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滿額折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天涯長青-三民叢刊83

定  價:NT$ 178 元
優惠價:85151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7元
庫存:6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文藝創作者身處他鄉異國,該如何面對因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困擾?本書所描寫的,是作者旅居異域多年的感觸、收穫和挫折。其中亦有生活上的小點滴,時而凝重、時而幽默,清晰的呈現出東西文化的異同風貌,讓讀者享受一 場世界文化的大河之旅。

作者簡介

 趙淑俠

原籍黑龍江,生於北平,現長居瑞士。曾任美術設計師,目前專事寫作。著有長短篇小說《落第》、《我們的歌》、《賽納河畔》、《賽金花》、《西窗一夜雨》、《當我們年輕時》、《湖畔夢痕》;散文集《故土與家園》、《翡翠色的夢》、《雪峰雲影》、《異鄉情懷》、《文學女人的情關》、《情困與解脫》等。德譯小說有《我們的歌》、《夢痕》、《翡翠戒指》等。民國六十九年獲文協小說創作獎,八十年獲中山文藝獎。目前為國際筆會、瑞士全國作家協會會員,並擔任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

 華文文學在海外的傳薪與發揚

──代 序 余心樂
 
當代華文作者的苦悶
 
過去四十年間,整個華文文學的運轉與流動,都曾在政治、社會,與歷史演進的每個過程中,留下足以刻劃某個時代的腳跡。
 
遠的不去談它,光說國民政府播遷到臺灣這四十幾個歲月以來,文學在臺灣的發展,由憂國憂時的懷鄉文學、戰鬥文藝、鄉土文學,乃至當前新生代大量融合西方文學理論及技巧而衍生的魔幻寫實及後設小說等等,就不斷反射出它蓬勃狂飆與花樣繁多的生命現象。
 
在大陸,文革之後迄今,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壯闊景觀:傷痕文學、改革文學,乃至當今各方爭議不休的痞子文學等「新生事物」,一波接一波地演展出來,使人從各家作品中得以深入體會,在這四十多年來的隔閡歲月中,海峽彼岸同胞神秘面紗後面,究竟埋藏了些什麼面貌。
 
置身於遠離黃土地的海外,龍的傳人一方面為著他們的生涯與前途奮鬥,一方面又為去國之後精神與心靈上對故土所產生的懷鄉情結而魂縈夢牽。在這種氣候環境之下,北美洲乃先於一九六○、七○年代衍生了以反映出國留學、繼而學成留下來成家立業歷程為主調的「留學生文藝」,繼之,一九九○年代則逐漸出現以突顯(兩岸)華人在美生活的心靈刻劃小說;在歐洲,則有一九七○年代中後期趙淑俠女士首開風氣之先的「流放文學」,專為海外知識分子道出彼等「有家歸不得或不願歸去」的苦悶心結。
 
由此乍看之下,好像整個華文世界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其實根據我個人的觀察感覺,當前用華文寫作的人,似乎在歷遍了千山萬水的長途跋涉之後,忽而來到一個不知何去何從的十字分岔道路口。
 
在臺灣,由於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社會工業化及現代化的腳步踏亂了文學的路標:五色令人迷、五光令人盲的環境,讓忙碌而徬徨的現代人自甘陷溺在現代聲光大眾娛樂媒體的胭媚勾引中而不克自拔,以致無暇、更是無心去親近文字與書香的世界;在大陸,一切向「錢」看,作家紛紛「下海」,庸世媚俗的作品大量充斥市場,更據說許多報刊雜誌上可供作者發表作品的園地還得作者自己花鈔票去購買;在海外,則因年輕第二代、第三代的後輩漸受僑居當地文化及語文的同化,對於華文作品的解讀及接受能力有其先天上的不足與限制。這一切,都難免令海內外的華文作者會這麼自問,處於當今這個現代物質至上的世界裏,到底寫作還有沒有什麼意義?我們究竟是要寫給誰看?筆下又該寫些什麼東西?
 
