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一代軍師:諸葛亮(共二冊)
滿額折

一代軍師:諸葛亮(共二冊)

定  價:NT$ 499 元
優惠價:9044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諸葛亮一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成了三國時期要風得雨的傳奇人物。

一千八百年前的諸葛亮,亦曾鬱鬱不得志,不知所終。卻是一齣三顧茅廬的戲碼,將他正式帶進歷史,並成為要角。然而,三分天下,到底是他刻意撰寫的劇本?抑或是,對時代不得已的妥協?
解讀三國、重新詮釋臥龍軍師指揮天下的歷史大作。

西晉著名史家陳壽論劉備託孤之事說:「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這種對君臣永別之際肝膽相照的高度讚揚,不僅啟誨著後來的明君賢相,也感動著所有人。──《一代軍師──諸葛亮》

上部──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西元一八一年),諸葛亮誕生於今山東沂南。十七歲那年,他來到荊州,隱居於隆中,時人稱他為「臥龍」。
他曾躬耕苦讀,高歌《梁父吟》,藉以抒發積鬱在他心中的豪情壯志,然而,也是這段隱居的歲月,讓他得以分析天下,完成了影響三國局勢的〈隆中對〉。
當劉備三顧茅廬、當諸葛亮步出隆中時,正預示著他的時代來臨了。而歷史,是否真如諸葛亮所盤算──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下部──

劉備死後,諸葛亮同時承接了輔佐、北伐、南征的重責大任。鞠躬盡力,死而後已,在危急存亡之秋,諸葛亮始終堅持完成霸業。遺憾的是,歷史從未給英雄多餘的時間,於是,五丈原上空,一顆曾經耀眼的星星,就此殞落。

作者簡介

朱大渭  

一九三一年生於四川。一九五七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一九六一年任職於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期間從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歷任魏晉南北朝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山東大學兼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現為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著有《六朝史論》、《兩晉南北朝軍事史》(合著)、《魏晉南北朝社會習俗史》(合著)、《武侯春秋》(合著)及《一代軍師--諸葛亮》(合著)等。

梁滿倉

歷史學碩士,一九八七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兼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主要著作有《中國魏晉南北朝習俗史》、《隋文帝楊堅》、《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合著)、《武侯春秋》(合著)及《一代軍師--諸葛亮》(合著)等

目次

【上部】

引言

第一章 沂水龍吟
第一回 臥龍出世/第二回 從陽都到隆中

第二章 十年砥礪
第三回 成長的搖籃/第四回 躬耕苦讀/第五回 高歌〈梁父吟〉/第六回 魚求水,水求魚/第七回 規畫三分

第三章 宏圖初展
第八回 飄搖荊州/第九回 催化荊州/第十回 聯吳抗曹/第十一回 三分荊州/第十二回 五載經營

第四章 霸業雛成
第十三回 天府沃野/第十四回 機不可失/第十五回 重荊輕蜀/第十六回 率軍援蜀/第十七回 跨荊州、益州

第五章 得益失荊
第十八回 益州咽喉/第十九回 兵定漢中/第二十回 息息相關三步棋/第二十一回 痛失荊州

第六章 夢斷夷陵
第二十二回 開國丞相/第二十三回 奪回荊州/第二十四回 天平傾向/第二十五回 兵敗夷陵/第二十六回 得失隆中對/第二十七回 臨危受命

【下部】

第七章 勵精圖治
第二十八回 修正隆中對/第二十九回 孜孜求治/第三十回 納言任賢/第三十一回 國富民安/第三十二回 政通人和

第八章 南撫夷越
第三十三回 南中歷史/第三十四回 大軍入南中/第三十五回 攻心為上/第三十六回 一舉兩得

第九章 殫精竭智
第三十七回 上表披心/第三十八回 首戰受挫/第三十九回 三載征戰/第四十回 北伐的意義/第四十一回 巨星隕落/第四十二回 退兵風波

第十章 軍事奇才
第四十三回 傑出軍事家/第四十四回 八陣奇思/第四十五回 木牛流馬/第四十六回 武器裝備

第十一章 立身治家
第四十八回 修身養德/第四十九回 嚴儉持家/第四十九回 白璧微瑕

第十二章 源遠流長
第五十回 鐘靈毓秀/第五十一回 諸葛家風/第五十二回 千秋景仰

參考資料
年代表
《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第五》

書摘/試閱

史書對諸葛亮降生的記載非常平淡。沒有靄靄祥雲,沒有雷鳴電閃,沒有紫氣升騰,沒有赤光照室,世上除了多一個生命外,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
在古代文獻記載中,只有真龍天子的降生才會伴隨一系列祥瑞之象。諸葛亮不是真龍天子,「臥龍」不過是後來人送他的雅號。
然而對於這個家庭來說,諸葛亮的降生卻是一件大事。

