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理想藏書(簡體書)
滿額折

理想藏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48 元
定  價:NT$ 888 元
優惠價:8777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理想藏書》內容簡介:作為一本簡明而豐富的藏書工具書,該書為讀者提供了經典的閱讀線索。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專題,根據其書目介紹去尋找自己的理想閱讀書目來讀。即便不去做進一步的閱讀,該書對于書目的美文式描述,也會為讀者帶來美妙的閱讀享受。

作者簡介

譯者:余中先 余寧 編者:(法國)皮埃爾·蓬塞納 合著者:貝爾納·皮沃皮埃爾·蓬塞納,法國《讀書》雜志主編。余中先,《世界文學》主編,翻譯家。余寧,青年譯者。

名人/編輯推薦

《理想藏書》49個專題×49種經典,法國《讀書》雜志權威遴選,推薦世界上最值得閱讀的2401種理想藏書。《世界文學》主編余中先傾心翻譯修訂。全新中文版:增補2401種圖書的中譯本信息,從這里,請中國的讀者通往書的天堂。典藏附錄:收錄諾貝爾文學獎、龔古爾獎、勒諾陀獎、費米娜獎、美第契獎、法蘭西學士院小說大獎全名錄,及法國《讀書》年度20種好書(1977-2010)。

譯者序《理想藏書》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呢?這一點,我在十多年前翻譯它的時候,就已寫過文章介紹了。在當今的現代化發達社會中,一切文明皆與信息相關: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育,就連讀書,也需掌握信息。我們知道,一個人讀書的能力(主要指精力、理解力、時間)有限,就算他一星期讀一本,讀上60年也只能讀3 120本;如果每星期讀三本,那他也超不過10 000本這個量。然而,每年出版的新書就遠不止此數,光在法國就有15 000種之多,全世界的出版量則無法計全了。一個讀者如何在書籍的汪洋大海中遨游覓食呢?作為一個讀者,他首先遇著的問題就是:讀什么?選什么?從哪里開始?一句話,讀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這里我們姑且不論專業書籍,只論文學作品。讀文學作品也同樣需要選。選就是區分,區分曇花一現與流芳百世,區分炫目的浮華與內在的精華。每一個讀者限于自己的能力(知識面、精力、時間等),在選擇時往往需要聽取他人的意見,尤其是專家的意見,以減少盲目性、隨意性。法國《讀書》雜志的專家們早已出來做了這樣一件替讀者選擇的事。《讀書》雜志為幫助讀者選擇值得各人閱讀的書,并建立個人的藏書架,從1986年起陸續提出了一些專題的理想書目(即建議閱讀的書目或稱藏書書目)。該雜志的編輯與記者通過調查研究,在一定范圍內征求專家、學者的意見後,擬理想藏書6定了以文學作品為主的49個專題,每一專題推出49種圖書,并將49種書的書目分為三個等級,最基本也即最有代表意義的列入前10種;次等重要的列入前25種(含前10種),其余的列入前49種(含前25種)。讀者可以根據各自的閱讀能力和購買能力決定各自的閱讀量和藏書量。有趣的是,書單在每一個專題中都故意為讀者留了一個空額——第50種,由讀者根據興趣愛好自行選定。《讀書》雜志1987年一年期間介紹了12個專題的書目後,負責編選工作的皮埃爾?蓬塞納(Pierre Boncenne)等人又根據讀者的意見對書單作了適當補充、修改和調整,最終出版了《理想藏書》(La Bibliotheque ideale,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1988)。這本工具書除提供49個專題2 401篇書目之外,還對入選的每一部作品作了一個極其扼要的介紹,旨在向讀者傳達作品的基本信息:作者、書名、出版年代、出版社、重要性、特殊性、趣味性,等等。此外書尾還附有諾貝爾文學獎和法國五大文學獎(龔古爾獎、勒諾陀獎、費米娜獎、美第契獎、法蘭西學士院小說大獎)的小資料,以及《讀書》雜志1977—1987年評選的每年20本最佳圖書的書目。編者聲稱:在49個專題之外,讀者還可以按各自的專業或愛好自己建立第50個藏書架。這樣,在《理想藏書》提供的49×49=2 401種書的基礎上,讀者自己可以擴建為一個50×50=2 500種書的小小圖書館。這49個專題可分兩大類。第一類是文學,它再分成幾小類:以大國文學分,有德語文學、英國(語)文學、西班牙文學、意大利文學等;以地區文學分,有美洲西班牙語文學、亞洲文學、中歐文學、北歐文學、東地中海及馬格里布文學等;以體裁分,有歷險小說、歷史小說、偵探小說、短篇小說、游記、科幻小說、日記、書信、戲劇、自傳回憶錄、少兒讀物等。再細的分類則有美國小說、法國小說、法國詩歌等。