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未來藝術檔案(簡體書)
滿額折

未來藝術檔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未來藝術檔案:人造 自然藝術趨向與潛默思想的回歸》通過對當代先驗藝術以及特有的藝術現象進行歸納、梳理、分析,從而對未來藝術發展的可能性進行預設,以避免拼盤與亂燉,在當代藝術多元面貌中尋找樸素的價值規律,關注藝術思潮走向,從而最終得到歷史的沉淀。作者以藝術檔案框架的形式,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新媒體藝術、生化變異藝術、物理轉換藝術、數字虛擬藝術、人工仿真藝術、當代嗅覺藝術、虛設藝術、當代潛默藝術、當代權充藝術、當代曖昧藝術、新快-拍影像、當代童話藝術等藝術現象進行提案分析、論證。

作者簡介

張海濤,1976年生,1994年至1999年于湖北工學院、西安美院學習。中國藝術檔案網主編,北京宋莊美術館策展人。策劃展覽三十余次。發表文章《中國權沖(充)藝術——選擇、復制、篡改》《暖昧?不確定性表達》《關于暖昧?權充藝術的訪談》《潛默?靜默(潛默藝術)》《新快?拍影像》《後人類:超(自)然藝術趨向一新倫理、新時空、新生命》《人工生命藝術》《新媒體藝術的語言表達元素》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未來藝術檔案:人造自然藝術趨向與潛默思想的回歸》編輯推薦:以策展人的視角,借歷史、未來說今天,借西方說中國,書中有敏感、困惑的案例,也有不動聲色的潛默案例,有西方案例也有中國案例,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啟示,同時保持清新的東方精神。

