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二百年間帝王家事:從秦皇到漢武(簡體書)
滿額折

二百年間帝王家事:從秦皇到漢武(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  價:NT$ 168 元
優惠價: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通俗親切的語言,仔細梳理了秦朝、西漢時期的帝王家事——包括帝王們的身世、家庭、親族,以及這些因素對他們以及對歷史的影響。作者立足于正史,糾正了影視劇作品的戲說傾向,對現代歷史研究輕視帝王家事的傾向也著力調整。全書脈絡清晰,複雜糾結的人物關係梳理得井然有序,很有助於歷史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楊小光,資深出版人。代表著作為《漢唐封爵制度》、《說說性情中人》。

名人/編輯推薦

在一個中央集權制和權力世襲制的社會裏,管理者的家務事和天下國事之間,是什麼關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次第到底是儒家一廂情願的政治理想,還是本然如是、違者必敗的自然規律?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起點,秦朝和漢朝,都對後世的中國政治起到相當的型範作用。研究這一段歷史、清理帝王們的家務事,定會幫助對“中央集權、權力世襲”這一政治制度、其利弊有清醒的認知。
某種程度上說,權力是人性的放大器。人性的善、惡,在這個放大器下,都會被特別彰顯。古哲說:“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正因為如此,帝王的家務事,才會被史學家以鄭重的態度記載在正史中。
秦、漢帝王的家務事,一直以文言的形式沉睡在《史記》《漢書》等古籍中,而坊間則充斥了各種野史、戲說,前者嚴謹而稍嫌不近人情、後者親近而略嫌狎昵不恭,且都有千頭萬緒、夾雜不清之處。《二百年間帝王家事:從秦皇到漢武》兼采兩者之長、而避其所短,以通俗的語言、曉暢的條理,對這一難題進行了挑戰,是正本清源的好作品。

書摘/試閱

司馬遷、班固是著名的史學家,但更像是高超的畫家。《史記》《漢書》——正史(二十四史)中的兩部開山之作,展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絢麗輝煌、色彩也最為復雜的連環畫卷,讓人們在欣賞之餘獲得至深的人生感悟,在贊嘆的同時體會著千古的遺憾。
這幅畫卷的精華部分,又主要集中在封建大一統的秦漢王朝,特別是從西元前259年秦王贏政出生,到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詢於西元前49年去世,這整整二百一十年間——秦王朝在極盛中轟然崩潰;漢王朝也經歷了艱難開國、文景之治,漢武帝的盛極而衰及其子孫的“昭宣中興”。
但仔細欣賞後,兩位大師仍有高下的區別。司馬遷是原創性的畫家,班固則更酷似在臨摹司馬遷的畫作,臨摹之作增添了司馬遷死後的歷史場景,使得畫卷更為完整,可也少了一些傳神之筆。
兩位大師在作畫時,筆墨最濃烈厚重之處放在了帝王將相的豐功偉業,震撼人心的征伐戰爭,令人扼腕嘆息的功敗垂成,錯綜復雜的君臣關系,里程碑式的歷史事件等等,更重要的,也描繪了不少看似雞毛蒜皮的帝王家事。在他們的筆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是有血有肉、各具優劣短長、栩栩如生的“人”,而非呆板岸然的臉譜化木偶。
然而,他們的畫筆也受到了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局限,特別是涉及帝王家事的時候就放不大開,這不能不令人倍感遺憾。
男尊女卑——畫卷中僅僅為帝王的重要後妃留下了很少的畫面,又往往簡單地勾畫個輪廓,看不太清楚眉眼。帝王高貴的公主們,多數不見其身影,即便是極具影響的魯元長公主(劉邦女兒),等等,都一概沒有專門的畫面,其蹤影只能以配角形象散見於其他紀傳。
為尊者諱——帝王是至高無上的天子,無論怎樣,都要罩上一層神聖的光環。即便是東漢的班固,也不敢將前朝天子的真實面目,特別是醜陋的形象予以寫真,更何況像司馬遷是在為本朝皇帝作畫。
宮事隱秘——帝王家事大多發生在戒備森嚴的皇城裏,很多屬於絕密隱私,不能為外人所道;而且形同普通人的司馬遷、班固,因為無法深入瞭解宮廷生活中的真正內幕和細節瑣事,所以畫卷裏內容的缺失在所難免。
勝王敗寇——歷史是勝利者意志的產物,任何人在繪制歷史畫卷時經常面對的是戴著各種面具和偽裝的人物。勝利者無論有多少汙點,都會在被精心漂白後才坐到歷史殿堂,展現出的是寬厚仁慈的正人君子形象;失敗者則所有缺陷全部被放大,假如還夠不上罪行,那也好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最終要麼是男盜女娼的無恥小人,要麼是十惡不赦的逆子奸雄——雖然司馬遷、班固力圖做到公正客觀,筆下人物依然會有白臉、紅臉、黑臉等等的臉譜化傾向。
