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與君細論文
滿額折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與君細論文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6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這是繼本書局出版的《中國文學鑑賞舉隅》之後,作者又一本有關實際批評的著 作。國家文藝基金會曾於一九九二年向全國大專院校師生作問卷調查──《中國文學 鑑賞舉隅》入選為一百本適合大專學生閱讀之中外古今文藝作品之一。 《與君細論文》析評的範圍則尤為遼闊,包括了小說天地、散文世界、詩與戲劇 、文學批評的批評、學術評論等。而行文語調也趨多元,常以析評對象性質的不同而 不同。 作者基本信念是:評論應以作品為客觀對象,修辭立誠,向讀者負責;這一點 ,確是作者永不改變的堅持。

作者簡介

 黃慶萱

浙江平陽人,一九三二年生於上海,一九四七年來臺就學,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研究所,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浸會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客座高級講師、韓國外語大學中文系暨研究所客座教授。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暨研究所教授。著有《修辭學》、《中國文學鑑賞舉隅》、《周易讀本》、《周易縱橫談》、《學林尋幽》等書。

 自 序

也並不是全然因為怯於說不,這本文集中部分文章,純粹由於自發自動,不吐不快;而且怯於說不也沒有什麼不好,本書之所以能呈現在讀者諸君面前,不正是最好的說明嗎?
 
許多文章,是應報刊、社團之請,擔任文藝獎的評審而寫的。
 
應《聯合報》之邀,擔任年度文藝獎的評審,我當然不會說不。一九八四年八月八日,我的女兒小得還不知道爸爸節,所以我也就無牽無掛地拎著字數約有五十萬複審入圍的小說原稿,以及幾十張寫著自己對各篇小說意見的字條,到聯合報社參加第九屆小說獎評審會去了。記得那天,姚一葦和高陽兩位先生最欣賞《慈悲的滋味》;齊邦媛教授讚美《椿哥》清新,是「一個愚昧社會的縮影」;鄭清文先生一心一意為《石定仔的話母與蕭桐秋的姿勢》叫好;楊念慈先生支持《水軍海峽》;朱炎教授特別推薦《歲月行》;我個人認為《椿哥》和《水軍海峽》都是上上之選。《聯副》用「硝煙漫天」形容那次評審者的大辯論。〈論平路《椿哥》的時代反映與民族關懷〉、〈論許台英《水軍海峽》的危機意識〉就是事後根據自己發言字條,整理補充而成。
 
有機會擔任「全國學生文學獎」的評審,這是榮譽。主辦者是中央日報社和明道文藝社,並得到國家文藝基金會的贊助。稿件以來自臺灣的居多,星、馬、港、澳、大陸也有學生參加。一九九二、九三兩年,我應邀擔任評審,並為大專小說組寫總評:〈笑看千堆雪〉、〈魚與海草〉便是。看稿、提意見、大辯論、作總評,都是很花時間的,所以到九四年,不想說不,還是說了。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一日,國家文藝基金會和中央日報社合辦「現代文學討論會」,共同賞評彭歌的小說:《從香檳來的》、《落月》、《微塵》。事前邀請旅美小說家潘人木撰寫論文討論《落月》和《微塵》,指定我討論《從香檳來的》。〈信念與事實之間──漫談彭歌《從香檳來的》的主題、情節和人物〉就是這樣寫出來的。那年,我正在漢城韓國外語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記得來回機票還是大會付的錢。說不?高興都來不及呢!
 
中央日報社還舉辦過其他文學獎。一九八八年第一屆文學獎,我擔任散文組評審。〈在曠野有人聲呼喚〉,就是對得獎作品第二名(第一名從缺)劉還月〈闇?鶴鳴〉的評審意見。一九九一年第四屆文學獎,我再度擔任探親文學組的評審。〈心清平野闊〉,就是對第一名得獎作品馮克芸〈朔北之野〉的評審意見。
 
當然,報刊約評也並非一定為了文藝獎。例如:《聯合文學》創刊就有「責任書評」一欄,我評《凌叔華小說集》、朱西寧《熊》、王幼華《兩鎮演談》、梁實秋譯《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的情書》、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王鼎鈞《作文七巧》、傅錫壬《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黃永武《字句鍛鍊法》,連書都是《聯文》寄來,限期趕出的。此外,評白先勇的《驀然回首》是應《書評書目》之邀;評王安倫〈我的轉捩點〉是應《幼獅文藝》之邀;評〈柳姨〉、〈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辭偶疏舉要〉是應《中副》和《長河》之邀;評〈拆牆〉是應《聯副》之邀。
 
