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落花無言:與 于是之 相識三十年(簡體書)
滿額折

落花無言:與 于是之 相識三十年(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落花無言——與于是之相識三十年》是以話劇《小井胡同》廣為人知的著名劇作家李龍云,深情講述他與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于是之過往相識三十年的感人之作。
于是之,中國當代話劇界泰斗級人物,十九歲以寒門知識分子的才華與無奈下海從藝,卻仍不棄讀書,成功塑造了《龍須溝》中的程瘋子、《茶館》中的王掌柜等一系列經典人物,堪稱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藝術偶像,也與眾人成就了一代話劇的輝煌。而今。耄耋之年的于是之已沉?不起,然其塑造的眾多人物,仍是無數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作者以親歷事件為主要線索,將諸多獨家故事娓娓道來,輔以部分于是之自述,及其家人、友人、研究者的追憶與述評,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這位藝術大家的坎坷人生、復雜性格,客觀深入地探究了他豐富細膩而又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特別是所引于是之夫人李曼宜女士提供的從未刊發的=人通信、于是之日記乃至“文革”中的“交代材料”等,不僅為本書增色,也是于是之研究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以著名劇作家的視角審視、描述著名表演藝術家,鮮見而獨特。作品情深卻不溢美,幽默且入術三分,還有那字里行間流淌著的溫暖與惆悵,不僅寫活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于是之,也為研究我國當代藝術發展及知識分子心靈史,提供了極好的實例與思考。
《落花無言——與于是之相識三十年》由李龍云編著。

名人/編輯推薦

由李龍云編著的《落花無言——與于是之相識三十年》以親歷事件為主要線索,將諸多獨家故事娓娓道來,輔以部分于是之自述,及其家人、友人、研究者的追憶與述評,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這位藝術大家的坎坷人生、復雜性格,客觀深入地探究了他豐富細膩而又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全書共二十七章節,內容包括惆悵人生、初嘗“巢果”——演戲生涯開端、民以食為天——下海!、從“程瘸子”到偉大領袖、土改與苦悶……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寫于2003年,2004年首刊于北京政協《文史資料》,同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囿于當時條件。一些該說的話不能說,全文僅五六萬字。文章發表後,一些報紙雜志,諸如《北京晚報》《中國戲劇》《新晚報》《南方周末》《中國文化報》等相繼轉載,足見國內還是有人對于是之保持著興趣。
現呈于讀者面前的,是2010年應北京出版社之邀,在《我所知道的于是之》一文基礎上重寫的一個新的于是之。屈指算來,距初稿寫就已時隔七年。隨著時間推移,應該說造成當年寫作時那些顧忌的因素在減少,但,仍有些話需留待將來。這或許是令人最無奈、最傷感之處……
現在的很多年輕入已不再知道于是之了。
而上世紀的50至90年代,于是之曾長時間為社會所關注,遠比現在那些當紅的明星們有影響。
于是之,原籍天津,1927年生于唐山,乳名唐生。百日喪父,隨母遷居北京。1935年入孔德小學讀書。1938年畢業于北師大附小。初中曾就讀于北師大附中,後因家貧輟學。為養家胡口,十五歲起到一日本倉庫做傭工,旋至一偽衙門(北平華北統稅總局)當抄寫員。業余時間曾參加輔仁大學學生組織的沙龍劇團及南北劇社的演劇活動。
1945年以同等學力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法文專業,不久輟學、失業,加入祖國劇團,自此開始職業演劇生涯。
