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你都會接觸到新的人群,這些新的人群對待生活的方式,可能和你是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三毛曾經這樣形容過她初到撒哈拉沙漠的感受:“一種極度的文化驚駭。”
她寫過《芳鄰》《娃娃新娘》等很多剛到撒哈拉沙漠時和當地人相處的故事,那種完全突破了自己認知極限的生活方式和觀念,曾經讓三毛後悔過、害怕過。
然而後來,當真正在這裡住下來,用一顆更開闊的心去接納這個全新的世界之後,三毛開始漸漸改變,所以後來才有了《懸壺濟世》《荒山之夜》《中國飯店》那麼多瀟灑的文章。
撒哈拉影響了三毛的一生。
撒哈拉之前,三毛是蒼白的、憂鬱的、迷惘的,個性很消極;撒哈拉之後,三毛的風格就變成了健康、豁達、灑脫不羈。
她在一次採訪中說:“在撒哈拉定居下來後,幾乎拋棄了過去的一切,我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個性裡逐漸摻雜他們的個性,不可理喻的習俗成為自然的事。撒哈拉人是很幸福的一群人,他們從不抱怨,也許知道時局,但不關心,無所謂名,也無所謂利。”
三毛在沙漠裡學到的最大一門功課就是“淡泊”,她身上那種悲天憫人、對世事盡可能原諒的情懷,正是受了撒哈拉之廣袤的影響。
三毛一直愛旅居,短短十年,遍歷大半個地球,原因她自己說過:“我不愛景,但愛人。”
是的,多去看看世界,最重要的從來不是去看景,而是在人群中更瞭解生活的意義,從而不斷地更新自己,這就是我所謂的眼界。
可當一個人困囿於眼前的一尺見方,他得到的是什麼?
偏執,以及自以為是。
他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世界有人和他不一樣,他把別人的不同,當作是不對的,或者偏離主流的,本能地排斥著那些不同於自己的生活方式,終於,他的世界越來越小,連好奇心也逐漸喪失。
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一直以為,看一個人是不是足夠有眼界,就看他如何對待一個和自己價值觀不相同的人。是尊重理解,嘗試著去接納,還是用自己封閉的眼光,直接否定。
而看一個人仍然年輕,還是早已老去,看的不是容貌,而是那顆心,是否仍對世界保持著好奇,又是否還保留一絲純真。
但一個看過了世界的人,絕對不會永遠活在一種價值觀裡,他們不會嘲笑那些經濟落後的地方,而是轉而用更多元的價值觀,去欣賞他們對生活的淳樸之態;他們也不會過分迷戀那些世俗的成功,因為他們見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群,更明白金錢不是唯一的追求。
所以啊,趁年輕,多去看看這個世界。
你會遇見很多大歡喜、小悲傷,在人山人海中,不斷重塑自己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有無數的可能性,不是隱藏在網絡裡就能想像的,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永遠不知道,曾經的自己是多麼狹隘。
那麼你很輕易就會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一路遺失那個獨特的自己。而當你見過各種各樣的人群,擁有了不同的價值觀,你會知道,那個和別人不一樣的自己,是美好的,是正常的,是值得善待的。
三毛、張愛玲始終特立獨行,就是因為她們心中住著大海和星辰,所以她們的腳步更有底氣。
三毛在《雨季不再來》裡這樣寫:“過去被我輕視的人和物,在十年後,我沒了那種想法,我也慢慢減淡了對英雄的崇拜。我看一沙,我看一花,我看每一個平凡的人,在這些事情的深處,才明白悟出了真正的偉大和永恆。”
真正的永恆,不是不變,而是變。變得更包容,更多元,更廣袤。
人,是可以改變的,只是每個人都需要契機,而多看看世界,就是那個最易得的契機。
什麼才叫偉大的人生?不是掙多少錢,也不是愛多少人,而是不斷地更新自己,找到自我,然後融合到你所能達到的不同境界中去。

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
看過一組H5廣告《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內容很簡單,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一個剛到美國留學的男孩子,打算在聚會上做一盤番茄炒蛋招待朋友,以更好地融入新環境。可是,自己什麼都不會,於是發微信向媽媽求助。
媽媽發來語音教程,他按照媽媽的語音去操作,然而語音嘈雜,因為爸爸一直在插話,兩個人搶著教兒子做菜(這個細節,我覺得超感動,我爸我媽每次也這樣,總是搶著想和我們說話)。
再加上朋友們又都紛紛發來語音,問他是不是做好了菜,這個男生就不耐煩了,給自己老媽甩去一條語音:“媽,你這發的什麼東西啊,我聽不清楚,你這不行。”
沒過一會兒,媽媽發來視頻,視頻裡媽媽親自下廚,現做了一盤番茄炒蛋詳細解說了製作過程。
男生在視頻教程的幫助下,完成了番茄炒蛋,並得到了朋友們的一致稱讚。然後,其中有個人得知他來自中國,閑閑問了一句:“中國和美國的時差是多少?”
