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風行雲動-香港後97圖景(簡體書)
滿額折

風行雲動-香港後97圖景(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  價:NT$ 132 元
優惠價:8711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在香港回歸10周年之際,作者選取了在人民網上發布過的新聞文章,結集出版,內容分為時政風雲、經濟波瀾、社會百象、習俗鱗爪和人物通訊三篇等五章,作為香港回歸后風雲變幻的一段記錄。

作者簡介

吳長生,20世紀70年代初從西藏踏上新聞之路,后參與了八九十年代中國農村、城市改革全過程的報道;1989年擔任人民日報經濟部副主任;1994年擔任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常務副社長、總編輯;1999年轉任人民日報香港辦事處主任、首席記者,以筆名吳酩發表了大量時事評論;2004年任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作品數十次榮獲國家、部委和行業新聞獎;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目次

時政風雲
機敏與“過敏”(2001年7月9日)
信封的“訴說”(2001年7月10日)
《財富》的“出爾反爾”(2001年7月23日
從香港“加稅”說起(2001年8月9日)
接受“剪枝”還是自己“砍樹”?(2001年9月12日)
“破壞性思維”可休矣(2001年9月20日)
“金融大鱷”遲到的稱贊(2001年10月1日)
羅湖,不是哥德巴赫猜想(2001年10月4日)
最需振“人氣”(2001年10月10日)
藥是藥,糧是糧(2001年10月15日)
且看某報如何“惑眾”(2001年10月18日)
換“眼”看香港(2001年11月1日)
“人咬狗”與“民意”(2001年11月8日)
換“耳”聽香港(2001年11月15日)
謬矣,“親中”與“親港”之分(2001年11月26日)
讓人難笑的“大笑話”(2001年11月29日)
再看某報如何“惑眾”(2001年12月3日)
“反董派”的網絡“烏龍”(2001年12月13日)
“鼠”欺“貓”與“抵壘”后遺癥(2001年12月27日)
看誰敢繼續鼓動“抗法”?(2002年1月20日)
從“香港之死”到“黑暗的一天”(2002年3月13日)
香港公務員入獄的“門檻”(2002年3月29日)
有“鬼”教人作惡(2002年4月3日)
非當香港“過街鼠”不可?!(2002年4月26日)
公務員減薪的“象征性”與“歷史性”(2002年5月24日)
香港需要多幾個“葉太”(2002年5月31日)
市民對“民主派”說“不”(2002年6月20日)
高官問責制:突破“圍城”的改革(2002年6月25日)
穩,香港的巨大成功(2002年6月28日)
不是惡鬼,何懼鐘馗?(2002年7月5日)
“財爺”的自律風范(2002年12月16日)
獻給“除夕宴”的小菜(2002年12月30日)
危難中再看香港優勢(2003年4月7日)
SARS襲來,英雄與小人盡顯本色(2003年5月28日)
“癲狗”的落寞(2003年8月11日)
狗也“游行”(2003年9月30日)
假如今夏熱死了人(2003年10月16日)
香港要民主不要“大民主”(2004年1月2日)
新“歪論”二則(2004年4月8日)
政治“負資產”(2004年5月17日)
“名嘴”與“濫嘴”(2004年5月26日)
看香港自然科學家怎樣“論政”(2004年6月2日)
從“七一”看香港的多元化(2004年7月15日)
經濟波瀾
警惕另一種“禽流感”(2001年7月16日)
“超人”的投資理念(2001年7月30日)
豈能容忍發“破產財”?(2001年8月6日)
心態調整為先(2001年8月27日)
“表叔”還沒變“闊佬”(2001年8月30日)
香港焉能不“北望”?(2001年9月3日)
好點子與餿主意(2001年9月6日)
為“購物天堂”洗洗臉(2001年9月24日)
認清香港的“比較優勢”(2001年9月27日)
