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大忠之臣:寇准(簡體書)
79折

大忠之臣:寇准(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79274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歷史人物傳記,主人公是宋代名相寇準。寇準是宋初名臣,其名聲在民間流傳,主要是來自話本小說《楊家將》,而他在歷史上的聲望,則來自於澶淵之盟中左右天子,最終促成盟約的舉動。故範仲淹對寇準的評價是“能左右天子……天下謂之大忠”;仁宗年間,翰林學士孫抃在仁宗的授意下,撰寫了《萊國公寇忠愍公旌忠之碑》,而仁宗更是親自題寫碑首“旌忠”二字。由此可見,“忠”乃寇準的標簽。然而,本書不想用刻板的手法描述寇準的人生,生而為人,大忠如寇準,也有其性格、脾氣以及為人處世之道。大忠固然是寇準的優點,但他自身性格中也有不適合當政治家的缺陷,而優點與缺陷交織,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物。此外,本書非就寇準而論寇準,乃是想以寇準為線索,論及他身邊各種政治人物,包括宋太宗、宋真宗、劉皇後、王旦、王欽若、丁謂,等等,以期向讀者展現他所處時代有趣的歷史畫面。


作者簡介

劉廣豐,廣東廣州人,歷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後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現任職於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是五代史與宋史,曾發表專業論文多篇,主持過省部級以上項目三項,出版譯著《丞相世家:南宋四明史氏家族研究》、《從草原到中原:後唐明宗李嗣源傳》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講述了一位另類精英的成長史,是一個“大忠”之臣的人生傳奇,也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本書刻畫的寇準是優點與缺陷交織的完整性人物,人物性格特點鮮明地展現出來,讓讀者一目了然。寇準的一生坎坷起伏卻又充滿著榮耀。
大部分對寇準的了解,是通過長篇歷史評書《楊家將》,其實一個真實的寇準的人生更加精彩。本書由寇準為線索,論及他身邊各種歷史人物,向讀者展現獨具特色的時代歷史。


後周顯德七年,歲在庚申,公元紀年則曰960年。這一年的“春節”,就在公歷1月31日。經過了數十年的各方勢力混戰,天下還在大亂,百姓生活仍在苦難之中(當然,傳統王朝盛世,百姓也在苦難之中,亂世倍增而已)。不過,古今一例,百姓們大過年的,假裝也要假裝一下,麻醉也要麻醉一下,大戶小家都歡天喜地,撤舊符,換新桃,祭祖懸影,張燈結彩,宴飲歡唱。無論內憂外患如何,生活總要繼續下去。可是,就在中原大地一片祥和氣氛之中,突然——可以說非常非常突然,大年初一,北境傳報緊急軍情!北漢勾搭遼軍,攻打過來!開封城內,驚慌失措的百姓,驚慌失措的大臣,還有驚慌失措的小皇帝,焦急一迭聲:怎麼辦?怎麼辦?

“大周”,說起來總是中原正朔,且蓬勃之際,豈能坐以待斃!必須抵抗,必須派最富軍事指揮才能的大將率軍抵抗!不過,誰是具有這樣能力的大將呢?當然,朝廷知道,百姓知道,只有趙匡胤一人而已。趙匡胤成竹在胸,也不推辭,安排妥當,於初三日帶兵北征。走了一天,來到陳橋驛,夜色降臨,駐扎下來。接下來的故事,三尺孩童以上,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成為古今耳熟能詳的“往事”。顯德七年,飛速變成了建隆元年,開啟了一個全新朝代:宋朝。由此,也就進入了我們這套叢書的主題:“宋朝往事”。