男生回答說:“十二個小時。”
這時候他才意識到,當他於美國時間16:00為了一盤番茄炒蛋向媽媽求助的時候,中國時間才淩晨4:00。
字幕此時給出爸媽的心聲:“想留你在身邊,更想你擁有全世界。你的世界,大於全世界。”
我哭了,因為幾乎一模一樣的話,我媽也曾這麼對我說過。
當年大學畢業,離開父母到一個新的城市打拼,雖然沒有像視頻中那個男生一樣,漂洋過海。但我媽在我離開家的第一個月,幾乎就沒睡過踏實覺。
有一次早上接到她的電話,她提醒我穿厚一點,說是家裡下雨了,怕我這裡也開始冷起來。我用微信和我弟閒聊,無意中問起家裡是不是雨下得很大,我弟愣了一下說:“沒下雨啊?”
後來我才知道,那天不過是深夜兩三點鐘落了一點點雨,而她,擔心自己遠在千里之外的女兒,所以一夜無眠。
這世上有一種愛是:你問她昨夜睡得好不好。她回答說:昨夜風疏雨驟。那句好不好不忍再問。
那一段時間,她給我打電話打得特別頻繁,工作上事情多,壓力大,我常常會很煩,在電話裡抱怨她:“你如果那麼不放心,乾脆就讓我什麼也不做,天天留在你身邊得了。”
她卻說:“很想把你留在身邊,卻又怕耽誤了你的前程。父母的世界是兒女,兒女的世界卻很大。所以,最重要還是你們過得好。”
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說的不是兒女,而是父母。
你可能永遠想不到,你那相愛了一輩子的父母,會為給你做一盤番茄炒蛋而吵翻天。
最近,因為我姐出月子回娘家,我也回了老家,陪爸媽住一段。昨晚,我姐說想吃番茄炒蛋,我媽就趕緊進廚房去做。
端上來的時候,我吃了一口,然後開玩笑說:“媽媽,你做的番茄炒蛋,蛋是蛋,番茄是番茄。”
我爸聽到,看了一眼那盤番茄炒蛋,便開始埋怨我媽做飯偷懶,總是把蛋炒熟了,把番茄往裡一倒了事。
他擔心我們吃不好,所以一邊數落我媽,一邊非要起身重新去做。
好像一直以來,他們的爭吵都是圍繞我們。
我爸總嫌我媽這個做不好那個做不好,但說到底,是怕我們不好;我媽總嫌我爸不懂得和我們好好溝通,埋怨他脾氣不好,其實怕的仍然是我們不好。
他們會因為一盤番茄炒蛋的味道而互相埋怨,也會因為聲音太大打擾了我們休息而彼此指責,永遠都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只不過因為和兒女有關,就成了天大的事情。
而這,我相信不僅僅只是我的家庭寫照。
這個廣告刷屏的當天,我採訪了自己身邊的一些好友,試圖找到比番茄炒蛋更讓人動容的答案。
我得到這些故事。
Amy:我爸是個獨生子,一輩子嬌生慣養,卻在我孩子出生的那段時間裡,因為心疼我,在大冬天裡洗了上百塊尿布,一雙手都生了凍瘡。世界再大,也大不過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
MOMO:過年回家,提前打電話和我媽說想吃餃子。回家的時候發現廚房裡有各種各樣的餡料,我媽說,擔心我這幾年口味有變化,所以多準備了一些……世界再大,也大不過被我媽包進餃子裡的那一點餡料吧。
……
我,回頭看看自己的老爸,他在廚房裡認真做菜的樣子,就好像,那一刻,世界再大,也大不過女兒想要的一盤番茄炒蛋。
可是,身為女兒,我也不得不承認:那盤比世界還大的番茄炒蛋,縱然讓我感動,卻成不了我的全世界。
當我奔赴在未知的茫茫路途,那盤番茄炒蛋,是最溫暖的底色,也是最容易被我忽略的角落。很多時候,一些夢想,一些愛情,甚至僅僅是他們的老去所帶來的代溝,都能讓我把這盤番茄炒蛋端到一邊,直至涼掉。
父母與子女這一生,前者總覺得自己有所虧欠,後者一直在虧欠。
想起龍應台在《目送》裡,這樣描述她和兒子的關係:
“十六歲,他到美國做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父母與子女這一生,父母一直在試圖靠近子女,而子女卻一直在告別父母。
一個朋友告訴我說:“從兒子三歲上幼兒園那一年起,他就已經開始遠離我們。屬�孩子和父母的最貼心時光,停留在他沒有新世界、只有媽媽的前三年,所以要珍惜。”
然後,我回憶自己的這三十年,縱然滿心愧疚,也不得不承認,事實的確如此:從生下我那一天起,我成了我媽的全世界,可從我直立行走的那一天起,我的世界,註定了越來越大,而父母越來越小,變成渺小的一個圓點。
而比這更讓人難過的是,漸漸地,他們認命,不再試圖靠近你。
目送兒女背影的龍應台同樣目送父親的背影,那背影卻是另一種情形: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米。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年輕的時候,是不懂這一句“不必追”的,但現在,終於明白:父母與子女這場關係中,最孤獨的永遠是父母。

