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當下的覺醒:解脫煩惱束縛的正知正見(簡體書)
滿額折

當下的覺醒:解脫煩惱束縛的正知正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當下的覺醒:解脫煩惱束縛的正知正見》內容簡介:生活之中,困難總是難免的,痛苦也是免不了的。用佛教智慧啟迪人生,以佛的智慧看待人生。明了如何面對人生之順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種種修行。以淡泊之心,看待生活,樂于活在寂寞之中。面對金錢等的種種誘惑,以佛教智慧去面對,超然于物外,終不為富貴所累。

作者簡介

智明,暢銷書作家,佛弟子,曾出版《佛家箴言》、《大徹大悟》等書,受到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名人/編輯推薦

《當下的覺醒:解脫煩惱束縛的正知正見》為最透徹的人生體悟,最靈驗的減負之書。從佛家專著里的一些禪心智語,是至善至美的佛家智慧,又通過禪語今釋,讓你身心安定,是中國人最根本的智慧基石,是我們流傳千百年來且經久不衰的傳世哲學。一天一點禪,解脫心束縛,以智慧之眼看人生起落,不入煩惱大海,怎得人生智慧。金錢的煩惱,婚姻的困惑,權利的誘惑,種種都是浮云。惟有以覺醒之心看待生活,才能根除煩惱。“慎獨其身,固守淡泊”以佛養心,以道養性,大覺方能大醒,大覺醒,乃根除煩惱之大智慧。

禪是中國佛教文化思想的心要,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資源,是一種智慧的人生哲學。太虛大師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但禪并非佛教的專利品,可以說人間到處充滿了禪機。”禪不是出家人的專利,所以人人都可以參禪。禪代表了一種內心的感悟,一種生命的境界,它的精髓之處,在于促進生活的美滿和工作的和諧,直指人心,成就智慧。
禪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思維方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你領悟到禪的智慧,你就會發現生活豁然開朗,你就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用一顆智慧的禪心來看待生活,生活處處有幸福,處處有蓮花。
禪是一種解脫的智慧,一種追求快樂、適意生活的心境。禪宗強調本心不是空洞的,日常的行住坐臥、見聞覺知都是本心的流露、表現、作用。隨順自然的平常行為,既是禪修的方法,也是禪修的境界。參禪悟道,是為了將生活寓以禪意,以禪悟改變生活。
禪宗六祖慧可有一次問達摩祖師:“我的心不安,請師父替我安心。”達摩反問道:“請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過了好一會,慧可回答說:“我找了好久,可是仍然找不出心來。”達摩回答說:“好,我已然把你的心安好了。”
其實,找不到心,是現代人的悲哀,也是這個世界的毒癌。身心不得安在,是人生苦惱的根源。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非常忙碌的社會,也是一個挑戰、引誘特別強烈的時空環境。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社會競爭的加劇,為了適應這個社會,更好的生活下去,我們不得不背負著越來越沉重的心事。
這沉重的包袱像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玩耍娛樂,它都從未缺席。于是我們開始煩躁,開始對著無辜的人莫名奇妙的發脾氣。然而即便是這樣,我們的心依然沉重的跟不上快樂的步伐。
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做一個潔身自好的人,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做一個凈化的人,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做一個利己利他的人呢?那就是用禪的精神時時刻刻地熏陶自己。
禪是成長的階梯,借助禪的智慧,讓我們從種種欲望和執著中解脫出來,放下浮躁、嗔怒、愚癡和傲慢,凈化自己、接納自己。所有渴望幸福生活的人,可以借助禪這面鏡子,審視一下自己的心路;借助禪這盞燈,照亮一下自己的心境,清凈自己的心靈,明心見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諧性情,舒適身心,從而達到修身的目的。在本書中,主要濃縮了百位禪宗大師的核心思想和精華,把禪道智慧與當下生活緊密相連。為求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輕松、快捷的感悟。
用禪的感悟收獲平和心態,用禪的智慧實現生活幸福。那就讓我們從這里啟程,傾聽百位禪宗大師的教導,汲取人文的滋養,感悟智慧的啟迪,認清真正的自己,享受淡然如水、閑適如風的生活。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靜心:人靜則明,淡定的人生最幸福
1.心靜的人,身心都輕松
2.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心胸
3.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
4.缺乏“靜”功的人,大都浮躁
5.心身不定時,煩惱不招自來
6.只有心靈對自己不離不棄
7.內心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