盡管如此,他們畢竟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秉筆直書,為後代留下了許多在其他正史裏所看不到的真實的帝王家事。
但後世史家特別是現代史家,在所謂研究歷史時,主要著眼於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外交、人物等所謂大問題,認為家事容易讓人誤解為野史艷史,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有意回避和忽略帝王的家事,不能不說是某種缺失。殊不知,帝王高居權力峰巔,其家庭內雞毛蒜皮的瑣事往往影響和左右歷史的進程,豈能視而不見?魯哀公曾經對家教導致亡國而有過一段精闢的總結:“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知有憂,不知有懼。”確實,他作為一個被女人慣壞的紈絝子弟,斷送王位實屬必然。
眾所周知的道理是:人活一世,離不開人際關系,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血緣關系了。一個生命還在娘胎時,就有了天生的註定:祖輩和父母的基因。基因不僅決定了千人乾面,也對每個人的性格、智力、健康,甚至命運起到了主導作用;等到其呱呱落地直至歸西仙逝,與之發生最密切影響的依然是血緣關系。在多子多福的時代,血緣關系就很復雜。從童年開始,近的有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遠的父系那邊伯父、叔叔、姑姑、姑父、堂兄弟姐妹,母系那邊有舅舅、姨、姨父、表兄弟姐妹,等等,所謂的七大姑八大姨,遠房親戚一大籮筐,要想理清還真的不那麼容易。等到成人了,自己有了配偶、子女不說,同輩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也都成家立業,於是就多了嫂子、弟妹、姐夫、妹夫,侄子(女)、外甥(女),等等等等;子女長大成人了,娶妻嫁人生兒育女,又多了孫輩甚至曾孫輩……形象地比喻,如同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主幹是核心家庭,同輩或下輩的近親遠親是枝枝權權,祖輩等等是根系。樹無根就不能活,沒枝幹樹葉就不茁壯;有時根系不深而枝葉過于繁密,也會經不起狂風暴雨而連根拔起;有時某一枝幹出現病害,亦會導致整棵大樹枯萎。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古代中國是公認的宗法社會,血緣關系滲透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所有層面。傳統士大夫的道德標準是踐行以男權為核心以宗法血緣為紐帶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對父母以上的祖輩要恭敬遵從奉養(即孝),對兄弟姐妹等平輩要友善謙讓互助(即悌),對兒孫等下輩要仁慈愛護教養(即慈),對于君王則要無條件擁戴服從(即忠)。不難看出,這些標準的基石就是宗法血緣關系。踐行這些標準,士大夫要首先“正心”(堅定道德信念),然後“修身”(付諸個人言行修養),再“齊家” (約束家庭或家族成員),進而“治國”(服務國家社會),最終實現“平天下”(建功立業)。其實,治國、平天下的目標太大,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所以這個道德邏輯順序嚴格說起來,更應該用來約束君王或皇帝。但我們知道,皇位要按照父死子繼、嫡長傳位的原則輪替,嚴格限定於一姓一氏;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永遠只能是一個人。對皇帝而言,家即國,國即家,天子就是天之驕子,當然可以為所欲為。所謂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皇帝看重的主要是治國、平天下,至於齊家則似乎是可有可無,而正心、修身,更是與己無關。
問題恰恰就出在了這裏。