在中國歷史上,“宋”之魅力,獨樹一幟,讓人不停地想起它。提起宋朝往事,很多人都感覺歷歷如在目。那麼,以後見者之明,再觀察宋代,到底該如何認識宋呢?陳寅恪先生講“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就已經為它定性定向,成為我們認知宋朝的一個基底性敘述了。不過晚清民國以來,學者與世人在外敵入侵的背景下,看待宋朝總是覺得它“積貧積弱”,幾乎只有陳先生獨具慧眼,但是隨著世界的變化,研究逐步深入,觀念多輪更新,世人越發理解陳先生的先見之明,發現宋朝既不貧也不弱,乃至更多強調“宋朝”有趣又有生機的那一面了。在當代中國人看來,這是一個有意思、有故事的風雅時代。

宋朝文化,偏於“雅致”一路的氣象,已經有無數學者指出過了。雖然“西園雅集”其事本身未必完全符合史實,但是“雅集”精神卻是宋代真實的“文化心理”。他們吟詩詞而唱和,他們撫琴聽音,他們繪山水而問禪風,“宋型”的文人風貌就顯現於其中。從“西園雅集”的千年反復闡釋與模仿當中,足見其影響之深遠。而“雅集”所體現出來的“極簡”美學,是宋代高雅文化的全部核心所在。揚之水先生說:“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觀瀑、采菊、詩歌和繪畫,攜手傳播著宋人躬身實踐和付諸想象的種種生活情趣。”當然,這種風雅文化,也深深影響到市井文化,推動了市井文化與風雅文化同步大放異彩。甚至或者可以說,在宋人那裡,市井文化就是風雅文化的變身。

宋朝經濟,由以工商流轉增值為主的經濟運行模式,初步邁向了現代經濟的門檻。又因為總掌控區域大幅度縮小,外部軍事壓力過大,財政供給壓力倍增,不得不開拓在傳統農業經濟之外的財政來源,竟有意外收獲,也就是發現了一條新經濟之路:由工商業繁榮,進而推動生產力的提高。手工業和商業貿易,對比前朝,都有了大幅度的進步。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宋朝常年銅錢鑄造數量,比唐代鼎盛高峰還多出數倍,更不用提出現“交子”這樣具有現代化性質的純信用貨幣。當然,受限於諸多因素,並未能或者說完全沒可能實現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驚險一躍。

宋朝政治,在傳統時代的政治大勢中,堪稱特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因政治斗爭因素隨意誅殺大臣,都是宋朝的獨有特殊之處,因而建立了一種相對開明的政治局面。雖然我們完全了解,宋代的政治也有諸多問題,黨同伐異,文字獄,爭執與整肅似乎也都沒少過,但是在整體上觀察帝制時代的政治,完全可以確認,宋朝相對偏於寬松。從整個王朝政治史上觀察,兩宋還都可以說是獨特的存在。而科舉取士,更是奠定了讀書人在政治上的進取之心,社會流動開了一個雖不寬松但也綿綿不絕的上下交通渠道。有志者,可以通過考試進入統治階層,自認對天下有責任,亦有擔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宋朝都是奠定中華文化最終形成的重要一環,無宋則不足以言中華文化。不過,普通讀者對宋朝的印象,在經歷了長期的看低之後,則有近似180度的大轉彎。最近數年,欣賞宋朝,研讀宋朝,描繪宋朝的生活則成為影視、閱讀、遊戲等各類市場上的新寵。各類時新或傳統媒體,時不時地就出整本的宋代專題,制作了各種各樣的音頻課、視頻課,坊間也在學術著作大批出版的同時,出現了無數種關於宋朝的通俗著述。在關於宋朝的敘述大繁榮之時,在這無數種關於宋代的講述中,為什麼我們還要再增加新的一種呢?這大概就是因為,宋的魅力勢不可當。雖然名家大作,珠玉在前,但是我們還是想試圖提供更多的維度給讀者進行參考和對讀。

如何提供這更多的維度?孟浩然的詩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最能代表我們的心情和緣起之思。就是想通過人和事的兩方面,與讀者諸君討論宋朝的獨特之處。宋之風雅、政事、富庶,都體現在人和事之中了。沒有那些獨特的人,風雅不可見;沒有那些風雅之士的行動,政事不可知;沒有那些百姓的努力創造,富庶無可求。想要全方位地觀察宋、了解宋,欣賞大宋之美,就請和我們一起來回首宋朝往事吧。