第二章 修心:心無雜念,凡事看淡些
1.心無旁騖,心靜自然涼
2.心地透明,自然幸福長存
3.根除惡念,才能擁有一顆安靜的心
4.凡事看淡些,心放開些
5.滌蕩心靈,放下負累
6.坦然面對誘惑,心性平和最主要
7.最是美麗平常心

第三章 寬心:不急不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
1.活著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2.祛除雜念,無事是貴人
3.不苛求完美,人生因缺憾而完滿
4.心寬是福,看不開就是苦
5.敞開心扉,釋放心靈垃圾
6.智慧在于自我覺醒

第四章 冥想:讓心歸于純凈,使心理負擔得到釋放
1.掌控情緒,修煉“定火功夫”
2.不再為已經過去的事而悲傷
3.減一分欲望多一分滋味
4.和抑郁癥擦肩而過
5.心無外物 才能讓人無所察覺
6.人忙心不盲,要有定力

第五章 包容:以寬厚大度喚起真誠和理解
1.一切都是緣,要學會包容
2.以包容度人,心存報恩之念
3.以寬大胸懷行無數之教
4.容忍別人才能釋放自己
5.寬恕別人的惡意傷害,等于挽救了雙方
6.對自己說聲“不要緊”

第六章 歸零:放下就能過得更輕松
1.解開心結,學會放下
2.丟掉生活中的碎片,始終保持空杯心態
3.有舍有得天寬地闊
4.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5.放下“身段”,路越走越遠
6.放下急功近利的思想

第七章 悟道: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1.以德報怨,化敵為友
2.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
3.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4.迎難而上,生命不容消耗
5.做小事同樣也是修行
6.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

第八章 忍讓:忍辱忍苦是一生的修行
1.忍與讓,可以消無窮之災悔
2.忍辱是勝人的一種力量
3.千里修書為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4.忍字頭上一把刀,忍氣吞聲不是懦弱
5.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6.吃虧未心是真虧
7.忍耐是成大事的考驗

第九章 豁達:隨遇而安,不為世事所困擾
1.豁達是心胸,讓快樂陪伴你一生
2.從容是一種人生智慧
3.凡事不要執著,一切隨緣
4.灑脫的人生需要學會釋懷
5.凡事不必太較真兒

第十章 慈悲:心懷善念才是自救之道
1.最大的慈悲就是布施
2.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
3.惜福之人,自有福氣
4.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5.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6.愛心為本,慈悲為懷

第十一章 快樂:活在當下,腳下踏去是坦途
1.樂觀的心境成就快樂的人生
2.一切隨緣,順其自然
3.幸福是一種感覺
4.活在當下,沐于自在
5.分享是一種快樂
6.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7.保持一顆快樂的身心