1946年初至。1948年底,先後在平津等地演出話劇。
1949年2月參加華北人民文工團(即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前身),直至離休。
1951年因成功塑造了《龍須溝》中的程瘋子,從而奠定了優秀話劇演員的地位。
1958年在老舍名劇《茶館》中扮演王利發,藝術上臻于爐火純青。
此外,還曾在電影《青春之歌》中扮演余永澤,在電影《秋瑾》中塑造了清末官僚貴福的形象,深刻揭示了角色的復雜性格。
于是之專集的編者們認為,于是之是北京人藝演劇學派在表演藝術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表演風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詩意。同時他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求學者與理論探索者,長期致力于豐富發展,由焦菊隱先生倡導建立的北京人藝演劇學派理論,并撰有《論民族化(提綱)詮釋》長文,主編有論文集《論北京人藝演劇學派》……
一些報刊文章甚至稱他為大師。
而于是之自己則認為:“我不是大師,我只是個普通演員,局限性很大……”
在我看來,于是之是一名演員,一名以演戲為生知名度很高的演員。于是之的價值除去他在表演藝術上的成就外,主要是他的人格和他所感受過的那份痛苦。他的人格體現在他人生的方方面面:他的自律、正直、風趣、幽默,他的讀書,包括他貧苦的童年所帶給他的平民立場。1997年于是之專集出版時,根據他自己的要求,書名定為《演員于是之》。而于是之名片上的頭銜順序,則是“演員、北京人藝副院長”。
時下,在形形色色的學者紛紛以大師自詡、形形色色的藝術家紛紛以貴族彩衣為逐獵目標時,于是之這類舉動更凸顯出了他那種平民意識。它們像于是之的一生一樣,既平實樸素,又令人回味無窮。
而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承受過的那份痛苦,不僅來自他的性格氣質,來自他那種底層人的敏感與自尊,更來自他曾主持過的劇院工作。1984年、1985年前後,北京人藝有三部話劇《小井胡同》《車站》《吳王金戈越王劍》,先後一度禁演。不論是作為劇本組組長還是後來的副院長,于是之都是重要責任人。他所面臨的困境,既包括如何保護演出集體的積極性,又為院內外不喜歡他的人送去了詬病的口實。他夾在幾種力量之間,感受到很深的惶恐與痛苦。這類痛苦在那風波迭起的年代是那樣典型,自然令人聯想到魯迅先生的雜文《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咀嚼過這類痛苦,懂得這份痛苦的沉重,使于是之與很多“藝術家”區別開來。那不是談員的痛苦,也不僅僅屬于個人。
多年來,在于是之的諸多感慨中,有兩句既幽默又耐人尋味:
一是“一個臺下的流氓,演不好臺上的流氓”:
一是“一家劇院的頭頭兒對作家,要是像當鋪掌柜似的成天耷拉著臉,絕沒好兒……”

目次

第一章 惆悵人生
 【一】我成了于是之的小朋友
 【二】對我個人來說,于是之是不可替代的
 【三】“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四】“留得清白在人間”
 【五】人有命運嗎?
第二章 初嘗“巢果”——演戲生涯開端
 【一】冥冥之中
 【二】主演《牛大王》
 (三】“我同話劇結下了緣”
 【四】命運女神的播弄
 【五】無路可走與祖國劇團
 【六】讓他入神的悲涼
 【七】“電影總像是與我無緣”
第三章 民以食為天——下海!
 【一】下海,當戲子去!
 【二】大雪天,只有四個觀眾……
 【三】紫竹林里的敏感與自尊
第四章 從“程瘸子”到偉大領袖
 【一】于是之的初戀
 【二】“我演程瘋子”
 【三】為演毛澤東留下了“禍根”
 【四】一生的心結
第五章 土改與苦悶
 【一】地主婆抹了脖子…一
 【二】土改日記
 【三】寥寥幾筆,極有味道
 【四】幾次同妻子商量捐獻工薪
 【五】楊區長的“瀟灑”
 【六】“革命動力”與“革命對象”
 【七】書生,居然也那樣聲色俱厲?!
 【八】痛苦的六年半
第六章 大饑饉與60年代
 【一】《魯迅傳》與大禹
 【二】“我竟吃了九兩面的餃子”
第七章 風波迭起的80年代
 【一】不能讓作家像進了當鋪似的
 【二】初識是之老師
 【三】一個溫暖的沙龍
 【四】于是之辦事如此縝密
 【五】“跑出來的?越獄!”