近幾年我一直在尋求當代藝術系譜化研究體系,如梳理、文獻、類型、歸納、系譜、檔案。2006年和幾個朋友一起做了一本書刊《類型》和“類型”展;2007年上半年我策劃了一屆有三個分主題(權充、曖昧、潛默)的主題文獻展;2007年下半年則歸納入檔的形式,我策劃了兩次影像檔案展,創辦藝術檔案網;2009年又策劃“未來索引:自然‘不自然”——青年策展人邀請展。這幾年做的事情不論類型、主題文獻還是檔案系譜,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即對現在與“未來”藝術現象的預設、歸類、梳理、比較和分析,避免拼盤與亂燉,在當代藝術多元面貌中尋找樸素的價值規律,關注藝術思潮走向,從而最終得到歷史的沉淀。
近幾年沒有主題或泛主題的展覽、書籍太多,多數展覽沒有學術指向,被商業和糊涂氣氛籠罩,有類型、有主題的書籍和展覽就顯得難能可貴。
本書以檔案框架進行案例分析,檔案即分類存放的文件、材料等,同時具有根據實際情況查詢、提取、傳送、宣傳的特點,案例是檔案中重要組成部分,有方案事例的意思,即記事案卷、提出計劃、辦法等文件,合乎某種條件的事例,如論文中的論據,說明文中的舉例子。案例分析是對檔案中的案例進行預設、剖析、論證,而非簡單的案例列舉。案例的論證目的是為了尋求有意義的東西,使主題、論點、檔案得以成立并且具有價值和發展的可能性。
未來案例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現象的提案分析,論證;也是現在還在萌發狀態,未來可能實現并成為趨勢的現象的提案,未來案例學則是研究這一課題的學科,也是一種論證方式。現在案例的萌芽和邊緣狀態可能在未來發展成為趨向和主流現象,現在萌發就是未來的可能,書集結構由遠至近,由後往前的時間倒敘手法介紹,關注未來、警示現在。以案例的事實、虛擬論證未來、預知未來,從而著手現在。由未來判斷現在,由未來啟示現在。案例,這個詞具有未來和現在的綜合特征:“案”,有方案、計劃之意,也有現在實例、事例特征。未來案例是一個選題相悖的混合體,以未來觀現在,以現在預知未來,避免一種坐井觀天、亡羊補牢的眼界。未來藝術案例,從詞面本身來看也是一個多元時效的混合體。本書不僅僅是對當代先鋒藝術案例的梳理,更多的是尋求藝術以後發展的可能性,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可能性,以未來的視角觀當代藝術,打開另一種視角,從而區別于一般的過去式的藝術史綱。
全書作者擬出了十幾個藝術案例進行分析,有些案例是作者以前策劃的展覽的實證,有些案例是作者即將策劃的提案分析,另有部分案例是作者對參考文獻的梳理。
本書從不同角度將藝術案例分為以下幾類:
一、從時效上分
未來藝術案例和現在藝術案例的相互滲透
未來檔案學是對未來有潛力的國內外藝術趨向的提案分析,打破了我們以往案例學的過去式分析、封存,對未來藝術形態論證、虛擬方案前景的預設,尋求可能與發展。如:人工仿真藝術、數字信息藝術、生化變異藝術、物理轉換藝術、虛設藝術、嗅覺藝術等,未來案例學是對新媒介、新感覺的潛規則的探索。
現在藝術案例是對當下生存案例的論證區別于傳統歷史的描述,敏銳觸及當下生存的困惑和感受,預知未來的發生與發展。
如:潛默、權充、暖昧、傻瓜、新快·拍藝術等
潛默藝術,作品關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在當下及未來人群的體現和新的詮釋,作品傾向禪靜、樸素、淡、不動聲色的語言及心靈感受。
權充藝術關注挪用、仿制、修改原像轉換為具有當代及未來語境的作品,可能引發版權及原創性的爭議。
曖昧藝術作品則傾向對當下曖昧的生存體驗的思考,當代及未來人與人不確定、態度不明的心理狀態和關系。
二、從思想邏輯上分
人本案例分析和科學案例分析及其融合
人本案例,是以人為本的理論案例,其特點是把人作為思想研究的核心、出發點和歸宿,通過人此時此刻在本身的生存狀態和感受來探尋世界的本質及其他思想問題,如潛默、曖昧、事件等藝術案例。
科學案例,是以科學的眼光、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其思想理論,把人類精神文化現象的認識根源歸結為科學,強調研究的客觀性、精確性,其思想根基是邏輯實證和主觀經驗案例。如:中國傻瓜、超(自)然藝術案例、嗅覺藝術案例。然而科學案例與人文案例更多的不是孤立的存在,更多的是相互的融合與交叉研究,只是思想和形態偏重不同,同時它也引申出第三種案例特點。
三、方法論案例、感覺論案例及相互滲透
方法論案例:是以作品媒介語言的表現方式對作品或展覽、評論的案例進行研究。
如:權充藝術案例、新快·拍影像、觀念紀錄、嗅覺藝術、數字虛擬藝術
感覺論案例:是通過語言媒體、選題作品透露出的感覺和狀態為主要研究和分析案例的方向。
如:曖昧藝術案例、潛默藝術案例、中國傻瓜、超(自)然藝術案例
文藝思想(包括藝術)持續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于藝術兩個基本要素的變化,即不同時代語言媒介的變化和即不同時代提供給藝術家不同的生存感受(兩者也可能單獨發展和支撐)。藝術從出現至今,媒介的變化從未停止過,從古代原始巖畫直到素描、油彩、攝影、行為藝術、電影、裝置及多媒體藝術(遙在藝術、電子藝術、錄像藝術、網絡藝術、傳真藝術、噴繪藝術……),相信不久的未來必然還有新的媒介出現,并伴隨著媒介新的時代感受和語言樣式同樣變化著,再者每個時代又有讓我們觸動的生存感受和文化針對性,藝術必然不會枯竭,除非人類滅亡。四、按未來趨向及東西方文化特征分
1.超(自)然趨向案例
即以科技媒介為手段,對自然化生存狀態的介入,進行物理轉換、生化變異、人工生命仿真、數字虛擬、虛設藝術、新媒體地景藝術研究和改造。
