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滿額折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日本會猝死嗎(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日本會猝死嗎(大前頭腦中的日本)》是作者大前研一近幾年的文章的合集,主要關注于日本的現狀及對日本未來的建議。作者認為,日本這個國家在世界經濟整體陷入停滯之前就早已步入了漫長的停頓,因此日本因為全球金融風暴而遭受到的損失反而不大。盡管日本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衰退,但是卻依然擁有眾多財務體質健全的企業,并且勤勞本分的國民也依舊保持著較高的儲蓄率。日本政府雖然在向自己的國民借債,但是卻沒有任何對外債務。也就是說,日本是當今這個世界為數不多的,能夠毅然決然實施和推行自身政策的國家之一。因此對于日本而言,當下正是采取行動,徹底完善風險控制,探尋無形的大陸,追求嶄新變化的重要關頭。
《日本會猝死嗎(大前頭腦中的日本)》作者聚焦于日本的產業結構、金融業、服務業、互聯網、政府機構等問題,劃分為兩大部分。本書第一章收集的是關于當前日本所存在的風險的論述。第二章則主要是針對日本面臨的挑戰所提出的建議。作者希望再次引發公眾關注其在數年前就早已指出的,日本在改革進程上的遲緩,以及對于未解決難題的刻意回避這類問題。作者希望這本書能夠喚起日本大眾的危機意識。此外,在編外篇中,主要收集的是一些與雷曼事件之後的金融危機相關聯的論述。

名人/編輯推薦

最知名的日本問題專家大前研一,最深刻的社會見解。向你展示你所觸及不到的日本現狀,引領你探究日本的前世今生。
日本的產業會猝死嗎?將來的歷史學家們又將會如何評論這個動蕩激揚的21世紀的第一個年代呢?盡管各類媒體對于即將過去的這十年使用的都是諸如“史無前例的慘狀”、“前所未有的蕭條”之類的辭藻,但是,現在我們真正需要的卻是能夠找出解決之道的冷靜頭腦。《日本會猝死嗎(大前頭腦中的日本)》作者大前研一數十年如一日對日本的經濟、產業、政策、教育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的研究和思考,將他頭腦中的東西悉數呈現給讀者,深度剖析日本的今生與未來。

現在已經是21世紀最初10年的最後一個年份。將來的歷史學家們又將會如何評論這個動蕩激揚的21世紀的第一個年代呢?
盡管各類媒體對于即將過去的這十年使用的都是諸如“史無前例的慘狀”、“前所未有的蕭條”之類的辭藻,但是,現在我們真正需要的卻是能夠找出解決之道的冷靜頭腦。本書綜合概括了我本人對于各類相關現象和問題的分析與建議,也就是說,通過本書來將我的頭腦公之于眾。不過在提出各類問題的解決之道之前,我將會首先點明創造新時代經濟面貌的先決條件。并以此作為本書的起點。
恰好在本世紀剛剛拉開帷幕之際的2001年,我正式出版了《大前研一(新·資本論)——挑戰無形的經濟大陸》(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這本書是在英美等國成為暢銷書的THE INVISIBLE CONTINENT的日文譯版)。
我在被稱為“新經濟概論”的這本書中所提出的觀點是所有傳統經濟原則都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一事實,具體指的就是以1985年為轉折發生的一場不再如蒸汽機相對于工業革命那樣僅由單一發明所引發的經濟構造大變革。碰巧就是在這一年,“無國界”、“網絡”、“杠桿”這些屬于21世紀的新經濟要素同時問世,并且在發達國家當中,消費者的心理因素也已經開始超越了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利率、貨幣供應),對經濟形勢開始產生更大的影響。
21世紀的經濟起始于1985年
那些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火種從來都不是一經問世就閃亮登場,立即產生顯著的影響。一個現成的證據就是上述那些新經濟要素都是在凱恩斯經濟政策的陰影下緩慢成長,在經過15年的時間,直到歷史進入21世紀之後才開始發揮出巨大的影響力。只要分析一下眼下的這場全球經濟危機,我們就能夠立刻得出清楚的答案,而要想走出這場危機,就必須依靠“心理經濟學”。世界各國政府如果依然墨守成規,那么就算用盡宏觀經濟學諸般理論,也不會產生多少明顯的效果。
在上述三個經濟要素當中,首先被指出的“無國界經濟”是指基于1985年9月召開的廣場會議,世界經濟發展成為了一個無國界的聯合體。由于國界的虛化,作為運營資源的資本、人力、技術、客戶、企業等開始得以在不同國家的國境線之間自由移動,這就使得全球化進程邁出了實實在在的第一步。
對于第二個要素“網絡經濟”,1985年也是具有象征性的一年。這一年的10月,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比爾·蓋茨所率領的微軟發布了個人電腦使用的操作系統軟件“視窗(Windows)1.0”。之後,隨著網絡商業化的出現和普及,用戶不僅可以通過視窗平臺交換信息,同時也可以相互交換音樂和影像。知識產權和知識財富開始在全世界不同國家之間自由流動,最終加速了信息全球化,也就是俗稱扁平化的進程。