海外華文文學的走向
 
說起海外的華文文學活動,我想,美、加、港、日,及東南亞等地區的問題也許較歐洲少而單純些,因為再怎麼困難,上述這些海外地區的華人人數,尤其是寫作人口,總是較歐洲多而集中,而且也多半擁有一份可讓當地華文作家灌溉耕耘的華文報紙,不像歐洲的華人,散居在二十幾個國家,大致說來,除了英、法兩國之外,其他僑居國絕大多數幾乎都無華埠或中國城,更是少見在當地發行的中文報紙(巴黎雖然有份《歐洲日報》,但內容乏善可陳,尤其自從兩三年前不知何故取消了人人愛讀的副刊版,取代以影劇版之後,更是無啥看頭),在此情況之下,推展起華文文娛活動,自是極不便利。
 
此外,整個大歐洲國家眾多,民族及語文分歧,中華文化的宣揚及賡傳,在在有其困難度與限制性。搖筆桿子從事藝文創作的文友,更是面臨前述寫給誰看及寫些什麼的疑惑。
 
然而,今天的世界,由於傳播科技的日新月異,人類間的距離已愈縮愈小,整個地球也彷彿變成了個村落。政治的藩籬逐漸消除,民族與民族、文化與文化間的交流互動也越來越頻繁密切,因此我們不禁地意識到,今後華文文學努力的目標,大致不出下列三個方向:
 
一、縮短意識差距,擴大文化交流──今天的海外華文作家應設法演好現代人文雙向溝通與互動的角色,除了將置身異國社會中所見所聞所感的人文景象翔實傳達給遠在故土的同胞體會了解之外,同時應將萍跡異鄉的心境與情懷,透過文學藝術的筆墨,細膩表達出來,以助華文世界的讀者與文友更為深入認識海外世界(尤其是歐洲),縮小認知差距,藉以培養出寬廣的世界觀和恢宏的氣度,來和這個大千世界相容與共。
 
二、促進人類的了解──一九九○年代,霸權冷戰已漸行漸遠,和平的呼聲此起彼落,東方與西方都在互補互長。處在這樣一個變遷的大時代裏,我們更應透過文學,尤其華文文學,了解當今所有的中國人在想些什麼?追求些什麼?在整個人類世界中,中國人與西方人有什麼可以互補互益之處?凡此在在都可藉著文學與藝術深刻地傳達這一方面的訊息,由此也可以探索出當前我們文學藝術觀、社會觀,及世界觀的新定位來。
 
三、與世界文壇相結合──透過密切的互動交流,將當代華文文學變成世界精神文明的共同資產之一。
 
趙淑俠女士的理念與努力的目標
 
趙淑俠女士離開臺灣僑居瑞士已逾三十餘年,算是目前咱們旅居歐洲華文作家的老前輩。她在歐洲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驗都十分豐富,而且創作不輟,名著等身,那部曾在《中央日報》副刊連載經年的得獎名著《我們的歌》,不知為旅歐華籍僑學同袍道盡多少心聲心事,也為「流浪」在海外的高級知識分子指出精神的出路。其他的小說及散文專集如《當我們年輕時》、《西窗一夜雨》、《故土與家園》、《湖畔夢痕》,乃至從女性角度為出發點而寫的歷史小說《賽金花》、分析「文學女人」的散文專論……等二十餘部,不僅馳名華文世界,而且也已陸續被翻譯成德文,在德語文壇建立響亮的名號。因此這十年來,她以一名身在歐西異邦默默耕耘、孤軍奮鬥的中國女作家,憑著對文學的執著,勤奮創作不輟,終於贏得各方的認同與肯定,也與時偕進地在兩岸三邊,以及北美、歐洲等地的文壇,奠定了她的文學地位。
 
然而,來自海內外各個角落讀者、出版界,與評論家熱烈的掌聲,並未使趙淑俠迷失她的方向,反而,更是令她產生一股沉重的使命感與責任心,她常在奮勉創作之餘反躬自問:當代華文文學的出路是什麼?海外華文作家應在,以及能在國內外的寫作耕耘園地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輩將來努力的目標在哪裏?
 
在這樣的自省反思之下,她終於體悟出華文文化及華文文學在海外傳承與發揚的大問題。從此,除了孜孜創作之外,更一心想在遙迢遠離故國萬里的歐洲,擔起傳播中華文化、宏揚華文文學的責任來。
 
因此,打自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她應蘇黎世大學中文系之邀,在該大學以「中國當代文學裏的新型式」為題,發表一場介述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狀況的精闢演講開始,到加入瑞士筆會及瑞士作家協會等文學社團積極參與活動,讓歐洲人認知到華文文學的存在,以及其後一連串的參與國際文化活動(例如配合德、瑞出版社以她的德譯作品參加比利時國際書展、日內瓦國際書展,應邀出席歐洲各國的文藝座談會、新書發表會、僑學界的演講會等),經常暫時拋開繁忙的家務事,一個人風塵僕僕、舟車勞頓地四出赴會,可謂精神與體力的雙重負擔,真是備極辛勞。
 
