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索拉里斯星:波蘭科幻大師萊姆代表作,塔可夫斯基《飛向太空》原著小說。(簡體書)
滿額折

索拉里斯星:波蘭科幻大師萊姆代表作,塔可夫斯基《飛向太空》原著小說。(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  價:NT$ 294 元
優惠價:87256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波蘭科幻大師斯坦尼斯瓦夫·萊姆代表作,以詩意筆觸和深邃哲思觸探人類認知邊界。人類追尋著地外文明的蛛絲馬跡,遇見了索拉裡斯星的藍色大洋。它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人類的憂傷與迷惘,恐懼與執念。而它本身是什麼,人類卻永遠也無法知道。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據此改編《飛向太空》,鑄就電影史上的經典。
☆被無數人譽為無法超越的科幻神作,設立太空想象天花板,劉慈欣、梁文道、戴錦華、吳巖、江曉原誠意推薦。
☆萊姆是波蘭科幻作家、哲學家,被譯成52種語言,全球暢銷4000餘萬冊,以一己之力將波蘭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預言了互聯網、搜索引擎、虛擬現實和3D打印的出現,直言人類將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戰。
☆萊姆100周年誕辰紀念版,波蘭駐華大使親自撰寫序言。
 
 
索拉裡斯星是一顆圍繞雙星運轉的星球,表面被膠質海洋覆蓋。根據人類既有的認知,這樣的星球的運轉軌道應該是不穩定的。但僅僅過了十幾年,人們就發現,索拉裡斯星的軌道並沒有顯示出預期的變化。這激發了人類對這顆星球無限的興趣。
心理學家凱爾文降落到索拉裡斯星,迎接他的不是同伴們的熱烈歡迎,而是雜亂的太空站、瘋癲的科研人員和凝重的暗黑氣氛,他試圖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直到在一片撲朔迷離中撞見自己已經過世十年的妻子……

作者簡介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1921—2006),波蘭著名作家、哲學家。當過汽車技工,終獲醫學博士學位,創立波蘭宇航協會。代表作有《索拉裡斯星》《未來學大會》《慘敗》等。作品多聚焦哲學主題,探討科技對人類的影響、智能的本質、外星交流,以及人類認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蘭國家☆高獎章“白鷹勛章”,波蘭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萊姆是20世紀歐洲☆多才多藝的作家之一,安東尼·伯吉斯稱讚他是“當今活躍的作家中☆智能、☆博學、☆幽默的一位”,庫爾特·馮內古特贊揚他“無論是語言的駕馭、想象力還是塑造悲劇角色的手法,都非常優秀,無人能出其右”。他的作品多聚焦哲學主題,探討存在與智能的本質,以及人類認知的局限等,被譯成52種語言,暢銷4000餘萬冊。

名人/編輯推薦

萊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像力,是真正獨一無二的。萊姆的作品對人和宇宙的關係有著更深刻的描述,與美國的科幻小說相比,在文學上也更為精緻,有著更為深遠的意境,也給人帶來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劉慈欣
如果我們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為我們對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為他們是人。
——梁文道
《索拉里斯星》不僅是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甚至是一部現代哲學讀本。
——戴錦華
萊姆總是能從核心處嘲弄我們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論文、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都烹調在一起,並用幽默而力透紙背的荒誕語言和荒誕情節,返照我們的世界。
——吳岩
他是當今活躍的作家中☆智慧、☆博學、☆幽默的一位。
——安東尼·伯吉斯
無論是語言的駕馭、想像力還是塑造悲劇角色的手法,都非常優秀,無人能出其右。
——庫爾特·馮內古特
相比之下,我們疲憊的宇宙顯得蒼白無力。
——《華盛頓郵報》
與阿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說巨人。
——《紐約時報》