第八章 《小井》風波
 【一】風波乍起
 【二】風波中的于是之
 【三】于是之:關于《小井》的一封長信
 【四】陳白塵: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五】“人藝要公演一部反黨的戲!”
 【六】可笑的是,陳老仍在期盼……
 【七】“我今兒怎么他媽這么有靈感呀!”
 【八】第三個第五幕
 【九】“領導來談意見……您不來也好”
 【十】“……我算慣犯啦!”
 【十一】幾期發黃的《簡報》
 【十二】陳白塵:向夏衍說話應是我的責任
 【十三】陳白塵:關于《小井》的書信
第九章 關于《茶館》
 【一】曹禺:《茶館》第一幕,那是經典啊!
 【二】白薯的浪漫
 【三】對《茶館》劇本的“蹂躪”
 (四】作家的妥協與無奈
 【五】老舍的抵抗
 【六】于是之的憤怒
第十章 魚與熊掌
 【一】“明知道是海,大概也得跳了”
 【二】齷齪與乏味
 【三】回頭是岸
第十一章 曹操——一個迷人的世界
 【一】初識曹操
 【二】再識曹操
 【三】魏武故里的遐思
 【四】曹公鄉黨中的學者們
第十二章 漸行漸遠的曹操
 【一】喬遷
 【二】遁走許昌
 【三】無法忘卻的曹操
 【四】風云突變
 【五】“真恨不得快到六十啊!”
 【六】禍不單行
 【七】舉目茫茫
第十三章 《小并》風波的轉機
 【一】乍暖還寒
 【二】修改的著眼點,仍是增加“光明”
 【三】我的“菲常措施”
 【四】田沖老師仗義執言
 【五】劇院內的一個傳說
 【六】蘇民老師的隸書對聯
 【七】“這主兒,頂多算是條狼…”
 【八】聊以自慰
第十四章 劇本組長與“小人物情結”
 【一】“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來的”
 【二】“劇院離不開作家”
 【三】于是之與他的“三不朽”
 【四】“鞭尸”與“鞭胎。
 【五】靈魂深處的。小人物情結”
第十五章 于是之與蕕的飼作
 【一】我帶給他的失望竟如此沉重……
 【二】“演魯迅?我行嗎?”
 【三】一幅無字無畫的白茫茫的宣紙
 【四】《正紅旗下》的魅力
 【五】身在“曹營”,心系《正紅旗下》
 (六】小勢可造,大命難違
 【七】“尊家不會以為我這是名利思想吧?”
 【八】我與于是之之間的隔膜
第十六章 從奧尼爾到《天鵝之歌》
 【一】為之生、為之死的理想
 【二】絕不肯出賣自己的奧尼爾
 【三】一個很大的母題
 【四】他希望我能從消沉中走出來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于是之
 【一】“那年,我才三十九……”
 【二】羈押史家胡同
 【三】最大的麻煩
 【四】四十二年前的“交代材料”
 【五】“我曾在長安街賣小報”
 【六】“我學會了偷偷喝酒”
 【七】一生唯一的愧悔
第十八章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又”
 【一】“夫人連小組長都不讓我當!”
 【二】“有好些回,我都想順十二樓陽臺走下去……”
第十九章 童年
 【一】“極為清貧”與讀書
 【二】“我想念衛天霖先生”
 【三】再說幾句吳冠中
 【四】“子承母業,去當當”
 【五】喜歡上既不能當吃又不能當穿的學問
 【六】輔仁大學里的“竊聽者”
 【七】廁所中的冷餐
 【八】童年印象中的“鮮血淋漓”
 【九】苦澀、貧窮與平民意識
 【十】“我這條魚,算是他媽背透了!”