所謂孤獨,就是有的話無人可說
那天,和老公一起開車回老家,途中,又接了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因為放假,沒有工作在身,我倆都覺得特別放鬆,一路上聊得興致勃勃。從高中時代彼此出過的糗,聊到了大學時代兩個人一起逛過的街,以及某家很有特色的小吃店,再接著就聊到了現在,說起這些年兩個人旅行走過的地方、遇見的人。
坐在後座的朋友看我倆聊個沒完,歎了一口氣。
我問:“怎麼了?是不是我倆話太多,影響你休息。”
他搖搖頭說:“不是,是突然覺得,很羡慕你們如此聊得來,我和我老婆幾乎已經沒什麼交流。”
朋友近幾年工作很忙,三十歲左右的年紀,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所以加班、出差都是常有的事情。
他老婆前年生了孩子後就辭職在家。從此以後,兩個人的婚姻狀況就變成了:他出門上班時,老婆和孩子還在睡覺;他下了班回家時,老婆已經開始哄孩子睡覺。
偶爾有那麼幾次,他工作上遇到煩心事,很想和老婆聊一聊,但是剛一開口,老婆卻說:“我累了,早點睡吧。”
漸漸地,兩人無話可說。
從最初想說卻彼此沒給機會,到後來有機會但誰也不想開口。
他也理解老婆,帶孩子就是極其辛苦的一件事情,但他也終於在婚姻裡開始感到孤獨。
他說:“你們知道嗎?以前聽歌裡唱‘坐著搖椅,慢慢聊’,說這算什麼浪漫,現在光是能聊到一起這件看起來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卻變成了我最深的渴望。”
你有這樣的渴望嗎?你有因為在婚姻裡無話可說而感到孤獨嗎?
過年老朋友聚會的時候,也許是喝多了,借著酒勁兒,大家都說了很多心裡話。其中有一人問:“你在婚姻裡最絕望的一刻是什麼?”
另一個已經在婚姻中走過八個年頭的朋友回答:“不過就是,在某個深夜,忽覺人生清苦,看到躺在身邊的人,擁住他,想說一兩句話。他抬了抬手,掃開我的臂膀,罵咧咧地說,‘煩不煩,讓不讓人睡覺了。’”
漫天星辰,月落烏啼,燈火明滅,人聲沉寂,孤獨得可怕。
只此一句話,滿桌無言,大家都端起酒杯。
你以為婚姻裡最可怕的是沒錢嗎?你以為婚姻裡最讓人絕望的是吵架嗎?不,婚姻裡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我們日日相對,夜夜同眠,可卻做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不懂我在說什麼,我也走不進你的心裡去。
亦舒在《曾經深愛過》裡寫過一對夫妻。
結婚十年的某天,丈夫出差歸來,發現妻子不在家,一開始以為她是去朋友家裡,數天未歸,才覺事情嚴重,請來做私家偵探的朋友幫忙。
偵探不過在兩人家裡待了數小時又和丈夫聊了幾句,就判斷妻子乃是離家出走。
丈夫自然不信,因為他自己找不到妻子離家的原因。
“我們並沒有吵架,她也沒有表示過什麼不滿。我們一直是一對模範夫妻,兩個成熟與獨立的人因愛情結合在一起,她有她的事業,我有我的事業,在必要時又可以互相扶持。這樣理想的關係,毛病出在哪裡?”
毛病出在:他們的確不吵架,但他們早就無話可說。
丈夫完全不瞭解妻子的愛好,也不瞭解妻子的需求,在偵探給他的關於妻子的100項測試裡,他連最基本的,比如她的生日、她喜歡的顏色、她心愛的食物、她是否有閱讀習慣,全部一無所知。
而這些,完完全全作為外人的偵探不過是多注意了一下家裡的環境,觀察了妻子的起居室,就已經搞清楚,可見丈夫對妻子的忽視,已經到了什麼地步。
直到妻子決定再也不回來,他才意識到原來兩個人早已不是那種可以坐在一起商討青菜肉類價格的夫妻。
沒有出軌,沒有背叛,沒有婆媳矛盾,也沒有經濟上的窘迫,兩個曾經深愛過的人,最終因為在婚姻裡的“無聊”,而走到了盡頭。
有時候我們總以為雞毛蒜皮是對婚姻最大的傷害,後來才明白“無聊”才是婚姻最大的威脅。
而,什麼是“無聊”呢?
我喜歡尼采的這段話:“婚姻生活猶如長期的對話——當你要邁進婚姻生活時,一定要先這樣反問自己——你是否能和這位女子在白頭偕老時,仍談笑風生?婚姻生活的其餘一切,都是短暫的,在一起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對話中度過的。”
沒的聊,就是無聊。
其實,在婚姻中,我不是一個脾氣特別好的人,常常三言兩語,就忍不住和對方吵起來。吵得最厲害的時候,我也曾問過我媽:“你難道就不擔心我們會吵散了?”