超(自)然藝術關鍵詞:超自然藝術、後人類、新時空、遠程通訊藝術、不確定、雙刃劍效應、新道德·新思維·新空間、機械自動化、人工仿真藝術、虛擬、生化藝術、基因藝術、嗅覺藝術、人工生命社會、多媒體藝術、非理性世界模式、當代科技藝術
生物工程和計算機科技的進步引發的“超自然”現象隨之改變著人類的行為與觀念。弗洛伊德自然的“心理人”模式正在逐漸被新的模式所取代。遺傳重組的潛勢正在迅速推進人類超越達爾文的自然進化說,進入人工改造的大膽領域。自然與超自然思想矛盾正向我們這個時代發起挑戰,這個時代即將成為舊人類尾端和後人類開始的交界的時期。人類科技的“雙刃劍”效應人人皆知,高科技的進步帶動著“全球化”進程,隨著電子媒介的一體化,人們日益感到“全球性”的表象已成為一種強大的意識形態。高科技的仿真人造、虛擬未來、基因突變、克隆整形、遠程通信同時性等給人類帶來高效的感官滿足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精神的異化和生存環境的改變,這些超自然的虛假的現實和未來,成了人們普遍的價值尋求點,使人們熟悉的地域性文化和精神面臨意義和價值虛無的危機。它們的不確定也帶給人們信仰缺失、精神空虛。我們也知道,不久的將來,技術的進步將迫使我們發展新的道德,我們的將來需要建立一種新的道德結構,這一新的道德結構將給人們提供可進行繁多選擇的框架。生命的限度將不再是確定的,我們必須有一種新的道德想象去適應它,這便是讓我們困惑的感覺。在後人類時代,藝術家的職責不僅僅是解決自己的困惑,也包括給未來的時代提出新的問題。
如:超自然案例、中國傻瓜
2.潛默藝術案例:樸素自然思想的回歸
即對人工化、技術化心理的反彈,傾向對于自然原動力、生命思考、時間觀、物化、自然心境這些永恒話題的研究,如潛默案例、物態藝術案例。
而在當今社會我們倡導潛默思想,只是對當下經濟消費時代所引發的人的異化的一種精神補濟。同時也是當下人在浮躁及不確定的時代,以禪靜心境和態度對時代理性的介入,即使是批判也以平常心表達不平凡的感受。無為不是不做事,無欲也不是沒有理想,不修之修也不是不修持,不知之知并不是真的初級的無知,重要的是保持一種“樸素…‘不染”的心境。潛默可能比“正”的方法表現的流血更具有力量。我一直說的“軟”傷害也就是運用“軟”來解決問題,就如太極的潛力量。以靜制動,柔中有剛,更有健心防身之功,而潛默也是健心防心,并具有動聲色的批判力量。
在這個欲望與壓力并存的年代,歷史深度越來越平面化,欲望與現實的矛盾并存,信仰、信譽的缺失與不確定,都滋生了浮躁與精神的茫然:心慌、緊張、恐懼、抑郁、易煩易躁、工作效率下降。心理疾病普遍,潛默靜心亦成為新的心靈需求,猶如城市人對田園的渴求,休閑、旅游、瑜珈、心理醫療必會成為精神需求,這也是對嘩眾取寵的浮華藝術的反思。
潛默藝術關鍵詞:靜默、禪、自然、樸素、不張揚、無為、似乎無表現、無知之知、不修之修、無欲、不動聲色、靜、神秘不可說、無、“軟”、淡、非個性、負的方法
新快‘拍關鍵詞:異樣快拍、涂鴉式、日記式、即興、快拍攝影、自然樸素、真實而非修飾、快餐式觀念、不經意、攝影錯誤、選擇
中國傻瓜關鍵詞:傻瓜效應、以物觀人、科技全自動、大智若愚、主體零散、人的抽離、價值正負意義、我物故我在、省時省力、持久不可變通 權充藝術關鍵詞:選擇、拿來主義、挪用、剽竊、抄襲、知識產權、反個性、無知之知、似乎無表現、原創性、似乎無意義、自動轉換、復制、仿制、拷貝、篡改、盜版
曖昧藝術關鍵詞:不確定、模糊說不清、態度不明、持續糾纏不清、軟傷害、正負1度的搖擺、偽善而似乎平靜、立場不堅定、混沌、負的方法、和泥、歧義的、模棱兩可、多元
自然物態藝術關鍵詞:與生態、時態的關系、自然規律、自然原動力、樸素、無修飾、非人工化、物觀、感傷、順其自然、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人與物的關系、永恒話題、淡、物的必要、道法自然、潛默、靜默
本書以第九章科技相悖論為轉折點,在潛默、暖昧、傻瓜、權充、童化、新快·拍各章中都潛隱著樸素自然思想的回歸。
作者一直在探索選題的文化針對性,而非無指向的泛藝術案例和概念,這些選題、方案或案例也在尋求著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支點,即將藝術放在歷史沉淀中,媒介語言的探索和敏銳的生存感覺的把握,這些語言媒介和生存感覺是區別于以往的時代又是區別于西方的文化針對性,新媒體與東方思想結合將給傳統觀念帶來活力,并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尋求中國藝術話語權。其中國特有的生存氣息和關注點是作者選題的發散點,對歷史重新詮釋、轉換或賦予新感覺。以對未來的預設來警示人類今天的行動。作者以策展人的視角,借歷史、未來說今天,借西方說中國。書中有敏感、困惑的案例,也有不動聲色的潛默案例;有西方案例,也有中國案例。東西方案例的對照穿插,也是本書的特點之一,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啟示,同時保持清新的東方精神,書籍命題為未來藝術案例,也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期待,著眼中國藝術的未來、現在、歷史。當代藝術而非數學課題,只存在絕對的答案,往往我們只需把握藝術的價值規律,放眼關注不同的藝術形態和感覺,不以自己的愛好、偏見和片面的視角強調一種話語,甚至是相悖的爭議話題,也可能具有價值或力量。同樣,更要放眼藝術之外的歷史和現實情境,其實藝術的背後更加重要。
張海濤
2008年4月6日寫2010年稍作修改