第二十章 母親
 【一】母親帶來的屈辱感
 【二】母親的堅強與尊嚴
 【三】祭母親
 【四】四十年前的祭文
 【五】與他人迥然有別的自尊心
 【六】《天朝上邦》中的索老四
 【七】“清污”如火如荼之時
 【八】“出份子哪?你隨我?”
第二十一章 在中國,復雜莫過于人際關系
 【~】“兔子急嘍還咬人呢!”
 【二】“對不住您了!把您的家伙給摔了…”
 【三】“人的脾氣就是人的命!”
 【四】北京人藝一個時代的終結
 【五】“是之一切毛病和悲哀的原因……”
 【六】“怪不得一些皇上出家當了和尚…”
 【七】“老刁不結交官府’
第二十二章 于是之與“馭人之道”
 【一】“我手下有二林”
 【二】為友人寫序
 【三】我看于是之與黃宗江
 【四】施舍背後的冷漠
 【五】“那興許是老娘兒們挑事……”
 【六】借助他人名聲抬高自己,是恥辱
 【七】林兆華至少夠個勞動模范
 【八】“公家的門框”與“私人的核桃。
 【九】于是之突然樂了:“好,有骨頭!”
 【十】“張市長是來訪貧問苦的……”
 【十一】“他們家信洋教……”
 【十二】“這是國家劇院,不是票房”
第二十三章 于是之與石揮
 【一】。是之演戲的路子像舅舅”
 (二】演戲的“根”
 【三】匆匆隕落的星
 【四】“君子不掠他人之美”
第二十四章 于是之的幽默與悲涼
 【一】于是之笑著伸出右手:“這是是之大姐!”
 【二】“我還想找一有錢的主兒,愛愛他呢!”
 【三】“對!對對!地下黨不應該穿褲衩兒……”
 【四】“幾份兒碑帖,一點兒小意思……”
 【五】指導教師?于是之呀!
 【六】“誰知道我?我冤死啦!”
第二十五章 從《徉麻將》到《太平湖》
 【一】“厭煩”與“癡迷”
 【二】接手《太平湖》創作
 【三】體驗自殺前的心情
 【四】中國文人沒有自殺的傳統
 【五】董行佶之死
 【六】難產的《太平湖》
 【七】我拒絕了于是之
 【八】《太平湖》一事的癥結
第二十六章 西北之行——絕唱
 【一】于是之的《天鵝之歌》
 【二】“上蒙古我都敢跟你們去!”
 【三】于是之一指餅鐺:“先一人來倆!”
 【四】“飛來橫禍”
 【五】懷念劉厚明
 【六】《傅雷家書》與“甩閑話”
 【七】大客車上的奇跡
 【八】“錯了的東西更有行市”
 【九】“我可能真要轉運…”
 【十】一下子好像老了十歲
第二十七章 于是之的價值
 【一】“戲劇必須有市場,但演員絕不能當商人”
 【二】“演員應有自尊,不應自輕自賤”
 【三】演員要一生讀書
 【四】一生愛讀魯迅
 【五】醉心姊妹Z術
 【六】不做“名”和“利”的奴才
 【七】“不能大師滿街走”
 【八】“江湖小行腳”
 【九】于是之心目中的學者、“先生”
後記一
後記二
後記三
作者小傳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惘悵人生
【一】
我成了于是之的小朋友
寫一寫于是之,已醞釀了很多年。1996年秋在婁師山莊,北京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張廉云?大姐找到我,很認真地跟我說:“看來于是之寫不了自己了,希望你能答應下來,寫一寫于是之。”
我答應了。
其實,我代替不了于是之。不要說我,任何人都沒有能力走進他的心靈深處,沒有能力替代他自己那份內心剖白。于是之是那樣豐富與矛盾,他的性格和他的精神世界具備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全部復雜,而他的那份自我剖白又是那樣獨特,那樣有價值。可惜近年來隨著他語言與思維能力的喪失,已很難再出現了,這絕不僅僅是于是之個人的悲哀,而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文字材料又是這樣少……
