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戲劇與客家:西方戲劇影視與客家戲曲文學
滿額折

戲劇與客家:西方戲劇影視與客家戲曲文學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聚焦在劇場藝術的西方戲劇與客家戲劇,劇本詮釋與電影、劇場展演這兩個領域與議題上,分別探討了西方與客家戲劇中原本劇作主題,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與本土化激烈角力辯證下的意義。

本書收錄十二篇論文,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前六章論西方戲劇影視,第二部分後六章評述台灣客家戲劇。研討劇本、文學、電視戲曲、電影、虛擬攝影棚、比較傳統劇種客家戲與歌仔戲皆從民間故事改編。研究議題從劇本的文學性之文本探討,到探究戲劇展演劇場性的再現。

本書特色

1.首本融合西方與本土客家戲劇研究的著作,本書收錄的十二篇論文皆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或學術研討會。
2.作者學經歷豐富、對西方戲劇與客家戲劇的研究投注心力,並結合現代與古典。
3.可做為戲劇與客家研究的教科書及教學研究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段馨君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劇場系(Theater)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英文系與東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頂尖大學策略聯盟與哈佛大學徵選)。

曾擔任美國柏克萊大學暑期研究工作坊訪問學者、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中央研究院短期訪問學人。

現任教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著有六本中英文專書Intercultural Theatre: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Alternative Theater in Taiwan: Feminist and Intercultural Approaches, 《跨文化劇場:改編與再現》、《凝視台灣當代劇場》、《西方經典在台灣劇場:改編與轉化》、《戲劇與客家》等戲劇書。中英文論文80餘篇,包括國際一流期刊論文“My Daughter’s Wedding: A Hakka Musical.” Asian Theatre Journal (Fall 2011) (A& HCI)、“Zhang Yimou’s Turandot in Taiwan.” Theatre Topics. Academic Journal from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Fall 2011) (Project MUSE),作品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中國與台灣發表。

如果你註定當個清道夫,
就要像米開朗基羅繪畫、

莎士比亞寫詩,
和貝多芬作曲
那樣地去清掃街道。

—馬丁.路德.金恩

美國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博士不僅為黑人種族平等奮鬥,也曾說過如此名言,來惕勵人們在各工作崗位認真努力將事情做好。筆者任教於研究型大學,追求卓越,進入世界百大夢想,常常要求老師們要填表報告每季所發表研究績效。

在學界 “publish or perish”的壓力下,常會覺得皓首窮經於書牘之中,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作研究,不僅投資報酬率低,還犧牲許多與家人在一起陪小孩長大,無價的天倫之樂。有時遇到人事紅眼症、大頭症等透明天花板瓶頸,雖會被氣到不如歸去,但想到從小當教授是志願,應堅持不懈。不只是「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既然現在在交大客家文化學院工作,就如馬丁.路德.金恩促進種族和平與所言,把自己喜愛的廣闊戲劇領域,延伸作族群的客家戲劇,效仿一代文豪莎士比亞。

此外,看到遠景,若我也只是將此生有限的時間,僅拿來寫英文論文,投稿發表於國際一級I類期刊論文(這我已證明做到了),追求較高肯定的價值,那如何灑種於國內未來下一代莘莘學子,與啟發對戲劇有興趣的人呢?或可與同好分享,此道不孤。因此有寫作此書動機。

本書書名起源於在交大開授「戲劇與客家」數年的課程名稱。本書是個人近三年來(2009-2011)研究戲劇,與五年來(2006-2011)歷年執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專題計畫,數年來小小成果的一部分,本書收錄的十二篇論文皆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或學術研討會(如美國柏克萊大學、中研院、台藝大等),經由修改增補潤飾,呈現近期研究成果現貌。

本書聚焦在劇場藝術的西方戲劇與客家戲劇,劇本詮釋與電影、劇場展演這兩個領域與議題上,分別探討了西方與客家戲劇中原本劇作主題,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與本土化激烈角力辯證下的意義。
 