目次

第一篇“未來索引:自然·不自然”
第一章 綜述:展覽案例,
第一節 2009第五屆宋莊藝術節·青年策展人邀請展
第二節 城市索引——數字藝術中國
第三節 “回憶未來·未完成”實驗媒體藝術展
第四節 一立方
第五節 位移

第二篇 “後人類:超(自)然藝術趨向”
第二章 新媒體藝術
第一節 新媒體藝術的多種釋義
第二節 虛實同源——淺探新媒體藝術終極價值的本源
第三節 新媒體藝術的語言感知元素
第四節 新媒體國內外發展概況
第五節 中國新媒體價值趨向:本土現實、傳統文化與新媒體藝術的整合
第六節 新媒體藝術研討會、論壇與訪談
第七節 2007·2010影像檔案展
第八節 當代影像藝術的價值判斷和生態的建構一如伺建構中國當代影像藝術

第三章 生化變異藝術
第一節 微生物的藝術
第二節 植物形態控制與變異
第三節 虛擬物種——無受害者的皮革
第四節 醫學藝術
第五節 生物材料
第六節 遺傳藝術
第七節 轉基因與雜交藝術

第四章 物理轉換藝術
第一節 全息藝術
第二節 電、磁藝術
第三節 實驗性聲音裝置藝術
第四節 人工自然現象的藝術化再現
第五節 宇宙太空藝術
第六節 從地景藝術到新媒介地景藝術1

