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滿額折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內容簡介:商學院不教管理,聽起來是很矛盾的一句話。但作者認為,在中國的很多商學院,這卻是實情——對于經理人所需要的最實際、最關鍵的那些管理法則,商學院往往是不教的。那麼,中國的經理人如何才能掌握管理技巧?這本《管理十律》也許可以為你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中,作者為我們系統闡述了管理的十條黃金法則。這十律包括:
關于如何管理自己的三律,“做自己的CEO”、“既要計劃,又要夢想”、“學而時習之”。
管理他人的兩律,“用人之長”、“管理你的上司”。
管理組織的三律,“別把顧客當上帝”、“把員工當人”、“超越利潤”。
關于領導力的兩律,“動員群眾解決難題”、“修煉領導力”。
管理是藝術,更是學問;管理需要實踐,更需要學習。如果你是一位重視管理、想要超越管理瓶頸的管理者,如果你是一位上下求索而始終不得管理要領的管理者,相信這本書所提供的管理法則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作者簡介

劉瀾,管理學者,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曾經擔任長江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經理人》雜志和世界經理人網站總編輯、某廣告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務。2010和2011年連續獲邀參加哈佛商學院年度領導力論壇,是該論壇創辦以來唯一邀請的中國領導力專家。
出版有英文著作Conversations on Leadership和《領導力沉思錄》、《在哈佛學管理》等多本中文著作。
哈佛大學碩士、北京大學碩士和學士。


目次

前言 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 XIII

第一篇 管理自己
第一律 做自己的CEO 3
經理人的普遍誤區 3
管理是什么 4
“哭”是不是管理 5
管理者不一定有下屬 6
有下屬不一定是管理者 6
管理者的三層境界 7
管理有五個維度 8
五個維度不簡單 9
偉大首先在于管理自己 10
帝王思想的基因 11
積極的自我認識 11
沃倫達因素 12
長處、做事方式與價值觀 13
去哪里工作與貢獻什么 14
四位美國總統的自我管理 15
CEO照鏡子 17
CEO的“自我審計” 19
傳不習乎 20
管理學院管理水平最落后? 20
管理學院“傳不習” 21
處理、管理與領導 22
從自我處理到自我領導 23
時間管理是自我管理的起點 24
計劃時間 26
組織時間 27
整合時間 27
控制時間 29
要事的標準 29
要事管理三原則 30
俞敏洪的案例 31
格魯夫的忠告 33

第二律 既要計劃,又要夢想 35
管理首先是做計劃 35
按照SMART法則設定目標 36
設定結果目標與行動目標 37
把結果目標化為行動目標 38
取得對方的認同 39
10%法則與50%法則 40
自信誤區 40
克服自信誤區 41
“電梯法則” 42
“笨蛋法則” 43
玫琳凱的收獲 43
把你的計劃說出來 44
福特的失敗 45
為變化做計劃 46
情境規劃法 47
規劃第二條曲線 47
你現在就在A點! 49
保持偏執狂的心態 50
成功帶來的惰性 51
花15%的時間進行探索 51
人生的第二條曲線 52
夢想的意義 53
兩個夢想家 54
夢想的特點 54
積極的夢想 56
夢想是用來行動的 56
刺猬理念 57
人生愿景的三環 58
哪一環優先 59
柯林斯本人的回答 60
三環之間的循環 61
夢想+計劃=色+戒 63

第三律 學而時習之 65
知識、見識與膽識 65
管理者的元能力 66
中國第一所“管理學院” 67
學習的兩大原則 68
“習”的兩個陷阱 68
經驗+反思=知識 69
直覺也是反思形成的知識 70
自己制造反思的環境 71
愛默生的問題 72
朋友是用來學習的 73
帕卡德的學習力 74
向帕卡德學習做奶牛 75
心的能力—情商 76
練習、練習、再練習 77
與世界同步的危險 78
馮國經的體會 79
咨詢顧問是庸醫 80
“臨床管理學”的教訓 80
為什么是皮薩羅俘虜阿塔瓦爾帕 82
技術、知識、組織和病菌 83
當心來自西方的“病菌” 83
向德魯克學習 85
韋爾奇之師 86
發明了管理學的旁觀者 87
樹木之外,要見森林 88
整合思考與無知 89
流暢而雄辯的作家 90
管理的十本必讀書 91