第二類是泛文化,我們可以看到音樂、藝術史、連環畫、歷史、戰爭、革命、哲學、政治、宗教、風俗、美食等專題。為讓中國讀者更好地了解《理想藏書》,這里需要對原作的編選、排列、介紹意圖作幾點說明:1.《理想藏書》每個專題49種入選書只分三個檔次,每檔中作品的排列則不分優劣,僅以作者姓氏字母為序。例如列入前10種的書,都被認為屬于同一檔次,沒有誰第一,誰第二,誰第十的排位之說。2.每一專題中,同一作者的作品只出現一次。一本書在某一專題中出現,則不在另一專題中再次出現,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可在不同專題中出現,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哈姆雷特》分別入選“英國(語)文學”和“戲劇”專題。無疑,專家、學者們提供的信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甚至有普遍意義。但這畢竟是他人的選擇,其片面性在所難免。更何況它給讀者留下的自選余地只有五十分之一,實在難以照顧各人的趣味。該書主編皮埃爾?蓬塞納承認:“這僅僅是一種選擇,我們的選擇。我們可能忘了一些作家,也可能選了一些價值地位不高的作品。”我們的讀者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把這些書目當作一種參考,既不否定它的普遍意義,也不盲目地被它牽著鼻子走。他們可以在這一信息的基礎上,自己有目的地有方向地選擇。談到這一選擇的片面,筆者認為有這么幾個方面。其一是偏見:西方人的偏見,法國人的偏見,法國專家的偏見。這些偏見基本上出自歐洲文化中心論(甚至是法國文化中心論),這從選題的偏見即可見出;有的則受專家的文化背景如知識面及趣味的限制。其二是語言的局限:法國人選的書自然局限于法文,這點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外國作品(主要是文學作品)的入選范圍限于法譯本,無譯本的原著自然進不了書單,譯文欠佳的也得不到編選者的青睞。如中國的《離騷》恐怕永遠也進不了他們的入選圈。鑒于2 401種書中有近四分之三是譯文,書目所體現的價值的折扣也就可想而知了。盡管如此,書目的推出依然功不可沒,光是2 401種書名的提出,便代表了巨大的工作量和信息量。《理想藏書》中譯本的第一版出版後,我聽到了不少讀者和評論者的意見,主要是表示感謝,感謝作為翻譯者的我為中國讀者譯了這樣的一本“書目之書”;同時,也聽到了一些善意的批評,對我的翻譯提出了看法,尤其是一些已經有了中譯本的圖書書名的翻譯法。後來,還有一些出版人與我聯系,表示對光明日報出版社的那個版本不滿意,希望能出一個《理想藏書》的新譯本,把舊版中沒有翻譯的內容給補充齊全,同時把圖文的編輯做得更好些。我自己也有意愿把譯本做得更完善,但苦于沒有適當機會,這件事一直就這樣拖了下來,直到如今。現在,在世紀文景的編輯們的支持下,我終于完成了對《理想藏書》譯本的修訂工作。興奮之余,覺得還有些話似乎要對讀者講一講,算是為新譯本作一個說明吧。在1996年光明日報出版社的舊譯本中,譯者其實已經做了一些法文原作中沒有做的事:1.補了作品的體裁說明,即一部作品是“小說”,還是“書信”,或是“詩歌”。這都是由譯者補注的,法文原著中并沒有。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德語文學”中,《維吉爾之死》,譯者增補了“小說”字樣,告訴中國讀者,這是一部小說。而且,為便于讀者查詢,譯者盡可能在作者姓名之前補注了國籍。2.法文原書中的出版年份,往往是指法譯本的出版年份,對中國讀者沒有什么參考意義。于是,譯者把它改成了原作成書的年份,如若查不到年份,則以作者的生卒年份來代替,這樣,至少可以告訴讀者,這本書是哪一個世紀的作品。3.對一些外國作家的姓名,譯者并沒有照搬法語中的表達法,而是從原文直接譯過來,或者按照一般通行的拉丁字母寫法譯出。例如一些意大利、西班牙的作家。又如希臘羅馬的作家:佩特羅尼烏斯譯自Petronius,而不是Petrone;盧克萊修譯自Lucretius,而不是Lucrece。在這些情況下,外語不保留法語的拼寫法,而直接采用通用寫法。譯名一般照顧通譯。主要參考《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外國名作家大詞典》(漓江版)及《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4.外國作品的法譯名不一定確切,法譯本有的保留原作品名,有的則改譯。中譯本在翻譯中盡可能還原,但限于水平和資料,有的難以做到,希望得到讀者的原諒和指正。另外,還要說明的是:這個新譯本是我和女兒余寧共同完成的,她新翻譯了《理想藏書》原作的序言、前言、後記,我則補譯了後面部分的附錄(文學獎和年度最佳圖書的資料,等等)。另外,我們兩人分工補譯了全書各個專題欄目中的補白資料。