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中國哲學史(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哲學史(第二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中國哲學史》正式出版以來,中國的社會文化和學術研究又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和發展,到90年代末,該書已明顯需要再次進行修訂。由于本校的一些老專家曾先后參與《中國哲學史》的編寫和修改,使得《中國哲學史》具有史料比較全面,分析比較清楚,敘述比較簡潔的特點;所以我們這修訂的主要工作,是在保留這些內容和保持這些特點的同時,著力去除和改正原有教材中過時的分析框架和術語,以便使修訂后的教材既能適應新的時代的教學需要,又能成為一部平實、清楚可靠性強、適用性廣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

作者簡介

作者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合著。此次修訂由北大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來和李中華執筆完成。陳來,1952年8月出生於北京。1981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1985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1992年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主要學術著作:《有無之境》、《朱熹哲學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名人/編輯推薦

博雅大學·哲學
來源價值中國網鄭偉強
其實,哲學是對人生的看法,由於時間的前後和空間的差異,使人們對人生的看法必然會不同,人生哲學就是對"人活著"和"怎麼活"的看法,一家人對這個問題看法不會一致;一個時代的人對這個問題看得也不會一致;不同國家的人看待這個問題更不會一致.都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這裡面的根源就是文化的差異,體現在人們看待人生的問題上,因此,人生的哲學就應該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與不同的體現,它的實質就應該是各時期文化上在人生哲學上的比較,最終體現的是中外人生觀的不同,更是文化的不同.這也就是外國人為什麼注重理性而中國人注重感性.根源是文化起源與發展過程的不同.那麼中國文化以孔孟之道為源,外國文化以民主與科學為源,勢必發展方向也必會不同,其實答案應該在此書中.

目次

第一編 先秦時期的哲學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萌芽與產生
第一節 殷周時代的宗教思想
第二節 樸素辯證法思想的萌芽
第三節 樸素自然觀的萌芽
第四節 無神論觀念的興起

第二章 孔子
第一節 正名思想
第二節 仁學思想
第三節 認識論思想
第四節 中庸之道
第五節 天命論

第三章 老子
第一節 “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
第二節 “道”生萬物的哲學體系
第三節 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第四節 神秘主義認識論

第四章 孫武
第一節 富國強兵的思想
第二節 “不可取于鬼神”與“知彼知己”
第三節 軍事辯證法思想

第五章 墨子
第一節 社會政治思想
第二節 經驗論的認識論
第三節 宗教思想

第六章 前期法家的社會歷史觀和告子思想
第一節 前期法家的社會歷史觀
第二節 告子的思想

第七章 孟子
第一節 “仁政”學說
第二節 “性善”論
第三節 “良知”說和“勞心者治人”

第八章 《管子》書中《心術》等四篇的思想
第一節 法、禮結合的社會政治思想
第二節 “精氣”說
第三節 “靜因之道”的認識論

第九章 莊子
第一節 逍遙游的人生觀
第二節 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
第三節 “自本自根”的道論體系

第十章 惠施和公孫龍
第一節 惠施的“合同異”說
第二節 公孫龍的“離堅白”說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第一節 社會歷史觀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邏輯理論

第十二章 《易傳》
第一節 關于《易傳》
第二節 《易傳》的體系
第三節 《易傳》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第十三章 荀子
第一節 社會政治歷史觀
第二節 “性惡”論
第三節 自然觀
第四節 認識論和邏輯思想

第十四章 韓非
第一節 法、術、勢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自然觀和無神論思想

第二編 漢一唐時期的哲學思想
第一章 漢初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 漢初的黃老學派
第二節 陸賈
第三節 賈誼

第二章 董仲舒
第一節 “大一統”的政治理論
第二節 “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
第三節 “事各順于名”的認識論
第四節 歷史觀和性三品說

第三章 揚雄和桓譚
第一節 揚雄的哲學體系
第二節 揚雄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
第三節 揚雄的人性論與社會政治思想
第四節 桓譚的形神論和對讖緯迷信的批判

第四章 讖緯和《白虎通》
第一節 讖緯和象數之學
第二節 《白虎通》的宗教神學

第五章 王充
第一節 自然觀和無神論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歷史觀和人性論
第四節 命定論思想

第六章 王弼
第一節 “名教”本于“無為”
第二節 “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的本體論
第三節 “得意在忘象”的認識論
第四節 “治眾者至寡”的英雄史觀

第七章 裴頠和歐陽建
第一節 裴頠等反對玄學貴無論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裴頠的“崇有論”思想
第三節 歐陽建“言盡意論”的認識論

第八章 郭象
第一節 “獨化”說
第二節 因果各自成體的形而上學
第三節 “冥然自合”認識論
第四節 社會政治理論

第九章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哲學思想
第一節 佛教的傳人和盛行
第二節 慧遠的佛教因果報應論和神不滅論
第三節 僧肇的佛教哲學思想體系

第十章 范縝
第一節 范縝“神滅論”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范縝的無神論學說

第十一章 東晉南北朝隋唐道教哲學的發展
第一節 道教的形成和概況
第二節 葛洪和陶弘景的道教哲學思想
第三節 成玄英、王玄覽、司馬承禎等人的道教哲學思想

第十二章 隋唐時期佛教哲學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隋唐佛教概況與儒、佛、道三教的紛爭和融合
第二節 玄奘與唯識宗
第三節 法藏與華嚴宗
第四節 慧能與禪宗

第十三章 韓愈和李翱
第一節 韓愈的哲學及其反佛教思想
第二節 李翱的哲學及其反佛思想

第十四章 柳宗元和劉禹錫
第一節 柳宗元的社會歷史觀和元氣自然觀
第二節 劉禹錫的“天人交相勝”思想

第三編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發展
第一章 李覯與王安石
第二章 周敦熙和二程
第三章 張載
第四章 朱熹
第五章 陸九淵
第六章 陳亮與葉適
第七章 元代的哲學思想
第八章 王守仁
第九章 羅欽順
第十章 王廷相
第十一章 王艮與泰州學派
第十二章 李贄
第十三章 方以智
第十四章 黃宗羲
第十五章 王夫之
第十六章 顏元
第十七章 戴震

第四編 近代中國哲學的發展
第一章 龔自珍和魏源
第二章 洪秀全
第三章 康有為
第四章 譚嗣同
第五章 嚴復
第六章 梁啟超
第七章 章炳麟
第八章 孫中山
修訂后記
再版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