會評陳若曦的短篇小說〈城裡城外〉,是令人興奮的機緣。一九八○年元月,陳若曦已從大陸到了美國,首度返臺,蔣經國總統約見了她。那時她的短篇小說集《尹縣長》風行海內外,擁有廣大的閱讀人口。各報爭相訪問她,《聯副》也特別邀請了朱西寧、李昂、張蘭熙、張曉風、侯健和我共同會評她的〈城裡城外〉。本書所收〈由《圍城》說起〉,事實上是我交給《聯副》的文字稿。陳若曦近年定居臺北,算是一位不常見面的好朋友了。
 
〈思凡爭議的省思〉是另一類座談會記錄。《國文天地》二十三期一篇〈傳燈續火不寒食──說「火」〉,提到〈思凡〉劇中的唱詞,引起佛教界的抗議。於是國文天地社就邀請了魏子雲、李殿魁、呂凱、黃盛雄、劉復雯、楊惠南和我舉行座談會,時間是一九八九年二月。本書所收之文,除了我個人發言記錄外,還引用了一些其他與會諸君的高見,文中已一一指明。
 
學術會議已成為一種時尚,而且動輒冠以「國際」字樣,你不能叫它為國際流行什麼的,因為多少有一些知識交流的正面價值。既然作如此評斷,也就不必提免俗或不免俗等等了。〈《西遊記》的象徵世界〉,於一九九三年在「紀念林景伊師逝世十週年學術討論會」上發表,是舊文的修正稿,主要是依據張靜二博士對沙和尚的意見作了些補充,藉此向恩師表示學生仍在不斷求進步中。〈致廣大而盡精微──我對明代朝鮮栗谷學的認識〉則發表於一九九六年「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經學與哲學之間〉是一九八七年「國際孔學會議」上對高懷民的〈易經哲學的時空觀〉所作評論。〈也論圖象批評〉是一九九二年在「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研討會」上對黃永武〈圖象批評的美感〉所作講評。〈我對臺灣鄉土文學的認識〉是一九九二年在「臺灣的社會與文學討論會」上對李豐楙〈臺灣鄉土小說中的社會變遷意識〉的講評。
 
師長出書要你寫讀後,這是厚愛;朋友出書要你寫評介,這是友誼;學生出書要你寫序,這是尊崇;而報刊要你寫序作跋,更是一種榮耀:說不?似乎不近人情。〈有益與有味〉原來副題是〈繆天華先生《耳聞眼見散記》讀後〉,繆老師散文集《桑樹下》在三民書局出版時,把我的〈讀後〉擱在書的前面,當作「代序」,真使我既驚且感。繆師已作古,但他數十年來對我的教誨和關愛卻永銘心頭。魏子雲先生長我十多歲,一度專攻金學。我尊他如師;他視我為友。《金瓶梅審探》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指定我寫序,〈作品與作者考證〉就這樣寫成。〈浮雲出岫豈無心〉、〈飄然思不群〉是對黃永武散文的評介;〈豈僅是神話與愛情〉是對沈謙《神話‧愛情‧詩》的評介。一九七五年,我的《修辭學》在三民書局出版,永武兄興沖沖主動推薦我申請那年的中山文藝理論獎,雖然結果並未入選,但盛情可感;沈謙弟更在《書評書目》上寫了一篇題為〈為漢語修辭奠一新基〉的評介,頗多讚美之詞,亦有求全責備之語。所以對永武、沈謙著作的評介,我多少帶有投桃報李之意。〈惠仔,你去哪裡?〉是應學生李惠銘之請,為他《逝去的街景》寫的序。惠銘很有些才氣,但我很久沒讀到他的作品了,十分惦念著。至於〈管領風騷〉,是為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評論卷《中國古典文學論》作的序;〈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極短篇〉也是應聯副之邀寫的,後來《極短篇》第一集成書出版,被作為「附錄」。
 
在臺北市耕莘文教院觀賞馬森的荒謬劇《腳色》回家,第二天醒來,思潮澎湃,於是提筆疾書觀感。湊巧那天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常宗豪主任來到臺北,撥了電話給我。我說正忙著寫稿,把約會推遲了一天。宗豪兄後來問我寫什麼?直說:這種急著要寫的,寫出定是好文章,倒使我有些腆然。那篇觀感就是〈探荒〉,題目在文章寫出後才加上去,時在一九八四年一月。
 
一九九四年三月王關仕《山水塵緣》出版的時候,正值我心情最壞的時候。面對著天地的無情與無常,《山水塵緣》便成了我安心立命的夢境。一次又一次翻著讀著,隨手寫下一些感想。當這些點點滴滴的感想匯成一篇文章,已是好幾個月之後的事了。事後關仕看到了,頗驚異於我閱讀的「仔細」。在我,這到底是對天地的一種哀矜?或一種抗議?甚至是一種救贖?讓蒼生的歸於蒼生,讓上帝的歸於上帝罷。
 