我媽卻說:“你倆話那麼多,不會分開的。”
以前我不懂,現在我懂了,兩個人吵吵鬧鬧其實是沒關係的,那代表著對方說的每一句話你都在聽,你還在意,所以你們還吵得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三句話鬥起嘴的歡喜冤家不會分手,而終日枯坐、話不投機的夫妻終究挨不過歲月。
因為前者的生活充滿了煙火氣,而後者的生活,卻是無盡孤獨。
我們終其一生,是為了找一個可以緩釋我們孤獨的人,我們以為婚姻是陪伴,是慰藉,是兩個流浪的靈魂因為相遇而不再孤獨,所以我們走入婚姻。
但如果,我們選擇了一個不能聊到一起的人,那我們就選擇了成倍的孤獨,可這世上,又有幾個人能忍受“沒人懂我”的孤獨呢?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把“聊得來”作為婚姻的必選項。
每個人都是有表達欲的。
趙又廷和楊子姍都算是很沉默內斂的人,但當年在《康熙來了》裡,趙又廷說:“遇到高圓圓,他就話很多。而且不是一個人說、另一個敷衍地聽,是兩個人都狂說。”
也是因為這個“聊得來”,他倆現在也給人超幸福的感覺。
楊子姍亦如是,參加訪談節目話都說不了幾句,但和吳中天視頻通話一說就是一晚上。
好的婚姻狀態一定是這樣的:聊得來。
也唯其這點聊得來,我們才都沒變成婚姻裡最孤獨的人。
所以,如果聊不來,那就千萬別結婚,因為最終,那些無話可說的孤獨,會讓你一天比一天更絕望,可人生,原本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所有人等著你哭的時候,請轉身漂亮地擦個口紅
最近一直在家看一些從前的書。讀到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雲》,對書中的曼娘印象很深刻。她的一生從林語堂先生一開始著墨,就是悲涼的基調。
她第一次出場,是父親去世;時隔多年後第二次出場,是嫁給自己最愛的人。鳳冠霞帔與鑼鼓紅燭的熱鬧氛圍下,她也有一點期待,以為從此良辰美景,花好月圓。
卻不過,終究是奈何天。
她嫁的那個人,在新婚過後的幾天,死了,只有十八歲的曼娘,迎來了她人生最大的悲傷。
人人都怕她撐不下去。當然,夜半無人記起陰陽兩相隔的時刻,也曾想過一了百了,但回望身後,親人的目光追隨,又讓她心有不忍。
既有不忍,便要好好生活下去。
沒有抱怨,沒有自憐自艾,曼娘在年年月月中,學會了用一顆最樸素的心去面對生活,她的世界並不大,但她珍惜每一種平靜。於是,林語堂先生借姚木蘭之口說:“曼娘擁有自己的美好生活。”
前一分鐘經歷著世間最大的悲劇,後一分鐘用最短時間從滿目瘡痍中找到一個可以穩妥安放自己那顆心的地方,這是多少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周瑩,在短短一個月內失去了至愛,又失去了唯一的孩子;
余華的《活著》裡,福貴一生都在面臨著生死別離,卻仍然尋求一個平靜的地方活下去。
我幼年時的一個朋友,在她高考的那一年,父親因為車禍意外去世。
那時她只有十八歲,家裡還有一個比她小十三歲的弟弟,母親又多年沒工作。
街坊鄰居見了,都說這家人以後日子難過了。
我那時候特別擔心她,怕她成績那麼好沒辦法繼續念大學,更怕她突然想不開。但,令我們很多人都意外的是,她在哭過之後,用最快速度成長了起來。
她收斂自己的情緒,繼續認真讀書,考上了很好的學校,一上了大學就開始打工,不給家裡增加經濟負擔。
她的媽媽,從前有她爸爸的寵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但也在那一年,變得比任何人都能幹,一邊帶孩子,一邊打零工。
如今,十年過去,她媽媽已經再婚,新的生活安穩妥帖,她呢,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她和她媽媽笑起來仍然眉眼間有那種特別好看的弧度。在我的眾多朋友中,我最欣賞她,不是因為她最勇敢,而是勇敢之外,你在她的臉上,看不到一點被生活辜負的樣子。
那是內心最純良,對世界永遠熱愛的人才會有的一張臉。
一直到現在,她都常常會說:“要相信生活下一刻永遠是美好。”
我寫文章的時候,常常有人問我說:“什麼是瀟灑?”我想就是我朋友這個樣子。
社會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每個無懼苦難、肩挑生活、尚有膽量不做怨婦的人,都擔得起“瀟灑”二字。
曼娘和朋友這種悲苦交集的人生,以及她們面對生活始終存有期望的態度,總是讓我想起最近在看的一部劇——《美好生活》。
劇中的很多人物,都生活在苦難中,卻在苦難中艱難向上。