諸葛亮的父親名叫諸葛珪,在泰山郡任郡丞。據說,他們的祖上原先並不住在陽都縣,而是住在諸縣(今山東諸城西南)。他們的祖先是秦末農民起義首領陳勝手下的將領葛嬰,後來被陳勝殺害。漢文帝時,為了追錄葛嬰反秦之功,便將他的孫子封為諸縣侯。從此,葛嬰的後代便世代居住於此,並把地名和姓氏合在一起,以諸葛為姓。

諸葛氏是齊魯地區的顯赫大族,西漢時曾出過大名鼎鼎的司隸校尉諸葛豐。到東漢初期,這支諸葛家族才從諸縣遷到陽都,到了諸葛珪這一輩,已經在陽都定居近一個世紀了。

諸葛珪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東漢政治日益腐敗、黑暗的時期。他給大兒子取名諸葛瑾,希望他像美玉一樣潔白,也希望朝廷政治能像玉一樣潔淨。如今,繼一男二女之後,諸葛亮又來到這個世上。諸葛亮的名字也是諸葛珪取的,意在讓這個孩子發揚家族光明正直的家風,也希望黑暗的朝政光明起來。

諸葛珪也知道,自己的希望一半可行,另一半卻可能會落空。他相信自己嚴格的教育、世代家風的薰陶,孩子們的成長不會使自己失望。但是,對於朝廷政治他就不敢說了,諸葛瑾的名字已經叫了七年了,朝政並沒有變得像玉一樣潔淨,而現在,黑暗的朝政能變得清明嗎?望著諸葛亮繈褓中那甜甜的笑臉,諸葛珪心中不禁感慨:這個孩子生不逢時啊!

其實,豈止是諸葛亮生不逢時,諸葛珪也生活在東漢政治最糟糕的時期。從諸葛珪記事時起,他就常聽大人講宮中宦官和外戚輪流秉政的故事。

自從漢章帝劉炟(西元七六—八八年在位)以後,東漢朝中繼位的皇帝都很小:和帝十歲繼位,殤帝「誕育百餘日」繼位,安帝十三歲繼位,順帝十一歲繼位,沖帝兩歲繼位,質帝八歲繼位,桓帝十五歲繼位。「襁褓皇帝」和「童年天子」雖然有最高首腦的名分和地位,卻不可能有成熟的政治經驗,因而不可能真正獨立行使最高權力。真正的權力由皇帝的母后及娘舅家族掌握。這就出現了外戚專政的現象。

然而,當小皇帝一天天長大,就希望從外戚的控制下擺脫,於是就依靠在宮中與外戚不同的另一群人—他們出身卑微,卻有著長期生長在宮禁中的經歷;他們沒有聲望,卻有著皇帝貼身的「殊榮」;他們沒有社會地位,卻在宮中有著盤根錯節的勢力和難以計數的耳目;他們沒有官位,卻有專擅朝政的權力。這批人就是宦官,長大成人的皇帝就是靠著他們的力量扳倒外戚。
諸葛珪正趕上新一輪外戚反對宦官的鬥爭。這次鬥爭的新特點,就是有士大夫集團的參加。

早在桓帝時期,郭泰、賈彪便被太學中萬餘名學生推為領袖,他們和李膺、陳蕃、王暢等互相讚譽褒揚,以致太學中盛傳:「天下模楷李元禮(李膺),不畏強御陳仲舉(陳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暢)。」《後漢書‧黨錮列傳序》當時被這種方式讚譽的除了李膺、陳蕃、王暢外,還有范滂、岑晊等人。他們痛恨宦官專擅朝政,以誅除宦官澄清政治為己任,因此也遭到宦官的報復。宦官們找了個藉口,將士大夫集團的領袖人物誣為「黨人」,將他們罷官、逮捕、通緝,製造了第一次「黨錮之禍」。

桓帝死後,靈帝繼位。靈帝當時只有十二歲,是由外戚竇武和他的女兒竇太后策立的。竇武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通過小皇帝控制朝政。為了達到目的,他撤銷了黨錮禁令,聯合黨人,企圖把宦官勢力打下去。不料,宦官卻事先得知消息,他們搶在黨人之前,又一次製造了「黨錮之禍」,這一次對黨人的鎮壓更加嚴厲,領袖人物入獄身亡,其他人則遭到搜捕通緝。被捕的百餘名黨人全部死於獄中,加上在此之前已故者、被逼逃亡者、被流徙者,總共約有六、七百人被牽連進來。此外,朝廷還下了一道嚴厲的禁令:黨人永遠不許為官。這條禁令是靈帝建寧二年(西元一六九年)發出的,到諸葛亮出生這年,黨人仍被禁錮中。