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以從這一年開始變得活躍起來的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代表的所謂“杠桿經濟”。
具體而言就是,金融機構基于公式上的預估,利用股價收益率(PER)、對沖、金融衍生商品等技巧籌募資金,影響世界市場的做法。簡而言之,這種做法開啟了讓一個只具備1億日元資金能力的人能夠動用20億、甚至30億日元資金,以“杠桿”為基本的金融經濟的先河。以日本為例,盡管崛江貴文的“活力門公司”的銷售額只不過與埼玉縣的一家中等規模商場相差無幾,但是卻敢于同市值規模高達6 000億日元的對手公司進行博弈,這其中的奧秘就在于利用了“杠桿”這種工具。
“無形的大陸”所蘊涵的機遇與風險
在1992年,索羅斯將未使用金融“杠桿”的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作為對手,大肆拋售英鎊,最終大獲全勝。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一手導演了泰國銖的暴跌。羅伯遜所運用的就是以“賣空”手法,利用數倍“杠桿”所籌措到的資金拋售泰國銖,并最終成為誘發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在我們這個時代,即使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國家也照樣有可能被某個操縱“杠桿”工具的個人打得潰不成軍。
我認為這三個經濟要素給現有的凱恩斯經濟帶來了極其顯著的結構變化,并且所有這一切變化都潛藏于幕後,因此也就構成了我所說的“無形的大陸”。我們的生活與經濟都已經深受這片大陸的影響,而我的一系列著作也正是為了指明這樣一個時代的到來。
然而在這片“無形的大陸”的地平線上同時卻又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但是只有那些能夠敏銳把握時機的人才能夠及時趕上這一波成長產業的新浪潮,而那些感覺遲鈍的人則最終無法避免“猝死”的結局。這一點對于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那些能夠及時抓住機遇的國家必定會走向繁榮,而那些無法及時感知這場機遇,或者即便能夠感知卻無法立刻采取必要行動的國家終將走向衰敗。總而言之,不管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在這個時代中都肘刻面臨著“猝死”的風險。
成為杠桿經濟犧牲品的金融危機
不管是震撼了全世界的次貸危機還是產業猝死都正是這種風險的現實體現。杠桿經濟與全球化和網絡這兩個新經濟要素之間具有極強的相容性。以此為主導的金融經濟從華爾街開始,超越國界,以因特網為介質,在網絡世界中盡情地縱橫馳騁。作為上述三個新經濟要素相互過度密切融合的結果,最終導致了為數眾多的金融產品被毫無節制地不斷開發出來,這些產品都基于以高風險為杠桿換取高回報的理念。
次級貸款粗看上去似乎是一個被發明出來專門針對低收入階層發放優惠房貸的新商機,然而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一種通過巧妙構建出來的金融產品將顯而易見的風險隱藏起來的騙術。作為結果,這種金融創新使得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風險的無限度擴大,直至最終不得不以金融產品市場整體信用的總崩潰來收尾。
從2007年2月底,美國股市的暴跌拉開次貸危機的帷幕,我不斷針對這個問題向日本媒體敲響警鐘,并提出對應之策。同一年的9月,也就是早在雷曼事件發生的一年之前,我就已經在本書所收集的眾多文章的首發處——Nikkeibp.net的專欄里,發表了名為《只有依靠“德政令”才能解決次貸問題》的評述。然而卻有那么多的個人、企業以及國家對此毫無警覺,而一些像雷曼兄弟和冰島那樣沒能夠及時警覺的企業和國家也最終因此迎來了猝死的結局。如果不能及早警覺,就無法避免猝死命運
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由于日本的崛起而倍感壓力的美國從90年代末期開始,上述三種經濟相繼勃發,以金融和IT為核心,催生了美國經濟的整體繁榮,“無形的大陸”終于也顯現出了朦朧的一角。然而好景不長,美國最終卻成為了當前這場金融大地震的震源地,并逐漸進入了一個如日本已經遭遇到的那種失去的時代。而對美國繁榮充滿依賴的世界經濟其前景也隨之陷入一片混沌。
盡管由于金融泡沫的破滅,有不少觀點傾向于妖魔化金融這個行業,然而我卻要對此提出異議。這是因為我們只需把各種新經濟要素加以組合,新產品和服務的開發,以及消費頻率與規模就會以前一個世紀從未經歷過的杠桿化效應普及和擴散開來。因此而伴隨的風險也同樣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不斷擴大。而我們對于這種風險的控制手段卻依舊處于摸索之中。