我1982年來到北京人藝,于是之是我的直接領導。整個80年代我在北京人藝所處位置比較特殊,準確點說,是我與于是之的關系比較特殊,對于是之的了解相對方便一點。
于是之長我二十二歲,我在他面前比較隨便,沒什么拘束。于是之對我,可能覺得我喜歡讀書,人也還算可靠,因此,與我傾心交談的機會比較多。而從當時的客觀條件上講,我們都住在北京人藝,他的家在劇場四樓,我的寫作間在三樓311。整個80年代,除了創作之外,于是之的欣喜與孤獨,包括戲劇界時斷時續的風波所帶給他的惶恐、煩躁、郁悶,甚至讀書寫作偶有心得,他都要到我這里來說一說。我收藏了一批小條子,大都是于是之到311來找我時沒有碰到,釘在門上的。那段時間,于是之接待國內外客人,如會見俄羅斯戲劇家代表團和(中國)臺灣作家白先勇等,都曾找我去作陪;遇到一些比較重大的人生選擇,如有人推薦他做文化部部長,胡耀邦接見了他,他也要跑來說一說。
現在回想起來,他可能有他的孤獨。他需要一名即使不能幫他拿什么主意,但至少不至于壞他什么事的年輕朋友。80年代,在那個風波迭起的年代里,基于命運的安排,我就成了于是之一名這樣的小朋友,從而為二十年後的《我所知道的于是之》提供了一個基礎。這個基礎,至少是真實的,是同情他的,是希望理解他的。而我所講述的一些親歷親見的于是之的故事,也很可能是唯一的……
但是,幾年來,每次提起筆,心里涌動著的都是一團推不開的情緒,一種惋惜和無奈。古人講:“文章以氣為主,以意為輔,以詞采章句為兵衛。”而我這篇文章遠沒有那樣的一氣相貫,有的只是一種同情和惆悵。于是之,一位一生視表演藝術為生命的藝術家,現在已不能再說話。惆悵是什么?是一種無奈,一種面對美好的流失但又不得不接受下來之後的感嘆……
為了讓年輕朋友們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于是之,。拙作引用了部分于是之及其家人、友人、研究者撰寫的文字。而為了行文之簡潔,我在尊重原意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梳理與縮略,懇請各位見諒,并深深致謝!
【二】
對我個人來說,于是之是不可替代的
1993年于是之告別了舞臺,他是伴隨著整個《茶館》劇組告別舞臺的。在那之後,他無數次想重返舞臺,無數次的努力,無數次的失敗。1995年秋在大西北,在延安古城,我目睹了他的最後一搏,但結局還是失敗了。從那時開始,于是之接受了這個現實,這反而越發加重了那種人生的惆悵。
現在對我來說,寫于是之已經成為一種自覺,一種想擺脫也擺脫不掉的情緒。于是之那些往事不斷浮現在眼前,成為對我的一種折磨。對于我個人來說,于是之是不可替代的,他是為數不多的,能在戲劇創作上給我具體幫助的人。這種幫助主要是指,他幾乎是唯一可以與我傾心交談的人。他對我的創作,對我這個人的理解,包括性格上的敏感與復雜,無不知之甚詳。于是之當然也有他的毛病,但他從來不會整誰,包括那些令他十分厭煩的人。于是之是值得作家朋友們信賴的。
小勢可造,大命難違,人有命運。而從一定意義上說,于是之的命運影響著我的命運。
對于是之的離職抱有這種情緒的,并不僅僅是我一個人。2002年6月,在北京人藝紀念建院五十周年的宴會上,作家過士行面對人聲鼎沸的大廳喃喃自語道:“于是之沒來。有沒有他還是不大一樣。他在時這種感覺并不強烈。現在,他離開了這個位置,那種感覺那么強烈……”P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