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轉變中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簡體書)
滿額折

轉變中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王國斌的《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著重研究1400-1800年中國和歐洲經濟發展,涉及面廣。包括國家形成與制度、社會狀況與抗爭,對革命的詮釋等。他試圖說明為什么在15-18世紀中國與歐洲遇到幾乎相同的問題,但解決辦法卻迥然不同;為什么英國沒有走中國發展道路。王國斌避免用西方社會科學關于歷史變動的分析和動力概念,而采用嚴格的、平穩的比較史學方法。他承認解釋長時段歷史過程的變化和延續性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在他看來,世界發展不是依照一個模式進行的:各國不僅在過去已經歷了不同發展道路,而且將來也仍然會堅持走不同的道路。他與前人的區別是,前人只問為什么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而不探討英國為什么沒有走中國發展道路。此外,作者對中、法兩國革命的對比——從中國的角度看法國革命和從法國的角度看中國革命——這兩節寫得十分精辟。過去我們習慣于籠統地談論中國如何向法國學習革命經驗,特別是復辟和反復辟的斗爭,而沒有具體分析兩國社會環境,精英作用,民主思想,農民意識等方面的異同。王國斌在這方面的詮釋給我們提供了范例。

作者簡介

王國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歷史系傑出教授,長期致力於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和比較歷史的方法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是本時代*影響力的中國歷史研究者之一,深刻影響了中國史的研究範式。

名人/編輯推薦

加州學派漢學研究代表力作!

摒棄西方中心論的視角,從中國和西方兩個角度進行探討研究!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88年開始,迄今為止,出版海外中國研究的學術名著190餘種。叢書主編為劉東教授,叢書聚焦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問題,囊括了孔飛力、蕭公權、費正清、魏斐德、史華茲、杜贊奇、謝和耐等海外著名學者的代表性著作。

目次

中文版序
鳴謝
導論
上編 經濟變化
前言: 比較經濟史與發展問題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國的經濟變化: 同歐洲的比較
一、中國歷史上的經濟變化諸問題
二、近代早期歐洲經濟成長的動力
三、斯密型動力在中國
四、對斯密型動力的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斯密與馬爾薩斯: 中國與古典經濟學
六、結論
第二章 近代早期歐洲與明清時期中國工業擴展的動力
前言
一、西歐的農村工業與人口變化
二、中國的農村工業與人口變化
三、從原始工業化到工業化
四、原始工業化與工業化之比較
五、歐亞各地對于古典經濟學家所謂的“增長極限”的不同反應
六、 技術變化的力量與歷史發展的機遇
第三章 從歐洲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史與經濟發展
一、20世紀的中國經濟
二、企業的組織變化在中國與歐洲的作用
三、中國農業經濟中的斯密型動力與馬爾薩斯型動力
四、民國時代中國經濟成長的空間層面
五、1949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
六、從歐洲經濟史和發展經濟學中所獲得的更多教訓
七、 經濟史與經濟發展
中篇 國家形成
前言:歐亞國家的形成
第四章 近代國家形成的方向
引言
一、早期帝國的形成及其遺產
二、以長期的眼光看近代國家形成
三、歐洲的國家形成
四、中國的國家形成
五、從歐洲的角度看中國的國家形成
六、維持社會秩序的工具: 一種中國國家形成觀
七、結論
第五章 近代國家形成中的意識形態與制度機構
前言
一、近代早期歐洲及明清時期中國內部的國家—經濟關系
二、民族國家與農業帝國形成中的中央集權及地方秩序
三、中國與西歐的地方秩序諸問題
四、 18世紀對中央控制之追求及其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五、 農業帝國之滑入近代以及“公眾領域”和“市民社會”的出現
第六章 1850年以后近代國家的形成
一、近代世界中的沖突
二、19世紀中國的國家形成
三、20世紀中國國家形成的軌跡
四、從歷史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的中國國家
五、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
六、中國國家的延續
七、 結論: 歷史上的和理論上的國家形成
下編 社會抗爭
征引文獻目錄
征引文獻目錄中文版序

書摘/試閱

清代國家管理食物供給流通的基本目標,是保證各個階層的人民和那些不能單純依賴本地的生產與交換的地區,都能夠獲得糧食。追求地區差價的長途貿易,導致了糧食從有剩餘的地區向需要輸入的地區流動。18世紀的清代國家承認這些流通方式的重要性,因而對於那些通過將遙遠的供求來源連接起來而謀利的行商活動,也予以肯定。國家甚至通過減免通行稅和特許使用禁航的海路,來鼓勵行商進行特定的糧食販運,以應付歉收境況(魏丕信1990:208~225)。
在糧食的長途流動方面,國家也起了一種直接的和積極的作用。從富庶的長江流域各省和靠近北京的省份徵收的漕糧,有一部分在運往目的地北京的途中轉向,運往缺糧嚴重的省份救急。位於縣治的政府糧倉(即常平倉),任務是買賣糧食以減少糧價的季節波動,也能夠獲得改道運來的漕糧。國家也進行省內外常平倉之間的糧食調撥,以應付糧食分配方面的急需,以及增加糧食不足地區的儲備。最後,常平倉在市場上購買糧食的活動,有時也包括某一縣或省的官員到另一縣或省採購糧食(王國斌1982:769)。這些官方的糧食流動,與商業性流通相重合,有時促進了,而有時也打斷了商業性的糧食流動。國家採取的糧食流動措施及其對長途商業的政策,一同造成了糧食從餘糧地區向缺糧地區的流動。
國家在允許長途糧食貿易並直接鼓勵糧食長途轉移的同時,也支持較窮階層的人民獲得本地的糧食供給。常平倉的春售秋貸,減少了糧價的季節波動。在歉年,常平倉將更多的糧食分配給人民,避免糧價超過豐年的一般水準。對依靠富民捐贈和按田地徵課來收儲糧食的社倉和義倉,國家也予以扶助。這些糧倉有權要求得到一部分本地生產的糧食,並保障糧食在本地小範圍內的流通。人們指望富戶向這些糧倉捐贈糧食,並在歉年減價出貸或出售糧食(王國斌1982:768~769)。國家的努力,特別是對社倉和義倉的扶助,加強了“慣常”的流通(即富人在“自由”的市場關係之外向窮人提供貸款、資助和減價出售的方式)。
總之,國家反對富戶囤積糧食,並維持各種可在歉年供糧的糧倉。官員們努力增進本地的糧食流通並且穩定糧價,以預防食物騷亂。因此食物騷亂參加者對獲得糧食的期望,也以“國家應參與本地糧食流通”這樣一種假設為根據。這些糧倉倘不能提供糧食,確實也會引起騷亂,情況與那種發生在市場上或富戶糧倉前的騷亂相似。另一方面,逮捕那些阻撓運糧外出的人,又表明了國家支持那些從事長途貿易的商人要求獲得糧食供給的權利。這種官方行動減少了在本地市場上可獲得的糧食數量,並抬高了糧價。因此,官方對於食物騷亂的反應,表現了國家負有雙重的任務:一方面是穩定地方糧價,另一方面則是將糧食從低價地區轉移到高價地區。官方對於發生在糧食流通的三個領域(即商業的、慣常的及國家的糧食流通領域)中的食物騷亂的反應,是由國家維護自己的流通領域、支持與限製商業的和慣常的流通領域的努力所決定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