第二篇 管理他人
第四律 用人之長 97
用人不要看缺點 97
用人像是下象棋 98
完人、牛人與常人 99
用人之長的心態 100
職位設計 101
員工評估不能裝樣子 102
員工評估不是醫生看病人 104
容人之短 105
識人之異 105
白金漢的五個問題 107
育人之才 108
打造教導型組織 109
向韋爾奇學什么 109
六西格瑪是末,育人是本 110
多元化是大廈,育人是地基 112
帕卡德定律 113
從個人到團隊 114
團隊的五個要素 114
團隊有三種 115
用團隊之長 117
用企業團隊之長 118
團隊管理者的三個角色 119
當隊長、拉拉隊長和教練 120
管教 121
說教與身教 122
請教與傳教 123
“滿園花開” 123

第五律 管理你的上司 125
管理的對象不是人 125
管理有五個維度 126
管理上司是你的責任 127
上司也是常人 127
見上司之長 128
識上司之異 129
李玉琢的失誤 129
急上司之急 130
我為上司提供了什么價值 131
了解關系的另一半 132
溝通你的目標 133
迂回管理上司 133
當上司向你授權時 134
不要對上司索取太多 135
為什么上司不勝任 136
管理不勝任的上司 136
遇上糟糕的上司 137
聽取韋爾奇的建議 138
特殊的下屬—二把手 139
二把手的七種角色 140
怎樣當好二把手 141
四種下屬 141
四種上司 143

第三篇 管理組織
第六律 別把顧客當上帝 147
向外走動式管理 147
張瑞敏的做法 149
家得寶為什么成功 150
面對不滿的顧客 150
產生流失顧客或矛盾顧客 151
不要制造憤怒的顧客 152
謹慎服務忠誠的顧客 154
緊緊抓住狂熱的顧客 155
盧茨的例子 156
Enterprise與通用電氣的實踐 156
發現“凈推薦者” 157
質量不是第一 158
顧客說的可能是錯的 160
有些顧客需求別滿足 161
重視非顧客 161
區分顧客與客戶 163
有些客戶要拒絕 164
別得“營銷遠視癥” 166
創造偉大的產品 166
推銷加營銷 167
營銷和推銷的不同 168
從“產品驅動型”到“市場驅動型” 169
“顧客驅動型”營銷 170
偉大的“驅動市場型”營銷 170

第七律 把員工當人 173
員工不是人力資源 173
從人到人力成本 174
從人力成本到人力資源 175
人不是資源或資本 176
把員工當人的兩個問題 177
人和其他資源的不同 178
人有情感 179
“蓋洛普路徑” 180
人有知識 181
如何管理知識工作者 182
人有關系 183
人有理想 185
人有期望 185
人有個性 186
把員工當人的兩種邏輯 187
公司是人的社群 188
員工不希望被“利用” 189
激勵、尊重、培養和關心 190
肯尼迪只“愛”不“喜歡” 191
“愛”和“喜歡”的不同 192
企業該怎么喜歡員工 194
激勵員工的兩種做法 195
尊重員工的兩種做法 196
培養員工的兩種做法 197
關心員工的兩種做法 197
以人為本的三個問題 198

第八律 超越利潤 201
對社會作貢獻 201
利潤是為社會作貢獻的結果 202
利潤是持續為社會作貢獻的條件 203
不以利潤為目的的企業更能創造利潤 204
創造顧客 204
創造顧客才能創造利潤 205
漢迪的問題 206
偉大企業的四類目的 207
企業的四種人生哲學 208
巴菲特的管理之道 209
人和產品帶來利潤 209
什么是“企業” 210
什么是“生意” 211
什么是“事業” 212
發現企業的目的 212
不同的目的與行動 213
馮侖的廟 214
漢迪的修道院 215
用使命來激勵員工 216
惠普與強生的目的 217
萬科的愿景 218
用目的指導行動 218
用友的夢想 219
王文京看企業的目的 220
馬云的決定 221
少林寺的抉擇 222
目的只是起點 222