其中,我翻譯的部分自然要多一些。另外,全書的修改工作和統稿工作是由我做的。新修訂的譯本主要做了這么幾件事:1.對原譯文作了通讀和修改,包括訂正明顯的錯誤和文字的進一步潤色加工。2.補上了十多年前的舊譯本中沒有翻譯的原書的序言、前言和後記。本書推介者貝爾納?皮沃(Bernard Pivot)寫的序言“哎!假如我讀過《讀書》雜志的《理想藏書》……”,介紹了《讀書》雜志的編輯們做的這一件功德無量的工作,同時還以幽默的口吻評價了“圖書的野心”和“選擇的困難”。《讀書》雜志的負責人皮埃爾?蓬塞納的前言“為什么要有一種理想藏書”則說明,他主編的這本書的主要意圖,是要在建立巨大的“巴別圖書館”和擁有包羅萬象的“惟一之書”這兩種無法交集的烏托邦之間,為“嗜讀如命的人”編制一套“必要卻又無償”的書目。他還在前言中解釋了本書的選編原則。而阿蘭?若貝爾寫的後記“藏書宛如一個世界”,則簡單回顧了圖書(文字的載體)、藏書(何謂bibliotheque)、理想藏書(作為一種選書的游戲)的歷史。同時,我們對《理想藏書》原書的作者分工關系作了一個訂正,從原先很不妥的“貝爾納?皮沃、皮埃爾?蓬塞納編著”,改為現今的“貝爾納?皮沃介紹、皮埃爾?蓬塞納主編”。實際上,這本書是在《讀書》雜志的皮埃爾?蓬塞納領導下編輯的,協理主編的是阿蘭?若貝爾(Alain Jaubert)與于格?德?凱萊(Hugues de Kerret),具體參與者的名單,已經列在這一新版譯本的扉頁背面,讀者可以查閱。3.新版本還補上了原書附錄部分的諾貝爾文學獎和法國五大文學獎(龔古爾獎、勒諾陀獎、費米娜獎、美第契獎、法蘭西學士院小說大獎)的小資料,以及《讀書》雜志1977—1987年評選的每年20本最佳圖書的書目。另外,還補充了作品條目和作家姓名索引兩種。原書中,文學獎和年度最佳圖書的資料都截止于1987年(法語新版本的資料則截止于1990年),我們這次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把它們補齊到2010年,希望對中國的讀者有一點用處。尋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當時在北京任法國文化中心圖書館館長的卜力(Jean-Louis Boully)先生的幫助,還得到了在巴黎的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羅企霞女士的幫助,她的丈夫路士棟是我大學時期的同班同學。在此,我對他們的幫助謹表示衷心的感謝。4.我們還把原書中每一專題的附錄資料(或稱補白),即一些作家、評論家關于該專題理想藏書的意見,也都補譯了出來。體現在新譯本中的,也就是各專題欄目中49本書的書目正文右邊加*示意的文字。附錄資料(補白)這一部分中提到的作家,只要未在本書正文中出現的,也即在索引中沒有收入其姓名的,我們盡量保留他們姓名的原文,以便愛好者進一步查詢。5.新譯本不僅訂正了原譯文中的一些差錯,包括理解錯誤和表達錯誤,還盡量依據已出版的中譯本,對某些書名的翻譯法作了更改。當然,原來的譯法并不一定錯,但新本中更依據通譯。例如,安部公房的《砂中的女人》改譯為《砂女》,米爾博的《酷刑園》改譯為《秘密花園》,均與已出版的漢譯本相統一。6.對原譯本中作的注釋,如果意思比較明白的,或在本書中有索引可尋的,新版本中一般都刪除。附錄部分的內容,我們一般不再加注釋,個別為一般中國讀者所陌生的人物,只在文中標出原文,以便讀者查詢,但不加注釋,因為,如果一一加注的話,篇幅會增大許多。7.增補和糾正了一些作者的國籍。其實,國籍的問題本來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我國的讀者往往比較注意一位學者、一位科學家的國籍,所以,譯本在此作了一番小小的努力,把作者們的國籍一一注明。現在能借助于互聯網,這項工作比以前容易做了。借此,我們也糾正了以前的一些含糊(例如對英語作者的國籍無法判斷)。8.新譯本依據的是1991年出版的法文新版。與1987年版本相比,這一法文新版對極個別的書目作了調整。我們的中譯本則作相應的修訂,但是,對舊版本中收錄過卻被新版本刪掉的書目,我們的新譯本依然在注解中加以說明和介紹。翻譯工作很艱辛,尤其是《理想藏書》這樣的工具書之類的書目之書的翻譯,一行文字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需要查閱種種資料。好在這一次只是補譯和修訂,不如第一次翻譯時那般費勁。又好在有女兒的幫助,她不僅做翻譯,還幫我錄入了相當一部分的稿子(約五十來頁),因為當年翻譯《理想藏書》時我自己還沒有使用電腦,手頭并沒有電子文檔保存。如今,用電腦幫著做翻譯,確實有方便的地方,其中,Google的查閱實在是便利極了。這大大加快了我們的翻譯進度。正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Google之”。感覺比較爽!余中先2009年6月15日寫畢2010年4月8日修改完