通過這場激烈的震蕩,我們的世界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在所有層面上都已經步入了一個重新構筑新秩序的全新時期。在此必須再一次明確指出的是:所有的產業都將不斷遭受到淘汰洪流的洗禮,不管是誰都必須在遭遇產業猝死的陰影之下不斷奮力幸存下去。
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剌耳。如果僅僅談“風險”的話,傾向于采取觀望主義態度的日本人大概不會愿意去直接面對,但是刻意回避現實這種做法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風險”。我本人沒有絲毫打算想要無事生非地過度渲染風險。事實上,我更想做的是在這個深受產業猝死陰影籠罩的時代,針對如何超越危機,在“無形的大陸”中獲取新的機遇提出各種相關建議。要想實現這個目的,冷靜的“頭腦”不可或缺,而我也正是想通過本書在這方面盡可能地向眾多讀者們提供必要的幫助。
日本這個國家在世界經濟整體陷入停滯之前就早已步入了漫長的停頓,因此日本因為本次全球金融風暴而遭受到的損失反而不大。盡管日本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衰退,但是卻依然擁有眾多財務體制健全的企業,并且勤勞本分的國民也依舊保持著較高的儲蓄率。日本政府雖然在向自己的國民借債,但是卻沒有任何對外債務。也就是說,日本是當今這個世界為數不多的,能夠毅然決然實施和推行自身政策的國家之一。因此對于日本而言,當下正是采取行動、徹底完善風險控制、探尋無形的大陸、追求嶄新變化的重要關頭。上世紀的舊思維造就了當今日本的風險
毋庸置疑,日本當前也仍然面臨著眾多危機。諸如:少子高齡化、糧食自給率低下、防衛外交問題、學力低下、國民政治關心度淡薄、年輕勞動者的非正規雇傭問題、媒體低俗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官僚機構的形骸化等等。這些問題糾結在一起最終導致了日本整體國力的衰微,并且有可能逐一演變成為猝死病因之一。
在動蕩起伏的世界激流之中,日本國內的各種既存風險也愈加顯現,那些長年拖而不決的問題終于到了全面惡化的一刻。然而,所謂風險也正如次級貸款那樣,如果不是刻意拖延,而是直面應對,對其進行細致管理的話,也有可能把一場風險變為新的轉機。
但是即便是對于好不容易才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片無形的大陸、一個成長中的市場,眾多日本人卻依然習慣于以國境為界限,固守錯誤的經濟思維,并且都愿意以沒有前例為借口來左右自己的情緒,讓自身的思維依舊停留于上一個世紀。
舉例來說,對于糧食危機,日本人從來都過于局限于從國家范疇來思考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如此,完全是因為但凡戰爭都是以國家為范疇來發動并進行的。因此一般思維都是“萬一發生不測,日本將無法從國外進口糧食,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的糧食自給率”。但是這種做法只能被稱作是20世紀國民國家式的風險管理。
而我的看法卻恰恰相反。假如日本能夠從世界各地進口糧食的話,那么就應該沒有國家會與日本開戰。即便是對于少子高齡化這個問題,依照我的經濟理論,也絲毫不會存在任何國界問題的干擾。
假如日本因為少子高齡化問題而陷入低增長的窘境,那么我們只需進軍海外市場,如鄰邦中國及印度,將它們當作我們國內市場的延伸。那么如此一來,問題即可迎刃而解,無論是經濟增長率,還是少子高齡化都將不成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必須以無國界經濟作為思考的前提。
那些認為自給率越高,安全性也越高的人其實是大錯特錯。就算日本成功提高了自身的糧食自給率,但是如果石油儲備卻只有180天的話,那么一旦有一天日本受到全世界的封鎖,無法繼續進口石油時,現有的石油儲備就只能支撐180天,等到第181天時,便不再有做飯的燃料可用,同理,驅動農用拖拉機和灌溉機械的燃料也將無處可尋。
也就是說,只是依賴農業本身自給率的提高,而缺乏足夠石油儲備的話,高糧食自給率的效果照樣會被抵消。正如僅僅基于“糧食自給率”、“糧食安全保障”這樣的單個關鍵詞就進行零敲碎打的政策決策所體現出的那樣,日本對于風險的認識缺乏一貫的連續性。日本也完全可以利用肥沃的海外土地,結合日本自身的資本和技術,按照日本的需求生產糧食,并輸入日本。這種方式與其說是進口,倒更像是在自給,我們需要做的只不過是當作進口了土地而已。我所想要提出的建議就是日本完全可以把這些“自主耕作”所獲部分當作糧食自給率的一部分來進行計算。不斷誤導民眾陷入歧途的偏向報道和愚民政策
然而一且想要正式探討這個問題時,立刻就會遭到來自備方的情緒化責難:“你這個家伙居然敢大肆鼓吹‘降低糧食自給率’這樣的賣國言論?!”,“難道你忘了日本原本就是一個富饒的國度嗎?!”