徐志摩詩〈再別康橋〉析評,是一九七九年寫的,原刊於《明道文藝》,黃維樑兄拿去在香港《公教報‧文學副刊》轉載過。我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任教時在課堂上講過,在臺灣師大課堂上也多次講過這篇析評文章。
 
在臺灣師大國文所「中國文學理論研討」課程中,我指定以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為主要參考書。多年研討下來,自然有些心得,也有些意見。一九九七年開始寫〈七寶樓臺的架構與拆卸〉,對劉著作出析評。原以二萬字為目標,沒想到一年多寫下來,竟有七萬多字,而意猶未盡。學報字數原有限制,投稿時只好析為兩篇:一篇是內容析議,一篇是架構、方法析議。我寫此析議,原抱著極虔敬的心情,向作者請益,與讀者商榷;寫到後來,卻近乎挑剔。尤其劉若愚先生已作古,更增加內心的不安。很想用《孟子》:「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的話自我辯解;但自己既非孟軻,所言也非堯舜之道,總覺引喻未洽。
 
忽然想起朱光潛和余光中兩位先生一段精彩的對話。時間是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地點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雲起軒。那晚餐會由金耀基院長邀集,朱先生席間主談〈雄壯與秀美〉。余先生問朱先生:有這麼多有關文藝美學方面的譯著,為什麼卻不見實際批評?朱先生答:老虎的鬍子摸不得!余先生緊接一句:如果你是獅子呢?當時黃維樑坐在我旁邊,兩人不期而相顧一笑。這些年來,自己作了不少實際批評的工作,這不是摸老虎鬍子嗎?何況自己在《周易》和文學理論上的研究規劃已一延再延,而不能再延了。因此在本書結集之時,我特地說一句:再也不摸老虎鬍子了!心情竟突然間輕鬆起來。
 
附錄〈蘇軾〈記承天寺夜遊〉賞析座談會記錄〉是張澄仁整理成文的。謝謝澄仁,也謝謝參與座談的全體同學!
 
黃慶萱 於臺北見南山居,一九九九年二月一日

目次

題 贈/龔鵬程
自 序

小說天地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極短篇
《西遊記》的象徵世界
信念與事實之間──漫談彭歌《從香檳來的》的主題、情節和人物
新桃源中的大觀園──論王關仕《山水塵緣》中的烏托邦建構
由《圍城》說起──會評陳若曦的〈城裡城外〉
命運與性格的交錯──論平路《椿哥》的時代反映與民族關懷
論許台英《水軍海峽》的危機意識──兼論觀念小說的成功因素
惠仔,你去哪裡?──序李惠銘《逝去的街景》
笑看千堆雪──一九九二年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得獎作品總評
魚與海草──一九九三年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得獎作品總評
依稀猶見來時路──《凌叔華小說集》責任書評
十面八方的宇宙悲情──朱西寧《熊》責任書評
敬禮,向理性的英雄!──王幼華《兩鎮演談》責任書評
「明明德」的戲劇化──《聯副》呂念雪小說〈拆牆〉短評
佳城酸風射眸子──《中副》詹玫君小說〈柳姨〉短評

散文世界
有益與有味──繆天華先生《耳聞眼見散記》讀後
浮雲出岫豈無心──黃永武《載愛飛行》評介
飄然思不群──重讀黃永武諸作
成長的苦澀──我讀王安倫〈我的轉捩點〉
直教生死相許──《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的情書》責任書評
心清平野闊──馮克芸〈朔北之野〉給我感受的真切
在曠野有人聲呼喚──劉還月〈闇?鶴鳴〉讀後

詩和戲劇
引人參化的精美語言──徐志摩詩〈再別康橋〉析評
〈思凡〉爭議的省思──兼論作品觀點與讀者反應
探荒──觀馬森荒謬劇《腳色》有感

批評的批評
管領風騷──《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中國古典文學論》序
作品與作者考證──魏子雲《金瓶梅審探》序
小說評論標準的檢討──白先勇《驀然回首》讀後
豈僅是神話與愛情──評介沈謙《神話‧愛情‧詩》
也論「圖象批評」──黃永武〈圖象批評的美感〉講評
我對臺灣鄉土文學的認識──李豐楙〈臺灣鄉土小說中的社會變遷意識〉講評
談瑜說瑕──評鄭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辭偶疏舉要》
見山祇是山──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責任書評
假如作文練習像數學演算一樣──王鼎鈞《作文七巧》責任書評
未嘗不可的新方向──傅錫壬《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責任書評
攀登傳統修辭的巔峰──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責任書評
劉若愚《中國文學本論》內容析議──七寶樓臺的架構與拆卸之一
劉若愚《中國文學本論》架構方法析議──七寶樓臺的架構與拆卸之二

學術評論
經學與哲學之間──高懷民〈易經哲學的時空觀〉講評
致廣大而盡精微──我對明代朝鮮栗谷學的認識

附 錄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賞析座談會記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