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細說中國人
滿額折

細說中國人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以學術隨筆的方式,結合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實例,來探討當代中國人的性格特性、行為特性、思維方式和人際交往方式,同時通過中西文化的對比,進一步剖析中國人的國民性及文化傳統在今天的利弊。

全書由100篇小文構成,觀點新穎、客觀,文字通暢。此書作為對當代中國人的一種解說,很值得一讀。

關注於中國人的國民性研究已有十幾年了,有關的書也看了不少,但我始終沒想過自己也寫一本,因為面對這麼大的題目,自覺學識有限、文化功底不夠。 1996年,《中國青年報》“青春熱線”版的編輯李玲約我辦個專欄,沒有任何限定,可以自由選題,只是希望能把專欄辦得長一些。我當時勉強答應,但表示只寫七八篇,不做“長”打算,一來是因為不讓這些小文章佔用自己太多的時間,二來是因為當時我對辦無論什麼樣的專欄都沒有系統的想法,也就是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那麼多可寫的東西。 頭一批稿子大都是寫人際關係的,主要是考慮到“青春熱線”是個心理熱線,所以選題就定位在人際交往中的社會心理上。專欄的名稱我也想了幾個,都屬於小而具體的名字,這樣可使這個欄目隨時下馬而不顯得唐突。待我拿到該專欄的首期報紙時,一看欄目就嚇了一大跳,因為我成了“細說中國人”專欄的主持人。 “細說中國人”這個題目名是由“青春熱線”的負責人陸小婭所起,客觀地說,她起的這一個名比我起的那一些名要好得多。只是“說中國人”已經很宏大了,再一“細說”就又大又長了,而若寫七八篇就結束,未免顯得太大題小做。於是,為了使這個大題目消失得比較自然,我不得已決定做長遠打算。不過,即使如此,當時還是沒想到能長至今日。 每文一事一議是編輯的要求,對此,最初我並不喜歡。開始寫的那些稿子幾乎都是先有了觀點及論述,然後再找一個相適應的例子安在文章開頭。找例子這項工作則從此使我這個不大看報的人開始埋首於報刊且看出了很大的興致,結果後來寫的稿子逐漸變成看一事有感後才議出一文。現在回過頭來看,辦這個專欄於我是有很大收獲的,因其促使我仔細觀察中國人的各種行為表現,也促使我深入思考各種相應且合理的解釋。實際上,辦這個專欄促成了我在研究中國人方面的一大轉折,即從宏觀角度空洞抽象地評價中國人轉向從微觀角度具體細緻地思考中國人。 專欄辦了兩年之後,我開始考慮集冊出書,書名就定為《細說中國人》。不過,全書一百篇文章中屬於該專欄的只有一半,而這部文章在本書中都已進行了改編和擴充,其餘的文章有些是在別的報刊發表的,還有一些則是從未發表過的。值得指出的是,儘管本書的很多內容與該專欄沒有關係,但各篇文章的結構及文字的風格都基本保持相互一致。當初專欄的定位正如版面編輯所云: 中國人的國民性早已為人們所探討。但面對社會的變革,這又是個說不完的話題。這個掛著“中國人”字樣的欄目,並不想大而化之地對“國民性”進行批判評說,更不想站在“中國人”的外面說三道四,只想通過生活中那些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一件件“小事”,來剖析中國人的深層心理狀態和獨特的行為方式,看看哪些是值得我們珍惜的,而哪些則需要我們忍痛割愛。 這是編輯意圖,也是作為專欄主持人的我最初的想法,同時也是作為本書作者的我給這本書的定位。 有關評說中國人的書已有不少,流傳比較廣的幾本,作者不是早已作古的的學問大家,就是港台學界的名流,要不就是不明底細的外國人。他們的書無疑對我理解中國人有很大的影響,但頗有感觸的是,那些書的內容總給人以隔世之感。也難怪,有的書寫於半個世紀甚至一個世紀以前,書裡面列舉的事例與我們當代人實在是離得太遠了。當然,此類書的作者中也有活於現世且年事不高者,但不知為何卻偏喜歡舉古代的例子,再冠以抽象的哲學概念,似乎是寫給少數人看的。於是,我生出感慨,為什麼我們不能就普通百姓周圍的生活小事來談論現實生活中國人?為什麼我們不能從現代人的具體行為來評說中國人?這就是我寫此書的目的,從我們自己具體的生活態度、行為方式來瞭解和剖析我們自己。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細說中國人的“細說”並不是將中國人的各方面都面面俱到地評說,這顯然是我力所不能及的,“細說”僅意味著就小事發小議論。另外,有關中國人的話題很多,而我只能說那些我想說且能說的內容,因而我說的內容就必然非常有限。其實,任何一個致力於評說中國人的作者都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盡力而為。國學大師們評論中國人多是站在高處,總結概括中國人的德行、中國人的人格、中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並從理論、概念上加以描述。