與此同時,在那些日本可以做到自產自銷的蔬菜類農產品領域出現了大量的中國產品。由于這些中國產品在日本市場的賣價如果過于低廉將會招致日本本國農民的抗議,所以這些中國產品只好以高價銷售,但這樣最終只不過成就了進口商們的暴利,而對日本本國的消費者卻全無好處。
當市場上的假冒產地食品問題被揭發後,日本人才意識到原來以為的那些安全、安心、廉價的日本食品其實大都并非產自日本。事實上,“日本產農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過是個傳說而已。
然而,日本媒體卻并沒有向大眾傳遞這個事實。換而言之,電視、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職業精神的淪喪也同樣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風險。每當從中國進口的蔬菜中偶爾發現了農藥殘留物,整個日本媒體立刻就會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大肆渲染“所有從中國進口的農產品都不可靠”。可是事實卻并非如此,只要去山東半島的那些農產品產地調查一下就會發現,那里的衛生和藥品管理甚至要比日本更加嚴格,當地的養雞場也早已引入了包括全程監控在內的最新設備。
日本與對于日本的糧食需求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中國之間齟齬不斷,這實在不是件好事情。日本市場出售的新鮮食品。尤其是養殖魚類基本上都進口自中國。日本在如此依賴中國的情況下,卻又不妥善維護兩國之間的關系,假如將來某一天一旦發生嚴重事態,豈不是要更加受制于人?日本眼下的對華態度對于自身的安全保障完全產生不了任何好處。
但是日本大眾卻根本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也就是說,“狹隘的日本主義”正在不斷地削弱日本自身的安全保障。
總而言之,日本不得不依賴外部世界。日本不僅要在全世界范圍內開拓市場,與此同時也必須從全世界進口各類資源和糧食。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如果無法維持良好的國際關系,那么就根本無法生存下去。隨著日本的少子高齡化程度的加劇,日本未來終究還將不得不從國外引進智力型人才。日本大眾必須好好想一想,假如有一天日本沒有了糧食,沒有了能源,沒人愿意購買日本產品,勞動力又出現匱乏,那時日本又該怎么辦。
國家之間實現安全保障的極致當屬相互依存,而現在恰恰是日本政府,以及作為日本民族這個集團一員的日本大眾正在粗暴地踐踏著這項原則。
如日本這樣一個居然在攸關個人生存最基本必需品的“糧食”問題上都能夠縱容欺騙行徑的國家,在其他各種現實問題上謊話連篇自然也就毫不奇怪。欺騙行徑早已浸透于日本的官僚、政治家、媒體、御用學者等各個方面。而慣于盲從上意。絕少進行自我思考和行動的日本大眾則對于宮府的各類愚民政策更是聽之任之。全面解放思想,尋求問題的解決之策
當新的機遇再次降臨之際,要想涉足這片無形的大陸,日本人必須首先提升自身的集團IQ。為此就需要形成勤于創新。善于進行高水平思維的風尚,并培養具備領先世界的世界觀和創業觀的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僅僅依賴于舊有的增加商學院畢業生或者律師資格擁有者數量的做法是絕對無濟于事的。
雖然可能顯得老生常談,但是每一位企業人都應當具備與實際運作相匹配的思維和智慧。必須能夠在發現問題一分析和定義問題一解決問題的整個流程當中運用各種各樣的不同思維方式,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此外,以我本人為例,我的管理視角在立足于30多年經驗的基礎上,總是能夠跨越不同行業進行全球化的展望。
但是我想要特別指出的是,盡管當前整個日本社會掀起了鍛煉邏輯思維等各種思維方式的風潮,然而大多數人都只不過是在簡單地依照書本所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模仿,而越來越缺少自身的獨創性和靈活性。
作為參考,我在這里舉一個我自己是如何思維的例子。這就是我長年以來,為了讓日本擺脫經濟低迷而一直在提倡的“心理經濟學”。
