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 > 10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評
唐詩如群星耀眼,繁英滿林,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想要摘星採英,一睹唐詩精華,最膾炙人口的選本,要算清人蘅塘退士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了。因為書中所選作品多為名家的名篇,且包括各種詩體和各類題材,作到選出唐人最好的詩,又能達到雅俗共賞的地步。自問世以來,即廣為流傳,可謂家傳戶誦,至今仍是一般人誦讀唐詩的首選。本書依據章燮注本《唐詩三百首》篇次,並跟《全唐詩》和《四部叢刊》本逐詩校訂,能取各版本之優點。每首詩皆依作者、韻律、注釋、語譯、賞析逐項詮釋,是您涵詠唐詩的最佳讀本。
邱燮友(注譯者)
福建龍巖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元智大學教授。著有《童山詩集》、《白居易》、《中國歷代故事詩》、《散文結構》、《品詩吟詩》等;另注譯《新譯唐詩三百首》、《新譯千家詩》多種。
導讀(節錄)
四、《唐詩三百首》編選的緣起
在古今的唐詩選本中,最膾炙人口的要算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了。
蘅塘退士是別號,從名字來看,像個隱者,他真正的姓名是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他生在清朝康熙年間,乾隆九年中舉,擔任過景山、上元縣府的官學教習,乾隆十九年進士及第,做過直隸山東的知縣,清廉高潔,不失書生本色。乾隆二十八年(西元一七六三)春,他與妻子徐蘭英互相商榷,編成《唐詩三百首》。儘管他的一生,官職不顯,但他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卻頗負盛名,風行海內外。此外還著有《蘅塘漫稿》。
蘅塘退士處在清代詩學興盛的時代,當時王士禎倡「神韻說」,繼而袁枚倡「性靈說」,翁方綱、趙執信、沈德潛等倡「格律說」。他編選唐詩,便融會了三派不同的意見,而大抵以格律說為間架,兼論神韻和性靈。他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說:
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製。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均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他因不滿《千家詩》的「隨手掇拾,工拙莫辨」,又只收絕律兩種,唐宋人的詩混雜一起,因此引起他編選該書的動機。書成時,仿照《詩經》的篇數,並取當時的諺語所云,稱為《唐詩三百首》。
五、《唐詩三百首》內容介紹
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頗為廣遠的唐詩選集。它選詩的範圍相當廣闊,所選的詩也具代表性,這是它為歷來讀者所喜愛的緣故。
《唐詩三百首》,六卷,書成於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共選錄唐七十七位作家(包括無名氏兩人)的詩篇三百一十首。是書分體編排,今原刻本已不得見,所見的是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章燮的注疏本。大抵章注本仍保留原刻本的規模,只是增選了十一首,合計為三百二十一首。即五言古詩三十五首,五古樂府十一首,七言古詩二十八首,七古樂府十六首,五言律詩八十首,七言律詩五十三首,七律樂府一首,五言絕句二十九首,五絕樂府八首,七言絕句五十一首,七絕樂府九首。章氏所增列的,為張九齡〈感遇〉兩首,李白〈子夜四時歌〉三首、〈長干行〉一首(本書將增列的〈憶妾深閨裡〉一首刪除,因非李白所作)、〈行路難〉兩首,杜甫〈詠懷古跡〉三首。這些只是將原詩的篇數補足,並沒有增列作者和詩題。其中古詩和樂府詩約占三分之一,近體詩約占三分之二。
此書攝取了《千家詩》易於成誦的優點,入選作品多為名家的名篇,且多通俗易解。所選七十七家中,包括帝王、官員、僧人、歌女、文士等,範圍較廣。其中作品入選最多的要算杜甫,共三十九首,可知編者最愛杜詩,其次是李白共三十四首,王維共二十九首,其次是李商隱共二十四首,孟浩然、韋應物、杜牧等人也都在十首以上,章氏所增的不計在內。編者又能照應到一些中小作家的名作,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崔顥的〈黃鶴樓〉等。
從以上的統計,可知蘅塘退士選詩的標準,就詩體而言,兼及各體,包括古體、近體、樂府三類,然以近體為多。就詩家而言,以杜甫、李白、王維、李商隱四家詩為最多,其他唐詩四期的作家,也能分配均勻,不失大體。就內容而言,無論紀行、詠懷、送別、贈答、登高、懷古、邊塞、閨怨、詠物、宮體、豔情,都能選出各類的代表作。
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確能選出唐人最好的詩,又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地步,所以這是一部通俗而流傳極廣的詩集,難怪朱自清在〈唐詩三百首讀法指導〉一文中,特別推崇它,而視為一般人陶冶性情所必讀的書籍。
今將《唐詩三百首》所編選的詩家和篇數與《全唐詩》所收錄的詩家和篇數,作對照表,附錄於文後,以供參考。
七、新編本書的特色
我對《唐詩三百首》所做的工作,仍以整理古籍的方式,希望透過新的處理後,能增加該書的可讀性。同時以今人研究文學的觀點,給予唐詩新的評價,名之為《新譯唐詩三百首》。
本書所採用的版本,依章注本《唐詩三百首》的篇次,再跟《全唐詩》和《四部叢刊》本,就所選的詩,逐次校訂。因坊間傳刻的本子,流傳既久,不免有舛誤的地方,今取各種版本的優點,以恢復原詩的面目。如遇詩中用字不同時,在注釋上用「一作某」以區別。同時每首詩加注音,新式標點,長詩分章節,使它適合現代人閱讀朗誦之用。由於國音中沒有入聲,而詩中的入聲字,一概作為仄聲,在詩律或吟讀上,自有其重要性,因此詩中遇有入聲字,在注音旁加一黑點,以便識別。
此外,在每一種詩體前,概要地介紹該體的淵源、韻律和作法,供初學者明瞭詩體的流變,相互間的差異。然後在每首詩中,再分「作者」、「韻律」、「注釋」、「語譯」、「賞析」等項,加以剖析,使讀者涵泳其間,不因時代的久遠,語言、文字的障礙,也能心領意會,感悟其中的情意,明辨各體詩的作法,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讀書,對重要的經典,都加以背誦,尤其是詩辭歌賦之類的作品,更容易琅琅上口,反覆吟誦。今人為提高國文程度,惟有從背誦經典入手,這是古今講究讀書效果的最佳捷徑。《唐詩三百首》不僅是古代人的讀物,也是現代人接受唐詩陶冶必讀的典籍,它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和情采,讓世人如薪火般傳誦不絕。如今已有不少家長和中小學教師,指定此書為中小學生課外必讀的書籍。其實它不但是青少年的優良讀物,也是成年人終身諷誦的好書。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