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新型工業化之路-我國加工貿易的基礎、模式與利益分配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新型工業化之路-我國加工貿易的基礎、模式與利益分配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研究了加工貿易的基礎、模式與利益分配等問題,并結合中國開展加工裝配活動的實踐進行了經驗分析。
在加工貿易的基礎方面,闡述了影響跨國公司“製造或購買”決策、外部採購區位選擇以及加工裝配環節區位選擇的因素。研究表明,生產成本、貿易成本、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結構都對跨國公司“製造和購買”決策有重要影響。在加工裝配環節,勞動力成本優勢是各方占據該環節的重要前提;此外,良好的基礎設施,加工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工人的技能水平,法治環境和產業密集程度以及出口加工區制度和稅收優惠制度等因素,也對加工裝配活動有著重大影響。加工貿易參與各方占據相應生產環節的前提是其在該環節擁有的比較優勢。
本書將加工貿易模式分為分工模式和生產控制模式。在分工模式方面,將加工貿易分為直接加工貿易和間接加工貿易。在直接加工貿易中,雙方依據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在間接加工貿易中,中間人的作用至關重要。質量分級中介理論闡述了在差異化商品和不對稱信息環境下的國際貿易中,中間人在提供信息服務、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本書采用面板數據,分析了影響香港在加工貿易中中間人地位的因素,指出了沿海地區加工產業的轉移和升級以及在中國大陸建立貿易中心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在生產控制模式方面,分析了完全合約下的獨占假說和不完全合約下的分治假說。通過進一步引入合約的不完全程度、談判權力以及人力資本專用性程度,分析了影響生產控制模式選擇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本書通過對Feenstra、Hanson的理論模型進行擴展,建立起了產業特徵與生產控制模式之間的理論聯系,并將各因素與生產控制模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具體化。本書還通過對中國大陸進行的經驗分析,檢驗了生產控制模式選擇理論假說。
本書分析了中國大陸加工出口主體逐漸分化的問題,從勞動力市場分割的角度解釋了城市二元勞動力市場與中國加工出口主體分化及外資企業獲取比較優勢之間的關係。指出中國大陸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農民工這個群體的興起,因為城市工與農民工在就業和工資制定兩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制度性差異,同時農民工是一個缺乏談判能力并且很少得到保護的弱勢群體,其保留價值很低;再加上城市工工資并非是效率工資,國有企業職工對企業有更大的依賴性。所以勞動力市場分割導致的勞動力成本差異、工資效率悖論和人力資本專用性程度等因素導致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加工裝配活動中比較優勢出現了根本差異。本書還認為,中國大陸加工貿易的發展是推行比較優勢發展戰略的必然結果,利用時間序列數據進行的經驗分析支持了上述的理論推斷。
本書的分析表明,中國大陸在開展的加工裝配活動中獲得了較多的貿易利益,為國民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加工貿易增值率穩步提高,加工貿易順差成為外匯儲備增長的一個最主要來源,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就業。經驗分析還表明,通過在加工貿易領域引進FDI,中國獲得了技術外溢效應,促進了中國的技術進步、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同樣,加工裝配活動中的外方、香港中間人都獲取了相應的貿易利益。因此可以說,在中國大陸開展的加工貿易活動實現了雙贏或多贏。
在充分肯定中國大陸獲得了巨大貿易利益的基礎上,本書提出了進一步開展和深化加工裝配活動的政策建議。本書認為,中國大陸應全方位地參與加工貿易分工,出口更多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占據更多更好的加工貿易環節并進入跨國公司零部件的採購名單,繼續維持與加工裝配活動及加工產業FDI有關的優惠政策,採取措施建立中國大陸的國際物流配送中心或貿易中心,提高國內採購的比率,延長加工貿易價值鏈,鼓勵有條件的加工企業拓展自己的海外銷售網絡,逐步實現由加工貿易向一般貿易的轉變。同時,繼續開展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裝配活動;要改善中國大陸的法治環境和簽約環境,加強加工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有關部門應加強管理,防范加工裝配活動中的利潤轉移問題;鼓勵勞動力在全國的自由流動,為逐步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勞動力市場創造條件,為中國大陸在加工貿易中比較優勢的進一步發揮創造條件;鼓勵在沿海地區失去比較優勢的加工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採取措施彌補中西部地區因區位、運輸成本、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等方面的劣勢,創造一個有利于加工產業向中丁轉移的政策環境。

作者簡介

王懷民,男,1965年生,河南省內黃縣人。1986年畢業于蘭州大學數力系計算數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河南財經學院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國際貿易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問題的教學與研究。
近年來,先后在《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問題》、《世界經濟研究》、《國際經貿探索》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出版了《國際經濟學》、《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現代商務通論》等著作8部。主持或執筆《河南省區域性創新體系建設的理論和對策》、《國家科技進步獎勵制度的改革與對策研究》等研究課題10余項,獲河南省“實用社會科學二等獎”、河南省“科
技進步三等獎”等10余項獎勵。

目次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2 文獻述評
 1.3 研究目標、思路和方法
 1.4 本書結構與結論
第2章 垂直專業化與加工貿易
 2.1 關稅減讓、垂直專業化與國際貿易的非線性增長
 2.2 跨國公司與加工裝配活動
 2.3 加工貿易產生的動因:“製造或購買”抉擇及區位選擇
 2.4 影響跨國公司外購中間產品區位選擇的因素
 2.5 跨國公司外包加工裝配業務時的區位選擇
 2.6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3章 貿易中心與加工貿易
3.1 加工貿易模式
3.2 香港成為貿易中心與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
3.3 作為專家的中間人理論——質量分級中介理論
3.4 對香港轉口貿易的經驗分析
3.5 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4章 加工企業生產控制模式選擇理論(一)
 4.1 中國加工企業的生產控制模式
 4.2 完全合約或不完全合約:加工裝配活動中的制度安排
 4.3 獨占假說
 4.4 分治假說
 4.5 經驗分析
第5章 加工企業生產控制模式選擇理論(二)
 5.1 獨占假說和分治假說的局限性
 5.2 獨占還是分治:加工企業生產控制模式又探
 5.3 獨占還是分治:加工企業生產控制模式再探
 5.4 研究生產控制模式的理論意義
 5.5 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6章 中國加工出口的主體分化及原因
 6.1 中國加工貿易的比較優勢與加工出口主體的分化
 6.2 城市二元勞動力市場與中國的加工裝配活動
 6.3 城市工、農民工收入差異的理論解釋
 6.4 經驗分析:變量選取和數據
 6.5 經驗分析:檢驗、估計及結果
 6.6 加工貿易的發展是中國推行比較優勢發展戰略的必然結果
6.7 結論和政策建議
第7章 加工貿易中的利益分配:以中國為例
7.1 加工貿易與收入分配
 ……
第8章 中國大陸加工貿易政策研究
第9章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