回首日本失去的15年我們就會發現,日本大眾不僅未能重振過去的好時光,且依舊專注于儲蓄而非消費。實事求是地說,如今的美國人也存在著同樣的傾向。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必然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我把這稱之為“海葵現象”。海葵一旦受到刺激,就會立即把觸手都縮回去,然後需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會重新將觸手又伸展開來。
現在日本最令人擔憂的狀況是大眾陷入了過度恐懼之中。此次的金融危機已經成為了社會大眾消費欲望大幅萎靡的重要致因。在這種狀況下,即便不斷擴大政府支出,乃至向窮人直接發放救濟金也無濟于事。從過去的調查便可得知,一個獲得了1萬日元饋贈的人,在景氣低迷時只會花費其中的3 500日元。而景氣繁榮時則會花費其中的7 500日元。這樣的差異對于一個社會的經濟狀況而言是不可估量的。
與此相對應的是,已經在一些地區實施發放的,以刺激消費為目的的商品券反而顯現出了更加顯著的效果。在德國,消費者擁有的9歲車齡的汽車在以舊換新時能夠獲得2 500歐元的補貼,僅此一項舉措就讓德國的汽車銷售量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了30%。這無疑正是心理經濟學的一個完美實證。
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促進消費者心理和信心的恢復。因此可以斷言,經濟復蘇的關鍵在于心理學。也就是說,需要在能夠推動有消費能力和意愿的人群大膽消費的地方進行投資。這一點也正是我提倡的“心理經濟學”的核心之所在。
然而放眼現在的日本,本來應該具備相應知識的大眾媒體卻完全熱衷于報道只會進一步導致經濟狀況惡化的負面新聞,作為國家和社會領導者的政治家們也一心沉浸于以選戰為目的的支離破碎的經濟復蘇對策中。這些以自身喜好和利益為上的媒體與政治家們共同加劇了日本經濟的隕落。作為世界第一儲蓄大國的日本,為了擺脫這場危機,現在必須毅然決然地重視和運用“心理經濟學”!
不管是針對任何經濟復蘇對策,都能夠提出具體的提案與解決方式,這正是現在我們亟需的智慧與頭腦。日本人必須不為情緒化思緒所干擾,要全面解放思想,突破思維藩籬,掌握創新型的想象力。此外還必須能夠不為各種假象騙術所欺,具備完善的風險控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這個猝死時代中最終得以幸存。注重思維方式而非答案,并將其運用于實踐之中
本書由近些年來我所撰寫的一系列相關主題的論述文稿重新修訂後集結構成。每篇文章都是以當前日本的熱門話題和問題為藍本,加以我自身的分析,并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和對策。所有這些論述都顯著地體現了我本人一貫所秉持的發現問題一分析和定義問題一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必須再次指出的是,我們在21世紀所面對的各種問題絕對無法通過上一個世紀的思維來獲取正確的答案。當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范圍日趨全球化時,我們遭遇到的問題也愈加復雜化和多層次化,因此也就再也無法指望簡單的解決方式,只能依靠多樣化的應對模式。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日本人從來沒有得到過與此要求相匹配的訓練。
我期望讀者能夠通過本書來了解和掌握我通過長年培養而形成的突破定勢的創新型思維能力、假設推測能力、理論思考能力等多種多樣的思考和思維方法,也就是說,能夠利用“大前的頭腦”來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本書第1章收集的是關于當前日本所存在的風險的論述。第2章則主要是針對日本面臨的挑戰所提出的建議。我希望再次引發公眾關注我在數年前就早已指出的日本在改革進程上的遲緩,以及對于未解決難題的刻意回避這類問題。我也相信這本書能夠喚起日本大眾的危機意識。此外,在番外篇中,主要收集的是一些與雷曼事件之後的金融危機相關聯的論述。
但是不管具體內容是什么,我都希望本書的讀者們不是把本書作為一本單純的論述文集來進行閱讀,而是能夠基于如何在產業猝死的風險當中生存發展的視角,從中學習到如何應對挑戰的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
