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北京流行風:跨越六十年的時尚(簡體書)
滿額折

北京流行風:跨越六十年的時尚(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  價:NT$ 588 元
優惠價: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北京流行風:跨越六十年的時尚(1950-2010)》內容簡介:“北京流行風”是好是壞,咱先不說,但合不合時宜就要自個兒把握了。這里多數人其實也是不過腦子地瞎跟著,少不了盲目地學、費勁趕時髦兒的,還不惜做一些“老黃瓜刷綠漆”的事兒。找樂的人可多了去啦,咱不評論。也許這就是“跟風兒”——時尚的說法就是趨眾現象吧。

作者簡介

楊信,20世紀60年代出生於北京。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東城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屆、十一屆政協委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宣傳部部長.北京楊信民俗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民俗風情畫家。美術系油畫專業畢業。現任職北京青年報社,美術編輯。二十余年新聞人生涯,三十余年畫家視線,以歲月感悟民風,以鏡頭記錄傳統。四十余年人生沉浮,關注北京文化,京城民情、民俗、民風,積累、沉淀于心,致力于老北京傳統民間文化的挖掘整理,獨辟蹊徑的“彩色鉛筆風情畫”畫作內容豐富,幽默、夸張、厚重,厚積薄發,淋漓酣暢,詮釋了京味文化的內涵和真諦。已出版《捧讀胡同》《京城老行當》《大前門外》《懷舊圖景一一什剎海》《九門深處》《八達嶺》等系列圖書,手繪地圖等十多部作品集,并在國內外舉辦多次個人畫展。近年在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等重大盛會上,其京味風情繪畫已成為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京味文化符號,應邀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與展示,淋漓盡致地展現“京味文化”的精髓。2010年5月《流動的北京胡同》作品在上海世博會北京周上展覽。

目次

衣冠最風流
神州軍綠最時髦(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末)
溫暖的軍大衣(流行于20世紀60-80年代)
男孩的時尚一一“回力”球鞋(流行于20世紀50-70年代)
最風光的白球鞋(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白邊懶漢鞋”(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戴口罩也成時尚(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背個馬桶包也時尚(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末)
自己鉤的三角圍巾才時尚(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羊剪絨、青根貂、水旱獺皮帽(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三接頭”皮鞋(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彩色紗巾(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海魂衫(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雞腿褲(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制服上的假領子(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
“廣老帽”與發廊(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袖口帶商標的洋西服(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掃街”的喇叭口褲(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貼著商標的蛤蟆鏡(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高倉健、“板兒寸”與尋找男子漢(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
“派力斯”中山裝(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踢死牛”皮鞋(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盤頭熱(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蝙蝠衫(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牛仔褲啊牛仔褲(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
弄個“雞窩”頭最時髦(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人人一條健美褲(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男發燙出大“花兒”來(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街上流行馬海毛(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亂真的仿貂皮大衣(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獵裝的興起(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街上流行穿風衣(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滿街锃亮漆皮鞋(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皮衣、飛行服和毛皮領子(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緊跟港臺校服風(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
描眉畫眼的美容熱(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松糕鞋讓人長高了(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末)
唐裝熱滿全球(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
男人不能光膀子,女人可勁兒露肚臍(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末)

民以食為天
腌咸菜、漬酸菜(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葡萄糖瓶子盛西紅柿醬(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糖精、色精、香精兌成“三精”水(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饅頭抹芝麻醬蘸白糖(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排著大隊買白薯(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加糖精的爆米花兒(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麻辣小龍蝦(流行于2000年至今)
鴨脖子(流行于2000年至今)
“土家掉渣餅”(流行于2005-2006年)
糖炒栗子(流行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
五花八門的氣功(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臺球桌子撂街頭了(流行于20世紀80-90年代)
跟著《少林寺》剃光頭(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體操熱(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呼啦圈兒熱(流行于1991-2005年)
健美運動和健美操(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
撞拐(流行于20世紀60-70年代)

家住四九城
紀念章(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
革命婚禮(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末)
供個芒果成時尚(流行于1968年秋)
糧票兒換雞蛋(流行于20世紀70-80年代)
鉤個窗簾兒、桌布也時尚(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肥皂盒兒改成收音機——超外差(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汽油桶變成太陽能(流行于1978年至20世紀90年代)
酒杯做臺燈,膠片兒做燈罩(流行于1975年)
易拉罐做的電視天線(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
“掏襠”騎自行車(流行于20世紀60-70年代)
勞保手套織了線衣(流行于20世紀70-80年代)
國產手表熱(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三轉一響”帶“咔嚓”和“四十八條腿”(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捷克式酒柜(流行于1975-1985年)
刷牆圍子(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
“摳”我的尋呼機(流行于20世紀80-90年代)
摩托車(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安電話熱(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
“大哥大”(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
練攤兒(流行于20世紀80-90年代)
體育彩票熱(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
全民炒股(流行于1992-2006年)
網站、網吧和網絡文學熱(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末)
京城流行十字繡(流行于1996-2005年)

行走胡同間
“飛鴿”、“永久”自行車(流行于20世紀50-70年代)
走街串巷的婚事廚子(流行于20世紀70-80年代)
玩家逛信托(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
紙錢包(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煙攤兒(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
自行車有了加快軸(流行于20世紀70-80年代)
背著畫夾子滿街逛(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友誼商店購物最時尚(流行于20世紀70-90年代)
“紅胳膊箍”(流行于1967-2008年)
“摩的”(流行于1990-2005年)
隨身聽Walkman(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倒彩電(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折疊花傘正時髦(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美人掛歷掛街上(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進口舊服裝和舊貨市場(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從“126P”開始的私家車(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學車熱帶動駕校興起(流行于1995年)
電瓶車、電動自行車(流行于2005年至今)

怎麼都是樂
鏈子槍(流行于20世紀60-70年代)
小人兒書攤(流行于20世紀50-70年代)
冰棍棍兒(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
收藏熱(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
養鴿子(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至今)
路燈底下的牌桌兒(流行于20世紀70-80年代)
“玻璃絲”編了金魚、茶杯套(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草珠子、糖紙串門簾(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攢糖紙(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
拔“老根兒”(流行于20世紀50-70年代)
君子蘭熱(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背著吉他唱情歌(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交際舞(流行于20世紀70-80年代)
滑冰熱(流行于20世紀70-80年代)
“板兒磚”里的“靡靡之音”(流行于20世紀70-80年代)
“串帶子”(流行于20世紀80-90年代)
玩魔方(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武松和孫悟空的天下(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看“春晚”(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
涌進國門的電視劇(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瓊瑤熱(流行于1981-1998年)
霹靂舞(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
攢郵票(流行于1987-2002年)
街上流行婚紗照(流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
牡丹鸚鵡(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
養寵物(流行于2000年至今)
逛潘家園舊貨市場(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至今)
古典家具熱(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
立交橋下的大秧歌(流行于1998-2002年)
普洱茶熱(流行于2006-2008年)
民俗熱(流行于2000年至今)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