第五章 數字虛擬藝術
第一節 模擬自然特效
第二節 文語轉換藝術
第三節 互動藝術
第四節 游戲的分類
第五節 物理信息互動
第六節 遙在藝術——為千里外的花園播種1
第七節 感知互動藝術
第八節 人腦計算機接口
第九節 虛擬現實技術
第十節 多媒體舞臺劇

第六章 人工仿真藝術
第一節 人工智能藝術
第二節 人工社會
第三節 機器人藝術
第四節 仿生機器人
第五節 人工仿真裝置

第七章 當代嗅覺藝術
……
第三篇 科技相悖論——潛默思想的回歸

書摘/試閱

未來信息快速交替、變換,必然需要這樣的結構系統;而未來索引將查看到什么內容不同時代一直都是在變化之中,因此未來索引具有查找中欲知的快感和未知的不確定感,它不同于傳統目錄的僵死的確定狀態,不同時期的信息感覺的變換也正是藝術不斷轉換的文化針對性。它可能索引到一些支離的框架或信息,如:自然與不自然,這些信息是具有未來的多元平行發展的特點。索引的小信息也是大量信息中的一個顆粒,怎樣索引這些信息“微塵”,猶如大海撈針。未來物理信息已進入微量電子、納米甚至夸克為單位的超大信息時代,急速系統的鎖定更加迫切也將是未來索引的特點,只有信息結構才能做到,計算機中的搜索引擎就是這樣的系統。現實中的智能導航、衛星定位、人肉搜索都具有這些特征。未來索引既有自動、快捷、準確的優勢,與自然人相比又會有不變通失效的缺點,科技時常是一把相悖的雙刃劍,因此自動的人工系統(不自然)與自然人(自然)的關系也是相互依存的,人工引擎為自然人服務的同時,也要考慮它將帶來的負的一面,例如最近的人肉搜索也引發了極大的道德爭議,這也是自然人與人工系統的磨合期,需要自然人擔當起責任和義務。人工不自然與自然將長期相互適應,相互制約,也是未來自然與科技的長期關系。這些系統中“信息塵埃”可能是人工化、虛擬的、變異的、不自然的,也可能是具有物性、永恒、樸素自然的等等。
這次青年策展人邀請展展覽中索引了兩種多元甚至相悖的感覺系統,一類是:以王泊喬策劃的“城市索引——數字藝術中國”展覽;吳秋羹策劃的“回憶未來——未完成”實驗媒體藝術展覽;張錳策劃的“屋頂上的樹”多媒體藝術展;吳瑋禾策劃的“陷境”中國數字藝術圖片展;夏彥國策劃的“擺攤”展覽,所展現的是一種側重虛擬數字未來感、都市化消費和人工化的超自然感受。而另一類是以和麗斌策劃的“云上七日——在云上。金鼎1919系列戶外藝術活動第一回文獻展暨第二回互動行為活動”;張錫源策劃的“宋莊的風”展覽(特邀);劉國鵬策劃的“位移”展覽;付曉東策劃的“一立方”展覽,這些展覽則側重展現了永恒、非流行、物化、樸素自然心境的回歸感覺。當然兩種感覺不是絕對孤立存在的,也時常互動交叉呈現共融的不確定狀態,也時常用數字媒介表達自然樸素思想并且結合發展。
二、未來新的科學技術與道德規范、環境問題成為未來人類面臨的焦點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使人們感興趣卻又困惑。生物工程和計算機科技的進步引發的“不自然”現象隨之改變著人類的行為與觀念。它是一種重組自然,仿造自然的人工現象。弗洛伊德自然的“心理人”模式正在逐漸被新的模式所取代。虛擬人工化、遺傳重組的潛勢正在迅速推進,人類超越達爾文的自然進化說,進入人工改造的大膽領域。自然與不自然思想矛盾正向我們這個時代發起挑戰,這個時代即將成為舊人類尾端和未來開始的交界時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