第四篇 領導力
第九律 動員群眾解決難題 227
領導力像愛情 227
領導職位像婚姻 228
領導和領袖的區別 229
毛澤東與李嘉誠 230
所謂的領導力品質 230
四項領導力品質 231
另四項領導力品質 232
所謂的領導魅力 234
領導和管理的區別 234
變革與秩序 235
經理人的雙重責任 236
領導過程與管理過程 237
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地做事 237

序言

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
這是幾年前的事情,發生在我主持的題為“自我管理與自我領導”的工作坊上。一個學員剛剛聽完第一個單元,就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來對我說:太有收獲了!她自我介紹說自己在國外讀MBA畢業,當時在國內某知名商學院擔任部門主任,在該商學院也聽了很多課。但是,她說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她聽過的那些課都不能解決她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而聽了這一個單元,她認為已經找到了癥結所在:沒有管理好自己!①
她說商學院課程不能解決經理人的實際問題,并不讓我特別驚訝。通過跟眾多經理人的接觸,加上以前在哈佛商學院學習時(以及后來自己在長江商學院工作時)的觀察,我發現了這樣一條“悖論”:商學院往往不教管理。對于經理人所需要的最實際、最關鍵的那些管理法則,商學院往往是不教的。因此,許多人雖然讀了MBA,其實并不懂得管理。
商學院不教的管理問題
那么,商學院教什么?美國商學院教的絕大部分東西,屬于“商”。雖然叫“工商管理碩士”,但是只側重于“工商”,也就是MBA中的B,既忽略了“管理”的部分,也忽略了其中的“碩士”層面,即研究生教育所應該注重的對思想的塑造。中國很多商學院則側重于經濟學。不管是側重工商還是經濟學,商學院至少忽視了對于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三大類
內容。
第一類是任何組織中的管理者,不管是企業中的財務經理、銷售經理、生產主管,還是醫院的科室主任、大學里的系主任,都需要掌握的關于怎么管理人的內容。既包括怎么管理下級、團隊,也包括怎么管理上級、平級,尤其關鍵的是怎么管理自己。
第二類是“組織為什么存在”這樣的終極問題。企業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員工是資源還是人?我是誰?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些問題超越了單純的商業和經濟學的邏輯,進入哲學的范疇,商學院要么難以作答,要么給出錯誤的回答。然而并不只有哲學愛好者才需要思考這些問題。企業和管理者的行事方式,歸根到底是由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決定的。
第三類是領導力的問題。領導力同時具有上述兩類問題的特征。一方面,每個組織管理者,不論行業和職能,在具體工作中都有發揮領導力的責任。另一方面,領導力跟認識自己、成為自己,以及組織的目的是什么這些終極問題密切相關。
商學院為什么不教管理
那么,商學院為什么不教管理?
在中國,首先是因為“無能”—商學院或者管理學院不懂管理。這聽起來像諷刺,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實情。商學院在中國是新生事物,經濟學者往往近水樓臺先得月,成為商學院的主宰。而來自西方的經濟學,傳統上是把組織看做一個黑匣子,不關心也不懂得其中的管理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創設幾十年來,只有一個研究組織的經濟學家獲獎,就是赫伯特?西蒙,這可以作為經濟學者不關心管理的旁證。而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黨委書記的陸正飛,在2007年評價當時的院長張維迎引發的多起風波時說,北大和其他高校的管理學院,管理問題往往是各個院系中最多的,管理水平也總是落后的,這可以作為經濟學者不懂得管理的旁證。