李小冉飾演的梁曉慧和曼娘有著極其相似的經歷。
幼年,母親去世,此後一直跟著父親長大。歷經種種,好不容易嫁給了相愛多年的人,卻在結婚的第二天,老公就死了。因為生前簽了器官捐獻協議,他的心臟移植給了另一個人。
梁曉慧很想死,但已經六十歲的父親,是她的責任,她因此活下來,活下來就會忍不住想要靠近那顆心。
由是,認識了擁有她老公心臟的徐天(張嘉譯飾演)。
她喜歡和徐天在一起的感覺,卻分不清到底是愛那顆心,還是愛那個人。百轉千回,輾轉反側,她迷失在對前夫的懷念,和對眼前人的心動中。可是不管多難,她還是仔細收藏那些不經意的小美好。
孤獨、失落、糾結,甚至還有一點小膽怯,這樣的梁曉慧好像一點都不傳奇,但就是這份不傳奇,最讓我感慨。太多的影視劇中,看上等人談戀愛看膩了,我只想看看平凡的我們,有沒有資格在泥沙俱下的現狀裡,打撈一點愛的資格和能力。
劇中另一平凡但不幸的人物,是陳美琪(《新白娘子傳奇》中的小青)飾演的劉蘭芝。
她最深情也最無奈,喜歡一個人喜歡了三十年,那個人說讓她等,她就一直等下去,等到紅顏已老,那個人卻離開了,她成了五十歲的大齡剩女……
宋丹丹飾演的刀美嵐看似嬉笑怒駡,但也有其不容易,兒子得了心臟病,隨時有生命危險,女兒遲遲不結婚,兒媳又出軌……
生活百姿千態的艱辛,就掛在那些街頭巷尾趕路人的臉上。
但他們都仍然一蔬一飯,腳踏實地地生活著,電視劇用舒緩平實的節奏,鋪展開他們的日常生活,像是工作中遇到的誤解,愛情中遇到的困惑……
一切都很平凡,但平凡中又自有偉大之處,劇中那些人虔誠的生活態度,讓你永遠不能小瞧人的韌性。
原來,熬過去,真的仍有美好生活,原來不絕望就真的有希望。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美琪,劇中,她是一個幾乎沒從上帝手中拿到過任何一顆糖的女性,但她淡然自處,用女性特有的溫柔四兩撥千斤,迎頭兜住撲面而來的每一個巴掌。
其中有一回,和人相親,對方傲慢無禮,把她當作服務員,頤指氣使,她卻絲毫沒生氣,清風明月般掃開對方的怒氣,靜靜為他沖上一杯工夫茶。
她說:“世事如流水,趁現在。”
她是被生活欺負得最厲害的人,但她始終姿態高雅,像亦舒筆下那些體面女子,絲毫不給自己機會變成怨婦。
劇中沒有聲色犬馬,沒有紙醉金迷,只有市井街頭,但這一點如何體面活下去,就已經教會了我們最好的市井智慧,滄海一粟如我們,誰又不是市井中人呢?
市井中人的命運想來都不過如此:老天從不偏袒任何一個人,總是在給了我們一顆糖之後又接連給了我們幾巴掌。只是,有的人,在那一巴掌落下之時,便已繳械投降,和命運妥協,此後,再也得不到另一顆糖。
而有的人,從不逃避,她接受命運的掌摑,然後堅強地站起來,向命運之手,拿回屬�自己的無數顆糖,最終苦盡甘來,等到自己的美好生活。
所以,在所有人等著你哭的時候,別喪,請轉身漂亮地擦個口紅。
從“公主”到“女王”的人設轉變,註定很艱辛
昨天,何潔首度親自回應離婚一事,她在微博上說:“訴求從來就是:孩子我養,從未要求男方淨身出戶。相信法律的公正。”
之所以這麼回應,大概是因為有媒體在報道何潔離婚事件時,說何潔的離婚要求是希望男方淨身出戶。
何潔的回應給人的感覺是:不關心男人,只關心孩子。
和赫子銘走到今天這一步,她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唱著《小永遠》,在舞臺上沒心沒肺大笑的小女孩。一場婚姻改變了她的性格,也打碎了既定人設,如果可以,我想曾經的何潔是希望以“幸福人妻”這個人設,好好過完這一生的。
只是,現實比想像殘酷。
多年的感情,兩個孩子的出生,都沒能改變婚姻的支離破碎。與赫子銘的婚姻分崩離析後,何潔的人生,以另一種軌跡鋪陳開來。
不復從前的甜蜜、單純、朝氣,何潔現在的人設,更像不服輸的女王。
一邊要為籌辦演唱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拼了命地進行舞蹈、體能、歌唱訓練,一邊還要拖著疲憊至極的身體,去照顧家裡的兩個孩子。知道自己已經無人可依,所以工作上自然不敢有一絲懈怠,知道自己是孩子們的依靠,所以帶娃這件事上,同樣始終緊繃著所有的弦。
新時代的女性有多累,何潔的累可能要翻好幾倍。
她新演唱會的名字叫《不服來強》,我覺得恰如她現在的生活狀態。她真的就是靠著這份“強勁兒”在死撐,梗著頭,用千瘡百孔的心,在她自己這條並不平靜的主線情節裡,學著去平靜。
儘管很多人為何潔的拼命瘋狂打call,也有很多人用“為母則強”這種稱讚來表達對她的欽佩。
女王瀟灑霸氣的轉身,很美;女王頭戴皇冠、目光堅定的樣子,很美;女王永遠以最好姿態面對眾生,那份隱忍,那份體面,很美。
可是又如何呢?