皇帝也是人,有七情六欲,也有三親六故。但皇帝又不是普通人,正心修身與己無關,七情六欲可以隨意滿足,比如老婆就可以隨便娶,以至於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老婆多,子女自然成群,本家、娘家親戚也不斷累加。例如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宣帝劉詢,正牌兒皇帝才七個(呂後所立的兩個短命的少帝和後來的昌邑王不計),老劉家就已經兒孫滿堂,人滿為患了——僅僅漢武帝的兄弟中山靖王劉勝,光兒子就有一百二十多個。劉邦稱帝后封的劉氏諸王還不到十人,而到了西漢末年,劉氏宗室已達十多萬人。如此一代接一代,形成了呈幾何基數增長的龐大的皇親國戚階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皇親國戚們不僅自恃高貴,更是驕奢淫逸,貪得無厭,更甚者則權欲膨脹,窺視皇位,企圖取而代之。這一階層是附著於皇權的毒瘤,吞噬著皇權的合法性。
“齊家”不再是可有可無,管不好皇親國戚,理不順家務事,皇帝非但不能治國平天下,而且會皇位不保,王朝滅亡。
所以,皇帝的家務事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是純粹屬於個人的隱私,更不是無法判斷是非的糊塗賬。
近年來風靡一時的有關古代帝王宮廷的電影、電視劇、小說等文藝作品,卻走向了另一極端,把帝王的家事寫得熱鬧非凡,確切地說,寫成了荒誕不經的情史艷史、爭風吃醋史。這些作品的主角大多是真實的帝王後妃,為了戲劇性的需求,加上了很多臆想虛構的情節或人物,進行臉譜化的處理。文藝作品不是紀實歷史,虛構情有可原,但我認為還是應以尊重歷史的態度,不要胡編亂造、張冠李戴、望風捕影,更不能黑白顛倒、歪曲歷史、抽空歷史。否則,僅以此書涉及的這段歷史為例,當人們看到種種荒誕不經的情節,如漢惠帝娶了年幼的親外甥女、放棄皇位浪跡民間,漢武帝的舅舅王信成了操控大權的丞相,漢武帝與民間俠客聯手粉碎其發動的政變,等等,都讓人看後笑掉大牙。
我寫此書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呈現給讀者相對真實的帝王家事。
我之所以把視線放在從秦皇到漢武再到後漢武帝時代這二百多年,而沒有單獨寫西漢帝王或是涵蓋整個西漢王朝,主要原因是出於自己的偏愛。秦皇與漢武,兩個最偉大的帝王,雖屬於兩個不同的王朝,但相隔的年代很近,歷來都是秦皇漢武並稱,二者不分伯仲。盡管就出生時間而言,秦始皇與漢武帝整整差了一百零三年,但在許多方面,兩人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少年得志、雄才大略、尚武重法、好大喜功、剛愎自用、求神問仙、殘忍暴虐,等等。就家事而言,兩人的母親都出身卑微,對太子問題的處理均被人詬病,亦好色而流於薄情。不同的是,秦始皇不大玩權術,一切舉措基本是直截了當,不加太多掩飾;漢武帝則往往表裏不一,內多欲而外施仁義,說白了,就是很虛偽。盡管如此,他們的身世、人品、性格、作為等等都很接近,似有一脈相承的巧合。而在他們之間的漢高祖劉邦、呂後、漢文帝、漢景帝等等,也是歷史上的著名帝王。對他們的事跡,特別是家事,人們都知曉一些,但又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偏見成見。所以有必要將這幾個帝王接近於真實的家事梳理出來。至於漢武帝之後的幾個皇帝,漢昭帝與漢宣帝,我將其合併在一起,歸納為後漢武帝時期;再往後的元、成、哀、平四個皇帝,實在是覺得乏善可陳,索性在“尾聲”裏簡略介紹,一筆帶過。
家事的資料來源,主要是《史記》《漢書》《資治通鑒》及其歷代各家的注釋,同時參考了相關的野史傳說。敘述力求平實、準確、通俗、有趣,不隱惡,不臉譜化,不以已有的成見偏見進行褒貶。盡量擺脫“勝王敗寇”的價值判斷,對於正史中不實的記載提出質疑,做出自認為合情合理合乎事實的解釋。當然,由於資料的匱乏,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本書在很多方面必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瑕疵,不可能解答許多千古謎團。只是希望能夠讓歷史愛好者們粗略地瞭解秦始皇、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的身世、家庭、親族,以及這些因素對他們乃至於對歷史的影響。
就這二百年特別是西漢時期的帝王家事看,主要特點有這樣幾條:
一是皇帝與同姓宗族的矛盾格外激化。劉邦立國,實行“非劉不王”的封爵制度,他的兒子、兄弟、遠親都封為諸侯王。但隨著時光流逝、皇位更替,有限的王位根本無法容納越來越多的劉姓子孫。於是,每一新的皇帝勢必要首先照顧自己的兒子,至於那些侄子、侄孫、堂兄弟、堂叔等等血緣疏遠的宗親,甚至自己的親兄弟,則必須以各種理由打壓甚至鏟除了。兩次淮南王“謀反”、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對燕王、梁王、齊王、衡山王等等的無情打擊,都屬於此類。