當然,還有個原因,就是“無為”。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不為,可能是因為重學術、輕實用。美國的商學院,一直存在“經驗知識”與“學術知識”這兩條路線的斗爭。早期的商學院被認為學術性不強,于是美國商學院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大力發展學術知識。現在的商學院又被認為矯枉過正,脫離實際太遠,南加州大學商學院教授、著名領導力大師沃倫?本尼斯就持這樣的觀點。
然而,在終極問題上的不為,則更多是重市場、重實用造成的。舉個例子,在2010年哈佛商學院第三屆年度領導力論壇上,我和哈佛商學院的拉凱什?庫拉納教授以及即將就任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院長的莎莉?布勞恩特教授同組交流,討論在商學院進行價值觀教育的問題。布勞恩特說,關于商學院該怎么對學生進行倫理道德教育,還沒有很好的研究,而她很懷疑是否能改變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我對她的說法的解讀是:教價值觀不夠實用)。庫拉納則說,很難在商學院傳授價值觀,因為學生會說我們是顧客,我們交錢上商學院不是來學這個的。回到開頭那個經理人的例子,為什么商學院不教她自我管理?因為學生很可能說,我們交錢上商學院不是為了學會管理自己,而是為了學會怎么管理別人的。
在無能與無為之上,還有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對教育的本質和大學的功能的“無知”。組織領域的學術大師、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以及教育學院、政治學系、社會學系)教授詹姆斯?馬奇說,教育的本質有三個要素:第一,對學習的信念。這是對知識的美感與優雅、受過訓練的智力和學術勝任力的信仰。第二,對成人的追求。教育的追求就是讓兒童脫離幼稚,成為成人。第三,樂觀主義精神。教育與其說是為了成功的結果,不如說是展現人性意志的人生歷程。
因此,馬奇說,大學只是偶爾是個市場,它更像是寺廟。高等教育是愿景而非算計,是獻身而非選擇。學生不是顧客,而是侍僧。教書不是工作,而是圣禮。研究不是投資,而是見證。請允許我接著馬奇的話加一句:歸根到底,工商管理碩士要培養的是碩士,而非碩鼠。
管理的十條黃金法則
馬奇并不完全反對把商學院比做市場,他認為這樣比喻也能夠提供有益的啟發,只是那不是教育的本質。同樣,管理者所處的職場,或者說人生,就跟馬奇所說的大學一樣,它是一個市場,更是一所寺廟。因此,我所說的管理的十條黃金法則,盡管可以包裝為職場成功指南,但它們更像是僧侶的修行法則,所以也稱為“管理十律”。
管理者遵循這十律,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為這是管理者應該做的。基督教的黃金法則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儒家的黃金法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不是說你這么做能得到什么好處,而是說這是做人的本分。所謂管理的黃金法則,也作如是解:這是管理者的本分。
管理者的本分,來自管理者的定義。我一般舉三個關于管理者的定義。第一個來自《現代漢語詞典》,管理者是“負責某項工作使順利進行”的人。第二個來自管理大師德魯克,管理者是“對影響自己業績的所有人的業績負責的人”。第三個也來自德魯克,“在一個現代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這三個定義都說明,管理者追求成果,而非成功;管理首先是責任,而非權力。管理十律,就是管理者追求成果、承擔責任的十條守則。
管理自己
管理十律中的前三律,是關于怎么管理自己。
第一律:做自己的CEO。也就是說,管理者首先要管理自己。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知識工作者要做自己的CEO。實際上,一切組織的工作者,即使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文員或者銷售員,也可以做自己的CEO;而即使你已經是一家大公司的CEO,你也需要先做自己的CEO。