構筑21世紀面貌的三個經濟要素的巨大威力將會從現在開始真正逐漸顯現。事實上,今後10年到15年將會是一個宏大的實驗階段。如何給不受限制的杠桿經濟套上韁繩、被扭曲的全球化、消除各類差異、網絡社會的真實狀況、私欲與公益的再分配等,這些不斷露出水面的問題正是只有在無形的大陸中才會存在的挑戰。如何正確解決這些問題,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既是我們被賦予的使命,也是我們的希望之所在。
我堅信未來的歷史學家們在回溯歷史時一定會這樣寫:“21世紀的經濟和文化在擺脫了新世紀之初的危機,進入2010年代之後。終于得以迅速繁榮興盛開來……”

目次


第1章 招致產業猝死的日本病因
1 舊時代的思考是導致國家“猝死”的死神
無法抵制的中國產品
日本社會無法回避的引進外國勞工問題
2 若不立即進行教育改革,日本的集團IQ勢必堪憂
日本人不愛動腦子的特點和懦弱的民族性都源自日本的教育
3 日本落後的軟件系統研發與東證股票交易所事故之間的必然關聯
客戶與開發者經由間接溝通方式開發出來的軟件系統往往問題叢生
日本企業無法開發出符合國際標準的軟件系統平臺
軟件系統的缺陷最終需要依靠“人”來彌補
失敗不可避免,所以應盡早暴露缺陷,以便及時加以改正
若繼續保持現狀的話,東證交易系統的問題將不可能得到解決
4 膚淺的日本媒體只會做表面文章
絕對中立的門戶網站才是用戶的最佳選擇
iTunes Music Store與iPod的非凡之處
5 只依靠技術而缺乏世界戰略將導致日本企業繼續沉淪
所有信息設備都將被網絡化的時代
沒有哪家企業能夠抗衡Xbox360開創的未來世界
6 日本企業在實現國際化過程當中面臨的三個問題
企業必須下定決心依靠自身力量來培養優秀的人才
對于日本員工與海外員工過度差別對待的日本企業
構筑適合于跨越性發展的網絡型組織
企業對于國外客戶和國內客戶都應采取相同的態度
7 不負責任的高利貸從業機構和銀行損害了守法消費者的利益
針對“低端階層”的金融業務擴張只會導致社會風險的增加
應該由誰來承擔ATM免費化所產生的成本?
8 日本政府的愚民政策還在繼續愚弄日本國民
第1——換湯不換藥模式
第2——對民眾搞消息封鎖
第3——裝聾作啞
9 日本政府的管理系統純屬是浪費公帑
已經存在了四十年的問題何以能夠在九個月內就得以解決?!
已經在耗費金額上超過了建筑總承包商的IT總承包商
問題的根源在對IT系統一竅不通就作決策的政府官員身上
為國為民我愿意奉獻自己最後的微薄之力
10 小泉改革核心的郵政民營化的最終歸宿
“債務歸國民,資產歸新公司”的自私行徑
對于西川先生執掌新郵政公司大權的期待與不安
11 席卷日本的宮制不況——灰色利率的廢止與建筑基準法
“小泉改革的負面影響引發了經濟蕭條”的說法純屬誤導
日本政府缺乏全盤考慮的消費者、投資者以及勞動者保護方案
灰色利率的廢止觸發了日本中小企業的倒閉潮
《建筑基準法》的修改使得日本新開工建筑工程項目減少了40%
12 官僚+媒體+企業共同造成的“合成謬誤”進一步惡化了官制不況
金融廳不負責任的指手畫腳導致了海外資金的大量流失
一個總喜歡出爾反爾的國度
不負責任的媒體也是制造經濟蕭條的元兇
加強企業監管對于勞動者而言意義不大
日本企業應該如何解決好2009年問題
企業應該袒露心聲、大膽說不
消費者廳的組建將會進一步惡化日本的經濟蕭條
13 日本已經從“亞洲最富裕國家”的寶座上跌落了下來
日本甚至還有可能被第三位的香港和第四位的韓國甩到後頭
到新加坡去親身感受日本與新加坡之間的實力差異
日本官員和政治家們應該立刻停止將曾經繁榮一時的日本拖下水
第2章 超越“產業猝死"時代的十四個提案
1 鼓起勇氣解決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
專家學者鼓吹的眾多準則已經不再適合新時代的要求
2 日本真正需要的是激勵型“領導者”
培養專門解決問題的企業內部咨詢顧問
3 依靠“構想力”來開拓新時代
先破後立
通過反復積累“思考的經驗”并進行相應訓練,任何人都能夠擁有創新思維
4 只有依靠網絡才能夠消除網絡社會的種種差異
網絡是發展的關鍵
5 只有道州制才能拯救日本于長期衰退之中
政府部門和媒體都會共同反對道州制
實行道州制的好處在于能夠將日本從長期衰退中解救出來
日本應該容忍不同的發展模式
6 企業在認為“市場開始縮小”的瞬間停止成長
寵物業將是“超級爆發”的成長市場