本書是站在低處,就站在老百姓的人群中,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來看今中國人是如何生存的。 人的社會化是我的關注重點,試想,新生兒無論是哪國人都沒什麼根本差別,然而經歷了一定時間的社會化之後,生長在中國的孩子就成為典型的中國人,生長在日本的孩子便成為典型的日本人,而生長在美國的孩子則成了典型的美國人。社會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之國民性的傳承過程。因而,社會化的研究是探討國民性的重點領域,由此,本書中社會化的內容佔了較大的篇幅,包括家庭社會化與學校社會化,這是貫穿於全書的一條主線,以此反映中國人的國民性是怎樣經一代傳輸給下一代,每個普通人是如何在生長過程中被周圍的環境馴化成為具有中國人共同特點的社會人。本書力圖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具體事例的思考,最終從思維方式的角度來解釋人們的行為表現,以及從社會化的角度來展現國民性的傳承過程。 一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就是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性格特點、能力傾向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起著主要制約作用的是:兒童的養育方式、學校的教學體制以及大眾媒體的導向。譬如,我們民族特有的過度保護型的兒童養育方式決定了中國的孩子的相應特點,包括膽小、怕冒險;同樣,我們國家特有的重基礎理論、重記憶訓練的學校教育方式決定了我們的學生的相應特點,包括動手能力差,創造能力低;而中國人強烈的等級意識則是在家庭的家長意識、學校的師道尊嚴以及等級化的學生管理體制等綜合環境背景中逐漸形成的。 我國有重道德教育的傳統,各種傳統的價值觀從表面上看,主要是通過言傳方式進行代際傳承,然而,這並不是國民性傳承的主渠道,真正起主導作用的是涉及個體切身利益的行為導向。譬如,我們從來也不會鼓勵幼小的孩子說假話,從來不會讚賞虛偽性格,但是,在強調統一的價值觀,否認個人私慾的合理性以及個人利益的合法性的前提下,孩子們為了獲得成人的讚許,說假話和虛偽的表現則成了必然的伴隨物。不難發現,我們的國民性不是在冠冕堂皇的言教中獲得的,而是在種種點滴細小的現實生活的情景中被潛移默化地促成的。 學校教育是社會化的重要一環,人們也許更多地是注意,學校教育向後代傳輸了多少知識,培養了哪些能力。我更關心的是,一定的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形成和發展了什麼樣的思維類型、智力類型、能力類型、性格特徵,以及整個教育體制對國民性的傳承與強化起到了哪些具體的作用。 中國人的很多特點,尤其是弱點,被人們說得很多、也說得很久了,同時也已被眾學者們貶得很低、評得很濫且批得很透,但這些特點卻始終是作為國粹、國寶而一代又一代地被傳下去。因為這些特點無論是優是劣都是每個中國人生活所必需的,即源自社會環境的要求。這就意味著,即使是屬於國民劣根性的內容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去除國民劣根性的根本並不在於個體國民的精神改善,而是整個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改善。我感興趣的是,我們中國人的這些特點或弱點是怎麼形成的,是由什麼樣的社會機制促成的,以及導致這些特點或弱點能夠不以人們的喜好為轉移而長期存在的各種社會因素。 本書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為作一本散論的文集而不是專題的論著,全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必然是有限的。另外,在論及相近問題的不同側面時,個別篇幅存在著某些字句乃至內容上的重複。 我對跨文化的比較有很大的興趣,故本書中含有不少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比較的內容。面對同一個事物,中國人的所思所行與別國人有什麼區別,這對於分析和評價中國人來說無疑是個客觀的參照,而跨文化比較也的確是個很有意思的文化視角和思考基點。毫無疑問,在對照和反觀其他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很容易清醒而明瞭地認識我們自己,包括我們的優點、特點,也包括我們的缺點、弱點。 一個人要進步,就必須懂得多向別人學習,而不能固步自封。同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進步,就必須懂得向其他民族、其他國家學習,而不能閉關鎖國。我相信,在發揚中國良好文化傳統的同時,能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的文明成果,會使中國人的群體形象更令我們每一個體滿意。