英特爾公司前CEO安迪?格魯夫勸告經理人說:“無論你從事哪一行,你都不只是別人的員工—你還是自己的職業生涯的員工。”格魯夫自己也是這么做的。他說:“我的背景是工程師,而現在是高科技公司的經理人。但同時我也和你一樣,是我自己職業生涯的老板,每天都得提高自己的產能,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我的客戶。”你是自己的員工,更是自己的老板,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制定戰略并執行。
第二律:既要計劃,又要夢想。管理者的四大職能中,第一項就是計劃。管理者做計劃、做預算、做方案,不僅設定結果目標,而且要設定過程目標。但是,管理者常常忽視了夢想,管理文獻也忽視了夢想。有哪一所商學院開課,教大家“管理夢想”(沃倫?本尼斯有一本書以此命名)呢?大師馬奇指出:夢想、愿景,以及其他的想象,是把我們從現實中解放出來的一種手段。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既要計劃,又要夢想。夢想幫助我們為變化做計劃。計劃是地圖,夢想是指南針。計劃讓我們腳踏實地,夢想讓我們仰望星空。沒有計劃可能走不動,沒有夢想肯定走不遠。只會計劃而沒有遠大的夢想的人,不管職位多高,也只能稱之為“打工者”。只有夢想而沒有實現夢想的計劃的人,那他只是一個空想者。既有夢想,又能把夢想轉化為行動計劃的人,是積極的夢想者。長遠的成功,屬于積極的夢想者。
第三律:學而時習之。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學、習和時。學指的是模仿、效法,習指的是實習、實踐,時指的是適時、合時。首先,經理人要學。所謂的管理者的三大能力(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除了天生的部分,都靠后天學習而來。其次,學習是學加上習,習并非復習、溫習,而是實習、練習,是實踐。再次,學習要適時,要在適當的時候實踐,不要學而亂習,不要因為只學會了使用錘子,就把任何時候遇到的問題都看做釘子。
《論語》的第一句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第二句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者李澤厚在注釋這句話時特別指出:“在古希臘,‘朋友’也是關于哲學、智慧的討論者。”美國著名哲學家愛默生就是這種傳統的發揚者,據說他見到久未謀面的朋友,喜歡問這么一個問題:“自從我們上次見面,你又搞清楚了什么?” 也就是說,管理者不僅要自己“學而時習之”,還要與人分享,團隊學習。
管理他人
管理十律的第四律和第五律,是關于怎么管理他人。
第四律:用人之長。管理大師德魯克經常舉林肯任用格蘭特的例子。美國南北戰爭時,林肯總統任命格蘭特將軍為總司令。有人向林肯投訴說格蘭特嗜酒貪杯,難當大任。林肯說:“我倒想知道他喝的是什么牌子的酒,我想給別的將軍也送上一兩桶。”用人之長說起來只有簡單的四個字,但是其內涵相當豐富,要求我們見人之長(因此也要容人之短)、識人之異,還要求我們見團隊之長、識團隊之異。
用人之長,還要求我們育人之長。中國企業家曾經很流行學杰克?韋爾奇,有人學多元化,有人學“數一數二”,有人學強制排名,其實都是在學皮毛。韋爾奇的精髓,在于育人。韋爾奇之所以了不起,之所以被稱為“世紀經理人”,是因為他培養出了幾十個世界500強公司的CEO。不管你是總經理、部門經理、車間主任,還是大學校長、醫院院長、政府機關的處長,要學韋爾奇,首先要學他的育人。
第五律:管理你的上司。不要讓你的上司管理你,而要讓他被你管理。但是,你還不能讓他有“被管理”的感覺。過于天真的經理人認為只要埋頭苦干就行,過于世故的經理人認為只要拍好馬屁就靈,都是對管理上司的誤讀。管理上司,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成果。
管理上司,也要用上司之長。具體說來,要見上司之長、識上司之異、急上司之急。就拿識上司之異來說,你一定要發現上司獨特的工作風格。他是喜歡下屬口頭匯報,還是書面匯報?如果他是閱讀型的,你就不要老是給他打電話,而是寫書面報告。如果他是傾聽型的,你就不要老是給他發郵件,卻為等不來回復而苦惱,而是找他當面匯報,或者打電話。
管理組織
