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建國初期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建國初期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  價:NT$ 252 元
優惠價: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中國傳統農業科學技術曾經走過一條輝煌燦爛的發展道路,其成就令西方世界望塵莫及。明清之后,封建政府保守傳統,閉關自守,輕視科學技術,農業科技發展曲折,日趨落后;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掠奪,戰亂頻繁,經濟蕭條。解放前夕,農業科技教育機構殘缺,基本生產資料嚴重不足,農業再生產十分困難。蘇聯的經濟、科技是從19世紀初發展起來的。十月革命后,蘇聯在基礎研究各學科幾乎都有世界水平科學成果,建立了完善發達的農業科研、教育體系。至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農業科技居世界先進行列,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 科學技術是在人類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發展起來的。國際科學技術合作是后進國家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中蘇互助合作關係由來已久,不斷發展。進入20世紀,由相互同情和支援,發展為友好、互助與同盟。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經濟凋敝,災害頻仍,國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華實行封鎖、禁運政策和戰爭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採取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同蘇聯進行全面經濟技術合作。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經濟、人文背景和多方面的優勢與基礎條件。 中蘇農業科技合作具有突出優勢和既有基礎。

作者簡介

宋超,博士,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科學技術史、科學技術哲學、中國近現代史及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擔“新中國初期農業機械技術引進研究”等多項省部級社會科學和軟件科學等科研課題,其中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近年在《中國農史》、《中國經濟史研究》、《求索》等刊物發表與本研究專著相關論文多篇,其中《建國初期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初探》被《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全文轉載。

目次

導論
第一章 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 近代中國農業科技概況
一、曲折發展與相對落后
二、農業生產力遭到破壞
 第二節 20世紀上半葉蘇聯的農業與科技
一、蘇聯農業概況
二、蘇聯科技實力
三、蘇聯農業科技、教育和機械化水平
 第三節 中蘇結盟與經濟技術合作
一、從相互同情與支援到互助結盟
二、中蘇結盟與經濟技術合作
第二章 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的優勢和基礎
 第一節 中蘇文化交流、融通與認同
一、文化異質與認同對國際合作的影響
二、中蘇文化融通與認同的歷史必然性
三、中蘇兩國文化交流、融通與認同
第二節 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的地緣優勢
一、農業引種和育種的地理區位優勢
二、農業科技合作的邊境優勢
第三節 近代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
一、農業技術引進與推廣
……
第三章 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的途徑
第四章 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的方式與內容
第五章 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的積極意義
第六章 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的缺憾及其影響
結語 中蘇農業科學技術合作的動因機制與終結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