致華語讀者
2021年波蘭“斯坦尼斯瓦夫·萊姆年”
暨萊姆誕辰100周年

為什麼會有萊姆這樣的人呢?他是20世紀波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甚至也可以說是最杰出的科幻小說家。他的文學才華和智能,以及他戲劇般的人生,共同鑄就了這位奇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殘酷地摧折了他的青春。有著猶太家庭背景的他,被迫隱姓埋名,改變身份,做起了焊工。1945年後,當發現家裡已無以為繼的時候,他正式踏上了寫作的道路。在戰後的1946年至1949年間,萊姆發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曾在雅蓋隆大學學習醫學。盡管沒有完成學業,但在與教授和同學的對話中,萊姆提出了最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貫穿在他今後的作品當中:人與機器的邊界在哪裡?人可以“從原子中”構建出來嗎?人工智能時代的道德標準究竟在哪裡?
萊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所做的各種預測和直覺判斷已成為當代現實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的作品最發人深省的並非物質與技術層面的想象,而是道德層面上的深刻思考:人的創造力能夠達到何種地步?機器權限的邊界在哪裡?在一個機器和人類共同存在的世界裡,道德的標桿將會是怎樣?這些都是我們在當今文明技術發展的同時要去尋找的答案。
萊姆懷著好奇和從容之心看待未來。作為一名卓越的未來學家,他能夠猜想到在不久的將來,等待人類的是什麼。這也是他的作品值得一再回味的原因。許多作品盡管寫作於幾十年前,但在今時今日依然能凸顯出它們的時代前瞻性。
賽熙軍
(Wojciech Zajączkowski)
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
2021年3月9日於北京