書摘/試閱

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
[禪心智語]
隨念即超群。一點靈光隨落日。萬端塵事付浮云。人世自紛紛,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
[禪語今釋]
身心世界中的名利、地位、聲色,只是幻夢塵勞,都是虛妄不實的東西,與其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浪費在這上面,倒不如靜下心來,勤修戒定智慧。這樣還有機會參悟佛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經中說:“清凈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凈心中來。要想往生西方,心一定要清凈。當你的心一念之間真正清凈了,在那一剎那間,你的周圍如同蓮花處處開,處處都是佛國、凈土。能夠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因為人們的心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惡人受丑陋之心的牽引而做壞事,普通人也可能因為執著心、愧疚心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無法自拔。
世人對禪總是有一種誤解,在官場失意的時候,在職場受委屈的時候,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時候,在心中有困惑的時候,就想到了禪。找到一座清風山谷,蟄居于此,尋一串佛珠,敲起木魚便念起了“阿彌陀佛”,迫不及待地去做了隱士。
其實,沒有清凈的佛心,即使身處清風山谷也感受不到清;沒有清凈的佛心,即使手拿佛珠木魚,也感受不到我佛大義;沒有佛心,即使剃度燒疤穿上百衲,也斬不斷三千煩惱絲。那些因避世而參佛的人本身是帶著怨憎來修行的,這樣的修行不僅無法度盡自己身上的業障,或許還會擾亂佛門清凈地。
北宋有名的學士黃庭堅雖與蘇軾并稱“蘇黃”,也貴為大學士,但在仕途上卻屢遭貶謫,書法和文學上的風光無法掩蓋他內心的失落。
有一次,他去拜訪祖心禪師,見禪師每天誦經打坐,日日過得悠然自得,便向祖心禪師虛心討教處世秘訣,希望自己也能像禪師那樣無所掛礙。可是,祖心禪師說自己并沒有什么處世秘訣。
一日,黃庭堅與祖心禪師一起到一個山坡上散步。只見山坡上長滿了野草,開滿了野花。微風拂面,香氣襲人。祖心禪師邊走邊問:“施主,可否聞到花香?”黃庭堅深吸了一口氣了一口氣說:“當然,這山坡上的野花姹紫嫣紅,香氣襲人!”
當他們攀上峰頂的時候,只見云霧繚繞,像進入仙境一般。祖心禪師又問道:“施主可曾見過這等美景?”黃庭堅如癡如醉地回答:“當然,如此美景,如此仙境,令人流連忘返啊!”
祖心禪師說:“老衲和施主一同聞花香、賞美景,施主眼中的便是老衲眼中的,老衲不曾對施主隱藏什么。但施主心中的有些事,是老衲所沒有的,這大概就是施主的煩惱所在吧!”
黃庭堅聽后,恍然大悟,緩緩點頭表示贊同。拜謝過祖心禪師后,便欣然離去。
生活當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心靜,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當我們告訴自己“不能動心,不能動心”,這個時候心已經正在動了;告誡自己“心不能隨境轉”,這個時候心已經轉了。真正的凈心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把握它。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靜心,這不要緊,只要你想起來,在高興的時候,覺得沒有負擔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靜心。千萬不要耽誤了工作,或弄得自己的人際關系緊張,這都是不可取的。
其實,生理的壓力以及不健康的姿勢,對身心都有害。除了運動時對身體要有覺知,在身體靜止時同樣要有覺知。有多少人可以長時間地保持靜止?又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一個姿勢巋然不動,而不對身體造成任何壓力?身體的壓力會對心理造成壓力;同樣,放松、健康的身體也能讓心靈獲得平靜。
修身容易修心難。難就難在我們的太貪。有的人與其說是對工作的執著、負責,還不如說是對成就的貪心,對成功的貪心。大師將貪欲比作無常的花朵,視嗔心如同被激怒的蜜蜂,看愚癡好似粗糙的米糠。貪心何以如同花朵呢?花兒開放時,千嬌百媚,但是,當它凋謝時,卻枯萎不振。
人的貪欲亦然,要這樣要那樣,如同花朵開放般,即使你擁有了一切,甚至全世界都歸屬于你,你又能怎么樣呢?“良田千頃,日食究竟幾何?”“大廈萬間,夜眠不過八尺。”貪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嗔恚心如同蜜蜂—樣,害人又害己。蜜蜂咬人,咬過之后,自己也不能活。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我們要靜心,靜心就是我們的信仰。有了信仰,但沒有修行,就像喊口號而已,缺乏了實際的行動,自己就無法體會信仰所帶來的利益。
佛家主張:四大皆空。于是,我們很多人就以為只要和周圍的人群隔離,把自己放在一個近似于真空的世界里,就達到了佛家所謂的“空”的境界。其實,這是一中誤解。“空”不是讓這個世界“空”,這個永遠不會“空”,而是要讓人心里“空”。
求得內心的寧靜在于心,環境在于其次。否則把自己放進真空的罩子里不就真靜無菌了嗎?這樣的環境雖然寧靜,假如不能忘卻俗世事物,內心仍然是一層煩雜。何況既然使自己和人群隔離,同樣表示你內心還存在有自己、物我、動靜的觀念,自然也就無法獲得真正的寧靜和動靜如一的主觀思想,從而也就不能真正達到身心都安寧的境界。
[禪悟人生]
世間法靠清凈心。眾生在世間,如果心清凈,一定孝;心不清凈,不孝。如果心清凈,一定尊敬長上;如果心不清凈,則不尊敬。春城無處不飛花,心不寧靜,無論走到哪里都逃離不了這姹紫嫣紅的萬千紅塵世界!
小貼士
人生路漫漫,面對眾多的困擾,我們要學會修煉清凈心,不為他人的眼光而活,不必太過計較,跟著自己的心走,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說要靜心,但并不是說不要修身。相反,你必須先把自己的身體修煉好,能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也不給他人增添麻煩。也就是說要身心雙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