管理者三大能力中概念能力的主要表現,就是能夠在組織的層面思考問題。有三個問題在組織的層面至關重要:怎么對待顧客?怎么對待員工?企業的目的是什么?管理十律中的第六、七、八律,就是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
第六律:別把顧客當上帝。這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要重視顧客,因為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第二層則是不要過分重視顧客,把顧客當上帝,就是過分了。要重視顧客,就要進行向外走動式管理,要重視不滿的顧客、矛盾的顧客、憤怒的顧客,要抓住狂熱的顧客。不要太重視顧客,就要知道顧客有時是錯的,有些顧客需求不能滿足,要重視顧客之外的非顧客,還要區分顧客與客戶。偉大的公司,是驅動市場的公司,走在顧客的前面。
第七律:把員工當人。員工不是人力資源,也不是人力資本,更不是人力成本,而是人。管理學者亨利?明茨伯格說,人力資源是管理中最糟糕的詞匯,因為這個詞把人“非人化”。明茨伯格說:“一種資源是一件東西。我是一個人,不是一個人力資源。我認為這種詞匯貶低了人。叫做人力資本或者人力資產則更糟。”
這不只是怎么叫的問題,更是怎么做的問題。如果把員工當成本,動詞就該是節約;把員工當資源,動詞就該是利用;把員工當資本,動詞就該是回報最大化。如果把員工當人,動詞應該是什么?在2008年,我針對一個管理網站的用戶做了三次調查,問的是同一個問題:企業對員工的動詞應該是什么?三次得到的結果幾乎一模一樣,排在前四位的動詞都是激勵、尊重、培養、關心。也就是說,把員工當人,應該激勵他們、尊重他們、培養他們、關心他們。
第八律:超越利潤。怎么對待員工,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對企業的目的是怎么看的。如果認為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利潤,那么員工肯定會被當做成本、資源或者資本。的確,企業沒有利潤不可能長期生存。但是,利潤不是企業的目的。這就像人不呼吸氧氣不能生存,但是呼吸氧氣不是人生的目的一樣。
幾十年前,惠普公司共同創始人、前CEO戴維?帕卡德就說:“一群人結合到一起,以我們稱之為公司的機構存在,是為了能夠合力完成一己之力無法做到的事情—為社會作出貢獻。”惠普公司是入選《基業長青》一書的18家“基業長青”的公司之一。該書發現,這18家為眾人景仰的公司都有超越利潤的目的。
領導力
經理人有兩個責任:管理的責任和領導的責任。管理十律的最后兩律,是關于領導力。
第九律:動員群眾解決難題。經理人要解決兩種問題:技術性問題和變革性難題。這也是經理人的兩種責任:管理和領導。領導力大師約翰?科特這樣評價美國的許多企業:“組織中有很多人擅長管理,但是他們缺乏領導力。”對于許多中國企業來說,更準確的表述也許是:組織中有很多人不僅不擅長管理,而且缺乏領導力。
管理是解決技術性問題,是維持現狀,維持一個組織、一個事物的正常運轉;領導是解決變革性難題,是挑戰現狀,實現變革。因此,領導力的核心是動員群眾解決難題。難題之難,在于必須變革,必須依靠群眾改變現有的思想、行為方式、價值觀才能實現,而群眾的改變不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必須動員、激勵和鼓舞,不能靠命令和控制。
第十律:修煉領導力。領導力不是一種可以教的技能,而是長期的一點一滴的修煉。修煉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因為修煉的內容往往是違背我們本性的。比如,人的本性是喜歡聽贊揚、聽好話,而領導力的修煉要求我們聽逆耳忠言,甚至要培養唱反調的人。人的本性是遇到失敗覺得灰心喪氣,而領導力的修煉要求我們把失敗當做財富,遇到失敗依然從容,甚至為失敗而高興。
圍繞動員群眾解決難題這個核心,我概括了八項領導力的修煉。其中包括三項動員群眾的修煉:密切聯系群眾、講故事、當老師;三項解決難題的修煉:從失敗中學習、反思、深思;還有兩項自我修煉:認識自己和成為自己,這是前面六項修煉的基石。
領導力的修煉,也就是人生的修煉。而最重要的領導力修煉也許是最后一項:成為自己。在本書中,我強調了三個成為自己的要點,最重要的也許是最后一個:堅守自己的身份。對于經理人來說,堅守自己的身份就是問自己:作為一個經理人,我該怎么做?管理十律,就是我提供給你的參考答案。