目次

一.國民性的基因傳承
中日兒童養育方式
從小學說大人話
中國孩子不會歡呼?
男孩女性化現象
智力訓練的性別差異
可怕的策劃
不同國家的幼兒教育
國民性格的“遺傳”
個性化與社會化
生存能力與智慧

二.學校教育的鐵鎖牢籠
小學教育的中美差異
作文與八股文
“笨”不僅是一種恥辱
課堂上的枷鎖
作業“殺人”
“獨立王國”裡的“國王”
家長會怎樣開?
校園裡的官本位
小學題難倒留洋博士
素質教育的困境
考試弊端與能力缺陷
東西方考試的評分標準
考試制度如何面對新世紀
信息時代如何使用大腦

三.制約行為的思維魔方
發明家與書櫥
求同與求異
“奪冠”還是“參與”
解開神童現象之謎
遊戲的教益
一技之長與多方涉獵
興趣是最大的能源庫
麵包與獵槍
靈感的分量
該不和別人比
事例與數據
跳起來抓機遇
漢字與思維特點
科學的冷與熱
人性評價的困境

四.心理世界的逆向湍流
心理健康教育的死角
應試教育的雙重代價
望斷人生路
人際關係與心理困擾
洋為中用的心理諮詢
身病與心病
健心比健身更重要
退休綜合症
見面怎麼稱呼
交換不僅以錢為媒
從大雜院到高層樓房
人際關係怪圈
什麼人好說話?
東西方人的社交之別

五.性格寫照的多角透鏡
謹慎至上
“老實”不再受誇獎
完美與缺陷
自我是個多面體
尋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愛面子與死不認錯
吃“大鍋飯”的後遺症
“忍”與生存
有口難吐真言
可笑的僵化
從電視談話節目看中美兩國人

六.永繫心靈的血緣紐帶
男人和女人誰更累?
中國式的男子漢形象
婚姻危機中的永恆主題
浪漫愛情與現實擇偶
尋找生死戀
擇偶標準與社會潮流
過度緊密的代際關係
養老與靠老
代際間的錯位
今日做父母
兩代人的童年
當代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期望
孩子是中國人心中的神靈

七.潛在的傳統引力
單位的家族化
在論資排輩的背後
有得有失的人情網
科教界的近親繁殖
為文憑而讀書
新的求職熱點
都市裡的鄉情
職權培植的官氣
是誰把她逼向刑場?
年齡與人生安排

八.失落的精神家園
難以寬恕的職業冷漠
自律與他律
承諾面對的回應
從商家的笑臉談起
購物環境的軟件
偷書不算偷?
過度表揚的負作用
初生牛犢也怕虎
學雷鋒學出一場官司
編一個世界給你看
小議人權意識
孩子的權利誰保護?
圍觀現象探源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