目次

譯者序序言 哎!假如我讀過《讀書》雜志的《理想藏書》—— 貝爾納·皮沃貝爾納·皮沃(Bernard Pivot),法國著名讀書節目主持人、1975-1 990年每周五晚上9:30-10:45主持讀書節目《猛浪譚》(Apostrophes),影響了法國人的讀書習慣.讓上百萬的法國人寧可放棄度周末而守在家中的電視機前,并帶動隔日的全國購書熱潮、皮沃每天花十小時讀書、選書、作筆記、記重點,以一個電視節目為經,15年沉浸在書海為緯,把電視、作家、書籍、出版社、讀者與觀眾的話題串在一起.謹守“專業代讀人”的分際。前言 為什么要有一種理想藏書—— 皮埃爾·蓬塞納理想藏書的全部書目I 全世界的文學1 德語文學2 美國小說3 美洲西班牙語文4 英國(語)文學5 亞洲文學6 東地中海及馬格里布文學7 西班牙文學8 中歐文學9 法國小說10 法國愛情小說11 法國詩歌12 意大利文學13 盧西塔尼亞語(葡萄牙、巴西)文學14 北歐文學15 俄羅斯小說II 從小說到連環畫16 歷險小說17 歷史小說18 游記與探險記19 神鬼魔怪作品20 偵探小說21 科學幻想小說22 短篇小說23 雜文小品24 畸型作品25 回憶錄與自傳26 日記與筆記27 書信III 歷史與知識後記附錄諾貝爾文學獎法國的文學獎《讀書》雜志推薦的年度最佳圖書20種作品條目索引作家姓名索引

書摘/試閱

歷史小說,從根本上說,是19世紀時的創造。當然,歷史在以前也常常充作小說的背景——《克萊芙王妃》便是最著名的例證,而且,古典悲劇的本質可以被認為是歷史的。但是,如果說歷史提供了人物和一種人們往往需要尊重的史料的真實(請看拉辛和高乃依綴有各種考證的“檢驗”與序言),它卻并不是文學再創造的對象,也不是作品的目的。重建時代背景、日常生活,甚至昔日的語言,這些是歷史小說在各種程度上的抱負。它與地方色彩、秀美風光等浪漫趣味相聯;它在時間里尋找異國情調。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偉大與恐怖從另一方面促使小說家對歷史在個人命運中所扮演的角色備加注意:而這一注意正是18世紀的小說所不熟悉的。最後,歷史研究的發展帶來了另一個變化動機:考古學難道不是在《薩朗波》和《木乃伊傳奇》中占據了中心位置嗎?看到我們的選擇書目上同時出現米歇爾·澤瓦科和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拉瓦朗德和凱斯特勒,阿納托爾-法朗士和約翰·福爾斯的名字,有人可能會大惑不解。但是,這恰恰體現了歷史小說極其有效的多樣化,此外,人們可以相信,這樣一種體裁也很容易加以區分和定義。誰愿意向它借貸,歷史就會提供一種用之不竭的材料,而絲毫不顧及它被拿來做什么用。對塞西爾·聖-洛朗來說,歷史是好玩的;對阿拉貢而言,它是政治的;對托馬斯·曼,它是哲學的;對于維尼,它是呼吁的;對于歐仁·勒魯瓦,它是大眾的;對于夏多布里昂,它是基督教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7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