第一章到第六章,探討了西方戲劇從希臘悲劇、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俄國史特林堡戲劇、二十世紀前中葉美國田納西.威廉斯劇作、現代亞美劇作家黃哲倫劇作、e世代莎劇與電視劇研討,到探究虛擬文化與電影媒體的西方科幻電影。

研究方法為應用西方戲劇理論,作文本分析、劇作家生平探討、歷史與文化探究。研究理論包括女性主義、歷史傳記研究方法、東方主義、性別研究、跨文化主義、視覺文化、媒體研究。深入了解原劇涵義,反思在現今二十一世紀e世代中的新比較與詮釋。
 
第七章到第十二章,論述了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由傳統如何想像建構,在台灣的客家戲劇之發展,台灣四部客家文學戲劇《笠山農場》、《寒夜》、《相親》與《福春嫁女》中,所呈現的台灣客家婚禮儀式與意義。客家電視台於戲曲政策下的徵選與現代形式演出,台灣客家電視台精緻戲曲《戲棚戲》之探討,《青天斷婿》與《超炫白蛇傳》兩齣劇之劇本改編與戲劇再現的比較。

本書前六章為嶄新對西方劇本評述的新作;本書後六章收錄數年來改寫自客委會計畫成果報告,陸續刊登發表於國內外的期刊論文,為台灣戲劇界在較少人耕耘的客家戲劇,貢獻累積成果與新作。
 
至此,相信讀者(預設讀者為學生、大眾、與有興趣賜教的學者專家)可了解筆者提出戲劇與客家皆為文化表徵,第一部分前六章論西方戲劇影視,第二部分後六章評述台灣客家戲劇。研討劇本、文學、電視戲曲、電影、虛擬攝影棚、比較傳統劇種客家戲與歌仔戲皆從民間故事改編。

研究議題從劇本的文學性之文本探討,到探究戲劇展演劇場性的再現。歷經時代考驗,我們同意莎士比亞對戲劇與文化的觀察是精確的,如班.強遜(Ben Johnson)所言:「他不是一個時代的代言人,而是超越了所有的時代!」莎劇經典可普世地從十七世紀沿用,至今二十一世紀仍適用。也希望敝人拙作,可為學生與有興趣的讀者喜歡,提供先進同好們教授相關課程可推薦作為教科書使用,與教學研究參考資料。

根據台大外文系教師專書審查,包含有一篇期刊論文的專書,三萬字,即具升等代表作資格。 本書含五篇已被接受出版之國內外期刊論文,五篇發表在會議上的會議論文,及數篇正修改送審查的期刊論文,全書二十餘萬字,作為教學參考書使用,應可具出版價值。

時值期末與歲末,萬事齊聚,甚為忙碌,時間永遠不夠,此書不周之處,尚祈行家不吝私下email或面告指正,以待來日修改再版加入更新。讓我們以金恩博士所鼓勵之言:“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 來互勉吧!
 
付梓在即,藉此機會衷心感謝書林出版社蘇恆隆經理的支持,以及編輯周佩蓉小姐的協助。謝謝兼任助理柯乃慈小姐的協助,蒐集索取劇照及授權書。亦十分感謝無償提供劇照的亞美劇作家黃哲倫先生、位於美國洛杉磯的East West Players劇團、豫劇團、新永光劇團、明華園劇團、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2011年12月17日
寫於交大竹北校區客家文化學院

目次

自序
本書簡介

西方戲劇影視篇
第一章尤里匹底斯《特洛伊女人》中的女性角色
第二章史特林堡的厭女情結: 以生平與兩劇作為例
第三章田納西.威廉斯劇作中隱藏式的生命史
第四章 東方主義、性別與跨文化主義:論黃哲倫三劇作
第五章 e世代戲劇研究:以莎學與電視劇《犀利人妻》為例
第六章 虛擬文化與電影媒體

客家戲曲文學篇
第七章 想像與建構: 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
第八章 客家戲劇在台灣:以《吳湯興》為例
第九章 臺灣客家文學中的客家婚禮儀式
第十章 政策下之客家電視台戲曲徵選與現代形式演出
第十一章 台灣客家電視台精緻戲曲《戲棚戲》之探討
第十二章 劇本改編與戲劇再現:《青天斷婿》與《超炫白蛇傳》