當然,宋代人物紛繁,我們首先選擇了趙匡胤、範仲淹、寇準、沈括、岳飛這五位代表性人物。相信以讀者諸君的敏銳,已經明了了我們選擇的用意。趙匡胤,開國之君,沒有他的布局和冒險一搏,不會有大宋的建立;沒有他所奠定的基礎,宋朝也許就是那個“第六代”了。範仲淹,相信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言名句,幾乎每個當代中國人都會反復學習那千古名篇,沒有他,宋朝就缺失了一點什麼。寇準,評書演義當中的最佳人物,一句“寇老西”牽動了多少我輩凡夫俗子的心!可以說,他就是那個有棱角有缺點的最佳演員。沈括,我們了解他的大書《夢溪筆談》,更了解他記述下來的活字印刷術。他是那個時代的文人典範,雖然後人未必贊同他的為官為人之道,但是都欣賞他作為文人士大夫而能關注於下裡巴人技術進步的開放心態。岳飛,更是無數傳奇小說當中的最優榜樣,千百年來,不知道影響了多少英雄豪杰!宋朝有沒有比他們這五位更出色的“人物”?當然有,一定是無窮無盡。司馬光、蘇軾、王安石……這個名單可以列出來一長串,也都是一代名臣名家,甚至有著更加巨大的影響力。不過他們得到的關注更多,已撰成的論述也更多。所以,我們設想,關於其他“人”的進一步闡發,就留待本叢書的第二輯乃至更多輯。

因人而成事,宋代歷史上,幾乎每天都有大事發生。這些大事如何走向,以後見之明來看,在歷史上就更有關鍵節點的作用了。我們同樣選擇了五件大事,作為代表,算是嘗一臠而知一鼎之味。東封西祀、熙豐新法、靖康之難、三朝內禪、開禧北伐是我們選定的第一批“大事”。讀者諸君,聰明如你,當然也更明了這五件事情在宋代歷史上的關鍵性作用。宋真宗不甘平淡,又缺雄才大略,導演了一場天書降臨的鬧劇,東封西祀,營造太平盛世,將宋朝引到了一條歧路上,帶壞了政治風氣,無謂地消耗財富積累,導致社會出現重大的方向調整。宋神宗繼位之後,夢想成為一個大有為君主,有著強烈的改變現狀的想法。與王安石一遇即合,君臣相得,開啟了一條“改革之路”。不過這改革既艱難,又復雜,在宋人眼裡更如亂來。千載之下,評說仍未有完結之期。靖康之難,更是一個朝代的傷心之史。在繁華富足當中,突然崩潰,亦是千年少見之事。再建南宋,久居錢江之畔,臨安臨安,已再無臨意。不過相對長期穩定的政治局面之下,皇位繼承這個中國傳統政治的大難題,在南宋前半期又成為難上加難的超級難題。南宋前四帝,總共見過了四次內禪(高宗為皇子時,見徽欽之禪)。王朝體系下,就沒有真正的家事與國事的分別,這一國事家事大難題,攪得政局翻覆,影響極大。再到開禧北伐,只好說它是虛假的反攻。韓侂胄的大冒險,最終把屠刀留給了自己。而由此導致的政局動蕩,讓後人感覺平添了幾分蕭瑟。更不幸的是,蒙古崛起,應對失當,為最終沒落埋下了失敗的種子。以此五事,可見宋朝歷史脈絡的大關節之處。除此之外,大事當然更多,不過叢書容量有限,只能留待今後繼續講述。

以上五人五事,共同構成了我們設想中的“宋朝往事”。知人論世,讀人讀事,把“人”和“事”立體組合起來,這是我們設想的一種新嘗試,成功與否,還需要留待時間來驗證。但是希望讀者諸君,能看到我們11個人的共同努力,期待您與我們攜手,一起走進宋朝,欣賞大宋往事,感慨世事變遷,回到大宋場景中,感受歷史長河的孤獨前行。

