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9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文化史是一門以人類文化的發展進程為研究對象的歷史科學,目的在知古察今,去蕪存菁,開創人類更美好的生活。中華文化向以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著稱,是既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又有無比旺盛的生命力的人類文化。歷史學家湯恩比曾說,只有當中國文明的精髓引導人類文化前進時,世界歷史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宿。身為中華裔孫,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進程如何、包含哪些面向、創造幾多成就,實屬不容規避的義務。本書內容包括「人文地理」、「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學術」、「宗教」、「科技」、「文藝」、「語言文字和圖書文獻」、「少數民族」以及「中外交流」等11編共46章,配合200多幅珍貴圖片,全方位帶領您深入認識中華文化,是目前海峽兩岸由個人獨立完成的有關中國文化史系統最完整、內容最精要、觀點也力求平實的專著。
胡世慶,1944年生,浙江紹興人,農民,少而失學。20歲前,得蒙于立群、豐子愷諸前輩不棄,親賜教誨,循循不已,遂慨然以不虛此生自任,雖遇絕境,未嘗灰心;40歲前,且時來運轉,恭逢改革開放之治,得娶秀外慧中、年輕能幹的董學文女士為妻,恩愛和諧,如鼓琴瑟;待到60歲前,竟撰成《中國文化通史》百萬餘言,總括宇內,包舉上下,彰顯列祖列宗之勳業,闡揚盡善盡美之和氣,極合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讀書界的需求,頗獲通人許可。
序
北京大學教授 湯一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長期以來影響著中華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瞭解我們這個民族就必須瞭解我們的民族文化的源頭、發展進程、特點以及它今後的趨勢。這就是說,我們應該有一個文化上的自覺,這樣才可以對人類社會的現狀和未來起積極的作用。
由於經濟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廣泛交流,使世界聯成一片,因而中國文化必須走出國門,讓其他國家和民族也瞭解我們的文化,使我們的文化在與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對話中,取長補短,共同為二十一世紀的文化發展作出更加輝煌的貢獻。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研究中國文化的歷史,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為了推動我們的社會前進。當今中華正處在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刻,
增訂版弁言
拙撰《中國文化通史》臺灣版自2005年9月問世以來,迄今已近四年時間了。在這段不算短的日子裏,我雖然定下規矩,除非萬不得已,每天坐在書案前的時間至少須達到12個小時,但仍然難以處理完源源不絕的大量新收集到的資料和許多先進賢達的賜教。內子和小兒都埋怨,這樣下去何日是盡頭;事實上,我的精力也大不如前。出於種種考量,我決計暫時換一口氣。
現在敢於獻醜的這個本子,較之原書,一是修訂了原書的不夠確切、不夠客觀的詞句和其他各類差錯、准差錯3000餘條;二是補訂了原書的薄弱環節,篇幅安排比例相對進一步合理。有興趣的讀者,倘能加以比照,當必另有所獲。
20幾年前,方當大陸改革開放之初,我原本只想寫一本工具書性質的東西,但後來我早就管不住自己了,無疑這是勢所必然的。不過,茲事體大,願往後繼續努力。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