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如此繁華 (平裝)
滿額折

如此繁華 (平裝)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79253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香港篇
香港
一座城市的故事
虛構(fiction),是維多利亞城,乃至所有城市的本質;而城市的地圖,亦必然是一部自我擴充、修改、掩飾、推翻的小說。——董啟章<1>
香港的故事?每個人都在說,說一個不同的故事,到頭來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不同的故事,不一定告訴我們關於香港的事,而是告訴了我們那個說故事的人,告訴了我們他站在甚麼位置說話。——也斯<2>

一九九七年好歹總算過完了。這廂走了日不落國,那廂響起了「東方紅」。「大限」過後,太陽照樣升起,無限的日子還在前頭。這幾年來興興轟轟的香港熱潮,不管是懷舊傷逝,還是歡慶回歸,似乎也暫時由喧囂歸於平靜。選在此時此地談論香港文學,反而不無一種返璞歸真的意義。
向前看或是向後看,我以為香港在文學與歷史上的定位,終將與其千變萬化的城市氣象息息相關。過去百年的變遷,使香港從無到有,成為一個獨特的都會空間,在其中政治與商業,殖民勢力與國族主義,現代性與傳統性等力量交相衝擊。輾轉於無常的政經文化因素間,香港能屹立不變,正是因為它的多變。不論是個小島、前殖民地,還是特區,香港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座絕無僅有的城市︱︱一座不斷重新琢磨其功能及國族屬性的都會。
香港從不以文學馳名,但文學卻的確構成這座島嶼/城市的重要的人文風景。歸根究柢,東方之珠的曲折歷史,不正就是頁頁傳奇?在這樣繁華至極的物質主義環境况,偏就有人蝸居高樓一角,街肆深處,從事字字句句的手工業,而且居然能串成一個傳統。這大約是香港文學最大的弔詭之一了。這座城市兼容並蓄,無奇不有,甚至連「本不該有」的文學活動,也可佔一隅之地。「文化沙漠」况的小花,一旦開了,反而異常豔異。香港文學化不可能為可能,竟折射了香港本身開埠以來,無中生有的想像力與韌性。
城市與文學的關係,是現代文學史家及論者最常觸及的關目之一。早期的侯爾(Irving Howe)探問城市如何影響文學形式,文學又如何反映城市內容,兩者互相為用,形成城市文學<3>。又如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將城市與鄉村相對立,視之為資本主義想像及實踐的一大表徵<4>。兩位學者的立論都能言之成理,但擺在香港文學的視野下,卻顯有不足之處。文學與香港這座城市的關係難以化約為相輔相成的邏輯。城市可能激發作家的原創風格,但也往往抹煞他(她)們最基本的寫作條件。文學可能投射香江都會的真實面貌,但也何嘗不是炮製其種種「神話」的根源。香港的作家與他(她)們的環境是在怎樣「既聯合又鬥爭」的情況下,開拓出俗雅並存的文學道路?
另一方面,威廉斯的專論以文學為起點,在更深的論述(discursive)層次上,將城市與鄉村視景的消長,納入歷史進程中的必要階段。是在那「喧鬧、世故、野心」的城市建構况,鄉村成為歷史鄉愁的所在,另一波社𡡷及階級鬥爭的戲碼必將上演<5>。然而與威廉斯的看法相對,我們可說香港的興盛,不僅來自生產文明、社𡡷聚落的演變,也來自殖民歷史的偶然。地理形勢的狹仄,更使香港很難產生傳統定義下城與鄉的辯證秩序。作為曾被割讓的空間,香港不乏地方色彩<6>,但又得如何銘刻對應的「土地」︱︱不論是鄉土或是國土︱︱傳承經驗?都會的流動變貌是香港的本命。
上述的兩種理論,不論意識形態立場,均不脫模擬主義的流風遺緒,講求文字與世界的呼應對照。但我以為香港文學的特徵之一,恰在於對這一傳統的質疑背離。威廉斯的「鄉村/城市」空間意象,尤其值得細審。現代中國文學的興起,主要根於城市,但作家的想像恆以鄉村為依歸。城市雖引進了摩登文明,城市之外,那廣袤的鄉土才是作家安身立命的所在。從二○年代的鄉土文學到八○年代的尋根文學,從共產延安文藝到反共懷鄉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流總召喚幵原鄉情結。掩映在這原鄉情結之下的,則是國族政治的魅影。感時或是憂國,鄉土曾經幻化成各種面貌,投射文人政客的執念。一九四九年後,中國的政權一分為二,但兩岸文工機器連鎖鄉土及國土的想像,往往如出一轍。時至今日,支持臺灣獨立建國的作者,不仍汲汲營造又一套鄉土神話麼?相形之下,城市文學的衍生,不論是題材或形式,未曾受到應有的重視。箇中原因,下文當再討論。海派文學在半世紀後,終趁「上海學」的熱潮,才得鹹魚翻生。香港文學的命運如何,則尚未可知。
兩個對立的中國政權在提倡鄉土/國土文藝時,也都以寫實/現實主義是尚。仔細想來,這並非偶然。寫實/現實主義內蘊的模擬觀,原就強調主體與複製,本尊與再現間嚴絲合縫的契合對應。作家憑藉生花妙筆,企圖通透事物本然的面貌。寫實主義的鄉土,其實不乏追本溯源的烏托邦理想;原鄉姿態的背面,正是原道(道德、道統)<7>的使命。而當鄉土被轉換成國土的符號時,模擬觀的意識形態因素,已經呼之欲出了。

劉紹銘主編「當代散文典藏」系列:
林行止‧《閒在心上》
林行止‧《拈來趣味》
白先勇‧《昔我往矣》
董 橋‧《品味歷程》
董 橋‧《舊情解構》
林文月‧《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黃永玉‧《書畫人生》
劉紹銘‧《煙雨平生》
喬志高‧《恍如昨日》
夏志清‧《談文藝‧憶師友》
鄭樹森‧《縱目傳聲》
鍾 玲‧《大地春雨》
李歐梵‧《浪漫與偏見》
王德威‧《如此繁華》
劉紹銘‧《一爐煙火》
余光中‧《寸心造化》
馬逢華‧《景山集》
劉紹銘‧《風月無邊》
黃 裳‧《好水好山》
劉紹銘‧《渾家‧拙荊‧夫人》
黃碧端‧《昨日風景》
劉紹銘‧《舊時香港》
余英時‧《情懷中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無庫存之港版書籍,將需向海外調貨,平均作業時間約3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建議您將港書與一般繁體書籍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3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