皇冠裡是層層疊疊的眼淚,高跟鞋裡有百轉千回的心事,這樣子的女王姿態未必就是何潔的初衷。
她在微博上說:“有的心紮著紮著就不疼了,心大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看似平靜,但總也能嗅出那麼一點失落感。
那麼時光再往前一點,是她在訪談節目裡仰著頭拼命逼退眼淚的樣子,她甚至說:“我不會再結婚了。”
她的狀況其實真的不是那麼好。
何潔的女王姿態並不像傳奇女性海蒂•拉瑪那樣,一生永遠在路上,男人、婚姻、愛情、藝術,世間一切都好似不過是她途中經過偶爾停留的一站,沒有什麼可以永遠留住她,她最好的狀態,始終是下一刻。
海蒂是:老娘的靈魂千變萬化,男人不過是一粒紅塵,不足掛齒。
何潔是:好想要愛,卻不敢再愛。
甚至,也不似王菲,王菲的離婚、結婚,都是一種自我選擇和成全,以退為進,全然沒有血肉模糊的疼痛,所以腳步依然輕盈。
而何潔那件女王裙的裙擺裡,拖曳著“昨夜雨疏風驟”,燈光滅、人群散以後,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更多的不是心甘情願,而是無可奈何吧。
何潔更像芸芸眾生,像你和我,像每一個在婚姻裡經歷了無盡失望之後的不得不自立為王的孤獨女性。
我見過很多因為一場婚姻而變得強硬的女性。
很多年前的一個朋友,前幾年離了婚,結婚前也曾是歲月無憂愁的明朗少女,個性溫和,絕無咄咄逼人之感。
然而結了婚沒兩年,性情大改。
沒辦法,家中一切大小事務,全靠自己支撐,尤其是有了孩子後,更為艱難,職場要全天候待命,家裡要屎尿屁搞定,時日漸久,諸事纏身,心態越來越奇突,漸漸覺得身邊之人無一可靠,只能越發拼命,把自己活成刀槍不入的女王姿態。
婚姻,有時候就是這點可怕。
有句話說:“終於我們都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如果你不信,我建議你去結個婚試試。真的,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也會有某個時刻,你在夜半無人時,忍不住感慨:我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的朋友最終因為雙方矛盾越來越多,以及男方出軌,而走到了離婚境地。離婚的時候,她說了一句和何潔一模一樣的話:“孩子我養。”至於那個男人,無所謂。
她在離婚之後,也確實打開了新天窗,事業較之從前,不可同日而語。但,也唯有在聚會喝多的時候,她才會說:“我現在看起來還不錯的生活,全是用絕望換來的。”可我,並不希望你們對婚姻絕望。
所以,看網上有人說,赫子銘曾吐槽何潔太強勢。
我是相信的。
但那種強勢,我想赫子銘也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吧。如果不是已經失望至極,像何潔這樣原本想要去過普通生活的姑娘,是不會一路走著走著就把自己變成隱忍女王的。
所以,身為男性,當你發現一些女性在婚姻中,從原來的愛哭也愛笑、任性而天真,變得日漸強勢、不容置辯,先不要急著去指責她,而是要想一想,何以,她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她現在的錯,也許是因為你曾經犯了錯。張愛玲有一句話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你會原諒現在的我。”永遠不要認為,婚姻中的絕望,僅僅是女人的矯情。
絕望之前,其實她是有過希望的。
那時候,她也做過一些夢,夢裡的一切都天長地久、花好月圓。
只是後來,夢醒了,她回望來時路,發現公主的水晶鞋,再也蹚不過泥沼,所以她戴上了皇冠,拿起了權杖,開闢了一條女王路,那條路,沒有退路。
你當然要越來越好,但不是為了討好誰
上周,和一個朋友逛街,路過一家整形醫院,她在那裡佇立很久。
而後,她說:“你看,那裡面有句話,我的前任也曾對我說過。”
什麼話呢?無非就是,女人的美,才是男人的愛之類的。她長得不算漂亮,但很清秀,她的前男友提出分手的時候,以“我的新女友容貌驚豔,身材火辣”為由,狠狠奚落了她一番。
她為此耿耿於懷。
那天,她問我說:“你看,我是不是應該去做個整形,如果我比那個女孩子更美,是不是就不會失去曾經擁有的?我真的不甘心。”
我說,大可不必。如果你是為了討好自己,而想要變得更美,我百分百支持。但如果,你只是為了討好那個離開的男人,我勸你放過自己。
因為,這世上風險最大的一件事情,恰恰就是討好男人。
記得之前,看柏邦妮採訪趙薇,柏邦妮問:“你怎麼看待女性對男性的討好?”