同時,為了讓她的理念得以發揮集合的整體力量,也為了要在人文萃薈的歐洲亦能見到華文文學的腳跡,更期望華文文學能在歐洲早日開花結成纍纍的果實,趙淑俠乃決心站出來登高一呼,排除各種外人無法想像的困擾和艱難,把散居在歐洲各個角落能寫又願寫的華文文學及藝術創作者召集一堂,於一九九一年三月中旬,在巴黎的一個小旅店組成了「歐洲華文作家協會」,使歐洲有史以來得以正式出現第一個向當地政府登記有案、涵蓋全歐性質的華文文學團體,終於填補了華文文學過去無法在歐洲發揚光大的空白。
 
「歐華作協」成立四年以來,在趙會長(其實會友們都喜歡膩稱她一聲「趙大姐」或「趙學姐」,以示親切)揭櫫「宏揚文化、以文會友、提攜後進、培植新人」的創會宗旨下,憑她忙碌寫作、旅行、演講之餘的熱心推展會務,不厭其煩地抽空出來,苦心費神地與國內外各個有關單位接洽聯繫、籌辦各項活動,以便真正落實歐華作家所應善盡的職責與追求的理想。
 
在這種自我期許的情況之下,這兩三年來倒也作成了不少堪稱甚有意義的事情,例如:舉辦文學講座、與蘇黎世大學漢學系合辦中歐文學研討會、共襄巴黎僑社「夏令文藝營」之盛舉、在瑞士僑界舉辦的「青少年夏令營」中為青少年演講華文文學入門、穿針引線地推介歐洲著名文學家赴華訪問、與蘇黎世大學合作選譯旅歐優秀華文作品以促進歐洲人對旅歐華人的瞭解等等。
 
她在推展會務期間,更是體會到一點──華文文學如欲在歐洲發揚光大,進而受到肯定,除了靠散居各地的文友努力勤寫之外,別無其他法門;為了鼓勵會友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能堅定意志創作不輟,她經常顧不得昂貴的電話費,極有耐心地分頭給散居歐洲各國的會友們電話聯繫,講幾句鼓勵互勉的貼心話,讓人聽了,真的會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感到一股關懷的力量在那兒支持著你,無怨無悔堅定地往這條寂寞的文學道路邁步前行。
 
由於憂心海外華文文學在華裔同胞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以後的傳承綿延問題,趙淑俠十分重視培植新人的問題,積極鼓勵在海外出生成長的新生代多多接近華文及文學,不辭辛勞地為他們演講闡釋與文藝有關的事務與經驗,殷殷有所期待的苦心,令人感動。
 
華文作家的省思
 
寫作也如同藝術創作一樣,是向他人表達心靈世界的精神活動,同時藉著表達的過程,傳輸某種足以啟發人類和諧共鳴的訊息。然而處在當今物慾橫流、聲光剌激取代文字感性、芸芸眾生大都熱衷於爭名奪利的迷亂時代裏,從事清雅高淡的文學創作,便會叫人感到空前的寂寞難耐。然而,環境愈是如此的不利,我輩華文作者,尤其是散居在歐洲的華文作家,更是應該敞開心胸、睜亮雙眼,留意觀察身邊富有興味及深意的人事物,準確地捕捉世界與時代的脈動,將心靈凝聚的結晶,化作五彩繽紛的文字,鋪陳出一條錦繡大道,讓海內外的華文讀友以及歐洲國家的文學愛好者都能一同漫步其間,享受沐浴在藝文中那股書香的樂趣及情趣,讓世人的心回歸澄澈而再現寬容。
 
這是趙淑俠的理念,也應是我們大家共同一致努力的目標。
 
從西洋文化的角度看趙淑俠
──代 序 池元蓮
 
我在還沒有認識趙淑俠之前,先拜讀她的作品,我當時就認為她是近代最佳的華人作家之一。當我第一次和她見面時,我不禁驚嘆她是一位一代美人。後來我和她成了文友以後,我更覺得她是一位有豪俠氣質的不凡女人。
 
我在這裏從西洋文化的角度來看趙淑俠的作品和為人。
 
文明世界的每一個民族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產生許多的作家和著作,但經過時間的淘汰,在那芸芸眾生的作家群中,只有極少數的幾個能在文學史上名留千秋;歷代的作品中也只有寥寥數本能成為不朽的名著,會繼續被後人閱讀和欣賞。有一位英國文學家把文學史比喻為一條能夠淨化自己的滔滔大河,最優秀的作品沉澱到河底去,永遠留在河床裏;其他那些經不起考驗的作品便變成浮渣,飄在河面,不久就被浪花淘盡了。
 
