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你的善良,也許只是軟弱(簡體書)
滿額折

你的善良,也許只是軟弱(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自我壓抑,習慣性討好,沒有界限,拼命付出……
如果在以上現象里,你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很可能是,你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將對外的不滿轉向了自身進行自我攻擊,沒有很好地活出自己的攻擊性。
作為精神分析心理學核心觀點之一,“攻擊性”並非是破壞性的,而是代表著中性的、原始的生命力。把攻擊性活成生命力,這需要智能。資深心理咨詢師黃玉玲從業十多年,積累了很多成功表達、處理或轉化攻擊性的案例。在這本書中,她帶給你的不僅僅是對攻擊性的多維度解讀,你還能借此打開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學習如何活出攻擊性的方法和步驟,幫助你活出充滿力量的自在人生,為處于成長困境、關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黃玉玲
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學學士。
中美精神分析連續培訓項目住院組督導組成員,歐文亞隆人際關系取向團體咨詢師。
中德舞動治療師,知名育兒雜志心理專欄特約撰稿人。
從業近十二年,接觸過各個年齡層的來訪者,擅長精神動力學取向的成人自我發展咨詢、抑郁、焦慮情緒的緩解、人際壓力的調整、親密關系的修復。
兩個孩子的母親。

名人/編輯推薦

沒有底線的“善良”,也許只是軟弱。
國內首次聚焦精神分析核心之一“攻擊性”
幫你重新認識你自己內心隱藏的委屈、恐懼和憤怒
學會將自我攻擊轉化為真實的生命力
讓情緒自然流動,坦然地愛上自己,活出自在人生

武志紅主導策劃、親筆作序,資深心理咨詢師黃玉玲首部作品
來自武志紅平臺的爆款自我認知課,超過150萬人次學習,好評率高達96%
“我由衷覺得,黃玉玲老師是為大家解讀‘攻擊性’這個話題的*人選。”——武志紅

有滋養的攻擊性不是要有意傷害別人,也不是要傷害自己,而是合理地表達,果斷出手,帶著善意,卻不失鋒芒。——黃玉玲

目次

PART 1攻擊性:美學篇
攻擊性之真實之美:過度防御會使關系陷入困境
什麼是攻擊性?
真實面對情感,會帶來改變
心理咨詢中的真實與坦然
生活中的真實之美
攻擊性之流動之美:允許負面情緒流經自己的身體
曉文和我的故事
當有人透過迷霧理解你,給你承托
媽媽婆婆仇人變閨密
外在的照顧者與內在的照顧者
攻擊性之活力之美:在“生能量”驅動下,深情而熾烈地活
可以吵鬧,可以狂歡,一種迷人的關系
孩子的鬧騰是生命力和攻擊性的體現
老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攻擊性“爆棚”的邊緣來訪者
互動:攻擊性本身就是動力

PART 2攻擊性:神仙篇
神仙自戀與現實挫敗:嬰兒式大人的行事方式會受到現實的反擊
當神仙自戀遭遇現實邊界
以嬰兒方式行事的成年人
神仙自戀與絕對依賴:
外部環境影響著嬰兒處理攻擊性的方式
我想要的,你就得給我
嬰兒的徹底無助與絕對依賴
自戀暴怒的背后是生死攸關的恐懼與掙扎
月光寶盒與扭轉乾坤:長期的內疚和自責是對自己的攻擊
我們想回到過去嗎?
偏執性地回到過去是一種攻擊
如何“扭轉乾坤”?
互動:如何做個不好惹的人

PART 3攻擊性:江湖篇
攻擊性之碧血丹心
攻擊性與抑郁:要求完美,是對自己的攻擊
攻擊性與過度拯救
敵意是關系的殺手
討好讓你失去自己
互動:走出恐懼,增加力量感
攻擊性與焦慮:過度控制,是看不見對方作為一個人的存在
分化與糾纏:離開你,我活不下去
焦灼與恐慌:焦灼的嬰兒與缺位的媽媽
高期待與面具人:高期待的背后是什麼
互動:遠離低自尊

攻擊性之東邪西毒
主動攻擊:暴力引發的攻擊性直接、主動,且帶有摧毀性
越界是一種剝奪
暴力,一種破壞式表達
指責,拿走你的核心自我
互動:不要幻想父母會改變
被動攻擊:對生命最大的辜負,是這輩子你沒有活出自我
過度依賴,不決定,就不負責嗎?
拖延,你的行動出賣了你
1.失控型
2.糾結型
3.對抗型
4.暴力型
疾病,你的身體出賣了你
互動:直面依賴背后的恐懼