附錄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尤里匹底斯《特洛伊女人》中的女性角色 〉,論述古希臘悲劇家尤里匹底斯(Euripides ca. 480/485 BC – 406 BC)被認為其戲劇創新已深厚影響到現代戲劇,特別是將傳統、神話的英雄如在特殊環境下的平常人之再現方式。

在古希臘作家中,尤里匹底斯獨特地展現他對社會包括女人的所有犧牲者之同情。他劇作發掘非理性力量,且常用女性為主角,如《米蒂亞》(Medea)與《特洛伊女人》(The Trojan Women)。

尤里匹底斯在劇作《特洛伊女人》中,用另類角度呈現在英雄史詩特洛伊大戰後,被滅國俘虜的特洛伊女人之遭遇與絕望心境。本章主要文本分析尤里匹底斯劇本《特洛伊女人》的女性角色,以《酒神的女信徒》(The Bacchae)為輔談非理性,用《特洛伊女人》電影版本(導演Michael Cacoyannis, 2004彩色版)為視覺媒體輔助,引用女性主義理論,申論尤里匹底斯劇作在電影改編與現代劇場中的女性角色意義。

第二章〈史特林堡(1849-1912)的厭女情結: 以生平與劇作《茱莉小姐》與《父親》為例 〉,研究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出生的瑞典著名劇作家奧古司特‧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 1849-1912)表現於作品中的厭惡女人傾向。厭惡女人(misogyny)來自於希臘文,由misos (仇恨) 和 gyne (女人) 組合而成,對於女性的焦慮與恐懼轉變為極度貶抑與憎恨。

本章探討史特林堡作品中對女性的描繪,反映出創作者的生平影響他對女人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擬以歷史傳記研究方法與心理分析,來深入探討此位劇作家生平經驗,反映在兩部劇作《茱莉小姐》與《父親》中所描述的女性形象,顯示其厭女傾向。並輔以相關演出戲評,探討劇本與戲劇表演中的男女性別、階級與權力鬥爭關係。

第三章 〈田納西‧威廉斯(1911-1983)劇作中隱藏式的生命史〉,探討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 (Tennessee Williams, 1911-1983)三部最負盛名的劇本作品《玻璃動物園》 (The Glass Menagerie)(1944)、《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47)、《朱門巧婦》 (A Cat on a Hot Tin Roof)(1955),運用歷史與傳記研究法(Historical and Biographical approaches),包括William Runyan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等方法,分析威廉斯著作裡關於性別 (gender)、表演 (performance)與回憶 (memory)。

在多產劇作家威廉斯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前十五年的作品包括上述三部劇作通常被公認為威廉斯創作的高峰,一般而言研究這些作品的學者通常專注於以作品中的敘事方式,也就是記憶(memory)作為切入點,討論威廉斯劇作的特色,而關於威廉斯作品中的性別展演則傾向以Suddenly Last Summer (1958)、Orpheus Descending (1957)或者Sweet Bird of Youth (1958)作為研究對象(Clum, Cambridge Companion, 1997:128)。

然而威廉斯早期的三部作品《玻璃動物園》、《朱門巧婦》和《慾望街車》中,事實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Londre, Cambridge Companion, 1997:47),處處說明了威廉斯的一生,包括了他的隱性的同性戀傾向以及痛苦的人生、家庭經歷也在他自己的劇作做出自我告解式的表白(O’Connor, 2004: 42),劇中的許多場景都可以透過作者本身的經歷背景去分析(Yoshimi 2009:57-58),例如威廉斯自己長時間無法面對的同性戀傾向以及他妹妹蘿絲的手術(她患有精神分裂症,並主張她曾經被其親生父親性騷擾,兩人的母親Edwina因此同意簽下腦前葉白質切除手術的同意書),這件事情對威廉斯而言造成了極大陰影,對於親生妹妹的罪惡感與痛苦,在他創作中的女性形象中隱約可見。