趙淑俠的作品是經得起考驗的文學,將來一定會留在中華民族的文學大河的河床裏。因為她的作品具有了不朽文學的兩個先決條件:第一,她的作品具有吸引最廣大讀者群的普遍性。第二,她的文學風格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首先,讓我們研究一下趙淑俠的作品的普遍性。自古至今的西方小說家都一致認為,文學的唯一目的是供給讀者一種靈性的娛樂。至於那些旨在教導民眾的作品和那些蓄意作宣傳工作的文章,絕對不是真正的文學。真正的文學是完全針對人類的感情,透過人的感情來描寫人生。趙淑俠的作品可以說是一個感情的萬花筒,人類心靈中的各式各樣的感情都反映在她這個萬花筒裏。人類的感情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滄海桑田,世事和人事不斷地變遷,但人類的基本感情是永遠不變的。這就是趙淑俠的文學作品的普遍性。
 
文學的普遍性是客觀的,文學風格則是主觀的,是個人性的。根據西洋文學家的觀點,文學風格是一個作家在其作品中如何表達和理解人生;作家自己靈魂深處的理想及夢想都潛意識地流露在她(他)筆下對生、死、愛情、家庭、友誼、責任、錢財等的看法上。
 
趙淑俠的文學風格既崇高又近人,柔中帶剛,超然物質之外,又富有做人的智慧。我在下面引述一段趙淑俠的文章。她在〈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一文中這樣說:「那顆心已不在狹小的胸腔裏,而飛出了體外,在山水縹緲之間,開闊得沒了疆界,像星、像月、像風、像氣,自在而明亮。我告訴自己,人活在世上,要像大地一樣能承擔一切,包括好的和壞的,悲哀和喜悅,幸運與不幸,黑夜過去定是白晝,無論發生什麼樣的大事,也不會改變宇宙運行的規律,人總是要活下去的,那麼,為什麼不活得好些呢?為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那麼悽慘呢?」以上那一段話就是趙淑俠文學風格的縮影。
 
再者,趙淑俠的作品往往使我想起音樂,尤其是小提琴音樂。由此我用一把多弦的小提琴來象徵她的寫作藝術:人的基本感情──愛戀、仇恨、歡樂、悲哀、畏懼、勇氣──都是這小提琴上的弦。那根拉小提琴的棒子就是她所有的獨特風格之象徵。
 
當趙淑俠拿起小棒子,在那些琴弦上拉奏,小提琴便發出各種令人心醉的音樂。文章在情緒激昂的地方有如一首狂想曲,把人的心弦緊緊地拉著、扭著、搖著;在溫情脈脈的地方,情調是那麼的寧靜、緩和,令人的心靈覺得舒坦;有的時候,文章的調子淒涼幽怨,使人惆悵不已;別的時候,文中的意境充滿希望和生命力,令人的精神振奮起來。讀者看她的作品,不但獲得一番靈性的娛樂,而且在把作品看完以後,能得到一種心靈上的滿足感,有的時候更能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啟示。以上這些因素造成她作品的持久吸引力,她的作品今天能喚起讀者的心聲共鳴,在將來也會激動讀者的感情反應。
 
現在我要說一下《賽金花》這本小說在國際文學上的價值。在近代的西方文壇上出現了兩本非常有文學價值的最暢銷書:其中之一就是世人皆知的《飄》,《飄》的英文原名是Gone With the Wind,原意是隨風而逝,這是西元一九三六年由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所著的,我在西元一九六六年買這本書的時候,它已經是第十八版,時到今天,不知又重新出版了多少次!另外一本小說是澳洲女作家:哥琳‧麥古羅(colleen Mc cullough)在西元一九七七年一鳴驚人的長篇小說:The Thorn Birds,我把書名直譯為《荊棘鳥》。多年來我一直覺得有點遺憾,為什麼我們的中國現代文壇上沒有一本相似的小說?等到我看了趙淑俠的《賽金花》,我認為我期望多年的書終於問世了。
 
《賽金花》、《荊棘鳥》和《飄》這三本長篇小說形成了一個完美的三角。這三部小說都是描寫一個美麗、勇敢的女子,怎樣在崎嶇的人生路途上為愛情、為生存而搏鬥,她們多次跌進「苦井」去,每次都勇敢地掙扎爬出「苦井」。這三本小說對讀者都有莫大的吸引力,頭一次看大都是狼吞虎嚥地一口氣看完,然後還覺得享受得不夠,又要再細嚼慢嚥地從頭到尾再讀一次。
 
