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談音論樂(平)
滿額折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談音論樂(平)

定  價:NT$ 133 元
優惠價:90120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3元
庫存:6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談音論樂」是一個作曲家的心靈獨白,亦是林聲翕先生的第一部音樂論著;在這部音樂論著中,他用平實的句語,幫助您認識音樂,從而喜愛音樂;在這部音樂論著中,作者運用淺白的字,解釋中國音樂傳統的精神─詩樂合一;他引用許多古今中外的例證,說明藝術創作,既是來自傳統,亦是反傳統的,而最重要的,他歸納了創作五十年的心得,特別向青年音樂工作者強調一點:在文化的演進中,創作是起點,亦是終點,沒有創作,藝術是沒有生命的。

作者簡介

 林聲翕

一九一四年出生,廣東省新會縣人。
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畢業。曾任教育部中華交響樂團指揮(重慶及南京)及多所大學教授。現任香港清華音樂研究所榮譽教授。曾榮獲「中山文藝獎」「韓國國際文化協會榮譽會員」「亞洲作曲家同盟榮譽會員」等國內外多項獎章及榮譽。其個人小史及作品曾刊在英國劍橋《世界名人辭典》(一九八○年版本)、美國支加哥《世界名人錄》(一九八一年版本)。

 談音論樂(自序)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論語》〈泰伯篇〉
 
樂音與曲調
 
發音體受振動而成聲,有一定振動頻率的音也就有一定的音高成為樂音,將不同的樂音加以運用;不同高低,不同長短,不同快慢,依次連接,這也就是曲調的成因。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七言古詩〈琵琶行〉內有:「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情此景,多麼動人。我國語言,既有不同的鄉土方言,更有不同的音調,我們稱之為四聲,平、上、去、入。由於方言不同,音調不同,我們的民歌、戲曲,也產生了多樣化的曲調。
 
不懂蘇州語言而可聽懂評彈,不懂廣州方言而可聽懂粵曲,那是自欺欺人的謊話。聽,也只是聽到了「音」,卻聽不到「樂」。
 
我國古代沿用的樂器,是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質料做成。例如:金屬樂器,造成了鑼、鈸、編鐘;絲與木製成了箏、筑、及七絃琴;竹則製成了笙、笛與簫等等。由於以南山之竹,定律「黃鐘」,同時也產生了古代度、量、衡的標準。
 
古琴與雅樂
 
七弦古琴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它的發音方法是根據科學化的泛音列而發展。演奏古琴卻是十分藝術性,通常有三十三種發音法,例如:鳴鶴將翔,飛龍拿雲,空谷傳聲,風送輕雲,蜻蜓點水,寒蟬吟秋等等按與撥的指法,「繪指繪聲」,神乎其技,而幽谷流泉一招手法,更神乎其技,這是「撫」琴的發音,而「鼓琴」的鼓字,則又有另外的一種音響音性。
 
古琴除了以泛音列作發出樂音的基礎外,演奏者又要投入撫琴時的藝術性;再進一步,可臻靈性修養、天人合一的境界。
 
九世紀唐代的雅樂傳至日本後,由日本天皇城內的樂部保存至今,演奏雅樂除坐部伎立部伎外,尚有按樂而舞的舞蹈者,以舞姿配合雅樂。韓國也保存了我國的雅樂,韓國雅樂還保存了「磐」。這一件事,表露出我國由於歷代戰亂頻仍,在我國反而尋覓不到「雅樂」的蹤影,作為一個中華兒女,對此是傷心?是失望?是惶恐?是音樂文化的斷代?還是漠不相關?!
 
有些我國音樂工作者曾斷言:中國傳統的音樂是沒有「和聲」的。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中國的古曲,雖然沒有如西洋音樂的和聲,但當你聽了唐代(紀元八世紀至十世紀)的雅樂以後,你將會發覺雅樂的音響組合,不但有如西洋音樂的和聲,並且超越了西洋音樂的「非三和絃式」的和聲。演奏雅樂的樂器以笙、蓽篥、龍笛為主,和以琵琶、箏及鉦鼓、鞨鼓、大鼓。以「越天樂」一曲為例,其音響組合包括了兩個「五度音程」相疊,二度音程,九度音程,林林總總,非常豐富,中國音樂,真是沒有和聲嗎?
 