后記

我是誰,你們是誰
我從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管理專家,至少在2000年以前,從沒有這樣想過。十幾歲的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那我為什么會成為一個管理學者?我為什么會在這里、在課堂上、在論壇上給經理人講領導力?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一個“我是誰”的故事。親愛的讀者,我之所以現在對你們講這個“我是誰”的故事,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也是一個“你們是誰”的故事。
我開始正式的職業生涯的時候,還是北京大學的在校研究生,本來在一家廣告公司兼職工作,但很快就擔任了部門經理,讀研究生倒反過來成了兼職。畢業后,我成為該公司的副總經理,但我主要分管廣告創作,對企業管理可以說是基本不懂。
后來,由于我由來已久的對寫作和傳媒的興趣,我加入《中華工商時報》,當了幾年財經記者和專欄作家,寫過一個反響還不錯的專欄“劉瀾觀察”。當時,我關注的重點是關于農業、金融等重點產業的經濟政策,盡管也做過企業報道,但也是在產業政策的角度下進行觀察,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不是我的興趣。
然后,我決定出國深造。2000年,我放棄了去芝加哥大學讀政治學博士的全額獎學金,選擇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攻讀新創辦的國際發展專業的公共管理碩士(簡稱MPA/ID),成為這個專業的第二屆學生。該專業由著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創立,他曾經擔任過波蘭和俄羅斯經濟改革的總顧問。該專業研究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讓發展中國家富強起來。
如果說,我當時選擇讀哈佛的MPA/ID,完全是因為胸懷振興中華的使命感,這肯定是大大的自我拔高。作出這個決定,有很多因素。但是,要說自己完全沒有憂國憂民的使命感,那也是小小的自我貶低。我確實也在思考如何讓中國富強起來。這個專業的使命吸引著我,同時也切合我對經濟政策的興趣。其核心教師團隊是由薩克斯領銜的一群世界一流的經濟學家,對經濟政策的關注自不待言。
比如,匯率政策就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點,我當時學得也還不錯。教授是這個領域的權威杰弗里?弗蘭克爾,曾經擔任過克林頓總統的經濟顧問。我后來擔任過他的助教,指出過他教學資料中的一些小錯誤(幾年后我出版《在哈佛學管理》一書,請他寫推薦語,他還記得這件事)。這也是我當時學得還比較用心的一個旁證。
但是,我對經濟政策的信仰,被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教授動搖了,甚至可以說是顛覆了,而他舉的例子,正好是匯率政策。可以說,那是影響了我未來10年的一堂課—盡管我當時還不能夠清醒地知道這一點。那是2002年的2月5日,我坐在哈佛商學院的教室里,聽世界頂尖的戰略大師波特教授開講他精心設計的新課“競爭力的微觀經濟學”。
在討論完諾基亞的案例之后,波特說: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來自這個國家的企業的競爭力,宏觀經濟政策用處不大。他舉例說,經濟學把貨幣貶值稱為讓貨幣“更有競爭力”。而在他看來,一個國家讓自己的貨幣貶值,是讓自己的財富縮水,怎么可能更有競爭力呢?波特認為,一個國家有沒有競爭力,要看有多少像諾基亞這樣的企業。
波特的話如同當頭一棒,既讓我沮喪,又讓我深思。沮喪的是,如果經濟政策沒多大用,那么我在肯尼迪學院的學習,就是白費力氣。深思的是,如果國家的競爭力來自企業的競爭力,那么企業怎樣才能有競爭力?可以說,是波特的這幾句話引導我后來走上研究管理和領導力的道路,這是偶然,也是必然。
這是個“我是誰”的故事,也是“你們是誰”的故事。親愛的讀者,你們是誰?你們是中國的國家競爭力的締造者。我為什么要對你們講管理和領導力?因為一個企業的競爭力,首先來自這家企業的經理人的管理力和領導力。按照波特的說法,中國的競爭力,就在你們的身上。
讓我們一起前行。
劉瀾
寫于2011年5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