二是皇帝的母親或祖母,即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幹政。秦漢是男權社會,但在某種情況下,女性的地位又可能淩駕於男性之上,特別是在大力倡導“孝道”的時期更是如此。秦始皇親政以前,太后幹政是秦王國的常態。“漢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國策,其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子女對有生養之恩的母親(包括祖母)恭敬盡孝,俯首聽命。別管他們是否真心孝順,反正漢代皇帝的謚號都要加上個“孝”字,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等。由於老皇帝與小皇后的老少配,多數皇帝即位時,上面都有太后(母親)甚至太皇太后(奶奶)。可不要小瞧了她們——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厲害得很!皇帝如果年齡太小,她們可以臨朝聽制,行使最高權力,如呂後;即便是成人皇帝,也要畏其三分,如漢文帝對母親薄太后,漢景帝對母親竇太后、奶奶薄太后,漢武帝對母親王太后、奶奶竇太后,漢末的孝元王太后更是稱霸朝野六十餘年。對這些媽媽、奶奶級的人物,皇帝們即便是心生厭倦,但也只能是敬而遠之或陽奉陰違,根本不敢直接對抗或予以廢黜——這將意味著最大的不仁不孝。不是說女主內嗎?內就是家事,皇帝的家事自然要不同程度地受到老婆,特別是媽媽、奶奶的鉗制甚至左右。
三是這一時期的皇帝、諸王在擇偶時基本上是以貌取人,他們的後妃大多出身微賤,婚姻全然不講究門當戶對,對其是否曾有過婚姻也沒嚴格要求,更不挑剔後妃的文化教養,上演了一幕幕古代版的“王子與灰姑娘”神話。這固然有不拘泥於門第之譽,但負面後果是帝王子孫缺乏良好的家教,無法形成貴族門風;而後妃的親戚們因為一夜暴富、驟然成為權貴,盡顯暴發戶的種種劣根性,導致朝政和社會風氣的極度腐敗。
四是帝王多有豢養男寵,即有雙性戀甚至同性戀的傾向。據班固講,西漢皇帝,除了漢景帝、漢宣帝以外,其他皇帝都有這個癖好。男寵主要是兩種人,其一是宮中的宦官,其二是年輕英俊的正常男性。後者既可以是擅長武功的將才,也可能是風度儒雅的士人,都作為內臣隨侍皇帝左右。男寵與今天的“同志”不同,其本人並非同性戀者,不過是屈從于皇帝的意志以此博得寵信權位而已。除了宦官外,他們大多有家室後代。
五是西漢皇族亂倫現象十分普遍。盡管帝王身邊並不缺乏異性,但特別奇怪的現像是在親兄妹、姐弟、兒子與繼母之間的“禽獸行”時有發生。被揭露出來的都是犯事倒楣的王侯,不過是冰山的一角而已。不少“道貌岸然”的皇帝或諸王,就其人品及實際上與姐妹不正常的密切程度看,也不能排除其有“禽獸”行為的嫌疑。
六是帝王的姐妹,特別是同胞姐妹往往在宮廷生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漢惠帝的姐姐魯元長公主、漢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漢武帝的姐姐平陽長公主、漢昭帝的姐姐鄂邑長公主,等等。
七是帝王的家庭內訌不斷,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殘,往往導致家破人亡。
八是文武權臣持續不斷地左右或攪和著帝王的家事。在中國特有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下,國家行政權力由皇帝賦予了龐大的官僚集團。這個集團按照效忠皇權和才能政績的標準而產生,不能世襲,從而保證了皇權的高度集中和超強的穩定。這一集團自產生之日起就在客觀上對立於皇親國戚。秦王朝一統天下,得益於他們效犬馬之勞。秦始皇二十多個兒子名為“公子”實為“黔首”(平民百姓),以及廢殺秦始皇長子扶蘇,立少子胡亥為二世,後又廢殺胡亥,立公子子嬰為秦王,權臣都難辭其咎。漢王朝誅滅諸呂,決策者就是周勃和陳平。而後的百餘年間,大凡廢立太子或皇后,管束後宮或外戚,限制東朝(即皇后或皇太后)權力,削弱或打壓宗室諸王,等等,他們無一不或進言力諫、或出謀劃策、或主導操作。在漢武帝死後的二十年間,以霍光為代表的權臣更是兩次擅自廢立皇帝,直接幹預操控皇帝娶妻、生子、起居等等瑣事。所以對群臣百官而言,皇帝的家事就是國事,非管不行!
但帝王家事管得好不好,起決定作用的仍是皇帝。大體上,皇帝順應了朝野上下的呼聲,家事就管得比較好,比如秦始皇贏政與母親和好,漢文帝管束竇皇后的兩個兄弟,漢武帝利用推恩分封來削弱宗室王,等等。如果皇帝一意孤行不聽勸諫,則家事往往上演悲劇,如漢文帝對太子擅殺吳國太子加以寬恕,埋下七國叛亂禍根;漢景帝隨意廢殺太子開啟父親殺子先例;漢武帝聽信讒言誅殺衛皇后、戾太子和皇孫,等等。更何況皇帝們無一不是游離於正心、修身之外,淩駕於法律之上,豈能做到和諧齊家!
概括講,這二百多年的帝王家事可謂四個字:一地雞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