本人供職於坐落在千年古都的河南大學,日常所居之處,每日教學相長之所,就在開封的東北角,宋代遺存“鐵塔”之下。這個位置,大概也是王詵的“西園”附近。無論雅集是不是真的存在,作為宋文化的象征,早已經名垂千古。在西園與寶繪堂旁,走在千年鐵塔之下,不由得就會生發出思宋之情,懸想宋人生活之景之情,與二三同志研讀宋史,更體悟得“雅集”之趣。也就是在這個宋文化與文明萌生的一處所在,在遼寧人民出版社蔡偉先生的盛情邀請下,本人雖不敏,但勇於任事,擔下了組織撰寫“宋朝往事”的工作,希望我們11個人的努力,以“輕學術”的方式,既有學術上的嚴謹厚重,又去掉嚴格腳注帶來的束縛與閱讀限制,能帶給大家一點不一樣的閱讀體會。感謝陳俊達(吉林大學)、黃敏捷(廣州南方學院)、蔣金玲(吉林大學)、劉廣豐(湖北大學)、劉云軍(河北大學)、劉芝慶(湖北經濟學院)、王淳航(鳳凰出版社)、王浩禹(云南師範大學)、張吉寅(山西大學)、趙龍(上海師範大學)等一眾優秀青年學者(以上按姓名拼音排序)的鼎力支持,加盟此系列的撰述。

我們也知道,坊間已經有很多種宋史普及讀物,我們新增這一叢小草,希望它也有同樣的生命力。我們貢獻全力,雖然通俗,但不媚俗,文字盡量有趣,但是絕不流於戲說,希望能為您的讀書生活增添一點真正的趣味。當然,高人雅士,亦望教導指出書中不當之處。您開卷展讀之時,希望我們11人沒有辜負您,也沒有浪費您的寶貴時間,更願讀者諸君與我們一起走進宋朝,知宋,談宋,理解宋。


目次

目 錄

總 序 / 001

引 子

大宋之興 / 001

一、怎一個唐末五代 / 001

二、宋朝的統一 / 006

三、崇文並不抑武 / 010

第一章

少年進士 / 019

一、寇準的家世 / 020

二、童年的往事 / 025

三、年少的進士 / 029

第二章

宦海之途 / 036

一、小小地方官 / 037

二、叱咤開封城 / 046

三、誰來當太子 / 055

四、專斷的參政 / 062

第三章

澶淵得失/ 071

一、回朝拜相 / 073

二、遼軍壓境 / 082

三、護駕親征 / 093

四、城下之盟 / 102

第四章

天書風云 / 118

一、天書降,封泰山 / 119

二、再入朝,拜樞相 / 125

三、獻天書,再拜相 / 140

第五章

對手與盟友 / 146

一、皇後多才慧 / 148

二、外復有丁謂 / 155

三、對壘且分明 / 167

第六章

天禧政爭/ 179

一、從友到敵:寇、丁關係史 / 179

二、所爭為何? / 195

三、李迪:寇準不在朝的日子之一 / 208

四、王曾:寇準不在朝的日子之二 / 213

尾 聲

別是功名 / 228

後 記 / 233


書摘/試閱

宋太祖建隆三年,亦即大宋建國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962年的農歷七月十四日,寇湘的家庭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他就是寇準。按照民間習俗,農歷七月十五日是中元鬼節,各地均會有祭祖活動,祈求祖先保佑。而正因為寇準的出生,這一年的中元節也被記錄在案,此即魏野所記:“何日生宰相,明日是中元。”從詩中可以看到,這一天對大宋來說,也是非同尋常的一天,因為它意味著大宋未來一段偉大的歷史。據孫抃碑文說,寇準一出生,就“風骨峻爽,與常童不類”,按現在的話說,就是骨骼清奇。不過這種說辭,是為了突出寇準與常人不同罷了。雖然寇準是華州下邽人,但如前所述,寇湘乃終於大名魏王府記室任上,故寇準出生時,寇湘一家應該還在大名;換言之,寇準的出生地在河北的大名而不在陜西的下邽。寇準字平仲,按照古代兄弟間“伯、仲、叔、季”的排行,寇準應該上有兄長,這一點在孫抃的碑文中可以得到印證。但現存文獻中我能找到的關於寇準兄弟姓名的記載,只有其弟寇雍一人。不過無論如何,寇準並非獨生子女,他的童年應該不會孤單。