諸葛珪雖不是黨人,但他的政治立場卻是站在黨人一邊的。他痛恨宦官專權、誤國、殃民,他不願意與朝中惡勢力同流合汙。諸葛家族累世家學,社會地位很高,與朝中累世公卿的袁氏關係密切,按照其社會地位、政治關係,諸葛珪大可以在朝中為官。但他覺得,在宦官把持下的朝中做官是不會有所作為的,因此,他只在泰山郡任郡丞,是郡一級行政長官郡守的副手。
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更是灑脫,他乾脆斷絕仕宦的念頭,什麼官也不做,卻仍和被朝廷通緝的黨人領袖劉表等人祕密往來。

儘管諸葛珪認為孩子生不逢時,政治前途渺茫,但做為家學的傳承者,他並未放鬆對孩子的教育。他教孩子學習《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及《管子》、《商君書》、《六韜》等諸子學說(陳寅恪先生指出,諸葛亮的先人諸葛豐為法家,諸葛家族可能對儒、法兩家的思想都很熟悉。)更以自己的正直品格影響著孩子。比起同時代人,諸葛亮可說是不幸中的幸運兒。

諸葛亮出生在具有豐厚文化的齊魯大地,這裡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早在西周初期,太公及其後代便在齊地實施「仁政」,周公的後代在魯地實施「禮教」,從而為完整的儒家理論體系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儒學先聖孔子、孟子在這裡產生並非偶然。

這裡有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墨家、兵家、法家、名家、陰陽家、道家諸家學說曾在這裡與儒家競相爭輝,產生過墨翟、孫武、慎到、田巴、鄒衍、尹文等代表人物。還有推崇學術的優秀傳統。許多大家族世代傳承家學,累世通經、累世為官的不止一家。更有注重教育的優良風氣。私學與官學並駕齊驅,孔子的私人辦學和齊國的稷下之學是這兩類教育形式的典型代表。

齊魯深厚的文化為諸葛亮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諸葛亮日後對儒法思想的融會貫通,對傳統政治軍事思想的發展創新,都與齊魯文化的薰陶有關。
諸葛家族嫉惡如仇、正氣凜然,他的祖先諸葛豐,不畏強權,懲治外戚許章的事跡被史家記入史冊,即《漢書‧諸葛豐傳》。諸葛亮每讀《漢書》,都能從祖先那裡感受到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骨氣。諸葛亮的父親、叔叔同情黨人,不與宦官為伍的正義行為,更是深深地影響了諸葛亮。叔叔諸葛玄,給他講了許多黨人的事蹟。

如黨人領袖陳蕃,十五歲時曾獨居一室。他父親的朋友一次來到他家,見院內屋裡髒亂不堪,便問:「你為什麼不將屋子打掃乾淨來迎接客人呢?」陳蕃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再比如,黨人領袖李膺任司隸校尉時,宦官張讓的弟弟張朔任野王(今河南沁陽)縣令。

他在任貪殘無道,甚至無故殺害孕婦。當他聽說李膺準備懲治他時,便藏進張讓家中。李膺知道後,便率領將吏將張朔從張讓家中搜出,審訊後立即正法。這件事以後,「諸黃門常侍皆鞠躬屏氣,休沐不敢復出宮省。」《後漢書‧李膺傳》又比如,黨錮事件發生後,朝廷下令逮捕黨人。黨人領袖范滂聽說縣裡正在為拘捕自己而為難時,便到縣衙投案。

縣令郭揖表示寧可棄官不做,也要放范滂逃生。范滂卻說:「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後漢書‧范滂傳》他從容地訣別家人,然後慷慨就死。黨人這些憂國憂時、心懷濟世、捨生殉道、敢做敢當的性格,深深地震撼著諸葛亮幼小的心靈。他從叔叔說的故事裡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些汙蔑別人的人正是禍國殃民的國賊,而那些身背圖謀大逆罪名的黨人卻是國家的忠良之臣;任何事情都不要聽別人怎麼說,而是要看他們怎麼做。