目次

新來者
索拉裡斯學家
客人
薩特裡厄斯
哈麗
《小偽經》
會商
怪物
液氧
談話
思想家

成功
老模仿體

書摘/試閱

索拉裡斯被人類發現是在我出生前將近一百年的時候。這顆行星圍繞著兩顆恒星運行,一顆是紅色的,另一顆是藍色的。在它被發現後最初的四十多年裡,沒有一艘飛船靠近過它。當時,加莫夫—沙普利假說被認為是毋庸置疑的,它斷言圍繞雙星運行的行星上是不可能有生命產生的。由於圍繞彼此旋轉的兩顆恒星引力場之間的互相作用,這些行星的軌道總是在不停地改變。由此而產生的攝動將會使行星的軌道交替收縮擴張,如果真有初始生命出現,它們將被輻射的酷熱或冰凍的嚴寒無情消滅。在索拉裡斯,這些變化的周期是數百萬年,從天文學或生物學的尺度上講是很短的一段時間(因為進化需要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
根據最初的計算,在五十萬年間,索拉裡斯將逐漸移到距離它的紅色太陽不到半個天文單位的地方,然後再過一百萬年,它便會落入那個熾熱的無底深淵。
但僅僅過了十幾年,人們就發現,索拉裡斯的軌道並沒有顯示出預期的變化,而是好像恒定不變,就像我們太陽系中行星的軌道一樣穩定。
於是人們又重新觀測和計算,這一次做得極為精確,而其結果只證實了人們已知的事實:索拉裡斯的軌道的確應該是不穩定的。
人類每年都會新發現數百顆行星,它們會被添加到一個巨大的數據庫裡,附帶上幾行描述它們基本運動特性的注解。索拉裡斯本是這些行星中不起眼的一員,現在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天體。
於是,在這一發現的四年後,奧滕舍爾德考察隊進入了它的環繞軌道,並從“拉奧孔號”和兩艘陪同的輔助飛船上對它進行了仔細的勘察研究。這次考察算是臨時偵察,特別是由於他們缺乏著陸能力。他們在行星的赤道和極地軌道上發射了數顆無人觀測衛星,其主要任務是測量引力勢。此外,他們還研究了幾乎完全被海洋覆蓋的行星表面,以及從海洋中伸出的少數幾片高地。盡管索拉裡斯的直徑比地球大20%,這些高地的總面積卻還不及歐洲。這些小片陸地上多是巖石,形似沙漠,不規則地分布在整個星球表面,大部分是在南半球上。同時他們也對大氣組成進行了研究,發現裡面不含氧氣,而且還對行星的密度以及反照率等其他天文指標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測量。正如所料,在陸地上和海洋裡都沒有發現任何生命的跡象。
現在索拉裡斯成了該區域所有觀測活動的焦點,而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它顯示出一種驚人的趨向:盡管它的軌道從引力上來講無疑是不穩定的,但它卻仍然能夠使其保持不變。有那麼一陣,這件事還幾乎變成了一件丑聞,因為有人(為了科學的利益)試圖將這些觀察結果歸咎於某些人的過失,或是歸咎於他們所使用的計算機。
由於資金短缺,向索拉裡斯派遣正式考察隊的計劃又被推遲了三年。直到尚納漢組織了一隊船員,並設法從研究所獲得了三艘C噸位的科斯莫德羅姆級飛船。考察隊從寶瓶座阿爾法星區域出發,在他們到達的一年半之前,另一支考察艦隊為研究所將一顆自動衛星體,月神 247號,送入了索拉裡斯星的環繞軌道。這顆衛星體經歷了三次改造,每次間隔數十年,並且至今仍在運行。它收集的數據明確證實了奧滕舍爾德考察隊的觀測結果:索拉裡斯星上的海洋活動非常活躍。
尚納漢考察隊的三艘飛船中有一艘停留在高軌道上,另外兩艘在預先進行了準備工作之後,降落在了索拉裡斯南極占地約六百平方英裡的一片巖石地帶上。十八個月後,考察隊工作結束;除了一起由機械故障造成的不幸事故之外,一切都很順利。然而,科學研究小組的成員卻分成了兩個相互對立的陣營。他們之間爭議的主題便是這片海洋。基於分析結果,他們將其歸為一種有機組成物(當時還沒有人敢說它是活的)。然而,盡管生物學家把它看作一種原始生物——就像一個巨大的合胞體,換句話說,一個碩大無比的單個流體細胞(但他們仍將其稱為一種“前生物形態”),一層覆蓋著整個行星表面的膠狀物質,其深度在某些地方可達數英裡——但另一方面,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則聲稱它一定是個高度組織化的結構,其復雜程度可能超過了地球上的生物體,因為它能夠積極主動地影響它所在行星的運行軌道:沒有發現任何其他原因可以解釋索拉裡斯的這種行為。此外,行星物理學家還發現,這片原生質海洋中的某些過程和重力勢的局部測量值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重力勢會隨著海洋的“新陳代謝率”而改變。
就這樣,是物理學家,而不是生物學家,提出了我們應該用“原生質機器”這個貌似自相矛盾的表達方式來稱呼這個組成物。按照我們的理解,它可能並沒有生命,然而它卻能夠采取有目的的行動,而且我們應當馬上指出,這種行動的規模還極其巨大,居然是在天文學尺度上。
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裡,這場爭論就像一陣旋風,把所有著名權威人士都卷了進來。在爭論的過程中,加莫夫—沙普利假說在80年來首次遭到質疑。
有那麼一段時間,人們試圖為這一假說進行辯護,聲稱這片海洋和生命毫無關係,就連“準生物”或“前生物”的組成物都算不上,而只不過是一個地質結構體,無疑很不尋常,但它唯一的能力就是通過改變萬有引力來維持索拉裡斯星的運行軌道,有人還提到了勒夏特列原理。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和這種保守觀點針鋒相對的理論解釋,如奇維塔—維蒂假說,就是其中較為完善的一個。它聲稱這片海洋是辯證發展的產物:從它的初始形態開始,也就是一片原始海洋,一種由緩慢相互作用的化學物質構成的溶液,在外界環境的壓力下(指威脅其存在的行星軌道變化),它沒有經過地球生物所經歷的所有演化階段——也就是說,既沒有經歷單細胞和多細胞生物的出現,也沒有經歷動植物的進化,也沒有進化出神經系統及大腦,而是抄近道直接跳到了“穩態海洋”的階段。換句話說,和地球上的生物不同,它沒有在數億年的漫長時間裡逐漸適應它的周圍環境,以便最終產生一種有理性的物種,而是一開始便學會了掌握自己的環境。
這一假說極具獨創性,只可惜還是沒有人知道一團糖漿般的膠狀物質如何能夠使得一個天體的運行軌道保持穩定。能夠產生人造力場和引力場的裝置——引力發生器——已經出現了將近一百年,但引力發生器的效果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核反應和極高的溫度實現的,而誰也無法想象一團無定形的黏稠物質如何能夠產生同樣的效果。當時報紙上滿篇都是聳人聽聞、不著邊際的有關“索拉裡斯之謎”的猜測,以滿足讀者的口味,同時卻讓科學家們十分絕望。這些文章裡不乏諸如此類的斷言,聲稱這個行星上的海洋是地球上電鰻的遠親。
當這個問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澄清時,結果就像大多數有關索拉裡斯星的情況一樣,問題的答案讓一個謎又被另一個也許更為令人困惑的謎所代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