與一般士人家庭一樣,寇湘在寇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寇準讀書認字,期望為家族進一步培養出科舉人才,從而振興家聲。有個故事記載說,寇準八歲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學校裡讀書,一次老師讓孩子們以華山為題寫詩,寇準寫道: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老師一看,拍案叫絕,後來跟寇湘說:“你兒子將來怎麼能不當宰相呢?”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有點牽強附會的嫌疑,首先是因為這首詩沒有收錄在寇準的詩集裡面,而是記錄在時人的筆記小說裡。此外,古人也喜歡為名人們創作一些逸事,用以說明他們有偉大的成就是早有預兆的,說白了,這不過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不過這則逸事也能說明,時人眼中的寇準是有大志向的,而他後來的成就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而我們也可以相信,寇湘就是循著這個方向去培養寇準的。

這首詩吟誦的物件是華山,似乎暗示著寇準讀書的地方不在大名,而在陜西老家。那麼寇準童年的時候,有沒有去過下邽呢?我認為是有的,因為在寇準的詩集裡面,有大量緬懷下邽故裡的語句。如他中進士後在巴東擔任第一個職位時,就有詩云:“卻思清渭北,煙柳掩柴關。”後來又有詩句云:“秦川不得卻歸耕,奉詔年來在楚城。”後來又有“看重漢浦月,獨憶杜陵人”“雨艇愁天末,煙蓑隱渭濱”等句。“清渭”“秦川”“杜陵”“渭濱”這些詞語,都是對陜西渭水一帶的描述,充滿了思鄉之情。那麼,寇準是什麼時候回到下邽生活的呢?我認為應該是寇湘去世之後。寇湘是終於大名魏王府記室任上的,而符彥卿自後周時起一直鎮守大名,直到宋太祖開寶二年(969)才離開赴洛陽休養。這一年,寇準才8歲,而寇湘應該在此之前就已經去世了,這也符合王禹偁說寇湘去世時,寇準尚且年幼的記載。家裡的頂梁柱去世了,寇準一家在大名無所依靠,於是寇母帶著一堆孩子回下邽老家投靠寇氏族人,這是合乎情理的。

盡管寇準後來成了宰相,在宋朝乃至整個中國的歷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跡,但小時候的寇準並不是一個很乖的孩子,跟大多數孩子一樣,他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尤其是父親去世,家裡缺乏管教之人。司馬光的《涑水記聞》是北宋時期一部比較靠譜的八卦小說。之所以八卦,是因為裡面記錄了大量關於當時皇帝與大臣的逸事和趣事;而之所以靠譜,那是因為他記錄的這些故事基本上都有來源,甚至成為一些經典歷史著作(如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的史料來源。在《涑水記聞》裡,司馬光記載了寇準的一個故事,說小時候的寇準不拘小節,不好好讀書也就算了,還喜歡那些飛鷹走狗之類的玩意兒,可謂玩物喪志。結果寇母趙氏夫人看在眼裡,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拿起一個秤砣就往寇準身上砸去。趙夫人顯然對寇準是有期待的,怎麼說丈夫是個狀元,孩子總不能長大了沒出息,當個放鷹遛狗的二世祖吧?更何況寇家現在的環境並不太好,那是連當二世祖的資本都沒有啊!但各位讀者請注意了,這個動作不宜提倡,畢竟現代是文明社會,我們更加提倡科學文明的教育方式。而且這砸秤砣可是技術活兒,如果當時趙夫人不小心把秤砣砸到了寇準腦袋上,那大宋就少了一位名相,多了一宗母親失手殺子案了。此外,這秤砣砸了之後,孩子能不能變好還是兩說。不過趙夫人這門砸秤砣的手藝還是很不錯的,她沒有砸中寇準的腦袋,而是砸到了腳上,砸得寇準血流如注,從此痛定思痛,收心養性,努力學習。據說他後來顯貴之後,還經常摸著腳上的疤痕流淚——可能當時確實太疼了,但我想他更多應該是在懷念自己的母親。這個故事還給我們透露出了一個信息:我們歷來都認為父親在教育中的角色是更加嚴厲的,而母親則會表現出慈愛的一面;然而,當父親去世之後,本該慈愛的母親就不得不扮演起嚴父的角色,否則孩子沒人管了,容易誤入歧途。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的家庭裡面是非常普遍的。