趙薇的回答是:“男人其實是難以討好的……討好,不是一個長久的方法,於自己,不是一個舒服的方式。男女之間最理想的狀態是做百分百的自己,這是最長遠、最穩定的一個辦法。不要扮演任何一種姿態,時間久了,熱情淡了,反而男人會更失望。”
非常贊同。
沒有人是可以一輩子活在討好裡的,一旦那個討好的機制內部發生哪怕細微的變化,這段建立在討好上的關係,會瞬間崩塌。
我之前認識的一個女孩子,曾經就活在討好裡。
她長期暗戀一個男孩子。
偶有一次,她從男孩子口中得知,他最愛迷離憂鬱氣質的女孩子。而她本身,恰恰相反,個性極其開朗樂觀。
但,年少時,總會想不明白什麼最重要吧。
於是她放棄了那個最本真的自己,為了他,而去扮演“憂鬱”又有故事的女同學。開頭總是很夢幻,那個男孩子果然對她開始漸漸注意,但過程總是很痛苦,她要一遍遍克制自己說很多話的欲望,也要一次一次收斂起自己原本想要大笑的衝動。
戀愛,本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但是,在她這裡,變成了無盡的折磨。
一開始,總還能遮遮掩掩。時間久了,總有紕漏,矛盾也在這些紕漏裡滋生,男孩子總是會說這樣一句話:“為什麼現在的你和當初的你,像是兩個人?”
他們最終還是分了手。
比分手更糟的是,她發現,她還弄丟了自己,現在的自己,既不是憂鬱氣質,也不復當年開朗的個性,更多的是焦躁、自卑、抱怨。一點都不美好。
討好帶來的反噬,不僅是她讓對方失望了,更重要的是,她讓自己失望了。
她後來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走出這段“討好式戀情”的陰影,經歷了新的人生,浪費掉部分青春之後,她越來越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然後終於明白:所謂討好,必然驚動聲色,每一分討來的,最終都要償還。
討好的代價,何止百倍?
我呢,也有過一些委曲求全的經歷,後來發現,自己討好的姿態,在別人那裡不會換來一絲尊重,相反,他會覺得:你毫無尊嚴。
很多女性都是如此,吃盡了苦頭,才得來這麼一點安身立命的經驗:討好誰,都不如討好自己重要,越是沒人愛,越是要愛自己。
自愛,沉穩,而後愛人。這是我認為的對己對人都好的交往方式。
看過心理諮詢師叢非從的一本書,他對每一個汲汲營營、過度求愛、漸漸失去自我的人說:“真正的愛,是杯滿自溢。然後對方也會被填滿,反哺於你。”
你可知,討好其實就是一種索取,用委屈自己、改變自己,換回某種認同。但自愛,則是以自己為載體,形成良好的內部循環,我討好自己,然後得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把愛情、婚姻都當成順其自然的選擇,先經營好自己,然後愛了嫁了,如此,即使有天分崩離析,也不至於一無所有,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是完整的自己。所以,任何時候都有重新開始的資本,無非就是換個人愛。
而如果你只是攀附別人,當那無骨的絲蘿,你要當心,一旦他挪步,便是滿盤皆輸。
所以,不管愛誰,記得要討好自己,你才不會產生那麼多要向他伸手討要的期待,你也不會有“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不愛我”“我到底要怎麼委曲求全,才能換回你的愛”這樣的疑惑。
討好,從來換不回愛,最多換回憐憫的施捨。
可是,誰稀罕施捨?
所以,那個因為前男友奚落而想要整容的姑娘,你要做的是讓那個男人滾,而不是先殘忍地否定自己。
你當然要越來越好,但不是為了討好誰。

最高級的教養,是不輕易評價別人的人生
某一日,從長途跋涉,奔襲千里處歸來,卸下一身疲憊,融進陽臺搖椅的舒適與日光的撫慰。
忍不住感歎了一句:真舒服啊。轉過頭,看見老馮專注地看著《動物世界》(搞不懂男人的興趣點),陽光在他臉上折出好看的棱角(他一直強調是人好看)。
心裡忽然覺得溫暖極了:生活,一直這樣安穩下去多好。沒有風雨兼程,沒有篳路藍縷,不用未雨綢繆,不用居安思危。
就這樣一卷書,一杯茶,一雙人,一生歡喜。
和朋友說起這些小歡喜,她說:“多好,人為什麼要滿身風雨一直走,停下來,也許陽光早已滿了窗前。”
我笑了,旁邊另一閨密也跟著笑說:“可是現在太多毒雞湯,一味地灌輸不穩定觀,恨不得人人都死在大城市,也不要你們這種生活在二線城市的安穩。”
是。我看過太多論調,怒懟所謂的安穩,是在浪費生命。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們的認知變得非此即彼,極為偏頗,完全不能尊重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但我仍然要說:“不穩定和穩定,死拼和甘於平凡,只是一種方式對另一種生活方式,沒有哪一種應該有爆棚的優越感。”
渴望穩定錯了嗎?