香港還“能”做什麼?(2001年11月5日)
樹高“鳳”更喜來棲(2001年11月12日)
以“特”誘人南下(2001年11月22日)
“網事”似火,如煙(2001年12月20日)
清除“香港游”的“老鼠屎”(2001年12月24日)
珍惜香港的“經濟時差”(2002年1月1日)
新經濟呼喚新“精英”(2002年1月4日)
香港再辦個“特區”如何?(2002年1月8日)
同仁堂、烤鴨子與香港(2002年2月8日)
如何面對660億元財政赤字?(2002年2月27日)
從“0”起步不如從“1”起跳(2002年3月22日)
“香港游”與武松打店(2002年5月3日)
失街亭與香港“高地”(2002年5月22日)
香港不能只“洗衣服”(2002年6月5日)
從“豬肉風波”看北上消費(2002年6月11日)
李嘉誠看誰“臉色”行事?(2002年9月30日)
提高香港的“黃金”成色(2002年10月16日)
香港樓市的“縮”與“漲”(2002年11月18日)
香港、上海,誰能取代誰?(2002年12月9日)
“做大”珠三角就是“做大”香港(2003年1月13日)
香港資源的“反向”運動(2003年2月8日)
本土經濟要突破“本土”(2003年2月24日)
賽馬會“風光”與振興香港經濟(2003年6月12日)
“個人游”的正反效應(2003年8月26日)
到香港看“荒涼”(2003年9月15日)
香港“黃金漫地”(2004年6月23日)
社會百象
兒童、綁匪與家庭“設防”(2001年7月17日)
社會的“精神調節器”(2001年7月18日)
“減壓”還是“增壓”?(2001年7月27日)
謾罵算哪“元”城市文化?(2001年8月16日)
玄妙的《想爾》與貧乏的“富翁”(2001年8月20日)
“伸手要”風氣會毀了香港(2001年10月25日)
天道酬勤不酬“怨”(2001年10月29日)
勇士多“超員”,“殺手”遭唾棄(2001年11月19日)
李嘉誠更可貴的“3Q”(2001年12月10日)
“傳媒襲警”(2002年1月10日)
可否“分流”“海歸派”?(2002年1月25日)
“邵逸夫們”與范仲淹(2002年1月29日)
對社會悲劇不能只“喝倒彩”(2002年2月1日)
警察開幾槍才不“失分”?(2002年2月5日)
放羊娃與傳媒“變異”(2002年2月19日)
轉型中的香港需要怎樣的輿論環境(2002年4月9日)
“吃肉”與“罵娘”豈可兼得?(2002年4月30日)
“精神遺民”與“無根代”(2002年5月7日)
李嘉誠焉能不怒?(2002年7月15日)
香港的“混混兒學術”(2002年8月13日)
周潤發的真誠“言教”(2002年8月28日)
金庸眼中的香港“退步”(2002年9月9日)
港片怎麼“不好看”了?(2002年9月17日)
風波過后看“伏明霞事件”(2002年9月23日)
審判“捧殺犯”(2002年10月8日)
邪惡勢力的幫兇(2002年11月5日)
以“屁”當頭版頭條(2002年12月23日)
向“走路”致敬(2003年3月3日)
“亂棍策略”(2003年3月17日)
珍惜張國榮的最后遺產(2003年4月15日)
女高官們的慈母心(2003年5月13日)
檢視SARS死亡率(2003年6月25日)
流行“似是而非”(2003年7月21日)
習俗鱗爪
港人的“好吃”與“會吃”(2001年8月2日)
“孝心”害苦了香港青山(2001年10月27日)
馬到功成與“失敗文化”(2002年3月1日)
香港需要怎樣的歌聲?(2002年3月19日)
狗認紅燈與“抗法”惡習(2002年3月26日)
青山何日不“怕”清明?(2002年4月5日)
港人“食雞”與孟母三遷(2003年1月6日)
更需“九牛爬坡”(2003年3月12日)
棄“私”從“公”(2003年4月1日)
“痰價”大漲:每口1萬!(2003年6月6日)
“厚鯨薄鯊”(2003年7月28日)
“香港游”、入鄉隨俗與血的教訓(2003年9月2日)
閒話香港“主人翁意識”(2003年10月8日)
人物三章
癡心編結古文化彩練——亦商亦儒徐展堂(2000年5月)
仰效先賢 澤潤“希望”——文化老人范止安(2000年10月)
一顆璀璨的沙礫——國學大師饒宗頤(2001年7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