攻擊性之華山論劍
“九陰三經”:學會為自己的需求負責
攻——學會要求
守——學會說“不”
道——學會去愛
互動:不斷探知邊界,調整自己
“九陽三經”:我們最大的勇敢,是真實地活著
學會“定”:跟自己在一起
學會“容”:為自己創造空間
學會“真”:有勇氣看見真相
互動:減少苛責,接受當下

書摘/試閱

【觀點摘錄】
◇真實意味著你需要通過面具去看那個你一直想要隱藏的自己,那里面可能有許多脆弱、許多羞恥、許多恐懼。
◇無論是打、是吵,還是哭,都是在表達自己的強烈情緒,表達自己的攻擊性。
◇找到一個可以激發內心的攻擊性、可以吵、可以鬧的伴侶才是真正的幸事,因為這樣的關系有活力。
◇當你真正地關注自己的內在,照顧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時,攻擊性更可能朝著創造性的方向前進。
◇哀悼是我們重要的人生功課之一,因為我們一直在不斷地失去、不斷地創造、不斷地獲得。
◇保持對自己的覺察是很重要的。覺察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保持覺知,勤反思。
◇怨恨者常見的內在聲音是:你為什麼那么對待我?他們很希望等到一個道歉,但往往以失望告終。
◇所有的攻擊性最后都要與這個世界碰撞,這才是真正的江湖。