渴望在某個日子裡,一抬頭,發現自己正活在想像的歲月靜好中,錯了嗎?
渴望不用去到千里之外,而是留在父母身邊,忙時埋頭,閒時散步,過悠然日子,錯了嗎?
你擁有奧迪與迪奧,覺得很炫很自豪,我擁有一盒奧利奧也真的覺得很滿足啊。
你漂泊在外,拍拍電影寫寫字,覺得文藝大氣逼格高,我在自己的格子間辦公室,兢兢業業,腳踏實地,默默為大中華沖入發達國家貢獻綿薄之力,也沒什麼丟份兒啊。
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把生活推進下去。
為什麼,我就成了浪費生命?
為什麼,我就成了穩定地窮著?
為什麼,我就成了甘於平庸?
為什麼,我就成了懦弱逃避?
生活的方式千姿百態,每一樣都值得尊重,並非只有不穩定地去拼,才值得稱讚。
你可以選擇你的追求,但你真的不能把你的價值觀淩駕於他人之上。
如果我們都不穩定,拼了命去過你們所謂的那種人生,先不說世界雷同如此,毫無趣味。
講真,我們都去當英雄了,誰坐在路邊給你鼓掌?我們都那麼優秀了,你還哪裡來的優越感?
人最大的了不起,不是活得多麼富有,而是尊重別人和自己的不一樣。
說兩個朋友吧,一個是小A,一個是她的男友。兩人青梅竹馬,從學生時代戀愛,一直到各自畢業。
畢業後,小A選擇了回到二線城市的家鄉工作,勤勤懇懇,本本分分。
小A的男友則繼續考了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之後,留在了上海工作。去上海前,他對小A說:“我們不是一類人,你喜歡穩定,我有更高的追求,你喜歡待在一個地方,我喜歡四處遊蕩。”
分手算個毛,更傷的還在後面。拼搏在大城市的他,各種瞧不上小A的安穩,逢人便吐槽:“我當初是有多麼眼光短淺,才看得上她那種不思進取、毫無靈魂的人。”
他把他去往大城市、追求新鮮刺激的人生定義為有理想的人生。把小A留在家鄉小城恬淡自如的生活,定義為庸俗的人生。
這樣狹隘、自以為是的男人還好分手了,結了婚也不過是給自己找虐。無非就是三觀不合,至於嗎?把自己說得多麼牛逼,把別人踩得毫無價值。
我一直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狀態,但你的喜歡並不能成為你的優越感。
世有萬象,人有千面。
有些人,一直很努力,一直在改變,一直在突破自己,一直在追求所謂的不穩定,這當然非常好。
也有些人,生來不喜競爭,不喜變化,安於在一個熟悉的地方,過一份簡單自持的生活,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前者與後者,只有價值觀的不同,沒有價值的不同,每一種都是在積極地參與生命,並非穩定了就是在浪費生命。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和同學,在畢業以後,選擇了進入體制內,他們戀愛、結婚、生孩子,過日子,和很多普通人一樣,在自己的朋友圈裡曬娃,曬寵物,曬老公,曬美食,曬風景。
她們踏遍世界千山萬水,有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的故事。
她們穩定地過著我想通過不穩定來實現的人生。
2012年,我大學畢業,削尖了腦袋,要往大城市擠。不管過得如何艱辛,我從未退縮,我仍然不願意回到小城,當時的我,也曾諷刺我老姐:“像你這樣做個公務員有什麼意思,朝九晚五,一眼望盡三十年。”
當然後來證明我很淺薄,公務員的工作還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每天無聊地看報聊天。
坦白說,我家裡,除了我,剩下的人都很穩定。他們未必理解我的漂泊感從何而生,我亦未必理解他們的安逸究竟有何意義。
但我記得一句話:
“相比較做個英雄或女王,成為一個快樂的路人,更是一種勇氣。”
所以,現在的我,從來不會評價任何人的人生。
那些現在很穩定的,也許他們曾經很努力,所以現在有資格停下來,看天上雲卷雲舒,又或者,有人替他們食盡人間煙火,所以他們可以隨心所欲,選擇最舒適的狀態。也有可能,他們就是喜歡這樣慢節奏的人生,錢少錢多,心無掛礙。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王爾德在《英倫情人》裡那一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
當你讀懂這一句話,你就會明白:“最高級的教養,是不輕易評價別人的人生。”
而當你學會了不評價、不比較,你會發現,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不是和自己死磕,而是完成與自己的和解的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