寇準在母親的嚴厲教育下,開始認真學習了。那他學些什麼呢?古人讀書純粹以做學問為目的的不是沒有,但自唐宋以後,科舉逐步發展起來,士人讀書的主要目的恐怕就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了,更何況寇準的父親是後晉狀元,家學如此,他更會為走上科舉的道路而讀書。另外,寇準也確實生在一個好的時代,如果在唐朝,科舉考試是十分困難的,進士科每年的錄取人數大概也就幾人到幾十人,平均一榜是28人;五代時期進士科每榜平均14人,加上諸科錄取人數可能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裡去。如前所述,宋太祖朝每年錄取的人數也是十幾人,但到了太宗朝,基本每榜錄取人數都會達到上百人之多。盡管這個錄取人數跟龐大的考生隊伍相比還是比較少,但比起前代已經翻了好多倍,錄取機會大大增加。而按照寇準的年齡,他恰好應該在太宗朝考試,事實也是如此。當然,寇準開始認真讀書的時候,太祖尚未駕崩,其後之事一切未知,所以他也只能按照宋初進士科考試的內容準備。現在我們說,高考是根指揮棒,其實在科舉時代也是如此。宋初省試考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後面兩項非常簡單,只要會背書就可以了,故真正顯示出水平的,是前面幾項,尤其是詩、賦、論三首,在後面的殿試中還得重新考一次。寇準基本就是按照這些內容去準備考試的,所以他從小詩文就寫得非常好,就像我們今天高考的高分學生,必定能寫出一手高分作文一樣。

除了正常應對科舉的學習外,寇準對《春秋》三傳,亦即《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特別感興趣。孫抃碑文中說他對此三傳不需要老師講解,不需要看注釋,三家對《春秋》解說的異同之處,他提筆直書,就可以分析得清清楚楚,而且文辭通暢,邏輯清晰,就像出自大師手筆一樣。雖然諸科中有《三傳》科,但他顯然不會考這一科目,而是考他父親曾經考過的進士科。而進士科盡管也有對《三傳》的墨義,但只是最基本的背書默寫。所以,對《春秋》的研讀,乃是他的學術興趣所在。無獨有偶,《春秋》在五代宋初之時,是很受歡迎的儒家讀本,尤其是五代進入中原的胡人,他們欲了解中原文化,往往也是從《春秋》入手。所以,像李克用、李存勖、李從厚等沙陀統治者,往往都有略通《春秋》大義的記載。寇準作為宋初之人,愛研讀《春秋》三傳,應該是受到時代的影響,更有可能是曾經受到過其父寇湘的影響,畢竟寇湘是從五代過來的人。而《春秋》三傳雖然是儒家經典中偏於歷史的著作,但當中有大量的內容對於吏治大有裨益,這也為後來寇準的吏幹打下了基礎。除了《春秋》外,寇準應該也學習了一些佛學知識。他的母親趙夫人曾跟他說,他剛出生的時候兩邊耳垂都有肉環,幾歲後才慢慢長合攏。事實上,在寇準的一生當中,確實與佛有緣,他常常與朋友或僧人探討佛學真義,此乃後話。而他對佛學的喜愛,應該是受到母親的影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