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茶業通史(第二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  價:NT$ 588 元
優惠價:8751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茶業通史(第2版)》匯總古今中外茶業大事,使它盡量起到《茶業辭源》的作用,因此對中外古今(截至20世紀50年代為止)茶業史蹟,不得不窮盡手頭資料,但以節錄原文為主,以便讀者查閱考證。
《茶業通史(第2版)》編寫茶業歷史不可背離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事物互相聯繫的。有些事例,如有必要重複,還得重複,否則,就容易割斷歷史,影響論述某些重要問題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我國是茶樹原產地,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在傳說中“神農”時期(約公元前二三千年),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發現野生茶樹,並用茶作為解毒藥物。《詩經》裡(約公元前11世紀)就提到栽培茶樹。周武王伐紂時(公元前1135)就有茶葉作貢品的記載,茶樹已栽培在園中。到了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前476)茶葉生產有了發展,茶葉已用作祭品和蔬菜。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1)茶葉生產繼續發展,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時茶葉就成為主要商品。西晉(265-317)時寺廟栽培的茶樹就有採製為貢茶的。南北朝(420-589)時佛教盛行,山中寺廟林立,無寺不種茶,各寺各廟都出產名茶。沒有茶葉生產的大發展,就沒有所謂名茶。到了唐代,茶區擴大到全國,茶葉成為人們喜愛的飲料。茶葉生產的發展,是我國勞動人民數千年與自然做鬥爭的成果。但是,古今中外有一些人不顧事實,否認荼就是茶。朱熹註釋《孟子》說:橫不是茶,而是梓。有的說我國用茶是漢代開始,有的說是晉代開始,甚至有人說是唐代開始,企圖縮短我國茶葉生產的歷史。最近,更有人從中外史料中取其所需,斷章取義地研究茶的起源。如加拿大安大略格爾福(Guelph Ontario)大學地理系腓特烈·付韓(Frederick Fu Hung)1974年在斯里蘭卡《茶葉季刊》發表《茶始用於何時》的論文,誤解《僮約》中的“武陽買荼”。說什麼中國用茶是在公元1世紀開始的,1世紀前的荼,都不是茶。甚至提出陸羽《茶經》記載也犯有同樣弊病。這些不切事實的論斷已流行多年(從漢朝開始就有人說荼不是茶),現在已到分清是非的時候了,這是編寫《茶業通史》動機之一。
我國是茶樹原產地,已為17世紀瑞典植物分類學家林奈(Carl VonLinne)所肯定,也是各國植物學家共同的主張,沒有任何異議。到了19世紀20年代,英國侵略軍在中印邊界發現野生阿薩姆土種茶樹,硬說印度是茶樹原產地。有些公正學者(包括英國學者)仍舊主張中國是茶樹原產地。但是,也有如英國少數學者,為推銷印度茶葉,肆意宣傳茶樹原產地是印度。日本、美國也有些學者隨聲附和,致使茶樹原產地的爭論,100多年來沒有定論,現在應該分清是非了,這是編寫《茶業通史》動機之二。
我國茶業歷史資料極其豐富,據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記載,商末就出現茶業文獻,以後茶業文獻越來越多。唐代陸羽《茶經》問世後,茶業專著連續出現。到了明代,茶業書籍已達100餘部,零碎文獻則不可勝數,對促進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歷史作用。

目次

前言

第一章茶的起源
第一節傳說與記事
一、古時傳說
二、古書記事
第二節從荼就是茶說起
一、同物異名
二、荼字爭論
三、荼字多解
四、茶的多名
五、檟不是梓
第三節茶字來源及傳播
一、從荼到茶
二、茶的世界讀音
三、最早用茶字的國家

第二章茶葉生產的演變
第一節我國是茶樹原產地
一、野生大茶樹不斷發現
二、茶樹原產地的異議
三、自然條件有利於茶樹形成和發展
四、茶樹的近緣植物
五、茶樹的原種
六、茶樹的分佈
七、茶業的悠久歷史
八、茶樹原產地研究動態
第二節皋蘆種是茶樹原種
一、歷代不斷記載皋蘆種
二、雜交育種有規律出現皋蘆種
第三節茶樹分佈與茶區形成
一、唐前茶區的形成
二、唐代茶區的分佈
三、唐後茶區的擴大

第三章中國歷代茶葉產量變化
第一節唐代茶葉產量
一、唐代茶葉生產的大發展
二、從茶稅和貢茶看茶葉產量
第二節宋代茶葉產量
一、宋代茶葉有了更大發展
二、從北宋榷茶買茶看茶葉產量
三、從南宋買茶易馬看茶葉產量
第三節元明茶葉產量
一、從元代“引稅”看茶葉產量
二、明代茶葉的發展
三、從明代“榷茶引稅”看茶葉產量
第四節清代茶葉產量
一、資本主義萌芽與茶業發展
二、從茶葉外銷看茶葉產量
……

第四章茶業技術的發展與傳播
第五章中外茶學
第六章製茶的發展
第七章茶類與製茶化學
第八章飲茶的發展
第九章茶與醫藥
第十章茶與文化
第十一章茶葉生產發展與茶業政策
第十二章茶業經濟政策
第十三章國內茶葉貿易
第十四章茶葉對外貿易
第十五章中國茶業今昔

再版後記

書摘/試閱

第二節從荼就是茶說起
我國是茶樹原產地,茶葉生產有悠久的歷史。宋代楊伯嵒撰《臆乘》:“茶之所產,《六經》載之詳矣。”但是卻有人否認這一歷史事實。號稱世界茶業著作“權威”的威廉·烏克斯(Wil-liam H.Ukers)在《茶業全書》①中說:“中國人對茶的起源和利用為飲料及食品的歷史,追憶往古,也無肯定。”他斷定茶的起源“最早見於中國古代可靠史料的,約在公元350年間(指郭璞《爾雅注》:'樹小如梔子,冬生葉')。”並說:“茶字直至公元7世紀始有確定的意義”,“唐代(618-907)以前,一般習用'荼'字為茶的假借名詞。荼的原義為薊(音計),茶、茶兩字,字形相似,在字源上有密切關係,易於引起茶字來源於荼字的聯想。古代作家用的荼字是否另指其他灌木,目前實難判斷,因而要從古代文獻中探求茶的最初歷史,確非易事。”從而故意貶低我國茶樹起源和茶葉生產的悠久歷史。只要實事求是地論證荼就是茶這一歷史事實,就不難看出茶的起源確實在遠古的中國。
一、同物異名
茶樹原屬野生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自然的或人工的選擇和傳播,逐步從局部地區擴大到遼闊地域。茶葉生產,從個別的原產地逐漸發展到全國各地。飲茶風氣,由少數人逐漸擴展到廣大群眾,茶葉成為人民喜愛的飲料。對茶樹的認識,也由少數人的膚淺理解逐漸變為多數人的深刻體會。
茶葉從發現到飲用,是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其間廣大群眾對茶樹的印象,自有不同的概念,有各種不同的命名,這是一定歷史發展階段所出現的必然情況。
茶樹因自然條件和栽培管理的不同,樹型有灌木、有喬木。原產是半喬木(即我國南方的皋蘆種),向西南遷移為喬木;向樂南遷移為灌木。早先少數人發現野生的是灌木,誤認為草本;發覺可作藥用,譽與嘉穀相同,所以荼字從“禾”。最早鮮葉作為菜羹,未曾加工而味苦,故有時也叫苦菜(只從生煮味苦意義而言)。這個異名是可以理解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