日本最終將無法避免接納海外移民
返聘退休人員之類的雕蟲小技無助于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
7 要把團塊世代85兆日元的退休金吸引到市場中來
日本民族大遷徙即將開始
地方政府需要更加賣力地向團塊世代揮動橄欖枝
日本人應該為自己後半生的幸福及早作好準備
8 一億日本人共同來改寫日本國憲法
不熟知舊法律就沒法制定新法案
與其在法律條文間咬文嚼字,不如更加重視把握全局的能力
教育的方向只有在憲法中明確下來後才能真正顯現出來
一億日本人共同來改寫日本的憲法
9 盡早建立能夠與歐盟抗衡的稅收優惠制度
歐盟各國通過降低企業所得稅來競相吸引投資
建立足以維持日本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
利用資產課稅和附加價值征稅來充實政府稅收
10 日本必須改善工作效率——日本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的七成
在效率化方面一直裹足不前的日本服務業
日本的軟件系統開發公司也同樣在拖後腿
11 改進統計方法,正確測算經濟實態
能夠正確表示經濟狀況的方法刻不容緩
12 日本企業只有通過Global Niche Top戰略才能夠在競爭中獲勝
日本企業雖然在成品市場的份額較低,但是在材料市場卻占有優勢
確保了市場份額的企業才能夠獲得較高的收益率
日本企業具備的高水準技術確保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優秀品質
客戶的“苛刻要求”提升了機床的品質
美國、日本以及亞洲各國對于研究開發的態度迥然不同
13 培養能夠勝任“更細、更深、更持久”工作的人才
日本企業應該盡早放棄自相殘殺的做法
積極追求技術的橫向展開與探索新附加價值
日本人學力退步的原因在于國家戰略的失誤
材料及零部件產業積累的經驗與技能同樣也適用于其他行業
14 此時此刻更需要基于心理經濟學來開拓思維!
擺脫經濟恐慌的關鍵在于把握好“心理經濟學”
番外篇 動蕩的世界經濟與日本
1 對于早已習慣了金融危機的日本人而言,一個天大的機會已經到來
一個前所未有的美國與當前世界最強的日本經濟
以往的金融危機及其擴散模式
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資源泡沫與發達國家的住房泡沫
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擴散到了全世界
美國政府的巨額擔保以及美元的未來走向
不學無術的歐洲領袖們
2 日本應該把汽車業三巨頭買下來給美國做個人情
花旗銀行只有被國有化一條路可以走
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將何去何從
日本應該如何抓住當前這個機遇,有效運用作為當今世界最強貨幣的日元?
日本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3 必須建立一個取代功能欠缺的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金融監管機構
如今的銀行規模都已經膨脹到僅靠一國之力難以拯救的程度
建立針對金融產品的輸出審查制度
今後不可或缺的三項對策
汽車銷售數量在金融危機爆發兩個月之後才出現減少的理由
美國民眾對于汽車業三巨頭產生了“撒手不管”的意向
《破產法》第11章 的實施對于日本的影響
制定金融穩定法案來救助三巨頭并應對失業問題
4 日本其實并沒有喪失的“失去的十五年”
從過熱消費中開始冷卻的美國民眾
日本對華輸出的增長出現大幅減少
不斷惡化中的就業形勢、消費心理、股市
被日本金融廳肆意擺布的不動產公司和銀行
日本國內的過大老齡人口群使得企業只能到海外去謀求出路
“失去的十五年”為我們留下的東西
日本現在能夠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
5 什么才是全世界希望奧巴馬政權擔負起的“責任”
沒有敵人就無法運行的國家——美國
奧巴馬新政權的閣僚所預示的美國外交路線
奧巴馬新政權的經濟刺激政策只不過是在沿襲法國總統薩科齊的老路而已
“綠色新政“是否有效
6 奧巴馬政權對于經濟的認識非常危險
極有可能成為加速經濟衰退導火索的美國政府巨額公共資金投入
前財政部長保爾森“留下的禮物”
美國究竟是否能夠讓就業機會從中國回歸到美國?