西洋音樂,從七世紀談至廿世紀
 
七世紀羅馬天主教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從希臘調式演變成為教會調式,唱者與和唱者之間的音程為五度及八度音程,樂歌是自由拍子方式的吟唱,中世紀後期的音樂,開始用三度音程及三和絃。由於時代的進展及聽覺上的要求,和聲也演變,趨向於「泛音列」的上方泛音。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期的音樂趨向於人性的發展。十八世紀進至巴羅克期,又將音樂發出神聖、莊嚴與華麗的形象。十九世紀的古典樂派,二十世紀的浪漫樂派,印象樂派,反調性主義,都受到美術趨勢的影響及美學思潮的衝擊,作出革命性及反傳統的突變,複雜、難演、難懂。作曲者各出奇謀,蔚成大觀;一片污染,一片混濁,這正反應當今時代的風情。無怪先哲老子已洞悉先機,「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確是一語道破(《老子》〈人道第十二章〉)。
 
音調、音性、音意
 
凡音樂必有音調,音調之形成,基本的素材是:音階、調式,人工音階,鄉土小調,或是外邦舶來的異國情調。例如德國音樂家孟特爾仲,寫成「意大利交響曲」,也創作了「蘇格蘭交響曲」。俄國作曲家黎姆斯可薩可夫的「意大利隨想曲」,也是一篇優美的交響詩。
 
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音響,除了有不同的音色以外,更具有不同的音性。例如小提琴音性的柔和,小號音性的明亮,長笛之清新,都能使樂曲表現出不同音性之美,進一步來說,我們聽管絃樂曲之音色豐富,音性之多樣化,使作品演出更富有生命。
 
我提及的「音意」,是指音樂的情意與音樂的意識。
 
音樂藝術,是情緒的表達與共鳴,而樂曲的內涵意識,中外古今,都有不同的見解。
 
我國道家的藝術精神是追求及體驗澄明的意識,生活應與自然共通,首先要排除欲望,反對人為的典制,天人合一,以養生養性。
 
儒家的藝術精神,卻表現出積極與消極不同的相反意識。在孔子的音樂生活中,既有積極的引導,同時亦有消極的節制。《禮記》中所提及的「欲、忿、爭、亂」,修心養性的程序,首先將「欲」加以疏導──「致樂以治心,致禮以治躬,禮樂皆得,為之有德」。
 
德的基本精神,在音樂的意識與形象來說,是內心與行為所能產生一種和諧的精神生活。
 
孔子欣賞「韶樂」時,他內心所感受到的是:「最高的藝術是與道德一致。」正如德國作曲家舒曼在他所寫的〈青年音樂家座右銘〉第六十條所載:“The laws of morality are alsoof Arts.”意境之高與純,完全不謀而合,「樂者德之華」的音意,不分中外。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其中既有詩以鼓舞意志,有禮以處世和諧,更有樂以涵養心性。修身之道,養生之道,人倫之道皆在其中,你我能夠造就的境界是高是低,則要看看我們對音樂能否體驗、領悟與力行。
 
在一望無垠的音樂原野上,讓我們攜手,一同去尋找發掘這無盡的寶藏,分享其中的樂趣,也許你將會發現有些一瞬永恆的樂音,使生活充滿了美和愛。
 
是為序。

目次

談音論樂(自序)
專論
音樂中的人生觀及宇宙觀
音樂的感性理性與悟性
禮自外作 樂由心生
我的創作心得
作曲隨筆
在我的作品中所採用的──音響組合法
感情、色彩、張力
音樂的語言
美與靈性
談節奏
藝術歌的美
新音樂在美學上的論點
音樂教室心理
和聲知識
小 品
趣味與風格
不符風格的演奏
音樂與情緒
樂曲的節奏感
忘我──欣賞音樂的最高境界
行雲流水的演奏
放鬆、彈性、速度
手指的運用
想十遍、奏一遍
塞外豪情旳交響詩
愛和美、青春和動力
雅樂演奏會
亞洲作曲家同盟馬尼拉之會
竹木之音、溫馨之情
人類的和平、進步與自由
路‧哈利臣的雋語
現代乎?洋化乎?
文藝與智能財產
愛樂五部曲
附 錄
(一)報導四篇
永恆的歲月 蔡文怡
林聲翕名震英國 周安儀
八千里路雲和月 歐美燕
我愛滿江紅 光 軍
(二)林聲翕重要作品
發表地點及創作年份
(三)中英文簡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20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