本章試圖以文本為主,劇場表演與電影改編影像呈現,評論與劇評為輔,討論田納西‧威廉斯在這三部作品中如何有意識地藉由回憶手法,呈現自身經歷以及對性別的矛盾情愫。

第四章〈東方主義、性別與跨文化主義:論黃哲倫三劇作〉, 本章以東方主義與跨文化主義來探討在美國的亞美戲劇創作中具影響力的華裔美籍劇作家—黃哲倫(1957~)—的三部作品《舞蹈與鐵路》、《蝴蝶君》與《金童》。在溯源華裔美人移民北美洲史及亞美戲劇文學的文獻回顧,《舞蹈與鐵路》反映出早期華工至美興建鐵路的辛酸血淚史。

薩依德對東方主義的定義為西方任意建構出具陰性氣質、柔弱、異國情調的「他者」東方。《蝴蝶君》正是反擊西方所建構的東方主義想像,並有關性別研究的傑作。探討東西文化衝突與交融,他近期的作品《金童》充滿跨文化思維。

第五章〈e世代戲劇研究:以莎學與電視劇《犀利人妻》為例〉,觀察e世代資訊快速交換分享與傳播。隨著email、Internet、智慧型手機行動上網、ipad 2等產品的不斷研發,目前最新的雲端科技,經濟、文化都隨著資訊時代e化快速傳播,縮短交通與時空限制,運用得宜e化資料庫,有助提升學術研究。e世代中的媒體亦深切影響戲劇研究與大眾觀賞戲劇的接受方式。

Richard Howells 在2003年出版Visual Culture,提出視覺文化中的新媒體,不同的視覺媒體創造不同的觀賞經驗。本章以學術象牙塔中的高級菁英文化(high elite culture)裡的莎士比亞戲劇研究,主要聚焦探討莎劇《威尼斯商人》,輔以電影英國BBC《馴悍記》與大眾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中的台灣電視劇《犀利人妻》為例,探究從《馴悍記》中的馴妻,到改編豫莎劇《約/束》中的馴夫,再改變到《犀利人妻》走出婚變,活出自我,e世代戲劇研究中,符合社會脈動的戲劇,作為媒體傳播的文化風貌。

 第六章〈虛擬文化與電影媒體:科幻電影與虛擬攝影棚的虛實交融〉,虛擬文化與科技在現代網路社群與現代科技可使用攝影機與螢幕來作互動,同時互傳影像聲音。視覺經驗在後現代文化中使視覺文化成為研究領域。如Nicholas Mirzoeff在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提出「視覺文化與視覺事件相關,在那之中,被消費者以視覺科技的介面,來尋找資訊、意義,或是樂趣」(Mirzoeff, 2004: 3)。

電影媒體作為視覺科技的介面與媒體,可由科幻電影中利用虛擬攝影棚,用綠幕或藍棚來製造虛擬場景變化,搭配演員生動演出,創造虛實交融經驗,與建構虛擬文化的意義詮釋。《大金剛》呈現電影作為視覺文化媒體的娛樂性與景觀科技效果。

在虛擬實境方面,《阿凡達》開創3D技術電影市場,使用虛擬攝影棚,用科技呈現潘朵拉星球瑰麗自然的虛擬實境生態與高瘦強壯的納美人,用電影媒體建構一虛擬文化,充滿人類對烏托邦夢的投射與對外太空的好奇探索。《全面啟動》用虛擬背景和技術,呈現虛擬夢境場景。

用科技虛擬出《魔戒》中魔幻世界的營造,矮小的哈比族、高大巫師、與電腦動畫影像合成製造的奇異人,充滿視覺景觀幻奇想像,以影像再現奇幻文學。《哈利波特》魔法場景,亦使用虛擬科技合成。虛擬攝影棚在美國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的大量運用,使真實和虛擬的界線更加模糊,也在影像虛擬世界和人生現實世界的交界,在中介過程實際文本與虛擬場景的銜接,虛實交融經驗中,創造與建構出新的人、影像與空間互動的虛擬真實性之對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