7 日本政府沒有必要畏懼“購買美國貨條款”
住房是美國經濟的先行指標
顯示美國心聲的“購買美國貨條款”
“購買美國貨條款”的受害國與受惠國
結語
致謝

書摘/試閱

6 日本企業在實現國際化過程當中面臨的三個問題
根據大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測,從今往後日本市場即使在樂觀的情況下也僅僅只能做到維持現狀,而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則是開始不斷走下坡路。我本人對于這一點也持有相同的看法。除非是發生奇跡,否則不管是日本的人口結構還是教育政策都看不出日本能夠找到任何改變這種趨勢的可能性。因此日本國內市場的低迷停滯也就使得日本企業不可避免地必須接受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挑戰。
然而在實現國際化的道路上,日本企業依然面對著諸多阻礙,我將這些問題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個就是所謂的“2007年問題”。日本的團塊世代主要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屬于日本在二戰後出現的第一次嬰兒潮人口。“團塊世代”被看作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推動日本經濟騰飛的中流砥柱,是日本經濟的脊梁。在此期間出生的約700萬日本人將于2007年開始陸續進入退休年齡。這一代人大都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一直是最引人關注的消費群體。據估算,日本60歲左右人口所擁有的資產,是40至50歲人口的3倍以上。這群數量龐大的銀發族經濟基礎雄厚、購買力強,退休後還將有充足的閑暇時間。——譯者注五年後將開始步入退休年齡,這就將給日本社會派生出許多新問題。首先就是團塊世代留下的這個空缺究竟該由誰來填補?對于許多日本企業而言,現在還依舊無法找到有效的途徑來繼承團塊世代的員工所具備的各類專業技術和技能。
與此相對應的是,亞洲其他國家的企業則把目光盯在了這些即將退休的日本人身上。這是因為“對于那些外國企業而言,如果想要掌握某項技術的話,只需要雇用擁有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退休日本人士就行了”,因此日本的獵頭公司也就以此為機會,通過為外國公司招募他們需要的退休日本員工而從中大賺一把。事實上僅就我所知道的,目前已經有好幾家日本的人才資源公司正在從事這種業務,由此并可以推測出日本技術的外泄終究在所難免。
第二個問題是勞動人口問題。由于年輕人力資源的匱乏,日本的消防、警察以及自衛隊等需要年輕人力的行業已經由于為了爭奪年輕人而產生矛盾。可是與此同時,在日本的年輕人當中,啃老族和無業者的比例卻又在日益擴大,并且這種狀況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因此就算日本的相關部門能夠招募到這樣的年輕人,但是對于那些需要這樣的年輕人來承擔的工作職責而言也照樣是無濟于事。因為現在大多數的日本年輕人無法適應緊張繁重的職場工作,每當面對工作中產生的各類問題時,他們采取的往往都是消極逃避的態度。
所以最終日本將不得不到海外去尋找優秀的人才,并把他們配置到恰當的日本國內崗位上來。當然對于日本人而言,居然要到海外去募集國內所需人才的確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然而這又是一個攸關日本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因為與其雇用那些不堪勝任的日本人,還不如干脆直接選用那些優秀的外國人才要更加靠譜。
可是現在依然有一些日本人無法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他們以為所謂的全球化就是“把低端環節(制造業等)移轉到中國等海外據點去,而由日本人來負責高端環節(策劃、設計等)”。然而一旦涉及人才問題,事情就變得不再是這么簡單。因為即便在剛開始時高端工作都是由日本人來負責,可是只需過上十年,這個環節將依舊成為外國人的天下。
最近這些年來,縱觀那些在中國獲得了成功的日本企業,在圍繞如何使用日本員工的問題上也遭遇了許多困難。因為當優秀的本地人才成長起來之後,企業究竟又該如何處置現有的日本員工為好,說實在話對此誰也找不出更好的辦法。在這種情形下最終能夠真正掌控在日本企業手中的大概就僅僅剩下資本(充足的資金)了。況且,就算在資金面上日本企業現在也同樣受到了中國企業的猛烈追趕,因此中國企業凌駕于日本企業之上只是早晚的事情。
正是由于這樣一種現狀,任何試圖“區分高端和低端”的理念都顯而易見是與國際化的真髓背道而馳的。而那些固執于這種理念的企業即便到海外去開設了生產據點,也仍然難以被稱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因為基于這種理念,企業無法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而且就算能夠培養出這樣的人才,也很容易立刻就被競爭對手給挖了墻角。
第三個問題就是中小型企業出于迫不得已的情形而被迫卷入的全球化戰略。舉例來說,在日本汽車產業當中,有不少中小型企業都在海外設置了生產據點,然而這些企業都并非自己主動要到海外去開設生產據點,完全是由于作為它們重要客戶的各日本汽車制造廠商將生產線轉移到了海外,才不得不也緊跟而去。由于這些中小型企業都不是基于自身的戰略布局主動到海外去開拓業務,因此當它們在具體實施海外進出戰略時也就顯得捉襟見肘,力有未逮。昨天還在日本的公司總部負責後勤事務的員工,今天就被匆忙派赴海外分公司上任的例子在這類日本中小企業里不勝枚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究其根源完全是由于這些中小型企業的人才匱乏所致。
因此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到底怎樣的人才才算得上是全球化人才”也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就在于,當企業試圖向全世界擴張時,卻又沒有培養出與這種企業變化相適應的人才。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家“國際化企業”不曾被這個問題所困擾過。
P32-3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