這是一個看重知識學問、講求博學廣聞的家族。諸葛家族累世經學,從諸葛亮的父親、叔叔與漢末名士劉表、朝中公卿袁氏的密切關係中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名士之流。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自幼刻苦好學,年輕時便到京師遊學,學習《詩經》、《尚書》、《左傳》等儒家經典。在這種家庭環境中,諸葛亮也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約在諸葛亮六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章氏因病去世了。章氏是個知書達理、聰明賢慧的母親,她不但支持長子諸葛瑾到京師洛陽遊學深造,還教諸葛亮認字,對他進行啟蒙教育。母親的去世,使諸葛亮感到失去了一位世界上最親愛、最慈祥的啟蒙老師。哥哥諸葛瑾也中斷了遊學生涯回鄉為母親守孝。失去母愛是不幸的,但諸葛亮覺得,比自己更不幸的是弟弟諸葛均。他幼小的年紀,正是需要母親疼愛的時候。諸葛亮頓時覺得自己長大了許多,他應該以自己的兄長之愛,減輕弟弟失去母愛的苦痛。不久以後,為了照顧家庭,撫育孤弱,諸葛珪又續弦娶妻,孩子的繼母走進了家門。

新來的繼母很愛孩子,諸葛亮兄弟對繼母也很尊敬。母親的去世,雖使諸葛亮失去了啟蒙老師,但諸葛瑾的還鄉,又使諸葛亮有了可以請教學問的兄長。孝敬、友悌、切磋、求知,一個經過震盪的家庭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
然而,好景不長。

諸葛亮八歲那年,父親諸葛珪也因病去世。清人張澍引《諸葛氏譜》說:「玄死時,瑾年十三,亮年八歲。」此說錯誤頗多,疑為「珪死時,瑾年十五,亮年八歲」。封建時代,父親是一家之長,家中的頂梁柱。頂梁柱的崩折,給這個家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長子諸葛瑾已經十五歲,承擔起奉養繼母的義務,八歲的諸葛亮、年幼的弟弟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兩個姊姊全部由叔父諸葛玄撫養。
家庭的變化是巨大的,社會的變化更是驚人。

早在諸葛亮四歲的時候,全國就爆發了黃巾之亂,雖然黃巾軍主力很快遭到鎮壓,但黃巾軍餘部堅持鬥爭二十餘年,為東漢朝廷帶來沉重打擊。
在鎮壓黃巾之亂的過程中,為了擴大自己的力量,東漢朝廷解除了黨錮。黨錮的解除,給了士大夫集團在政治上發展的機會,他們關心政治、匡時濟世、捨生殉道的精神對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

而漢靈帝為了加強地方政權的力量,平定各地區的反抗,採納了太常劉焉的建議,設立州一級的行政長官州牧,一改郡縣兩級的行政體制。出任州牧的,大多是朝廷重臣,掌握州中財、政、軍大權,「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東漢朝廷本想通過鎮壓黃巾之亂,以加強中央的統治,但當黃巾的風暴過後,統治者訝異地發現,要恢復原來的秩序已根本不可能了。各地方豪強勢力擁兵自重,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武裝軍閥集團。在中央朝廷,士大夫集團的勢力不斷壯大,成為地方豪強在中央的政治代表。中平六年(西元一八九年)四月,漢靈帝死,少帝即位。在此期間,外戚何進企圖在士大夫集團的支持下剷除宦官,結果反被宦官所殺。士大夫集團中的實力派袁紹又將宦官斬盡殺絕。

隨後地方軍閥董卓進入京城,掌握朝政。關東的實力派又以討伐國賊董卓的名義擴展自己勢力。到了漢獻帝(西元一八九—二二○年在位)初年,全國各地先後形成了幾個頗具規模的割據集團:

公孫度占據遼東(今遼寧西部)。
公孫瓚占據幽州(今河北北部)。
袁紹占據冀、青、并三州(今河北中南部、山東東北部和山西)。
袁術占據江淮地區。
曹操占據兗州(今山東西南、河南中東部)。
劉表占據荊州(今湖北、湖南)。
陶謙占據徐州(今山東東南及江蘇北部)。
孫策占據江東地區(今長江下游以南地區)。
劉璋占據益州(今四川及貴州、雲南、甘肅部分地區)。
張魯占據漢中(今陝西南部)。
馬騰、韓遂占據關隴地區(今陝西西部、甘肅、寧夏及青海北部)。

以上的格局表明,由中央朝廷統一號令全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生活在這樣一個動盪的時期,諸葛亮是不幸的。
但從另一角度看,諸葛亮又是幸運的。因為這又是一個政治舞臺風雲際會的時代,一個為實現國家統一、人民生活安定,龍爭虎鬥各顯英雄本色的時代,一個呼喚英雄、需要英才的時代。

如果說,諸葛亮家鄉豐厚的文化土壤是他成長的地利,家庭的良好教育和影響是人和,那麼這個時代就是他成長的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終於使諸葛亮成為三國時期人才中最燦爛、最耀眼的一顆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