這三本小說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作者用輕描淡寫,毫不枯燥的手法把故事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在書中反映出來。先拿《飄》這本小說來說,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看過一本厚厚的美國歷史書,但《飄》小說中對美國南北方內戰的形容給我留下一個比歷史書來得更深刻、更有趣的印象。《荊棘鳥》的故事長達半個世紀,從西元一九一五年到西元一九六九年為止,我曾經聽到一位美國女出版家這樣感嘆:「我看了《荊棘鳥》一書以後,對澳洲的一切好像都了解了!」
 
趙淑俠的《賽金花》目前正在被郭名鳳教授翻譯成德文的過程中。我希望這本小說翻譯成德文後,會引起西方文學界的興趣,再翻譯成英文。《賽金花》這本小說一定會受西方讀者的歡迎。該小說的結構很現代化,和最好的西洋現代小說相似,所以絕對不會讓普通一般的西方讀者看起來覺得格格不入,就失去往下看下去的興趣。而且,西方讀者會這樣說:「看了這本小說,我對中國的『拳匪之亂』一事有了新的認識,對十九世紀末葉的中國也好像什麼都了解了。」
 
趙淑俠是一位非常不平凡的女子。她今天已站立在文學事業的成功頂峰,她盡可以自滿地坐在山頂上,低首下顧那些還在山腳掙扎奮鬥的作家們,但她一點都沒有眼睛長在額頭上的驕傲態度。相反的,她盡她最大的力量,用她最寶貴的時間、精力、心思,甚至金錢來幫助那些跟在她後面的歐洲華人作家。我們這個「歐洲華人作家協會」是一條初生的小龍,如果沒有趙淑俠做我們的龍頭,這條小龍根本沒有生存下去的機會。
 
趙淑俠不但是現代女性的榜樣,而且是在歐洲生活的華人的模範。在美國生活的華人跟在歐洲生活的華人情況不一樣。美國自立國以來是一個移民社會,在美國的華人人口數目龐大,其中知識分子眾多,在美國人的腦子裏早已建立了外國人也是美國人的觀念,在今天的美國,華人知識分子要打進美國社會的中上層,甚至上層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今天在美國當教授、藝術家、科學家、醫生、工程師、政府高級官員的第一代華人已多如天上的星星。在這各方面,歐洲比美國大概落後半個世紀,歐洲不是一個傳統的移民社會,在歐洲人的眼裏,一個膚色不同的人還是外國人。在歐洲的華人遠比美國的華人為少,其中的知識分子也不多,而且歐洲的社會環境對華人知識分子不利,華人知識分子為了生活常要放棄本行,去搞餐館或是開一間小型商店來謀生。只有極少數的華人知識分子能脫穎而出,打入歐洲社會的文化主流去,趙淑俠就是這極少數人中的一個。
 
她之所以受歐洲人的尊敬,除了她的才華以外,更重要的是她的氣質和做人處世的態度。她和歐洲人交往,態度和藹、大方、坦白、有自信心,這些都是歐洲人最欣賞的品德。而且歐洲人對華人常採取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的看法,趙淑俠以身作則,以她的高貴的風度、高尚的修養和正直的行為來表達中華文化,所以她是一位很好的文化大使。
 
最後,我以趙淑俠的美來結束這篇文章。中國人常說:「十八無醜女」。但一個真正的美人不單是在青春時代美麗,她在人生每一個階段都保持她的美態。趙淑俠不僅是外形美,她的內在美有磁石般的吸力,凡是和她接觸過的中外人士,不論男女老少都欣賞她、尊敬她、樂意跟她做朋友。她的內在美就是她那顆慷慨助人的熱心,她那永遠年輕的精神和她那種像星、像月、像風、像氣的開闊、豪爽的氣概。
 
池元蓮稿於丹麥
 
──一九九四年四月三日

目次

華文文學在海外的傳薪與發揚──代序
余心樂
從西洋文化的角度看趙淑俠──代序
池元蓮
上輯 文化的東與西
書 展
最富國裏的窮人
記者招待會
作協,做些什麼?
三城記
名字問題
石壁谷之夜
生活是一匹馬
寂寞天涯長青樹
文章不是武器
廣交世界文友的開端
一棵小樹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成立大會講辭
開在異鄉的文藝花朵
──寫在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成立之前
下輯 生活繽紛談
人生小品五
現代人的快樂
警世兩則
自由與永恆
東風西漸
華文文化在海外
實力最重要
女人演好女人
一盒水彩顏料
雜文三題
被美迷住
──讀呂大明《來我家喝杯茶》
訪古話蘇州
附錄
趙淑俠的文學理想
海灣戰後的惠風 范 曾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成立感懷
勇闖異國文壇的大門 潘夢圓
──趙淑俠暢談歐華文學
豪爽、健談、平易近人 周 愚
──趙淑俠成立寫作協會、促進文化交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51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