敵意是關系的殺手
大部分抑郁者的情況是情緒低落,對什麼都沒有興趣,話也不多,通常喜歡一個人待著。這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攻擊性,但抑郁不是沒有攻擊性,而是攻擊性的主要方向指向了自己。
常見的抑郁者不會直接向周圍的人或者事表達攻擊性。實際上,他們難以表達攻擊性,小到一點點的失望,大到強烈的憤怒。他們在處理這些情緒的時候深感乏力。比如,一個妻子對于丈夫總是不管孩子感到不滿意,但她既不能表達,又不能做出調整,情緒一直壓抑,感到無能為力。
為什麼不能表達自己的失望和憤怒?最主要的原因是抑郁者害怕這些情緒,這種恐懼令他非常不安。在他感受到這些情緒的時候,同時感覺到了敵意。
在上一章中,我提到嬰兒的全能自戀被滿足的時候會得到“我能”的感覺。而沒被滿足的嬰兒會更早地體會全能自戀的挫敗與暴怒。比如,用哭聲免疫法訓練孩子的睡眠,孩子哭了十分鐘、二十分鐘,甚至半個小時還是沒有人來安撫,于是孩子的全能自戀感受到的是:這個世界我控制不了。一個不能被自己掌控的世界對于小嬰兒來說,就是有敵意的。
嬰兒借助于媽媽的存在來感知自己、感知世界,媽媽不在,嬰兒就感覺不到自己,那么,嬰兒會過早地啟動防御功能,控制自己。所謂“你不管他,他就不哭了”的真實情況是嬰兒已經很絕望了,他不再那么期待外在給予反應,他會覺得比起控制別人,控制自己相對容易一些。
在臨床上,我注意到過早聽話的孩子容易“遭遇”抑郁,就好像一匹馬一直要求自己按照外界的要求不停地跑,跑到一定的時候就再也跑不動了,甚至有的馬會暴斃。抑郁者往往有透支生命的感覺,這種透支又沒有辦法及時補充,最后變成了一個大洞。
溫尼科特曾說,在好的環境中,攻擊性作為一種有用的能量整合進個體的人格之中,參與工作和游戲。但在不好的環境中,攻擊性會變成暴力與破壞性。很多人抑郁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在某些瞬間有種想要破壞東西、破壞環境,甚至破壞自己的感覺。抑郁者內心的破壞性與外在的恐懼同時存在,他們看上去好像並沒有過多的攻擊性的原因就在于,恐懼使攻擊性的能量轉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他們自己身上。
如果嬰兒被過早地喚醒內在意識,被要求立即適應這個社會,那么他的恐懼顯然大于其他情感,因為這是生死存亡之大事。在關系里,恐懼意味著某種隱含著的敵意。但是,當你的生命被掌握在他人手上的時候,這些敵意都只能被壓抑下來。
敵意並不能直接呈現在關系里,至少不能被直接地感知到,因為敵意代表著危險。應對這種敵意的方式便是開啟理想化防御模式。在關系里,把對方理想化和把自己理想化是同時進行的。但是,理想化的同時,也是對對方的一種攻擊。最典型的就是要求完美:一件事情一定要非常完美才能夠放過自己、放過別人。
最常見的就是完美媽媽。她們養育孩子時,凡事親力親為,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哪怕自己已經很累了,還是不停地付出,將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安排妥帖。孩子如果鬧情緒了,她作為一個完美媽媽,一定要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緒,理解他、陪伴他。完美媽媽並不是無所求,她的付出是需要回報的她對孩子的要求也是完美的。比如,孩子要懂事、聽話,能夠理解她的苦心,要成績好、身體好。
要求完美的媽媽其實對孩子是有很多敵意的。我有一位來訪者就是個完美媽媽,但孩子並沒有成為她想要的樣子,反而經常對她大吼大叫。她覺得自己已經接納了孩子的情緒,為什麼孩子還會這樣對待她?她非常生氣、憤怒,但是不能表達,漸漸地抑郁了。
我在跟這位來訪者做咨詢的過程中,發現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就已經很會照顧自己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了,但是她的父母偏愛弟弟。她從來沒有表達過對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憤怒,反而用自己的理想化防御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近乎全能的人,以此贏得父母的關注。顯然,她承擔了不該承受的重擔,過早地變成了小大人。
“完美孩子”往往也有對父母的敵意。在孩子長大后,這種敵意的表達方式有:愿意給父母錢,但是不愿意回去看他們;爸爸媽媽一說話,就感覺在給自己提要求;總想離父母遠遠的;對身邊所有提要求的人都感到憤怒。
我的這位來訪者對待她的孩子就像對待她的父母一樣,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同時要求孩子變成理想的父母的樣子,要求孩子關注她。顯然,這樣對待孩子,孩子感覺到的是敵意和恐懼。孩子沒有感覺到自己是真正地被媽媽所愛,而是被媽媽當作了一個工具。所以,孩子當然對媽媽很生氣,當然會攻擊這段關系、攻擊媽媽,比如,不按照媽媽說的去做。
這位來訪者的孩子和童年時的她有所不同。孩子畢竟還能向她大吼大叫,而在她的童年,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她壓抑得很厲害。現在,她的孩子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她的憤怒和抗議。
這位媽媽看到了孩子的憤怒,就像看到了自己當年的憤怒。她第一次明白,原來對別人的過高要求、對自己的過高要求,都是在表達憤怒。當隱藏的敵意慢慢浮現的時候,她說她感到輕松。她其實也可以用不那么具有破壞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她甚至還找到了更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敵意是指向恨的。溫尼科特曾說,讓父母在孩子恨他們之前就先恨孩子。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作為父母,你完全可以去恨你的孩子而不必太過擔心,因為恨是我們人類的一種基本情感,是一種安慰和理解。父母可能都恨過自己的孩子,不必苛責自己,我們不需要做得那么完美。
這位來訪者和我的咨詢關系持續了三年,當咨詢結束的時候,她和孩子的關系已經大為不同了。這得益于她不斷地面對自己。她的孩子曾經在作文里寫道:“我的媽媽是一個勇敢的媽媽,她一直都在直面自己的黑暗,我為有這樣的媽媽而驕傲。”
即便曾經孤獨地長大,也仍然有新的機會重新成長。
錦囊一:讓自己感到安全。如果在你的生命里,有人能夠讓你感到安全,建議你在這樣的關系里得到滋養,化解敵意。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關系,我建議你找專業的咨詢師。這段關系也是安全的,很多敵意可以被化解。
錦囊二:保持對自己的覺知。當一段關系里有沖突的時候,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思考一下,是不是其他時候也有這樣的感受,是什麼引發了這些感受。這能夠幫助你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敵意。
錦囊三:確認。在現實里,確認對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你這樣對待他。比如,你的孩子在戶外玩耍,你覺得他渴了,應該喝水,但是帶的水喝完了,于是你回家拿水給孩子。等水拿回來了,孩子卻不喝。你很生氣,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地回家拿水,孩子卻不接受你的好意。在這個例子中,現實確認就是你要和孩子確認他現在需不需要喝水。如果他不需要,你就不需要去做這件事。
這個例子背后的幻想是:你在擔心,如果你不拿水,你就不是好媽媽。你為自己做好媽媽而付出,要求孩子必須配合。一旦孩子不配合,你的敵意就竄出來了:都是你,讓我這么辛苦。但現實是:孩子並沒有讓你這么辛苦。他只想玩耍,不需要飲水。
錦囊四:活得快樂一些。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運動、聽歌、看電影、旅行,有助于化解敵意。
(1)所有理想化的背后都含有敵意。
(2)要求完美是對自己的攻擊。
(3)敵意指向恨的方向,當有一個空間允許自己恨時,敵意就會被化解。
(4)如何在現實層面化解敵意?請看本節最后的一些建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